【转贴】简论金庸十五部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55年《书剑恩仇录》———云烟霜雾的青春忧郁,
跌跌撞撞的青春梦想。
1956年《碧血剑》———人物看起来发飘,不真实。
故事读下去俗套,没深度。
1957年《射雕英雄传》———绝非完满无缺,然而光芒四射。
郭靖如‘铁马秋风塞北(或漠北)’,黄蓉如‘杏花(或桃花)烟雨江南’。恰因南辕北辙,成就珠联璧合。
《射雕》是金庸的第三部作品,至此,金庸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之前的《书剑》《碧血》只能算作金庸的试笔,写得也还好,终究不过如秋水时至、浩浩汤汤的钱塘江水,至《射雕》,方才望见大海,欢腾怒湃如海宁潮!
何平《侠义英雄的荣与衰》是我读过最好的几篇论金文字之一,他认为郭靖是‘刚毅木讷’‘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的‘刚儒’,“映现了原儒(战国之前的原始儒家—刘注)有天下之志的圣王气象。”
论文学价值,后期的《笑傲》《天龙》《鹿鼎》明显高于《射雕》。何以‘新儒家’的殿军余英时先生反而说“《射雕英雄传》最合我的口胃”?何平先生的论述,是最好的答案,跟余先生契合的,是那份‘原儒情怀’。
夏济安先生最早也有意撰述武侠,读到《射雕》,对友人说:“(李世民这样的)真龙天子已出世,我只好(像虬髯客那样)到扶余国去了。”
同时期看报上连载《射雕》的,还有张五常先生,他也对朋友谈过这部小说:“如果《水浒传》是好文学,那么,《射雕英雄传》也是好文学了。”
我亦云然。
1959年《雪山飞狐》———精巧绝伦的艺术杰作,一字增删不得,情节丝丝入扣、无懈可击。体现了高绝的艺术手腕与深致的古典情怀。
1959年《神雕侠侣》———此书有金庸笔下最光彩的人物(郭襄),最经典的场景(追日),最感人的对白(‘我的过儿长大了’),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止《神雕侠侣》成为一部支离破碎的作品。
《神雕》文气并不畅顺,情节安排也非一气呵成,‘硬抝’的地方,不是一处,而是多处。
像一件雕塑作品,细部完美,整体失败。
1960年《飞狐外传》———《外传》续《雪山》,狐假虎威,狗尾续貂。
文笔稍嫌板滞。主题先行,胡斐在这部书中颇具‘高大全’的身姿。
1961年《倚天屠龙记》———“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次可以吗?”“我对你说:不是到次,乃是到十个次。”《马太福音》
张无忌是传自古波斯的‘明教’的教主,却感觉他身上有着基督的真精神:“要爱你们的仇敌。”
基督教与其它宗教一大差异在于对‘一夫多妻制’的反对,而张无忌与韦小宝最有‘多妻’嫌疑。
韦小宝滥情为自己。
张无忌滥情,不想让每个女孩为自己而伤心失落。
张无忌性格不够统一,另外,金庸其他作品武功神奇如张无忌者,不少,但张无忌武功在小说情节发展中起的作用,总嫌太大。
1961年《鸳鸯刀》———像是今日‘笑匠’们的杰作,刻意搞笑,一点都不好笑。
结尾抖出的那个‘包袱’,说是‘仁者无敌’!这个,也不好笑,但是可笑。吾国自古以来,是‘仁者无敌’?还是‘厚黑摄政’?
1961年《白马啸西风》———“唉,你心里真正喜欢的,常常得不到。别人硬要给你的,就算好得不得了,我不喜欢,终究是不喜欢。”

佛家所称‘人生苦’除‘生、老、病、死’外,还有:‘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徒唤‘奈何’!面对命运的无力感觉,感伤的田园(或草原)牧歌。
1963年《天龙八部》———方死方生,亦枯亦荣。阴阳为炭,万物为铜!
东挪西借了四句话,聊以塞责。《天龙八部》堪称博大,深感自己对这部作品把握不住。幸好有陈世骧先生那两封写给金庸、主谈《天龙》的函牍在,有此两信,我再说什么,都是妄言、赘语。
1963年《连城诀》———金庸的《天问》,强烈的质疑、极端的绝望,怀疑一切,厌弃一切。
此书作于1963年,是金庸创作的转折点。此前八年(5562),金庸笔下的侠士基本上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此后九年(6472),书中的英雄,多‘彷徨于无地’。
基调接近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
1966年《侠客行》———妙趣天成的童话,
浑厚朴拙的佳构。
1967年《笑傲江湖》———‘不自由,毋宁死!’,献给自由的赞歌,也是挽歌。
‘言者无耻,受者无礼!’,投给精神奴役、思想**的一声冷笑,坚定,却是无奈。
1969年《鹿鼎记》———以明快诙谐笔调,抒写(疏泄?)灰黯绝望。为何金庸如此美化康熙?是对当时中国现状及未来前景的绝望,绝望了,又实在不想绝望,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好皇帝身上。
那么多人,熏染过现代文明,又返身向后,重回儒家,逃离‘德先生’(Democracy)的讲堂,侍立到孔夫子的杏坛,照我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中国转型为现代国家的绝望。
光棍痞子,所向无敌;侠义英雄,日暮途穷。
加长版《滑稽列传》,通篇幽默,局部流于油滑。
1970年《越女剑》———《鹿鼎记》算不上历史小说,《越女剑》才是。《鹿鼎》篇幅最长,《越女》篇幅最短。两书对照,才好看。
时间相差2000年,《越女》写华夏文明的草创时期,《鹿鼎》为华夏文明的烂熟时期;
范蠡是士大夫阶层的理想人物,韦小宝是草根底层智慧的集大成者。
《越女剑》,追忆这个民族曾经有过、永远失落的野性与深情。
排名:
篇幅相差太大,根本无从比较。因此把15部作品,分作两下,一为6部百万字作品,其他9部归为一类。两部分是并立的,所有超长篇不必然优于长篇与中篇。
乃以‘九品中正’,分别评之。
给《鹿鼎记》排名偏低,这恐怕是我个人感情因素在起作用,身上‘理想主义’臭味仍未洗净,所以对此书不是特别喜欢。《鹿鼎》、《笑傲》《天龙》可以并列,或者次序怎么颠倒,我觉得皆无不妥。
[超长篇]
一《笑傲江湖》上上
二《天龙八部》上上
三《鹿鼎记》上中
四《射雕英雄传》中上
五《倚天屠龙记》中中
六《神雕侠侣》中下
[其它]
一《连城诀》上上
二《侠客行》上中
三《雪山飞狐》上下
四《白马啸西风》上下
五《越女剑》中上
六《书剑恩仇录》中下
《飞狐外传》下上
八《碧血剑》下中
九《鸳鸯刀》下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