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个人都进屋子后,刘德老汉说:“一家人不要说两家话,准备什么,不要准备。你的这俩个姑娘长的很水灵。”
“大姑娘,你给这个弟弟拿橘子粉去,在咱家第三孔窑洞你的门口箱子里,是用一个黄色的蛇皮袋子装着了。”郭氏看到刘婴喝开水,就想用最好的食物来招待。橘子粉是一种粉色的,颗粒状的、可溶解的一种用于调味的袋装食品,这种在混合在开水里,能产生一种甜性,在本地老弱皆食,很受大众欢迎。在刘婴童年的那个年代,杜镇的人家基本上都具备了消费最基本的橘子粉饮料的能力,但对于郭氏的这个千疮百孔的,丈夫死后百废待兴的家庭来说,孩子们不是每天都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
刘德老汉有点受宠若惊,本想今天来是求人的,看来这表妹的女儿还是很热情的,好客的,就道:“如果你收养这个孩子,以后千万不能娇生惯养的,溺爱是不能教育孩子的,偶尔喝一次橘子粉还是可以的,经常喝这东西对牙齿不好……”农村妇女一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太容易相信国家政府,她们不懂什么私人企业和国企,只要是花钱买的东西,她们都一律当成国家生产的。就比如这种橘子粉,其实就是一种很普通的甜品,按照营养学,根本没有冰糖好,里面还添加一些辅助品,色素、防腐剂等一些对人体有危害的东西,但是他们几十年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们包装越高档的东西越好,也就代表营养越高。
刘德老汉年老耳聋的,他刚才听到郭氏吩咐大姑娘去拿橘子粉,怎么名字喊的“高媛媛”,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在郭氏还没有回家的那会,已经问过小姑娘的名字,也是叫“高圆圆”,农村人起名字很讲究辈分和八字,对名字本身的涵义不在乎,就问:“你家的俩个姑娘,谁的名字叫高圆圆?”
郭氏这个人从小没有机会接受教育,那个时候中国的重男轻女的思想风气还很严重,农村女孩子一般小学毕业后,都就辍学帮助家庭种地,如果家里有弟弟妹妹的,就当期了临时的“母亲”,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她丈夫和他一样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鲁莽村夫,更加不懂什么生辰八字,有象征意义的好词好名字。当时高家养育俩女娃后,更是听邻居街坊的风言冷语,就随便到派出所填名字去了。
派出所的户籍管理员小姐当时问你们家的俩孩子叫什么名字,郭氏当时和她家男人在一起,四目相望,嘴里嘟嘟几句,就随机应变说叫高圆圆。那是九十年代初期,乡镇派出所已经有了电脑,户籍管理小姐也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唯一和现在不一样的就是那个时候在五笔打字刚出现在科学院这些高知识分子们中间,至于如乡镇这样的派出所的户籍小姐她们根本就不会熟练地操作五笔,所以用《标准》ABC微软打字软解。户籍小姐输入“yuanyuan”两个子,出现很多同音不同字的“yuanyuan,户籍小姐就询问他们,你家的孩子是那两个字,夫妻俩人面面相窥,郭氏的丈夫胆子大一些,就把脑袋向前伸直,眼睛朝下看去,发现有一组“yuanyuan”的偏旁是个女字,正好我们家丫头也是女孩,就一拍户籍办公室的电脑桌说偏旁是女字的那个yuanyuan吧!后来小姑娘上户口,他们干脆也来个个性起名,起个同音不同字和不同意的名字,这在杜镇的历史中还是史无前例的!

郭氏家的这俩姑娘的名字同音,因这没少被村民们讥笑。刘德老汉刚才的这个疑问她已经见怪不怪了,就笑呵呵地道:“我现在也后悔当时起名字太轻率,可已经在派出所填了户口表了,再修改太麻烦不说,主要是还得找关系送礼才能修改。大姑娘的名字和二姑娘的名字听声音都是叫圆圆,其实她们俩人名字的涵义不同,写法也大相径庭。大姑娘的名字叫:高媛媛;二姑娘的名字叫:高圆圆。
刘德老汉听了半天才算是弄明白这两个名字之间的区别,这区别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又好奇地问:“那你在家怎么喊她们,她们怎么分别你在喊谁?”
郭氏说:“我一般在家不喊名字,就叫大姑娘和二姑娘。出了外面好说,就咱们杜庄的人之间同样名字的人很多,连字都相同。”
刘德想自己今天的目的是商议刘婴被收养的事宜,却说些无聊的话题,不着边际的瞎聊,就往正题上引话题:“这孩子和我是本家,我和他爷爷是出生入死的战友,名字叫刘婴,单字的名字,婴就是婴儿的婴。”
郭氏听出她表舅的话里有话,就说:“这个男孩以后叫什么名字无所谓,我听你的安排吧!”按照农村收养的程序,被收养的这个孩子,将来是应该随这家男人的姓。比如刘婴到郭氏家就应该姓高,可问题是郭氏听她表舅的话中所暗示的意思,这个孩子不准备改姓,前几天郭氏也听自己的母亲谈起过这个孩子是三代单传,如果改姓确实是让刘德为难,再说自己的男人已经去世了,公婆也早就入了黄土了,姓不姓高,都无所谓。
刘德刚才说刘婴的名字,就是想试探一下郭氏的意思,看来这妇道人家很会察言观色:“按说,这孩子跟你家生活,姓按道理是跟你高家姓,可着孩子是三代单传……”剩下的那句话,刘德老汉不好意思说下去了,一切尽在不言中,心照不宣!他想郭氏应该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