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杀父之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干牛肉可以提供高热量,一人携带的数量可以吃十天左右,而且不需要额外配备后勤保障人员。
相反,消耗更大的是马匹需要的草料,毕竟它们可不能吃牛肉干,而草料也不可以压缩。
匈奴与凤吾国对阵的时刻,李彧是最忙碌的人,倒不是因为战争的结果,而是他再为调动这么多人而费神。
凤吾城内有数万平民,数千士卒,城外的匈奴有数万骑兵,要是按照1:1的比例应召群众演员的话,是真的要命。
五六万人啊,光是管理就成了很大的问题,万一出点差池就要了亲命,而且这么多人几乎等于一个乡镇,想不出问题也不可能。
以当前一名群演30-50的价格来算,四万人就是200W打底,以一辆大巴车装50人计算,光是车辆就得800辆,足够排出去好几公里。
至于其他的麻烦就不一一列举了,例如吃饭,睡觉,化妆等等。
所以,1:1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李彧这里是绝对不可能的。
要说华夏电影史上动用群演最多的应该是2006年老谋子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当时请到了两万人,而且还动用了部队。
军人讲究的就是令行禁止,最好管理不过。
如果可以李彧也想这么搞,但不行,隔壁的事情还没平息呢,称得上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在给李彧两张脸也不可能在当前的阶段借到大量的军人。
人海战术的可操作性基本可以否定,于是就需要找一种替代的方法来完成拍摄。
想要尽量减少群演的数量,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弥补,例如多机位拍摄。
白天正常拍摄,结束拍摄后的李彧就拉着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开会,最少两个小时,最多到天亮。
定下了只动用两千群演,其中有五百人是从部队协调的,这点面子还是有的,毕竟剧组是跟咁肃正服合作。
而且李彧的名气注定了这部电影上映后,这片拍摄地就会被世人注意到,很有可能带动这片旅游区的经济发展。
其余一千五百人就是普通的群众演员,光是负责协调各个环节的副导演就高达十几名,其他的幕后人员更是多到不计其数。
人数缩减到几十分之一,但成影效果却不能打折扣,本次拍摄动用了12台机器同时拍摄,其中包括3台航拍设备。
然后将不同机器拍到的远景画面融合到一起,从而制作出千军万马的‘假象’。
而且还有另外的一种辅助手段,那就是特效,逸阳旗下的巧夺天工可是当前华夏圈内首屈一指的特效团队。
尤其是与国外团队的数次合作,让他们学习了不少技巧方面的东西。
这一次的谢武也动用了对他来说还不算熟练的可视化预览的技巧,尽量在拍摄前就可以让李彧知道电影的雏形,让他心中可以规划。
特效的存在有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用处,那就是骑兵冲锋必然是要困于陷阱的,电影中的他们的结局已然注定,但现实当中绝不可以,甚至最好连伤都不要。
这就是谢武的工作,真正的战马前冲,然后栽倒,‘骑士’也是跌落在地。
不同的是战马上的骑士不是真人,而是以人体比例制作的模型,然后通过特效技术将这些模型替换成真人。
话题一转,回到凤吾城上。
胡车上的白羊王没有命令安营扎寨,而是直接下令发起攻击。
二百人的军伍儿郎穿着简单的动物皮毛鞣制成的“铠甲”,或持马鞭,或持弓箭,或持利刃的他们在副导演的一声令下,呼啦啦的冲向凤吾城。
整个凤吾城外的两侧,铺着数条滑轨,随着兵马动,滑轨上的摄影机也在动力的辅助下全力前行。
极速前行的运动,展现出的马匹的健壮肌肉,重重的马蹄践踏在地面上溅起的尘土飞扬。
每个男人都有过仗剑天涯梦想,而在此刻是最接近这一梦想的时刻。
现在的这个年代善骑马的并不多,即便军人也不需要这个技能。
即便在这个接近大草原的地带也不可能招募到太多的骑民。
总计只有二三百人的善骑者,骑着马匹从镜头前闪过。
到达规定的目的地后就从侧面再回到原地,等待着大军集结,然后在冲锋一遍。
只有数百人的骑兵冲锋就让在场的绝大多数男人的头发发麻,浑身颤抖,但内心火热。
这就是古代的战争力量。
这是整体的戏份,为了尽量不出现纰漏,摄影机一般是对着马匹的身体以下部分拍摄的。
一条条有力的马腿从镜头前奔腾而过,让人无法分辨到底有多少兵力。
而真正的要出现在镜头的演员们则在一旁的一块空地上,骑着一匹战马上做前冲状。
他们胯下的马是真的,不过马下有人手里牵着缰绳蹲在地上。
即不让马儿跑,又不让镜头扫到自己。
就是难为骑兵了,对着对面开启大风力的电风扇表现自己的演技。
这也算是一种无实物表演。
然后还有各个分镜头。
两三名副导演带一支小队,去拍摄两军战士短兵相接的搏杀场面。
不管是攻城时被守城方击杀然后扔下城楼,还是肉设搏杀,亦或者是身中箭矢,被巨石爆头,被友军或敌军的战马践踏而死。
以点窥面,展示战争的残酷。
————————
白羊王率领的三万前锋自然不是来观赏游玩的,期间组织了数次的攻击。
不过都被城外陷阱与铺天盖地的箭矢被击退。
让白羊王的下属死伤惨重,不过城外的陷阱早已破坏殆尽。
城外的毡房内,白羊王与旗下大将商议好,下一次的攻击选择了黎明时分。
这是一次堵上未来的战斗,白羊王的要求是城不破,不退兵。
他是下一任单于的最有力的竞争者,但不是唯一的人选。
他是西疆战场的负责人,却在阻挡在这小小的凤吾国内。
让国内的贵族对他的能力有了非议,而且还派了一人来监军。
与之相对,在北疆战场的负责人是现任单于的弟弟,对方却立下个不菲的战功。
这位本身就不是甘于平凡之辈,对于单于之位早就有觊觎之心。

白羊王的失利与对方的大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让他也不得不为迟迟拿不下凤吾国气结。
而今天要拍摄的是白羊军攻入城内的镜头。
剧组所在的位置,与新绛毗邻,这里几乎是华夏最内陆的所在。
在七月的盛夏季节,夜间九点才算黑天,同样的早晨天亮的时间要比较晚。
一般情况下,清晨七点天色才算是大亮。
而六点时分,天色才算是微亮。
七月十七日,清晨。
数台摄影机已然架设在凤吾城的最高处,镜头冲着城下,随时准备着拍摄。
在凤吾城楼下还有一座稍低的内城墙,而‘中郎将’赵戈则站在其上。
一只只燃烧着的火把,可以看到他的面色如常,丝毫不城外的战事所动。
“轰隆”一声巨响。
城门倒塌,一匹匹战马冲入城内,马上的士卒还在欢呼着,马匹后面还有一支手持弯刀士卒跟随着战马冲入城内。
凤吾城上的士卒似乎没有看到这群冲入城内的敌军,一直用箭矢压制着城外的敌军。
此时的夜色依旧昏暗,这群自以为拿下凤吾城的白羊军士卒们还不知道他们已经主动的送入了虎口。
凤吾城内建造了许多弯曲的建筑,不高,一个人费点力就可以爬上去,但战马不行。
这是人造的巷战。
短短片刻时间,至少有千人进入了城内。
凭借着昏暗的夜色,白羊军没有看到在左右两侧,各有一只黑甲遮身,手持墨黑长剑的士卒们正盯着他们。
一声令下。
剑尖朝地,倒拖剑的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冲向敌军。
整齐划一的动作就这两支队伍让他们手中的利剑一般,将入城的敌军砍杀殆尽。
城外的声响遮掩住了城内的声音,不知道城内状况的白羊军还在源源不断的进入城内。
然后成为剑下亡魂。
这支队伍自然是习练了月余双手剑阵的精锐之师。
借助这座让敌人无法展开冲锋的‘巷道’,使的黑夜中的他们如鬼魅般游走。
并带走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过’。
在城内的某处,坐在马扎上的李彧闭着眼睛喊出了这一声。
此时的他闭着眼睛可不是因为清晨还没睡醒。
而是在脑海中思考这两支剑阵与敌人短兵相接后应该会发生的各种反应。
今天拍摄的镜头只有敌人入城。
以及命名为黑甲军的剑阵登场的场面。
刚才的那只黑夜中的死神带走一条条生命的戏份是他想象出来的。
暂时还没有落实到胶片之上。
这是未来几天他交给以陈章之为首的副导演团队的任务。
因为过两天他要离开剧组一段时间,虽然是私人方面的事情。
但对他来说,私事就是公事。
按照剧本中的剧情发展,这一次的巷战几乎打残了白羊军的前锋部队,让其只能暂退。
让白羊王不得不下令退后十里静待援军,而此时,他们的粮草补给终于出现了问题。
不仅仅是人,还有马的食物。
对方攻不下城,自然得不到补给,而城外早已成为一片‘死地’,打的就是消耗对方的目的。
对于凤吾国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大胜。
白羊军想要再次进攻,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去集结兵力,准备粮草等等。
而这个时间,足够他们坚持到援军前来。
凤吾国主邀请‘清河王’陈述入宫畅饮。
在举城都在欢呼的时刻,只有一人却心中有苦自知,正是将自己关在府邸内的赵戈。
距离他来到凤吾城已然小半年有余,按照他与乾帝的约定,大乾的援军应该早已赶至。
但事实却是他们依旧在这里孤军奋战,而这一切的原因则就是他面前的一封密诏之上。
援军不仅没到,甚至都没有出发,至少半年到一年内,是绝对不可能到来。
援军来不了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敌人很快就要卷土重来了,而且攻势会更加强大。
赵戈身处西疆,他与凤吾国面对的是白羊王麾下的总计五万骑兵。
乾帝赵柯身处长安,他遣卫将军韩王孙率麾下二十万大军面对的匈奴的总计30W的兵马。
因为韩王孙有畏战之心,让大乾军队损失惨重。
韩王孙是乾帝祖母一系的子侄,官职位比三公,但依旧被乾帝顶着压力下诏诛杀。
韩王孙的罪不至死,但时值与匈奴交战,他以堪比三公的卫将军之职却有畏战之心,严重影响军心。
说是杀一儆百也好,说是给屈死的五万士卒一个交代也好,说是凝聚军心也好,他的命运已然注定。
北疆战事陷入了焦灼状态,两方处于势均力敌的对峙状态。
这般情况下,自然无暇顾及远在西疆的清河王与凤吾国。
得知这个消息的赵戈陷入了为难当中,相比于外患来说,内忧也有。
凤吾国主一直询问援军什么时候能够到,当然,他询问的是‘清河王’陈述。
后者自然不可能给予任何的答复。
但现在的情况下,凤吾国主追问的更加焦急,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般。
赵戈的面前摆着两条路,弃城离开,将凤吾国置于白羊军的铁蹄之下。
这样有损大乾朝的声誉,至少在这西疆之地,不会再有其他藩国相信大乾的承诺。
而且只要他离开,凤吾国说不定掉头就臣服于白羊军,然后将矛头直指大乾边境。
另外一个就是与凤吾国同生死。
而且几乎可以确定是十死一生的局面。
赵戈的心中有一个可以解除凤吾国的危机的策略,甚至还可以让千里之外的北疆战局压力稍减。
但是他的这个策略需要冒的风险极大,甚至是骇人听闻,还需要凤吾国主的配合。
如果凤吾国主的脾气暴躁一些,他能不能走出凤吾国都不一定。
就算得到凤吾国主的协助,他也必然会成为凤吾国诸多高层的仇敌。
最起码与他私交甚好的黎若白不会再有明日。
因为他要做的是弑君。
他要借凤吾国主的项上人头一用。
这是杀父之仇啊。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