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蓝军”分队精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在海军作战任务中,登陆作战是难度最高,组织最复杂的作战行动。
若不具备强大地登陆作战能力,仅靠导弹飞机等远程攻击手段,难以将取得的制空,制海优势转化为胜势,难以代替对作战对象实施的地面占领,难以形成粉碎其抵抗意志、剥夺其战争权利的根本性打击。
完成上述任务,需要海军陆战队这支攻击凶猛防御顽强的新兵种。
作为海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军陆战队是一支能面对复杂环境达成作战任务的高度专业队伍,能够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或支援任务,是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诸兵种合成力量。
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作战组织训练模式和战斗能力不断增强,新式武器装备和运输船舶的能力还在提高。
预计不久的将来,海军陆战队将更加强大,成为叱咤于海洋和陆地之中的钢铁力量。
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军陆战队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由我国周边海洋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同大规模综合功能的陆战队相比,我军未来的陆战队任务模式还是可以比较少的,但是占领,控制我海上力量的出洋口的陆地,应该成为陆战队未来首要发展的任务模式。
在祖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有一支由海军陆战队精英组成的模拟外军部队的“蓝军”分队在万里海洋疆域神秘地出没。
“蓝军”分队队员个个技艺不凡,平时通过录像资料等精心研究外军作战特点,模拟敌人惯有的狡诈,凶狠和诡秘,为“红军”练招出难题,成为“红军”诸联合兵种的“磨刀石”。
深秋的某海域,一场陆空对抗演练拉开帷幕。
“红军”某陆战部队按战斗预案,作好了准备。为对付这支狡黠的“虎狼之师”,“红军”设置了多种可能发生的“特情预案”,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果然不出所料,战斗打响后,“蓝军”一番隐真示假的举措差点使“红军”上当。
当“红军”判断出对方意图和确定正确的防御方向时,“敌”机已飞临上空并闪电般俯冲而来。硝烟火光中,“蓝军”第一轮攻击便得手。
遭受损失的“红军”指挥员暗暗叹道:“果然名不虚传!”
接着,“蓝军”分队以更狡黠的战术,迫使“红军”在自动化指挥系统失灵,通信联络中断,战斗减员等险情下,施出浑身解数应战。
“战斗”间隙,“红军”官兵无不感叹,从与“蓝军”的对抗中,认识了未来战争的险恶,大大提高了对空防御作战能力。
“蓝军”分队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了指导思想,作为未来对手的模拟陆战队,不但要把角色扮得像,演得真,而且要变着法将对手打得惨,击得狠,为“红军”练兵当一块真正的“磨刀石”。

二.
一个的普通夜晚,“鏖战”过后的南海海面一片静谧。
突然,一群“敌”机呼啸着掠过山峦,贴着海平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演习“红军”目标。
随着一枚枚火箭裂空而至,企图借着夜幕撤离战场的“红军”战舰不断中弹起火。
“蓝军”分队模拟外军现代战法,首次组织的这次夜间突袭及火箭实弹发射演练大获成功,给“红军”留下一笔宝贵的夜间海空较量失败纪录。
“战争不相信眼泪”,这是“蓝军”分队赠给对手的座右铭。
为提高“红军”部队抗打击和反空袭作战能力,在“红”“蓝”两军交手中他们从不手软,与实战一样来真的,逼得“红军”对未来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逼出了更多的应对办法。
一次,“红军”奉命增援前线。
未等“红军”行动,“蓝军”战斗轰炸机编队已突然飞临上空。
顿时,“红军”港口笼罩在一片浓烟火海之中。
设施被毁,通信中断,舰艇,飞机被炸。
经过多次磨砺的“红军”在遭受打击后,边抵抗边出击,迅速完成了消防,补漏,抢修等紧急补救工作,很快恢复了战斗力。
歼击机,轰炸机顽强升空,舰艇顺利出航,出色地完成了增援任务。
中国海军陆战队主要担负执行两栖登陆,反登陆,抢占礁岛,渡口,桥梁及应急作战等任务。
其艰巨和危险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每个海军陆战队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个人本领和坚强的意志。
在陆战队员服役期间,除了掌握海,陆,空多达上百件武器外,还要掌握跳伞,爆破,潜水,攀登,滑雪,车舟驾驶,擒拿格斗,方位判断,地图识别等本领。
此外,还需掌握侦察、捕俘、审俘、照相、录像等获取情报资料的手段,以及用密码通信联络等多渠道传递情报的技能。
两栖侦察队是海军陆战队的“队中之队”,他们担负着潜入敌岛侦察,突击等特种任务,比起其它一般队员来,他们的身手更加不凡。
进入21世纪后,现代战争从战略、战术到武器装备都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一个国家要想不受欺侮,就必须要建立一支相当精干的部队。
以较小的代价完成较大的军事任务,或在大规模行动之前动用较小兵力,先破坏敌方的指挥中心,使对方的电力,通信,交通枢纽等重要设施陷于瘫痪,这是夺取现代战争胜利致命的一招。
海军陆战队正是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最犀利的“尖刀”。
军事专家指出,海军陆战队的“特战化”,是当今世界战术兵力运用的一大趋势,在这一点上,解放军海军陆战队与其他大国相比丝毫不逊色。
打造出了陆战队员钢铁的意志和强悍的实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