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机动力和突击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黎文虎提出他的观点:“现代的军事战争特别是信息化的战争,参战军兵种全,武器装备种类多,科学技术复杂,战损率高,消耗大,对作战保障依赖性极强。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战争就是打技术,打装备,打保障,敌对双方的作战在一定程度上已演化为武器装备体系之间的对抗。
战时保障是否有力,不仅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战争的结局。因此,为部队提供精确作战保障是当前作战保障建设面临的重要历史性课题,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军部队已经步入信息化建设的轨道,研究和实现联合作战精确保障是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要求我们尽快从理论上搞清,搞透实施作战“精确保障”基本问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实现我军作战保障的精确化。
使我军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探索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作战保障新模式。
空中突袭是现代战争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各种飞行器探测的雷达是国家防御系统的命脉。
如果,雷达系统失效,一个国家的防空体系就彻底瘫痪和崩溃了,就会处于任人宰割的地步。
大量的战术情报需要战术电台来传递,如果战术情报系统崩溃,整个国家防御体系就陷于了没有指挥中心的尴尬境地:群龙无首,被分而吃之。
电磁脉冲弹能够全面阻塞雷达,电台等依赖无线电的设备的正常运作。
当使用电磁脉冲弹使雷达失效后,惯性制导的导弹,飞行器仍然能够发起攻击,但是由于攻击的突然性,防守方陷于了被动挨打的绝望境地。
当持续的电磁脉冲弹的阻塞战术发挥作用时,被攻击的敌方连最起码的防御也将被瓦解掉了。
对付电磁脉冲弹的阻塞效应,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有很好的对付的方法和手段,一旦一个国家遭到此种战法的攻击,其命运基本上就看攻击方的决心和攻击意志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令人恐怖的闪电战样式首次出现在波兰战场,战争的性质改变了。
回想起来,这一机械化时代登峰造极的战争样式,从新式兵器问世,理论萌芽诞生和局部战争检验,到战略战术孕育成熟作为一种新军事体系投入下一场战争,只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
1964—1975年的越南战争打了12年,但同等规模的海湾战争只进行了42天,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大规模军事行动只用了21天。
很显然,战争的速度是越打越快了。
战略指导上“打脑袋不打四肢”,以整体国家瘫痪为最高目标,斩首政府首脑,肢解行政运行体系,次要打击其他战略目标,军队不再作为主要打击对象。
隐藏在这一战略战术空前巨变大趋势背后的核心因素,是高新技术的决定作用,据有关资料,凭借强大的C4ISR即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侦察,监视系统,完成一个“发现—定位—瞄准—攻击—评估”打击链所需的时间,海湾战争时是100分钟,科索沃战争时为40分钟,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平均在30分钟以内,几乎是发现即摧毁。
这种超级战争能力,刺激着美国和西方军事理论家,对现代战争中一些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战术,战役实践,升华到学术层面进行战略放大,使之成为引领当代军事发展的一种思想和潮流。
由于高级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应用,这一切复杂的多维空间兵力,火力协同会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对于防守一方,如果不能在第一或第二个步骤有效地中断进攻者的行动,之后将很难有效地使用自己的主要反击力量,从而也难以避免被重创的结果。
二.
黎文虎坚持表明他的看法:“现在闪电战和运动战有一定相似之处,主要是突出速度和机动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了军队的机动力和突击力,为打运动战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但也带来一些新问题,如机动和反机动的斗争将更加激烈,对后方的依赖性将更加增大。
在战役战斗上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战术,是全歼敌人的基本手段。
运动战基本上是进攻的,一切的走都是为着打,这是运动战的重要特点。”
黎文虎还是主张以轻步机甲旅,轻步机甲战斗群,为主的建制,他提出可以设立火力支援保障旅,快反部队就是要讲:“短,平,快。
现代化的局部军事战争还是以新形式的闪电战和机动战为主。
犹其要提高空中战斗力和运输力。”
以劣胜优”历来是武器装备处于弱势一方所推崇的军事思想。
自古以来,许多兵家都绞尽脑汁,费尽心机,苦寻良策,希望能够以劣胜优,其中不少亦创造了以劣胜优的战场奇观。
同样,大多时候都处在劣势状态的我军,更是创造了数不清的以劣胜优的奇迹。
然而现代条件下,伴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传统的以劣胜优思想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
军队的基本作战形式主要是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等,为了能获得战争的全面胜利,往往要通过大规模的阵地战和运动战来实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夺取战争主动权的目的,游击战仅起到辅助作用。而在信息化条件下,战场对强者常常是单方面透明,弱者稍有不慎就会变成“聋子”、“瞎子”。在这种情况下,弱者与强者打堂堂之阵的阵地战或运动战,难保不会成为对方的“靶子”。
穿插分割,迂回包围,近战夜战,集中兵力歼敌等,都是传统的以劣胜优的基本作战方法,在以往战争中都取得了很好的作战效果。
但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中,这些战法能否发挥作用?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恐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例如,强者一方拥有强大的侦察监视体系和火力打击体系,弱者在战场上进行大规模兵力集结或战场机动恐难躲过其侦察,也很容易遭到对方火力的毁灭性打击。
强者配备有先进的夜视器材,使夜间由原来的双向模糊变为对弱者的单向模糊,夜战已经不是弱者的“专利”,甚至是变成了强者的“强项”,等等。
因此,未来战争中,传统作战方法的效能会大大降低,必须从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入手,找出新的、更有效的以劣胜优的作战方法来。
从战术角度看,现代战争与过去的常规战争一样,军队的机动能力受损,广义地是指全作战领域缺乏机动权。
因次,弱势军队已不可能从容进行成建制军队的大规模机动,旧式的“运动战”也已不能机械地套用。
弱势军队必须在很小的时空弹性范围内,结合定点防御,采用种种巧妙的方法实现部队机动。
他提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实质可用联合聚能,精确释能八个字概括。
“联合聚能”是军兵种作战力量在信息化系统支撑下,实现无缝隙横向联合,聚为一体,产生巨大的作战效能。
它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这一放大战斗力系统整体效能的杠杆作用,使各作战单元之间的有序化程度大大提高,协同作用大大增强,从而产生一种全新的,强大的作战效能。
机械化战争条件下,军队战斗力的主要技术构成要素是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火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覆盖式饱和打击”是现代机械化战争的主要打击敌人方式,打击力的提高主要靠强大火力的叠加。
为此,这一时期在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中,主要突出增强火力,并通过提高武器装备的机械化程度和增加武器装备的数量来实现的新观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