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第三股势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恭亲王重新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旨意,是与嘉奖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及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姚兴华的圣旨,一同明发全国的。既然慈禧已经做了杯酒释兵权的打算,那在这之前,总是先给二人一些甜头,免得被世人说成是过河拆桥。
所以,慈禧这一次是难得的大放了一回,不单赏赐了李鸿章和姚兴华黄马褂、双眼花翎,朝廷还额外从国库拨出专款,给李鸿章和姚兴华各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北洋水师和两江新军的日常用度之需。
不过,慈禧虽然很是希望恭亲王奕䜣能够起到牵制李鸿章和姚兴华的作用。并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冒着的最李姚二人的风险,裁撤了南北洋通商大臣这一职务,并将这两个职务的所有权利,全部划归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统一行使,以此来增强恭亲王奕䜣的实力,增强恭亲王奕䜣在朝堂之上说话的分量。
恭亲王奕䜣,也确实没有辜负慈禧对他的一片期望,在上任一初,就干了件让慈禧舒心的大事。除了慈禧亲自决定的上收南北洋通商大臣的权力之外,奕䜣在军事方面,在争得了慈禧的同意后,与掌管海军衙门,刚刚袭醇亲王王爵不久的载沣一道,组建了一支全新的海军部队——大清皇家海军。
可是他恭亲王奕䜣,怎么说也是爱新觉罗的子孙,身体里流淌着的是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血脉,如何能够甘心自己就这么被慈禧信手捏来当枪使唤。而且,在奕䜣的心里,也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再加上自身确实具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奕䜣很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如今已是千疮百孔的大清朝,重新焕发往昔的耀眼光芒。如此,方能在九泉之下,向自己的父亲道光皇帝证明,他老人家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
为了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恭亲王奕䜣除了要忍辱负重的借助慈禧的帮助,重新掌权之外。还要尽量笼络住那些地方督抚大员们,令他们能够坚定地站在自己的身后。只有如此,这重新获得的权利,才不会是天上的浮云,水中的影月。这也是恭亲王奕䜣在宦海之中,沉沉浮浮如此多次后,所顿悟出的道理来。为此,奕䜣就不可能按照慈禧预想的那样,成为牵制直隶李鸿章和两江姚兴华的大清朝第三股政治势力。
如果说当初慈禧扶持姚兴华,使其成为足以抗衡李鸿章的政治存在,对大清朝的政治稳定,可以称得上是下了一手绝妙的棋的话。那么这一次慈禧照方抓药,重新培植起恭亲王奕䜣,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整个棋局中最大的败着。

恭亲王的重新掌权,对中国的政治局势走向,有着怎样的影响,现在因为时间太短还看不出来。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的就是,恭亲王奕䜣绝对不会成为慈禧身边的得力帮手,反而会成为慈禧在朝堂之上,除了亲光绪集团外的另一个实力强劲的敌对势力。
而且,慈禧为了拉拢住恭亲王奕䜣,事前在没有与李鸿章和姚兴华通气的情况,便裁撤掉了南北洋通商大臣这一职务。由此,也正式发引发了地方督抚与朝廷之间关于权利归属的漫长争斗。后来当慈禧真的发现局势失控,进而联合光绪和恭亲王奕䜣三方势力,准备全力解决这一矛盾的时候,又因为在朝堂之上,帮派林立、党争不休,以及各地方督抚与朝廷大员之间那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最终成为慈禧、光绪和奕䜣三人心头一桩未了的心病。
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在一**一年的一月份,无论是西太后慈禧、光绪皇帝,还是恭亲王奕䜣,都还在为李鸿章和姚兴华乖乖的交回南北洋通商大臣的大印,而在哪沾沾自喜着。
一**一年二月,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刚刚过去,由海军衙门王大臣、醇亲王载沣亲自主持的大清皇家海军的挂牌仪式,在天津军港隆隆举行。不过由于清政府的财力,无法承担组建一支新舰队的花费,所以恭亲王奕䜣和醇亲王载沣这叔侄俩一合计,便决定先由管着海军衙门的醇亲王载沣出面,跟李鸿章和姚兴华借几艘船来天津撑撑门面,待日后朝廷财政情况有所好转,在另行购买新舰。
这借船的公文,是签据着恭亲王和醇亲王两位铁帽子亲王大印,有四百里加急送到两江总督姚兴华的手上的。所以当姚兴华接到这份公文的时候,是一点都没敢耽搁,连夜就派人找来了南洋水师提督李诚谋、南洋水师总教习琅威理、南洋水师大学总办严复三人,前来总督府商议此时该如何应对。
再将公文与三人穿阅一番后,姚兴华先是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后,对水师提督李诚谋说道:“李大人,这借船一事,两位王爷催得紧,李大人还要赶紧拿出一个章程来才是啊。”——
昨天外地的老丈人来丹东,陪了一晚上,最后也没回家,没办法,只好今天给补上了,希望兄弟姐妹们勿怪:)
欢迎您访问君子堂,7×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首发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