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97年4月11日,王波因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一间斗室,死时身边无人,墙上有临死时痛苦挣扎的抓痕。
这个世界,没有王波,已经十四年了。
我读过王波写的每一个字,从成名作到未竟稿,再到习作,再到情。每每翻开,每每沉迷其中。也曾经追看过张爱玲,追看过米兰昆德拉,或者其他名家,但都是看完文集就算了,不会去追每一个字,甚至想了解这个人。
现在大家很忙的,看是很奢侈的,成套的看更是不能。王波死时,还没有网文一说。
陪女儿在城选的时候,我随手掂起了一个王波的集子,里面收了两个中篇:《三十而立》和《我的阴阳两界》。我就站在架旁边看了两个时,实在是欲罢不能,虽然早就看过多次,家中也藏有王波的全部作品。《三十而立》讲的是,许由和王二是发,时候往往是王二鼓动,两人一起做坏事,许由承担后果。上学时两人做实验,王二在实验台上挥了一根雷管,炸了,许由的“脸里崩进了好几根试管,现在有时洗脸时还会把手割破。”
引的这句话,基本是王波语言的特色。一本正经的信口开河,一脸严肃的胡说八道,荒诞不经的真实。写出来是假的,看上去也是假的,却是沉甸甸的真实,假的比真的还真。这大概就是王波语言的特殊魅力。换言之,他写得很严肃,但肯定不真实,你读起来也没人会当真。王波直接把真实说到了骨子里,送进了意识深处,让你产生阅读和思考的快感,能够会心一笑。
如果换做普通的叙述,大概是这个爆炸曾经、仍在、并将长期影响许由的脸。脸是很重要的,脸的变化影响心情,影响性格,影响命运,诸如此类的意思。但是远不如“还会把手划破”那么直截了当,那么生动形象,轻描淡写的就让人牢牢的记住了。即使你阅读是为了消闲,不愿动脑去想,同样也可以知道明白故事,不影响理解。
王波的,多以嗡嗡嗡时期为背景,主人公多叫王二。王二通常被主流人群排斥在外,当学生是被帮助的对象,当工人是被挽救的对象,当知青是被改造的对象。生活不顺心,前程诸多障碍,王二既不是逆来顺受,也没有奋起反抗,凡事都没那么认真,活得很特别。
虽然这种生活和心理状态就挂在我的嘴边,我在想如何表达出来时,却发现我无能为力。王波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讲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和道理。不管有没有道理,都是王波的道理。
王二的世界通常是这样的——天空乌蒙蒙的,地上有风尘,牛高马大的王二骑了辆破旧的自行车,去邮局取包裹。营业员隔窗扔了条铁链出来,“锁上!”王二就把自己锁了,等着叫号。世界是喧嚣的,生活在别处,王二蹲在地摊上吃着卤肉火烧,很香,生活很美好。
王波后期的作品和未竟稿,比如《黑铁时代》收录的,更多的幻想和思辨意味,更加的荒诞不经和黑色幽默,带人进入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和瑰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不是那么写实了。但读来还是对现实世界的解构,带着淡淡的苦涩,字里行间仿佛能看到王波微微翘起的嘴角。
《红拂夜奔》中这样描述:“皇上对李卫公优宠有加,常把红拂召进宫去叮嘱说:你要经常做鱼给李卿吃!鱼补脑。吃鱼吃得李卫公满身的腥味,饭后散步时常有大队的猫跟在身后。”还有,“皇上来了一看,抚棺大恸:李卿李卿,勤劳国事,累得自己的脑子变成了豆腐渣!然后含泪下一道旨意,禁止天下人吃豆腐,只他自己例外。”

关于著文,王波的标准是“把写得尽量好看”。关于做人,王波对自己的要求是“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看他的时就会想,原来还可以这样写,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思考,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
王波这样形容自己,“一个又高又瘦又丑的家伙,涣散得要命,出奇的喜欢幻想。”对照王二,不难发现王波和王二有相通的地方,虽然写作的人都反对将他创造的人物和他本人对号入座。
王波为人为文,都颇多波折。作品先是在台湾获奖的,大陆却一直未能出版。就在有出版社准备出版其作品时,王波溘然长逝,了去了纷争,回了他的精神家园。这个世界的一切,再和王二无关。
正是“孤独生前事,寂寞身后名。”逝后哀荣的作家其实不少,比如《城堡》的卡夫卡,《1984》的奥威尔。
哥已不在江湖,江湖上有哥的传说。
王波头上只有“作家”这一顶帽子,连作协会员都不是,更没有行政职务或者社会头衔。另外,他还有一张货车司机的驾照,考出来之后,还没来得及用,就死了。也许这是王波做了准备,实在不行,就开货车养活自己。
回头想想,我以前学着写曾经努力的模仿过王波老师,下面是我以前写一个片段。
“‘知识’们偷完大半的鸡以后,幸存鸡的飞行能力大有提高,振翅高飞,直达树梢,大有返祖复古的迹象。当然,‘知识’们虽然是城里人,但到底还是人,人都是没有翅膀的。他们只好降而求其次,改成偷鸭子。无奈鸭子的味道大不如鸡,所以男‘知识’们都觉得河阳屯呆着没劲,陆续找到门路回城了。幸亏如此,否则你现在去河阳屯,说不定能看见鸭子蹲在树杈子上。”
故事讲了一个农村青年的奋斗经历和情感旅途。有抑郁,有阴霾,付出努力不一定能成功,喜欢的女孩可能是成了新娘,我坐在席间和张三李四一起喝酒。酒是红色的,地毯是红色的,新娘也是红色的。整个世界都是红色的。
因为这个故事不会让人爽,所以没有写完。我也是需要读者的,虽然我不以文为生。
我就记住了一点,要写得好看。虽然我仍旧不太清楚,王波说的好看,和我想的好看,是不是一样的好看。
除王波外,另一个对我有影响的作家,是卡尔维诺,著有《意大利童话》,《宇宙奇趣》等。还有梅里美,著有《卡门》。米兰昆德拉,著有《生活在别处》。别的暂时想不起来了。
ps——
1991年,《黄金时代》获第13届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大奖,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1月16日第24版。这次获奖使王波对写作有了信心,“写出《黄金时代》之前,我从未觉得自己写的好,而《黄金时代》一篇,自觉写得尚可。这篇是我的宠儿。”1995年,《未来世界》再次获第16届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大奖。1997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5月13日式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引发热潮。10月,《沉默的大多数——王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