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情报缺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鲜半岛的事情,包括扶桑三国同盟,全都拖了下来。
而金丽姬的问题,也就无声无息的……突然地告吹了。
其後的日子,我再也没有找过她,就像乾清宫里从未有这个女人存在一样,让一班宫女太监无法理解,搞不懂皇帝带她回来是干吗。
事实正是如此,就算我天天跑去找这个新罗公主又怎样?
即使我面对着她,仍弄不清楚自己要怎样看待这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既关系到父女之间、男女之间,甚至是国家之间。
至於朝鲜半岛现时的局势,随着我後来派出的情报人员接二连三地传讯回来,更有越演越混乱的场趋势,三方时有边境性的小规模冲突爆发。新罗毕竟纵合国力稍强於百济和高句丽,而扶桑隔了一个海洋,又不可能直接出兵帮助,结果都是互有胜负,持续了一个胶着的状态。
对於这种情况,我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来。
即使我立志成为庸懒闲散的昏君,但这并不代表我是一个任人宰割的白痴皇帝。
首先要保障华夏帝国的国家安全,然後才可谈及其他的休闲享受,这是我作为一个聪明的昏君所抱持着的基本原则。
若是连自己的国家也保存不了,作为皇帝就是首当其冲,也大多是命不久矣,不然就是到处逃窜,或是成为可怜的阶下囚。
从整个中原的历史之中,活得很滋润的亡国之君实在屈指可数,就算愚钝的阿斗君也得装出乐不思蜀的模样。
当然新罗那边混战的局势还远远未到影响生死存亡的地步,最多也只是引来其余诸国的不稳罢了。否则就算代价再大、花费再多,我也会不惜一切让那三个国家的名字从地图上消失。
说到底,一切都是以本朝优先,只为了生存而已。
不过对於现时朝鲜半岛的问题,我尚未打算解决。
既然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那就暂且不处理好了。
自古以来,当官的都有一套──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此话虽然是有些偏向极端、鼓吹为政者不负责任,但某程度上也说明了一种处理问题的概念。
──有时候做得太多反而不美,静观其变却每每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周全。
若是我先挑起跟新罗国的对话,那就不是法兴王来求我,这样帝国的利益则无法最大化。
所以在派人侦测朝鲜局势的同时,我还在静静的等待。
等待法兴王主动来向华夏帝国请求援助。
其实这次的微服出巡还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教训,令我猛然从消遥快活的心态惊醒过来。
先不是说帝都大街上的刺客事件让我吃惊,就是那白发铁面鬼的超强武功,就连晋王也只能勉强抵挡,这已经让我对这个可怕的神秘高手起了戒心。
千代和金丽姬都不认识这个人物,到底他是从何而来的?有什麽目的?全部都是谜。
还有另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关於邻近地区的情报掌握。
在早前几个月,我这昏君是当得太闲了,并没有特意去留心四周诸国的动静,结果居然要走到寒玉会馆此等贩卖奴隶之地才得知东海诸国局势的不稳,这就实在是太过後知後觉了,一不小心亡国了也仍在睡梦之中。

当然不只是我一个,甚至在一众中央朝臣而言,他们太过习惯以前华夏帝国四出欺负别国的风光历史,除了对北方胡族之外,就没有去提防一众邻国友好也会搞些小动作。
原因是老头子的威望太大,战绩太过标炳了,以前总能镇压住四周诸国的野心,即使他们并不能算是绝对效忠,至少也懂得表示恭顺的态度。但无敌的老爹已经不在,这就让忍耐数十年的诸国开始蠢蠢欲动。这点不是老爹驾崩後才出现的情况,甚至在老爹身体变得衰弱的三、四年前已经开始,新罗法兴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按留传下来的惯例而言,华夏帝国的朝廷对於地方以至邻国都有两种特定情报收集机制──分别是地方官员和外交官邸。
地方的机制就是各省各地区军政首长定期上书的奏折,不过通常官员们大多是报告自身地方的情况,很少会提及到别国的异动。除非是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否则他们都并不会太过留意周边地区邻国的局势。
而所谓外交官邸,则是为了在外交上加强华夏帝国和四周诸国的联系而设立。拥有长期良好外交关系的双方就会在各自的京城设「邸」,亦即是驻京使节的官署。在帝都长安,此等外交事务完全由六部之一的礼部统一节制。这外交官邸在负责进行对外交涉的同时,自然亦会暗地里收集对方的情报,再传递回本国的中央政府,无论是华夏帝国还是四周诸国亦然。
於是,这种外交官邸就成为了国与国之间互相刺探对方情况和动态的实际情报机关,而驻京邸吏则定期把收集所得的情报寄送返国,就是称之为「邸报」的密件了。
本来以华夏帝国和新罗外交关系的历史,双方在新罗国都和帝都长安同样是驻有邸吏的,新罗更是华夏帝国长久以来探听朝鲜半岛和扶桑的耳目。但自从三年前华夏跟新罗闹翻之後,老头子就一怒之下撤回所有在新罗的外交官员,也把驻守长安的新罗使节驱逐出境,变成现在对朝鲜以至东海局势变化毫无所知的尴尬情况。
其实这邸吏收集情报的制度本来就很不建全,别说是在那些没有进驻外交使节的敌对国家,就算是有吧,假如人家有意隐瞒情报,肯定会事先作好防备,避免重要的消息泄漏。
所以从这时候开始,我已经暗暗下定决心,以後除了依靠这台面上的外交机关,还要再另外再建立一个地下的情报组织,这样才能够充份掌握四周诸国的局势。
只可惜以现时华夏帝国的国库储备,根本养不起一个全新的情报机构。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政府官署,即使只是以百人为限,一堆杂项预算开支也要十几万两。而且我手上也没有充足的人手可以马上安排,正式的机构唯有是再等多一段日子。
现在是非常时期,便只能借助最值得信任的御前侍卫来临时顶替了。
====
请推荐、收藏。喜欢昏君的书友可以到说频会客室,喝个茶,吃个包~
小说频道:http://www.xiaoshuodaquan.com/data.php?id=21919&ch=16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