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小狐仙酒店当老板 乾隆南巡过东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狐仙入赘李府后,吃喝用度自不必愁,因李庄主在城外有良田百顷,每年皆有佃户交纳银两、粮食。但小狐仙天生好动,好胜心强,不愿坐享其成。几个月来和小姐终日厮守在家中逗耍婴儿,虽是自得其乐,然总想干一番事业。经与李员外商量后,靠大门东边临光岳楼东大街盖起了几间二层楼房,经营起了酒店生意,小狐仙自认老板,李小姐有时让小红看着儿子,也来酒店招呼客人。
不知是小狐仙经营有方,还是李小姐芳容,吸引了客人,酒店生意异常火爆。由于众人皆知小狐仙武功高强,街皮无赖都不敢前来惹事生非。就连刘七、王八知小狐仙不是凡人,也是敬而远之。李员外非常高兴,没想到女婿竟这么能干,便帮助小狐仙出谋划策,将东邻的米店化高价买下,装饰一番,与自家原先的酒楼连在一起,扩大了酒店的规模。再看这酒店,比以前更胜一筹。楼上雅间,别致幽雅,楼下大厅宽敞明亮,在东昌府再无一家可与之相媲美。
但见:朱楼豪华果非凡,杨柳微风拂竹帘;
达官显贵常来坐,文人骚士醉忘还。
推杯换盏猜拳令,红袖招招把酒添;
壶中日月别有趣,人生得意须尽欢。
酒楼门额上高悬一匾,上书四个大字“凤城酒楼”。因东昌古城传说古代有凤凰在东昌湖栖居,俗亦称之为凤凰城。小狐仙取其意,将自己的酒楼命名为“凤城酒楼”。大门左联为:李白酒醉乘鹤去;右联为:唐寅仰卧画床前。
自从小狐仙酒楼扩大以来,前来的客人更是源源不断,几乎天天爆满。钱财也如同潮水一般滚滚而来,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小狐仙便成了东昌府有名的富翁。随着地位的提高,小狐仙也结交了一些富商巨贾,从而跻身于东昌府的社会名流之列,最要好的便是丝绸朱、米仓梁二人。三人经常聚在一起,或品品香茗,或把酒临风,谈论世事,抒发胸臆,几日不见便如隔三秋。由于“凤城酒楼”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便成了三人的集聚地。
这日,三人又聚在“凤城酒楼”饮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小狐仙看出二人心情不好,便关切的问道:“二位贤兄,有何烦心之事,讲出来,第或许能分担些个?”丝绸朱苦笑一声,满脸的苦闷道:“不瞒老弟,我的丝绸店就要关门了。”小狐仙疑惑地道:“此话怎讲?”丝绸朱长叹一声:“唉!今日东昌码头装卸税又增添了许多,本来我从南方贩买丝绸来东昌,再换一些本地的土产、杂粮运往苏杭,来回折腾,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仅看三成的利润,而码头装卸税一增,我已是无利可图。”说罢摇摇头,将一杯酒一饮而下。米仓梁也愁眉不展地道:“朱兄所言极是,码头装卸税一增,我这米行也是勉强度日,长期下去,早晚也要关门。”见两位兄长闷闷不乐,小狐仙也有些愤愤不平。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酒入愁肠愁更愁。”时间不长,朱、梁二人皆喝得酩酊大醉,踉踉跄跄,各自回家。
时值乾隆年间,这大清皇帝自康熙起皆有沿运河南巡的喜好,乾隆皇帝更是热衷旅游,一生中曾经九次南巡,东昌府乃是必经之地。这一日,乾隆帝在宫中呆腻了,第八次借去南方巡查民情之名,游山玩水.龙舟自北京一路南下,旌旗遮天蔽日,三天就到了东昌府,差人报知东昌知府。此任知府姓张,连忙带领大小官员,一路敲锣打鼓来到运河码头,将乾隆皇帝接至行宫。
次日一早,乾隆帝刚用罢早饭,张知府便早已在厅外伺候。乾隆帝让侍从将张知府叫到近前,张知府进门先向乾隆帝叩首请安。乾隆帝赐坐后顺便问了问东昌府的世态民情,张知府一一向乾隆帝作了回报。
但此官久于官场,老成事故,报喜不报忧。把东昌府商贾、民铺、织染、农耕说得天花乱坠,好比天堂,哪管商户、农民的真正疾苦。把乾隆帝哄的是龙心大悦,高兴之余,让张知府调来几匹好马,乘兴游览东昌。
差人们在前面鸣锣开道,乾隆帝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龙袍、腰跨玉带、缓缓而行,一副君临天下的样子,张知府和大小官员们骑马跟在后面。从行宫出发,来到山陕会馆下马,到里面游览了一番。尤其是看到会馆楹联文辞优美、字迹飘逸,便逐一欣赏品味,赞不绝口。从会馆出来,在玉皇皋转了一圈,便直奔光岳楼。
东昌府的百姓们听说乾隆来到东昌,都想一睹龙颜,道路两旁挤的人山人海,众人夹道欢迎,三呼万岁,乾隆帝也在马上频频点头示意。

来到光岳楼下,乾隆帝翻身下马,早有侍从将马匹牵过。乾隆拾级而上,众人保持着一定距离,跟在后面,直到最高层。
乾隆举目四望,东昌府城风景尽收眼底,秀色可餐。近处:光岳楼东、西、南、北大街,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远处:大运河内帆墙林立、竞相穿梭;再远处:城市外圈东昌湖祥光瑞气直冲云霄。
一阵微风吹过,乾隆顿觉神思飞扬、诗兴大发,让人备好桌椅、纸笔,就光岳楼上,挥动银毫,赋诗一首:
“过东昌府城诗”
御舟舣运河,策马府城过。
为便民之觐,兼现俗可和。
辔前复鞭后,踵接与肩摩。
皆视入伤者,羽林漫襟诃。
写毕,拿与众人传阅,皆齐声叫好。
且不说乾隆如何游东昌,再说丝绸朱、米仓梁,打听到乾隆南巡,只在东昌逗留两日,后天一早便启航南行,急忙去找小狐仙商议对策。
小狐仙让李小二摆上四个菜,取出上等的好酒,三个人在楼上雅间边喝边聊。丝绸朱叹口气说道:“唉!乾隆老儿来东昌,只知吃喝玩乐,却不体察我商户的疾苦,妄称一代明君!”“也许乾隆并不知实情。那张知府是个添腚官,只知奉承拍马,那会替我们商户讲话呢?”米仓梁紧锁双眉,若带些忧愁地分析道。
丝绸朱带着祈求的目光看着小狐仙道:“如何能让乾隆知道我们商户不堪忍受这沉重的码头装卸税,哪怕给减免一些也好啊!我们哥俩今日找老弟,即为此事而来。素知老弟计谋高超,可要替老哥想想办法啊!”小狐仙淡然一笑道:“我那有什么高招?二位老兄莫要取笑。”内心之中却苦苦思索。
忽然,小狐仙想出一个主意,忍不住“噗哧”笑出声来。朱、梁二位被笑得莫明其妙,嗔怪道:“老弟我们都快愁死了,你还在哪里笑?”小狐仙笑眯眯的対二位道:“我刚才偶尔想出一计,你们听是否可行?如此计成功,可免去你二人码头装卸税之忧,对我们东昌其他商人也是一个天大的幸事。”二人见小狐仙果有高招,心头大喜,停住手中的筷子,忙问是何高招。小狐仙微微一笑,道:“后天知府不是邀请我们东昌的社会名流为乾隆送行吗?届时只须如此如此,大功便可告成。”二人听后,抚掌大笑“果然是条妙计!还是胡第高!”
小狐仙又道:“石碑的事,我来安排。和其他富商巨贾,社会名流串通之事,可就得二位多费心了。”朱、梁二人连忙答道:“那是、那是!就按老弟的安排,时间有限,我们还是赶快分头行动。”
当下,二人酒也不喝了,匆匆吃了一点便饭,辞别小狐仙按计划行动去了。
后日一早,张知府果然遍邀东昌府达官显贵及商界名流,一齐来运河大码头为乾隆送行。小狐仙、丝绸朱、米仓梁皆在邀请之内。三呼万岁之后,乾隆一行便登舟启航。
龙船从码头向南仅划出十几米,猛觉得船体一震,碰到了什么东西,再也行走不动。张知府吓出了一身冷汗,忙叫水手下去查看。一会水手钻出水面:“报告知府,河内有一块巨石立在河底,挡住了去路。”张知府甚是惊异,这河道从来都是畅通无阻,每日往来经过的船只有数百艘,那来的巨石呢?
这时乾隆也走出船舱,站在船头观看情况。张知府调集人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巨石从水中捞出,放到岸边。巨石很古老的样子,但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却赫然醒目。
“今日无税”。乾隆站在船头,看个正着,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小狐仙、丝绸朱等众人,早就通好了气,等的就是乾隆这句话。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互相一使眼色,呼啦啦全部跪倒在地,齐声高呼:“谢万岁隆恩!”
乾隆一愣,急回头看时,见众人全都跪在地上,口称谢主隆恩,方知自己失言,但身为九五之尊,金口玉言,岂可随意更改。乾隆何等精明,马上顺坡下驴,高声道:“众位爱卿请起。古碑显现,实乃天意。朕决定,从今日起,顺天应人,免除东昌码头装卸税。”众人再次叩首谢恩,高呼万岁,目送龙船渐渐远去。
待乾隆走后,众人便将那块大石碑立在了大码头南面,并且修建碑楼。此碑什么时候看都是“今日无税”,所以东昌码头天天都免征码头装卸税。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税收的优惠,故此商家开始纷纷云集东昌,奠定了东昌府几百年的兴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