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闲逛进入铁塔寺 狐仙有缘竟为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闲逛进入铁塔寺狐仙有缘竟为僧
小狐仙将吴家的风水破坏掉后,次日一早便找一白纸剪了个手推车,然后吹了口气,就变成了真的。小狐仙将老乞丐抱上车,推到东昌湖边,然后搭船来到城外。
小狐仙自出洞府以来,不觉已有月余,时令已至孟春。
古人有首《鹧鹄天》单道此时的景致:
每日青楼醉梦中,不知城外又春浓。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风。
艀画舫、跃青骢,小桥门外绿阴笼。行人不入神仙地,人在珠帘第几重?
小狐仙边推着叔父,边欣赏着沿途绮丽的风光,,及行至堠堌塚洞府附近已是黑天,远远的就看见洞府门前的红灯及两个值班的小狐仙,老乞丐异常激动,小狐仙却停了下来。道:“马上就到家了,你自己想法吧!再往前走我就回不去了!请回复我爹娘,就说我在东昌很好,让他们不必挂念。”说罢,任凭老乞丐一再劝阻,小狐仙毅然扭头而去。
就这样,小狐仙依旧是日游东昌府,夜宿光岳楼。转眼又一个月过去了,时值季春,古有冲虚道长《季春词》写得甚好:
先自春光似酒浓,时听燕语透帘栊。小桥杨柳飘香絮,山寺绯桃散落红。
莺渐老、蝶西东,春归难觅恨无穷。侵阶草色迷朝雨,满地梨花逐晓风。
这一日,小狐仙玩得兴起,信步来到了东昌古城的东北,放眼望去,东昌湖边绿柳成荫,透露出片片红墙,红墙处钟声悠扬,令人神思飘逸、尘俗全消。
小狐仙心内诧异,想不到这繁华之地竟有这么幽静的地方?便趋身向前,见却是一座诺大的寺院。三座寺门,当中一座门额上镌刻着三个斗大的金字“铁塔寺”。两扇朱漆山门四敞大开,一对铜环如赤金相似,钉于门上。门口来来往往皆是进香之人。
小狐仙随进香之人进入寺内,未行几步便见一高大的铁塔耸立在道东,甚是峻崇浑朴、庄严巍峨。
小狐仙近前观看,见此铁塔为八角形仿木楼阁式铁铸佛塔,由塔身和塔座两部分组成。塔座为石砌正方形须弥座,牙脚四角成卷云状,束腰四面均有伎乐人物浮雕,或站立、或舞蹈,活灵活现,形象逼真。束腰东南、西南两角,各有一金刚力士,怒目凸腹,手按双膝下蹲,作顶托状,大有立顶千钧之势。塔身共有十层,皆由生铁分层铸造,逐层迭装而成,逐层收分,塔顶置仰莲葫芦瓶式宝刹。
有诗单表这铁塔:
北宋铁塔镇江北,玲珑剔透放光辉;
佛心凝重坚如铁,栉风沐雨度轮回。
小狐仙看罢,赞叹人类铸建出如此高大精美的铁塔,真是巧夺天工,不可思议。
说起建造这个铁塔还真有一个传说。
当初在铁塔铸到六层时,却无论如何也没法再铸了。原因是,炉子太小,架子太高,熔化了的铁水到不了上边就凉了。可是往上还有七层要建,这可怎么办?寺里的方丈悟性禅师急得团团转,工匠们更是个个心急火燎,一筹莫展。正在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小打炉的白胡子老头,他围着铁塔这边看看,那边瞅瞅,有时摇头笑笑,有时又嘟嘟囔囔。有人问他:“你买卖不做,老是盯在这里干嘛?”他扭扭脸说道:“我也是干铁活的,同行看看还不行吗?”方丈看出这老人仪表不凡,便邀他到寺里喝茶。这老头也不客气,进屋蹲在了正座上。方丈给老人敬过茶,道:“老师傅,这塔我们没办法再往上修了,您可有什么好主意吗?”老人笑着道:“我这土屯脖子了,还中用?”话语一落,转眼不见了影儿。方丈惊异一阵,恍然大悟道:“哎呀!我可真糊涂,这不是上仙来指点造塔之术么!”
按照白胡子老人点示的办法,铁塔的上层建造,采取用土逐层屯积,在上面化铁浇铸的办法,十三层塔体很快便建成了。当时有人说,那白胡子老头是天上的太上老君下凡。

小狐仙继续向前行走,见寺内,大雄殿、文殊殿、毗罗阁、轮藏堂,错落有致,绿瓦飞檐,各具千秋。大殿内烛光惶惶,炉内香烟缭绕,一些善男信女正忙着烧香许愿。
小狐仙挨屋看了一遍,也模仿香客们的样子拜上几拜,感觉甚是好玩。最后来到西边一片空地上,见几个小和尚正在练功,便驻足观看。但见小和尚们拳来声响,掌去挂风,翻滚爬打,非常热闹。把个小狐仙看的目瞪口呆,心想,这几个秃头不知耍的是何把戏?与俺和小狐仙们在洞府玩耍的大不相同。
小狐仙天生好动,顽皮透顶,当时在场边便模仿僧人的样子一拳一脚地习练起来。正练得起劲,忽觉得有人拍了自己肩膀一下,扭头一看,见一个高大僧人站立身后,年纪约三十左右,长得粗壮结实。“小施主,不要在此玩耍,如无别的事,快回家吧!”大个子僧人,见小狐仙在旁边,一边看和尚练武一边比划,便过来欲将小狐仙赶走。小狐仙羞得面红耳赤,心想,这人间也真事多,我在此耍着玩也不让!正待悻悻离开,却被一老僧喊住。见此老僧眉须皆白,斜披着黄色袈裟,脖挂朱红念珠,精神抖擞,步下生风。此僧便是本寺的方丈法号悟心真人。高个子僧人见方丈走来,连忙上前施礼。方丈摆摆手,直到小狐仙跟前道:“小施主,你喜欢练习武术?”小狐仙是何等的聪明,方知几个小和尚练习的就是武术,便道:“甚是喜欢,方才见师傅们练习,我在这儿学了几下,却遭这大师傅逐赶。”方丈双手合十“小施主不要见怪,只因我寺有规定,不许俗人学习我寺的武术,以防出门惹事生非。但要学习,必须先入佛门。”小狐仙心想,这武术也真好玩,入佛门不就是剃个秃头吗?这有何难!便道:“我愿意加入佛门,不知老师傅可否收留?”方丈大喜,“可以,可以。只是你家中父母是否同意?”小狐仙连忙跪倒撒谎道:“父母早年身亡,弟子只身一人,既然大师不嫌,弟子非常感激。”方丈伸手将小狐仙拉起,非常爱惜,道:“如此甚好,今日暂且住下,明日正好是黄道吉日,我与你剃度出家。”随即吩咐大个子僧人,将小狐仙领去僧房。
这时,习武的几个小和尚也都围拢过来,见此情景,众僧甚怪。以前有许多年轻人,为学本寺的武术,甘愿入寺为僧,甚至多具厚礼,而方丈一概拒绝,可今天为何对这少年却情有独钟呢?殊不知,这方丈乃是世外高人,兼具内外家之长,江湖号称:“自然通臂无敌手”,乃当今武林顶尖高手之一。尤其特别之处,这方丈走南闯北几十年,阅人无数,练就了一双慧眼,对习武之人材,实有伯乐相马之能。
刚才,小狐仙模仿僧人伸拳踢腿只几下,恰被打此路过的方丈看在眼里,不禁暗暗吃惊。心想这小伙子虽不懂武术,但其习武之潜质,却是自己平生所未见到过的,如其肯努力习练,加之悉心指导,日后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故此,方丈才赶过来寻问,并将小狐仙留在寺中。
当夜,小狐仙与众僧人在僧房住下。次日天亮吃罢斋饭,方丈让知事僧人鸣钟击鼓,将寺内四五十个和尚,全部集合在大殿前。净发僧将小狐仙的头发分九路挽起。只听得方丈在法座上闭目念道:“除去尘世草,点亮向善心;六根皆清静,皈依入佛门。”净发僧只几刀,就将小狐仙的头发剃了个精光。然后方丈又赐名为:灵光。又赐法衣袈裟让小狐仙换上。这时,小狐仙做梦也没有想到,到东昌府游玩,竟然阴差阳错地在铁塔寺做起了僧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