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说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
当年张飞因性子暴烈不知道惹下多少祸端,不过性子耿直有时候也不一定是个坏事。
雅丹虽然是羌族丞相,但是也并不是不怕死之人,见张包性起抽出宝剑便要杀他,不觉心中惊恐万分,心想:“我今天要死在这里了!”
正当他紧闭双眼等待即将坎下的宝剑时,突然诸葛亮急忙制止说:“兴国切勿鲁莽!”
雅丹的魂魄早已到鬼门关转了一圈,不想性命得以保全,早已是满头大汗。
他此时惊恐却不知道说什么的好,先前的那股傲气十分早已减了八分。
只见诸葛亮亲自将他扶起说:“羌族素来与我蜀汉没有冲突,这次协助曹魏恐怕是受人蒙蔽,我先帝汉中王为光复我大汉江山带领众英雄不怕千难万险,终于使兴复大汉的事业稍微有了起色,现今,孔明奉主上之命兴兵讨贼,乃是顺应天意,得益民心,希望丞相分清是非,以国家大意为重,且莫再帮助逆贼与天意民心为敌!”
雅丹刚才受了张包那一惊,又听诸葛亮一番话,只觉得自己无处容身。
雅丹匍匐在地上说:“诸葛丞相真乃大仁大义,雅丹不识好歹,不应天意,反助逆贼,惭愧至极。如今听丞相一番肺腑,雅丹甘愿伏法,死而无愿。 ”
诸葛亮再次将雅丹扶起说:“我曾经将蛮夷首领孟获七擒七纵,难道是为了取他的性命吗?孔明一心一意为光复大汉王朝尽心尽力,我不过是想让诸位首领明白,我等虽是不同的民族,但都是大汉臣民,并无分别,我只希望,我等同心协力共扶汉室,且不可大义不明,中奸不分。丞相觉得孔明所言是不是有道理呢?”
雅丹对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事早有耳闻,只是别人传说,从不信以为真,他只知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今日若不是被诸葛亮所擒,怎么也想不到诸葛亮如此宽大胸怀,身系国家大义,不计个人恩怨。
雅丹想到这里感动不已,不觉留下泪来。
雅丹对诸葛亮说:“丞相之意,雅丹明白了。这次如果回去,定然说服我王速速退兵与蜀汉用结秦晋之好,从此再不与蜀汉为敌!”
孔明见雅丹已经领会了他的一片苦心,于是长舒一口气说:“我现在即刻送丞相回去,希望丞相向羌王传达我意,如若执迷不悟,丞相风雷阵我都不放眼里,轻而易举就破了,任你铁甲千万我都来者不惧!”
雅丹惶恐说:“丞相放心,雅丹自会尽力,只是还望丞相能派一人与我同往,以表丞相诚意。”
孔明听雅丹这么一说,心想这倒是一个好办法。于是他环顾周围众将,意思是说:“谁愿前往!”

马谡见众人都立了战功,只有自己整日留在军营之中,没有立下半点功劳。于是他往前一步,躬身答道:“丞相,马谡愿意与雅丹丞相一同前往,凭马谡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能说服羌王退兵,请丞相批准!”
孔明见马谡自愿前往,必定是胸有成竹,这个时候他早已将当初先帝对他的叮嘱抛于脑后,对马谡非常信任,只是他仍然担心羌王野蛮,不听教化,但再一想:“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于是欣然答应了马谡同雅丹一同前往。
马谡与雅丹走后,姜维担心的对孔明说:“丞相,羌人野蛮,而且幼常虽深知兵法,才思过人,但并没有任何经验,我担心?”
孔明笑笑说:“伯约多虑了,幼常跟随我多年,我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没有事的,伯约放心就是了!”
姜维自从跟随孔明以来观察马谡多时,他见此人纸上谈兵倒还可以,如果亲临大事则不一定成事,嘴上虽然不说,但终归是放心不下。
于是姜维对孔明说:“丞相,虽然把握比较大,但还是以防万一,小心部署才是!”
诸葛亮觉得姜维所言不无道理,于是就将此事交与姜维去小心安排下去。
马谡和雅丹不多时来到了羌兵大营,雅丹领着马谡来见羌王。
进到大帐之中,羌王正坐在大帐中央,见雅丹丞相回来,面露喜色,他起身走过来握着雅丹的手说:“我听曹真说你被诸葛亮破了风雷阵擒了去,怎么你还能安然无恙的回来?”
雅丹于是便将诸葛亮如何破他风雷阵,如何亲自给他解去绳索,如何向他言明大义,一一说与羌王听,那羌王听完并没有受到半点感化,大怒说:“诸葛亮诡计多端,丞相你不要中他计谋,不过丞相既然你已经回来,本望还是很高兴的,明日再与我一同亲率大军,捉拿诸葛亮回来,割下他的头来祭奠我那可怜的阿骨达。”
雅丹见羌王如此顽固,于是对羌王说:“大王,诸葛丞相为了表达他的诚意,特意派了马谡将军与我一同前来,以表他对大王的规劝之心。”
羌王此时心里早已怒气冲天,现在又听自己的丞相替诸葛亮说好话,于是大怒道:“雅丹,我念你是我的丞相,不怪罪于你,你怎么反倒替诸葛村夫在我面前美言,是什么道理?”
马谡见羌王不听教化,并没有像孔明那样来规劝羌王,反而趾高气扬的说:“大王,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退兵还来得及,如若刀枪相见,大王后悔就来不及了!”
马谡如果没有最后这一句到也罢了,那羌王听了这最后一句,大喊道:“来啊,将这汉将给我绑了,明日待我捉了诸葛亮一同祭奠阿骨达。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