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大牛从原来的第二名第三名,到现在的第一名,可能只迈了一小步。
但付麦场知道,这样的一小步,不是谁都能迈得出去的。
杨厉至今没有迈过去,他肯定清楚这一步到底有多艰难。
可他没想到,黄大牛,这个几年来与他同吃同住,经常为了第二名争到筋疲力尽的家伙,在不经意间,已经甩开他,独自迈了出去。
杨厉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让黄大牛突然有了这么大的进步,更无法轻易接受这个事实,所以,他每天吃的更多,回来的更晚,练的更勤,由此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睡觉时的呼声更响。
付麦场听人说过,一个人的呼声越厉害,表明他睡的越香,而睡的香的原因,是因为白天越累。
杨厉绝对很累,付麦场曾在吃饭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他拿剑的那只手,付麦场从没有见过这么厚的手。
厚,是因为上面布满了老茧,这让付麦场想起了他爷爷,他爷爷的手,也是布满了老茧,付麦场每次背痒痒时,只要他爷爷用手在上面来回一磨,痒劲立马消失,舒服得很。
但即使是一天到晚编竹篮子的爷爷的手,也没有这么厚。
自从付麦场看到那只手后,他便有了看手的习惯,他先看了黄大牛的手,那只手上同样布满了老茧,但厚度就差一些了。
然后,他又看了那些武功排在前面的人的手,得到的结论是:所有的手上,都有老茧。
即使宋浮光的手上,也是如此。
所有看过的手中,老茧最多的,是杨厉,最少的,是付麦场自己。

如果说手上的老茧厚度直接代表了武功的好坏,那付麦场并不反对。
勤能补拙,这是师傅们经常教导他们的一句话。
勤,连拙都能补过来,更何况天底下还有那么多不拙的人,如果这些不拙的人中,再有一些勤人,那他们的武功,自然低不了。
但付麦场看手,并非为了验证这个结论,他想寻找的,其实恰好是一个与之相反的东西:有没有人手上没茧,武功却也很好。
付麦场没有在人群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可就在他即将放弃继续寻找的时候,一个人又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
这个人就是吴师傅。
付麦场首先在上课时注意到吴师傅的手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厚,但这个印象,只是通过远观得到的。
为了进一步的验证,他借着向吴师傅询问剑法的机会,彻底的近距离的看了看对方的手。
结果是,吴师傅的手上没有一点茧子,光滑得甚至超过了当年镇子上做豆腐的王大嫂。
这样的一双手,却能练成那样的剑法,付麦场很好奇吴师傅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但付麦场没有胆量问出这个问题,因为吴师傅实在是一个怪人,这点从他教大家练剑的方法中就能看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他只让弟子练习最简单的动作,然后突然有一天,他开始教很复杂的招数,等大家渐渐适应了这种练法后,他又变了。
他又开始让大家练最简单的动作。
从基本的到复杂的,本应是如此,但从复杂又变回基本,付麦场便无法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