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基百科 安平条目(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党在琉球的流亡政府统治冲绳时期,官方出版的关于抗战历史类的书里面盛赞了安平在抗战期间做出的贡献,淞沪抗战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安平的重要性在书里面得到了证实,书里面举例说明安平通过卡尔•埃里克森先生帮助国府补充了大量的重炮军火和飞机,使得国府在会战开始就取得了空中优势,压制了日本方面的空军和海军的活动。但是这些书里面的内容被中国大陆方面的学者证实了有很多夸大的部分,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郭(口口,敏感人名,屏蔽)挖苦的批评这些书说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国府居然在淞沪会战中失败了,简直不可饶恕。但是不少海外的前国府的高级将领都表示说虽然书里面确实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安平的贡献是基本属实的,这批书里面还大量涉及缅甸战役,朝鲜半岛登陆战等等事情的细节等等,其中因为过于美化国党领导人和安平的被不少历史学家所诟病,一度有人怀疑国党的琉球流亡政府为了讨好时任韩国驻军司令,伊里安海外驻军司令的安平以及伊里安故意编造的材料,因而真实性一直受到怀疑,大陆的学者研究抗战历史问题时,从来不引用该书的资料作为文献。最明显的证据是南京保卫战中把前期击溃日军的功绩全部归于安平和南京内的国府方的嫡系守军,对于在外线支持作战并且在击溃日军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蒋光鼐、龙月凤的军队的贡献一笔带过,同时对于安平放弃在南京固守的内幕语焉不详。大陆官方的学者普遍认为当时**的战力是能够支持在南京守上一个月并且消耗掉大量敌人有生力量的,都不能理解在一周取得初步胜利之后的撤退行动,并认为这次撤退行动直接导致了武汉会战的失败和武汉沦陷,不少人揣测是安平在战争后期犯了战争恐惧症,主观上放弃了守卫,并且指示伊里安方面调走了支援的空军给国府施加压力,迫使国府同意他的撤退计划。(来源请求,中立怀疑)在日军占领了南京之后,虽然之前杭州、苏州的屠杀平民事件已经让日方有了很大的国际压力,但是南京还是由将近一万平民遭到了屠杀(来源请求,日方公布的是有部分顽抗分子遭到了日军的打击,只承认有不到一千的潜伏军人被日方击毙,但是中国民间方面认为遭到屠杀的人数当在两万以上,但是中方政府方面无论是国共都没有能够提供具体的受难者名单和足够的证据,据当时在国民政府宣布南京为中立城市并且接管了南京政务的国际友人拉贝教授、梅奇牧师等的记载和作证,南京的老百姓有不少于五千人被屠杀,他们还收集了部分遇难者的名单已经响应的照片和胶片,这些东西都在远东的审判会议上发挥了证物的作用,证明了日本确实向手无寸铁老百姓下过屠杀的命令,但是这被当事人松井石根所抵赖,据他所说这是因为第六师团长谷寿夫在南京战役被击毙之后,他的部下自发的复仇行为,与当时的司令部无关,相应的,他也否认了苏州杭州的屠杀行为。具体参见南京屠杀、杭州大屠杀、苏州大屠杀、拉贝、梅奇等条目)
但是南京战役确实有很大的正面意义,日军的大部队被中方的军队所击溃,这本身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但是出于政治的原因,这次胜利一向不怎么被提及,**方面一度拔高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国府方面看重台儿庄战役的意义,日本方面倒是很看重南京战役失败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是必须有效彻底地切断中国方面的外部援助通道,这样日本军方的南进派开始在占据了主导的优势,在38年张鼓峰事件之后,南进派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而自南京战役后一直到1941年,安平都没有参加指挥过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和防御,虽然他被提为二级陆军上将(在西安事变之后,安平被提升为中将,在守卫南京的时候又被授予中将加上将衔)但是一直就任于军政部副部长,财政部副部长,后勤处副处长,致力于国君的后勤补给和军工产业,这也是后来有人攻击他开始怕死不敢上战场了。有历史学家攻击安平在这段时间里着力于倒卖物资、囤积居奇、牟取暴利等等,但是被大部分的历史学家所否定,虽然这段时间里安平的大部分工厂有蒋宋孔陈的股份,而且已经证实了蒋宋孔陈等家族确实有囤积物资、倒卖物资、牟取暴利的行为,但是安平的行为总是有历史学家为他开脱。主要的理由是自1938年以来,安平一直不间断地向迁移到西南地区各大高校的教授提供粮食补助和向学校提供紧急物资,帮助他们渡过了最困难的物资乏匮事件,同时向因为受伤而离开军队的老兵提供工作和食物,以及向伤兵提供医疗物资等等。
在1939年的时候,安平甚至因为延安的石油开采问题访问了延安,但是似乎没有给当地政府和党派的领导留下什么好的印象,据当地的领导人事后回忆,这位先生过于关注于油田产量粮食产量等事情和妇女问题而不是关注政治局面和政府的工作问题。此后不久,安平就和他的秘书吴茜茜少校在蒋委员长的夫人的主持下结了婚,吴茜茜一度传说是军统方面的人,和国党元老委员长的亲信俞济时有亲戚关系,这被视作安平成为国府蒋委员长一系的标志,但是**方面没有在这方面攻击过安平,似乎有传闻说吴茜茜是国共的双面间谍的关系(来源请求,中立怀疑)。
安平长时间负责**以及其友军八路军以及新四军的补给,就他在工作上的表现来看,国共双方都没有指责他的地方,虽然蒋委员长在回忆录里面一度抱怨说安平对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补给过于及时了,但是他还是承认安平的工作对于国府的抗战有非常大的帮助,在他的领导下后勤部居然克服和消除了长期存在在国民政府的贪污和浪费的现象,委员长阁下在总结自己为什么丢掉中国政权的时候,这个例子被他举了无所次,并且一度被他拿来批判兵工署长俞大维、军政部长何应钦以及孔祥熙、宋子文等。1939年日本开始进攻中南半岛,安平开始关心太平洋上的局势,日美矛盾已经不可避免,1940年9月1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出面开始组建反法西斯联盟,中国战区由蒋委员长担任最高司令长官,1941年史迪威就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同时负责协调美国援华物资的分配。因为美国先欧后亚的政策,以及在缅甸问题上英国傲慢的态度和史迪威将军过于强硬和理想的做法,委员长和史迪威一度矛盾重重,加上欧战开始之后,伊里安的独立,王长安先生领导下的伊里安成为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合作伙伴,卡尔•埃里克森先生有意加强华人国家对于中国的影响力,一度单方面加强了对于中国的援助,另一个说法是美国方面可以用美元换取伊里安在物资上对于中国方面的援助。为了制衡史迪威,安平在1941年底被委员长提升为中国战区的副总参谋长,但是同时交卸了后勤部,军政部的职务,有历史学家怀疑这是委员长阁下为了夺取后勤补给权力,同时为限制八路军和新四军所使的阴谋,但是安平很快就不得不埋身于制定中国远征军包围缅甸的计划了。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开始之后迅速占领了菲律宾、马来西亚,荷属东印度,以及东太平洋的大多数的美国岛屿,很明显,独立情绪日益严重的缅甸将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而滇缅公路是国府除苏联方向之外惟一一个安全的国际物资获取通道了,保护缅甸刻不容缓。
尽管安平和史迪威在战略战术和整个作战计划上面有分歧,但是即使刻薄如史迪威将军还是承认安平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而且擅长和中国那些贪污**的官僚们打交道,同时总是能够迂回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史迪威回忆录》)史迪威开始的时候过于自信,认为中英美联军能够抵抗住日本人的进攻同时把对手都打垮,但是英国人的表现给了他当头一棒,中国远征军在同古打了艰难的一仗之后得到的回报就是英国人拍了拍**跑到印度去了,这给了史迪威很大的打击,在伊里安的空军的支持下中国方面退守缅北,然后远征军第二期卫立煌率军支援到了,在经历了长期和日本人的艰苦战斗之后,中国远征军在缅北站住了脚跟,抵抗住了日本人的进攻,同时在史迪威的监督下,一条从印度到云南的公路在1943年底被修通车了,这条公路被蒋委员长命名为史迪威公路。史迪威将军虽然不停地抱怨说中国的军队往往不听他的指挥,但是还是承认安平先生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并且缅甸的发展的局势也如同他所料,在他的指挥下,中**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虽然伊里安的援助逐渐取代了美援的地位,史迪威的地位并没有下降,在1944年初,安平出让了指挥中英美三国联军反攻缅甸的指挥权给史迪威,这让史迪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很感激安平,称赞他是一个具有伟大心灵的人,1946年史迪威在琉球病逝前的时候安平曾前往看望,史迪威将自己的在战争期间写成的回忆录的手稿送于安平,这份手稿最终以《史迪威回忆录》的名字由美国学术出版社出版。(来源请求、中立请求)

在1944年初反攻缅甸的战役胜利之后,史迪威和国府的矛盾开始公开化,蒋委员长一度写信给罗斯福总统,以自己辞去中国战区司令的名义相威胁逼迫对方撤换史迪威这个参谋长,恰好美军开始组建太平洋作战的联合陆军部队,据说在王长安先生的建议下,罗斯福总统表示希望中国出兵加入盟军的太平洋部队,并且制定了要福建的蒋光鼐,蔡廷锴和龙月凤的部队。当时安平已经出任伊里安的临时国防部的副部长了,盟军方面因为这位先生的特殊关系,希望他能够太平洋联合部队的参谋长,并且伊里安方面已经任命了安平为伊里安太平洋军队的副司令,司令是还在伊里安岛上的王长安总统,所以安平就直接指挥伊里安的海军和陆军。
委员长阁下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之后答应了将福建方面的军队派入加入盟军太平联军的序列,限制于一个集团军六个师的规模,但是实际上福建方面调到太平洋上的部队达到了八个师。这个举动在以后的被证明是一个极大的失策,虽然委员长因此而获得了极大地美援和一笔贷款。接着委员长命令张发奎率部接替了蔡廷锴军队的防务,蔡廷锴手上只有挑剩下的两个师不到的兵力,于是也辞去了战区司令长官的职务,与此同时,安平辞去了他在国民政府的一切职务,仅仅保留了二级上将的军衔。有资料显示在缅甸战役中安平和委员长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以至于他辞去职务的时候委员长甚至于没有挽留。(来源请求)
安平在从来没有到过伊里安的情况下接任了伊里安临时国防部的副部长,在很多情况下被解释成卡尔•埃里克森先生对于伊里安证据的操控,而实际上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主要是因为伊里安的华人议员占多数的缘故,而安平在海外的名气经过宣传又特别的大的缘故,伊里安的建国的基础就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联邦合众国,他们的军队大部分是以前在中国裁军的时候才下来的士兵或者是从中国逃难来的农民,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中国将军自然赢得了士兵们的拥护。(来源请求)
接着1944-1945年安平配合尼米兹和麦克阿瑟的蛙跳战术在海外有力的打击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部队,特别是在占领了琉球群岛之后,取得了进攻日本本岛的门户,在这期间安平曾强力反对过轰炸台湾,攻占台湾的计划,这在战后赢得了台湾人的好感。在美国和伊里安相继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前后,安平指挥中国和伊里安联军从仁川登陆朝鲜半岛,三天时间里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之后就任伊里安驻韩国驻军司令。在苏联进攻东北之后大量收容从东北溃退进韩国的日军,同时拒绝按照开罗会议上面的提议让苏联和美国进入韩国,在鸭绿江和苏联的军队对峙,因为当时伊里安的海军和空军主力都布置在朝鲜附近,苏联没有发动进攻,随后美国宣布将在韩国建立统一的政府,同时宣布自己将不会进入韩国,韩国的防务和治安的稳定将全权交由伊里安和中国联军,苏联最后也同意了不派兵进入韩国。
接着因为中**队爆出了有私自向当地韩国共党提供武器的行为,安平认为这是苏联人指使的企图煽动韩国内部叛乱的行为,说服龙月凤对驻韩国的中**队进行了清洗,遭到清洗的人最后都被送到了日本或者琉球群岛,或者伊里安,或者东北,没有杀人的传闻(来源请求)。这件事情最后被上报给蒋委员长,蒋委员长下令让安平指挥所有海外的中**队,这样子安平获得了韩国全部驻军名以上的指挥权,蒋光鼐和龙月凤被迫(?来源请求)离开汉城到了日本,不少中**队被调到了远离中韩边境的地方,同时安平开始着手于整治韩国本土的地方势力,没收任意韩国游击队的武器,把韩国的各种武装改编成警察部队,同时他清理了韩国的共党分子(包括韩国共党和劳动党)的叛乱和不支持他君主立宪的自由党(李承晚),韩国的政治力量最后只保留了保皇的保守党,李垠加冕为韩国国王,金九出任了临时政府的首任首相。为了彻底稳定韩国的局势,安平趁国共双方在东北鏖战的时候出动伊里安的军队在长白山击毙了所谓的朝鲜劳动党的书记金日成,并且彻底消灭了他率领的游击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有所谓的朝鲜自由民主共和国的流亡政府在东北长白山活动,到了60年代,这个政府渐渐消失掉了。
1946年安平应美国人的要求和马歇尔一起返回中国协调国共的矛盾,但是在和委员长阁下长谈了一下之后,安平意识到要想国共双方停止对抗组成一个联合政府乃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他在中国几乎没有关心什么和谈的事情,而是大肆收购中国的古董书画等等,这些东西最后都存于伊里安的博物馆,这也是后来中国方面指责安平的一个重要的地方,中国在五十年代一度想要赎回这些古董,但是被伊里安和安平所拒绝,伊里安的国家博物馆也是目前最大最全的中国古文物博物馆。
1948年之后**逐渐控制住了北方的局势,经过了所谓的三大战役之后,国府方面的军队锐减,而**的军队则上升到了可以完全消灭**的数量,在这个时候,还在日本的龙月凤和蒋光鼐、蔡廷锴回到香港和李济深、陈铭枢一起组建新政党民革响应**的号召,加入新政府,福建方面所属的军队一部分跟随范汉杰回了广东,一部分经由韩国进入了东北接受了**的改编,另一部分加入了伊里安国防军,安平依靠自己的军权牢牢控制了韩国和琉球,同时伊里安通过了不介入中国内战的法案,委员长向伊里安和安平的求援遭到了拒绝。
1949年国共和谈失败后,蒋委员长避走台湾,苏联方面通过大连港口移交给了**两艘旧式战列舰,因为苏联刚刚爆炸了原子弹,为了和平的考虑,美国和伊里安都宣布不参与中国的内战。**的海军通电起义或者是被击沉使台湾**缺乏海军的保卫,加上**的军队占领了金门,委员长在面临可能在台湾被生擒的情况下派出白崇禧向当时身处琉球群岛的安平求援,安平在出于私人交情的情况下,出动伊里安的舰队以商务行为为名帮助蒋委员长把其部下以及将近四十万军队和民众撤离至琉球群岛中的冲绳岛上,蒋委员长在这里组建了流亡政府,这个政府单独存在一直到1976年,之后和奄美诸岛和先岛诸岛的政府合并,组成了琉球联邦共和国(参见条目琉球)。因为这个原因,**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安平一直持负面的报道,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53年在陈嘉庚代表伊里安出访了中国之后中国签订和伊里安的友好条约之后。但是之前因为台湾存在大量伊里安华侨的原因,**没有在台湾大规模没收官僚资本,只是用不收税的方法赎买伊里安的产业,这里面有很多产业是伊里安的华侨投资建设的,同时对土地革命采取了很温和的政策,在1953年之后**政府向伊里安保证不会在台湾搞过激政策,同时对伊里安在中国大陆的产业进行统计,折算成钱分期付款,而这些产业里面有很大的的一部分是安平和卡尔•埃里克森这两个人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