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力挽狂澜(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月九日的时候,驻守喜峰口的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就趁着日本军队刚刚进入喜峰口附近,尚立足未稳的时候,命令手下五百大刀队夜袭敌营,由于安平支援了不少准备,所以这些人身上插满了手榴弹,攻进敌营之后,先丢手榴弹,然后用大刀一阵猛砍。日军仓促之下,措手不及,被砍死砍伤七百余人。到了十一号晚上,宋哲元又组织大刀队夜战,这次仍然是大刀片配手榴弹,砍死砍伤日军接近三千,捣毁汽车两百多辆,破坏辎重无数。日军从此患上了大刀恐惧症。国内报纸马上对宋哲元的部队大加吹捧,毕竟这种硬碰硬的正面战争的胜利更加让人感到热血沸腾。此前安平和黄绍竑主持的战役,虽然也都是完胜,但是毕竟是以多打少,用炮火取胜。日军输了也并不心服,唯有这次宋哲元的大刀队的胜利,连日本人自己的报纸都哀叹说是关东军大大丢了日本的脸。只是安平奇怪给了宋哲元那么多的好装备,怎么他只用手榴弹加大刀片,要知道这两场争斗虽然胜在二十九路军勇猛,但是也死伤了两千多人,算不上是划算的打法。派人去问,宋哲元说就是要让日军以为自己是武器落后,最后让他们吃一个苦头,安平只好暗自叹气:算你狠。
刘汝明的暂二师被安平扩编为三旅九团的甲种师,守喜峰口旁边的罗文峪,补充的兵都是退下来的东北义勇军,不会耍大刀片子,也没有大刀片子让他们耍,这些人被安平的顾问团训练得只会开枪开炮了,拿了高射机枪天天**打坦克玩,日军在喜峰口一带损失惨重,在罗文峪也占不到便宜,打着的侧面包抄的想法完全落空。加上之前的损失,日军自热河开战之后,损失已经超过一万了,但是在长城一线受挫,就达不到占领北平一线,进军华北,逼迫中国政府签订城下之盟的目的。关东军急红了眼,煽动国内继续调兵,增加了一个师团,一个骑兵旅,把总兵力从五万增加到了八万。
得到了强大火力支援的中国各部军队在长城一线和日军相持不下,日军的进攻屡屡受挫,飞机总是被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打下来,连带着坦克也不经揍,被六十毫米迫击炮以及八十八毫米炮打得不能动弹,日本人引以为傲的单兵素质在强大的炮火攻势下完全展不开,特别是宋哲元变的阴险以后,等到日军冲到了阵前才用大炮猛轰,把日本人彻底打傻了。虽然中**队的损失比日军大,但是中国胜在人多,北平的后备役还有八万左右,而且受伤的老兵回到战场上那可就是宝贝啊!安平让自己的副官徐上尉去了军法处,监视看东北军哪个家伙敢抗不住了往后跑,抓住了就枪毙;派遣张上尉寻找精良枪手,组成狙击手队,在前线战地训练狙击手。
得到了安平特备照顾的中央军十七军,居然从古北口主动出击,占领了古北口外所有高地,并且把日军向北挤压,与此同时已经退往多伦的孙殿英部积极整军,做出一副准备直插日军后方热河补给线路的姿态。日军眼见西线战事已经不可为,于是在西线转入防御,积极在榆关附近重新部署开战,以求从左翼侧面直插栾东,前后夹击冷口,喜峰口的**部队。这个时候蒋先生的第四次围剿方案在陈诚的中央突破的指挥之下,直接破产,陈诚的家底部队,十一师几乎被全歼,陈诚气得吐血,蒋委员长气得脑袋发亮。这个时候蒋委员长的嫡系部队在长城一线大出风头,是唯一一个把日军打得节节后退的队伍,大大长了蒋先生的面子。蒋先生觉得,在军队还没有完全整训好的时候,还是先不要打仗的比较好,接着看到十七军的战绩,感到信心大涨,然后看到安平发过来的账单,顿时感到的是心痛和头痛。
江西的战事一结束,亲日派就跳出来鼓吹议和论,认为趁着现在大好的局面,还是早点议和比较好,不然日军继续增兵,就抵挡不住了,而且英美也有意出面促成中国和平。蒋先生虽然属意和平,但是毕竟现在前线形式一片大好,傅作义的部队已经开至顺义,随时准备接替出击的十七军守住北古口,已经调下来修整的王以哲的六十七军已经修整完毕,随时可以出长城进入察哈尔,配合孙殿英从西面收复热河。真是可以打又不可以把日本人打痛了,蒋先生在听了安平的意见之后,就把问题交给他头痛去了。

陆相荒木贞夫积极寻求增兵,力求短时间内打垮中**队,这个样子就可以避免国际社会的干涉,偏偏这个时候,刚刚和日军接触的何柱**(得到兵力补充的何柱国部扩军,他升任军长)直接退到了乐亭、滦县、卢龙、迁安、冷口一线,把栾东让给了日本人,由于栾东又大量英国人的煤矿企业,英国人坐不住了,马上跳出来威胁日军若不撤兵则视作是对大英帝国的挑衅,同时派遣军舰和美**舰一起组成联合舰队进入渤海湾。天皇迫于压力,命令已经进入栾东地区的日军撤军,何柱国部会合支援了冷口之后撤退修整后的税务总团尾随追击,日军损失很大。荒木贞夫这时候顶住压力,命令部队继续向栾东地区进军,同时命令平津地区的日本驻军和以旅顺口为基地的日本海军第二外遣舰队支援关东军。
事实上,平津一带的日本驻军已经被严密监视,已经不能任何异动了,海军在英美舰队的压力下也没有任何作为,何柱国部和税警总团和日军相碰之下,凭借优势火力和强大的士气,以及人数上面的优势一再压迫日军后退至抚宁一线,有力保护了长城一线中**队的侧面安全。北面孙殿英会合王以哲之后,由黄绍竑统一指挥,首先进逼围场,日军鉴于双方人数上面相差巨大,主动后撤,接着他们和日军相持在丰宁一线。算是中**队光复了部分热河领土。但是这个时候,安平储备的弹药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好在日军也消耗甚巨。双方都是力气穷尽,开始静待自己后方的援兵。
虽然没有达到先前的计划,但是日军方面已经不想打了,错了,是内阁已经不想打了,英美两国已经口气越来越严厉,同时联合了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瑞典等数个国家,分别致电日本和中国,要求和平谈判。虽然军部的家伙们一再要求增兵,说起码要打到北平外围,但是天皇殿下决定不能够陪着群疯子疯下去。而中国方面,蒋委员长接纳了安平的建议:(一)不主动自己联系日本和谈,而是通过第三国主动邀请,或者是请第三国提出和谈建议;(二)热河可以放弃,但是不可以放弃长城一线,一定要把日本人的势力限制在东北四省以内;(三)参照第二点在华北方面,政治上可以让步,军事上绝对不能让步。
蒋先生似乎也很同意安平的观点,一旦日军势力跨过长城一线,那么平津就是无险可守的形势,到时候日军就是长驱直下的局势,这是蒋先生最不愿意看见的。所以无论汪先生怎么大呼小叫说什么话,蒋先生始终代表政府不开口,知道日本方面主动发出照会表示愿意和中方会谈,蒋先生才同意了党国内部的和谈主张,同时决定派遣官员和日本人正式和谈。实际上之前何应钦在蒋委员长的默示下,已经派遣前外交部长著名的亲日派黄郛和日本人谈起了停战的条件。荒木贞夫特此顶住压力加强栾东和东面长城一线的攻击,力求在谈判的时候能够加大自己的筹码,但是没有效果,所以日本虽然没有达成正式的协议,但是日本人希望在这个基础上面谈判。
蒋先生这个时候突发奇想,决定派遣安平和黄绍竑直接和日本人谈判,谈判的前提就是安平的三点,这个决定不仅让自己党内的几个大佬,如何应钦,汪兆铭傻了眼,同时也让日本人方面感到非常耻辱,中国民间方面虽然对于和谈没有好感,但是看到是这两位去和谈,多少还是抱着一丝丝期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