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危机深重的1936
蒋委员长自华北事变以来在外交上面对日本开始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开始公然宣称中国政府绝对不能再放弃一土一地,虽然又说:“和平未到绝望的时候,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让全国的人民信心和士气为之一振,外交方面对日屡屡表现出强硬的立场,蒋委员长领袖的地位也随之加强。36年初,黄郛在一片骂声中去世,蒋先生对于自己的这位把兄弟颇有感情,还留了一点泪,但是这个对日软弱的外交家的去世从某种意义上讲真的是中日走向对抗的一个预兆,不久之后又传来一个死讯,西南政务委员会的委员长胡汉民病死了。虽然知道龙月凤对于这个唧唧喳喳又**又反蒋的家伙没有好感,但是安平也不敢妄言揣测是龙小姐干掉了这个违背历史提前死掉的家伙。蒋先生对于这个消息倒是感到和高兴,很快蔡廷锴和蒋光鼐他们就打电报说军务繁重,希望中央派人进入福建主持当地的政务。这几乎是一个向中央输诚的表示,蒋委员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把电报看了又看,不过西南方面希望这个人选是陈仪、程潜、邵力子、张治中其中的一个,蒋委员长斟酌了一下,派陈仪担任福建省主席,裁撤了福建绥靖公署。蔡廷锴改任西南边防军总司令,统领福建、广东、广西的军务,蒋光鼐为总指挥,蒋先生似乎很愿意把这三个省之间的关系搞乱掉。
安平在北平一边是代表国民政府和日本方面交涉,同时也是为了帮助政府拉拢宋哲元,稳定平津地区的局势,同时也要顾全山东、山西、绥远、察哈尔。日本方面在春天鼓动外蒙的伪军进犯察北的六个县,积极谋划支持外蒙的德王建立伪蒙古国,借以进一步向西推进,占领绥远的土地。
鉴于这种恶劣的形式,蒋委员长已经授意外交部积极和苏联联系,建立外交,力求拉拢苏联在北面共同对抗日本。考虑到日本西进可能是为了取得进攻苏联的跳板之后,蒋委员长指示山西的阎锡山和绥远的傅作义要在军事上面做积极的抵抗,他给阎锡山的信中写到:“绥远守弃方针,弟意小敌来扰,则迎头歼灭之;若其大敌正式来攻,则扼要据守,并择最重要几个据点固守之,如能固守三个月之时间,则事无不成。故绥远不可全部放弃,亦不宜处处设防。”蒋委员长认为抵抗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苏联作出反应了,因为对方是不可能看着日军取得包围了外蒙针对苏联的态势的。
安平在北平已经懒得去见日本公使和他磨嘴皮子了,日本人见了面就那么几句话第一,中国应彻底取缔排日,抛弃依赖欧美国家的政策,实施亲日政策;第二,中国承认“满洲国”,加强华北与“满洲国”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融通与提携;第三,在中国与外蒙接壤地带,依日方要求实施中日“共同防共”。
安平直接说这个条件张群这个外交部长都不敢答应我感答应吗?何况你们日本人一向不怎么讲信用,《塘沽协定》签订了还不到一年时间就马上改了,逼着政府签订新的条约吃大亏,你们日本不如拿出一个最终方案来说说你们到底想干什么,到底是想要南京还是想要武汉,温水煮青蛙而死可不是我们想要的。
其实日方也没有心思和这个有职无权的外交次长纠缠,更何况这个家伙讲起话来根本就没有道理可言,他居然说广田三原则第一条应该和英美两国谈,第二条应该和张学良去谈,第三条应该和苏联一起谈。“反正我在北平也没什么事情,不如我们把美国、英国。苏联、日本、南京政府和陕北的共党约到一起好好谈一次,大家增强一点交流,开个六方会谈会议怎么样。”安平向日本公使一本正经地建议道。
安平也没心思和日本人扯皮,日本人的心思都在宋哲元的身上,一心想拉宋哲元下水到时候宣布平津独立,现在平津地区已经自治了,算是相当有成果。但是麻烦的就是安平通过平津地区大肆倒卖军火,和山西的阎锡山、绥远的傅作义、山东的韩复渠、陕西的张学良做生意,而且他的船都挂美国国旗和荷兰国旗,同时有私人武装运送,安平本人又和平津地区的宋哲元部关系匪浅。日本人有心让宋哲元出面制止这种军火走私,但是被宋哲元婉拒了。这批军火走私里面,蒋宋孔也脱不掉关系,安平算是奉命加强绥远和山西的军备,同时加强和扩装驻在保定的中央军关征麟部;埃里克森先生算是帮助蒋委员长的忙,顺便赚钱,在山东做生意是为了换取山东的铁矿石运回伊里安查亚加工。现在日本人最不喜欢的大概就是安平和他的美国朋友,而且他自己都还是一个瑞典人。

蒋委员长认为安平同志很有能力,但是没有想到他这么有能力,在华北除了倒卖军火还向东北方面倒卖物资,甚至直接向关东军和华北屯驻军倒卖从美国运过来的奢侈品换取东北的特产开原榛子、铁岭榛子、长白山鹿茸、人参、开心果、蘑菇、木耳、蛤蟆油、泡酒料等等,然后再华北地区包装加工之后行销全国,然后再在中国收购伊里安查亚需要的物资运回去,而且还拉了不少日本军官下水。这些都是通过孔宋设在全国的商会代办进行,把日本人气得不行。特别是日本人一再拉拢宋哲元甚至邀请他去日本访问,安平居然也凑上来要求一起去,理由居然是很想和西园寺公望公爵和冈田启介见面聊聊中日的形势,天知道他去见两个已经开始在政坛上面失去影响力的人有什么意图。日本人直接地拒绝了他,宋哲元考虑到自己身兼平津守备的重任,如果离开了自己的老巢去日本难保不被认为是汉奸,但是又不能够不给日本人面子,他派了张自忠代替他访问日本。安平同志认为华北的事情大概不会产生太大的变数,于是上报蒋委员长离开平津回广东去了。
回广东也是龙月凤小姐的意思,龙小姐需要一个人向蒋委员长传递信息,而广东方面的人在身份上面都不合格。
之前鉴于安平先生的建议和对于形势的分析,是蒋委员长认识到很有可能在剿共没有完成之前日方就有可能开战,而且自己处于政治和外交上面的需要极有可能向**妥协,所以安平建议蒋委员长将手中俘获的**高层只收监而不处决。为了说服蒋委员长接受这个建议安平同志不得不说出一些很卑鄙的话,那就是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手上各个派系的**的高层极有可能在后期起到分裂**的作用。虽然中国内部的派系蒋委员长略有耳闻,但是听到安平大范围立体式的讲解特别是还和苏共扯上关系的八卦,让蒋委员长顿时有茅塞顿开之感,很明显对于这些人来讲,活着往往比死了用处更大,蒋委员长顿时暗恨自己当年不开窍,白白处死了一大批有用处的人。于是就这样方志敏、瞿秋白一行人都活了下来,龙小姐的意思是让安平先生好好想想怎么促成国共的合作,同时也好把这一帮子人从监狱里面放出来。毕竟张学良的西安事变已经是模模糊糊不怎么着调的事情了,极有可能还没有发生,日本已经全面入侵了。这让安平充分理解到龙小姐到底有多不安,陕北的红军已经开始东征了,阎锡山严阵以待,龙小姐除了担心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刘志丹之外就是担心半年之后红军的西征了。在广东稍稍观看了一下龙月凤小姐练兵的结果之后,安平马上转道飞去南京。
西南地区在出于抗日的宣传之下和与埃里克森先生做生意的好处之中,龙小姐很好地掌握了西南地区的形势,要抗日,必须要有人领导,这个人目前除了蒋委员长之外无人替代。加上这两年时间里蒋委员长集中于剿共和军事整编,没有心思理会两广和福建,当然这里面也有安平劝他说两广和福建将来是华南地区的对日主战场,实在是不宜削弱,加上蒋蔡他们对中央的输诚,广西李白的闷声发大财,广东的陈铭枢和张发奎醉心于建设和军队整编,而且都打着抗日的大旗,蒋委员长也没有过分干涉西南的事务,而且国府的国防军火工业重心建设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河南、湖北、湖南、江西这几个省份,蒋委员长也需要时间消化追剿共匪的战果,同时华北方面局势的糜烂也牵扯了蒋先生的精力。
1936年是蒋先生的五十大寿,国府发动了祝寿买飞机的运动,海外侨胞和国内的同胞踊跃捐款,这对于埃里克森先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单子,需要争取过来。目前全国的能够作战的的飞机除去两广和福建的接近一百架之外,国府的飞机能作战的不足三百,和日本开战的话远远不够,而且就是这个数字还是埃里克森先生和安平先生多方努力的结果,不过值得高兴的是这些飞机里面大多数是埃里克森先生的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新式的p-38和p-40这种超越了时代的飞机。在安平先生看起来,在1937年7月之前很有必要把国府的可作战飞机数量提高到1000架,不然之后的淞沪会战就会很麻烦,出于这个目的,他很有必要马上到南京和委员长阁下见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