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星期以后。
我又一次弹尽粮绝,身无分文了。我再次冲下楼。这次超大胆地找另一个司机借了一千块钱,这次答应的“反卷”是二百块。我知道这钱怎么花,可却从没想过这钱怎么还。
我买了一个月的点卡,方便面还有烟,这次又增添了一箱可乐。我安坐在电脑前,心里才算彻底踏实。
我刚坐下,老妈从屋子里走出来,在阳台上浇花。我用眼睛的余光发现,她整个人消瘦得变了形,而且面呈菜色。我吓了一跳。隔着窗子,老妈用中气不足的声音问我:“……你想不想出去……旅游?……出去……透透气吧!”
“……去哪儿啊?”我头也不抬,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仍旧专心地练自己的新号,一个亡灵的法师。
“你喜欢哪儿?这么大个中国,总有你喜欢的地方吧?”老妈的口气像是在乞求我。
我的心稍稍一动,小时候最想去的地方又浮现在我眼前……“要是说有的话……上海,我想还能有点感觉吧。”
“那就上海,下周走?!”老妈生怕我不去似的,语气急促。
“你……跟着一起去?”我问道。
“我不跟着你……住哪儿呀?你还没有身份证呢。”
“那我不管,反正你去我就不去了!”
“不让我去……那……”
“你让我想想,明天告诉你。”我说完,老妈继续浇花,不再说话了。
我心想,要是住教母家不错。要是没意思每天出去上网也是一样的,网在哪儿都能上,而且这一出去肯定得给我经费啊……机不可失。
我的教父和教母,是在我五年级的时候认的。当时我求知心超胜,我好像听说在外国基本上孩子们除了父母之外都有教父和教母。选一个自己能够敞开心扉,帮助自己解决一些和父母不好说的问题等等。
当时我在老妈的人际圈里认准一个伯伯,对他喜欢得不得了。他教给了我很多当时不知道的道理,帮我建立了一些爱好,比如看书……我小时候尽管学习很好,除了教材上该死记硬背的,其他什么也看不下去。教父就把一个类型一个类型的书找给我看……战争的、社科的、悬疑的、科幻的……找了好多。终于,有一本书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就是《呼啸山庄》。那一刻,我才发现我不爱看课外书的原因是因为每天摆在我床头的什么《中小学生作文精选》,什么《新概念作文》……这些充满“功利”的书籍我看着就头疼。我可能就是比别人早熟,我爱看世界名著。我爱不释手地看了第一本,教父直接买了全套五十四本送给我,花了三千多块钱呢。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感动不已……那本《呼啸山庄》现在还摆在我的床头柜上。
有一回,老妈出差去外地,我住在教母的家里。她家温馨而有趣,还有每天都是丰盛菜肴,待得我都不想走了。教母是个大学教授,在课余时间开创了全国最早的速读培训学院,是国内享有盛名的速读专家。她也全心全意地教我速读,但我并不是她百分之百的好学生。教母辅导我的功课是游戏一般快乐,把我的生活安排得有滋有味的。还为了给我买权威的期末考试练习题,去西单图书大厦找了一天,回来冒着大雨,浑身都湿透了,唯独那厚厚的卷子在好几个塑料袋里裹得严严的,什么事也没有……后来教母搬家去了上海,我能有两年多没见着她了。
这次要真是去看看教母,也不错。去换个城市感受一下新空气也好。最起码那里没人认识我,谁也不知道我现在的狼狈。谁也不知道我堕落得像个人渣……而且,上海还有很多网友在,有心情时就看看他们。
第二天,老妈做出了妥协,答应我她可以不去。但是提了个条件,去完上海以后回来要上学去。我嘴上答应完,心里马上嘀咕起来,什么啊,学校就差一句话就给我开除了,上学?上什么学啊?老妈似乎感受到了我的心绪,沉吟了一下,注视着我的脸小心翼翼地说:“你教父好久没见你了,他晚上过来,说要和你一起吃饭,想你了……”
我愣了一下,教父可真是有日子没见了,自从我迷上上网以后就没怎么听过这个称呼了。
晚上,我第一次真正的发现了自己惊人的改变。从前,我在教父面前总有说不完的话,问题永远是源源不绝,可这次我完全不知道说什么,找不到一点话题。我只是埋头吃菜,不敢正视教父的眼睛。老妈在桌子底下捅了我几下,意思让我跟教父说说话,然后起身朝我教父笑笑,“我出去一下,你们先聊。”
教父喝了一口啤酒,从旁边的皮包里拿出一个信封和一个纸盒子,把两样东西贴着桌子向前一推,“拿去,送你的礼物。信封里是你去上海的经费和车票。”
我好奇地打开信封,里面一沓崭新的一百元,具体多少我看不出来,可我知道,最少也有两三千。我张着嘴连谢谢都忘了说,又打开礼盒,里面是一台MP3。

教父眯着慈祥的眼睛,“MP3是我答应你的,你要是考上了市嘉就奖励手机,考上人大附中是MP3。可手机你已经有了,我就给你这个吧。我这段日子出差了,把你这事给耽误了,前一阵刚回来,真是不好意思啊。”
我刹那间闪过一个念头,这钱我不能要……但仅仅是一闪念,我的喉咙像是被前几天那疯狂的经济危机给堵住了,把“不要”含含糊糊地说成“谢谢……教父”。
没等我说完,教父用着和我截然相反的铿锵有力的声音说道:“小海啊,我听你妈跟我说了……你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去吧,去上海好好调整一下状态。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记住,你有你的理想,你的责任,你是一个男人!你能做到的只有面对现实,逃避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你最终还是要在逃避中面对。我听说你现在连书都不看了?”
我听得心里“嗵嗵嗵”跳个不停,吞吞吐吐。这正经是一个长辈对一个小孩教训的场面。我很尴尬,“是……没……没怎么……看……”
教父从身旁拿出一摞书,翻开其中有折角的一页,看样子又是和从前一样,是精心挑选好的,“拿去读,看完告诉我你的感受。现在,我想给你讲一个故事——对啦,你想听吗?教父对不起你,这两年很少讲故事给你听了……”教父慈爱地望着我。我麻木的心为之一热。是啊,已经好久了,除老妈以外没谁如此关注我了。我不会忘记,从小到大,教父是给我讲故事最多的人。故事,在天下哪个孩子面前都会让他们感到幸福的……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内心并不想长大,也没有真正长大。教父的话一出口,我的目光中就流露出不经意的喜悦。当然,也因为我感受到了温暖……在只有我俩的饭桌上,教父像从前一样,给我意味深长地讲起了故事:
杰克•伦敦,在十九岁以前,还从没有进过中学。但他很勤奋,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小混混成为了一个文学巨匠。
杰克•伦敦的童年充满了贫困与艰苦,他整天像发了疯一样跟着一群恶棍在旧金山海湾附近游荡。说起学校,他不屑一顾,并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偷盗等勾当上。不过有一天,他漫不经心地走进一家公共图书馆内开始读起名著《鲁滨孙漂流记》时,他看得如痴如醉,并受到了深深感动。在看这本书时饥肠辘辘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来回家吃饭。第二天,他又跑到图书馆去看别的,另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他面前——一个如同《天方夜谭》中巴格达一样奇异美妙的世界。从这以后,一种酷爱读书的情绪更不可抑制地左右了他。一天中,他读书的时间往往达到了十到十五小时,从荷马到莎士比亚,从赫伯特斯宾基到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都如饥似渴地读着。十九岁时,他决定停止靠体力劳动吃饭的生涯,改成以脑力谋生。他厌倦了流浪的生活,他不愿再挨警察无情的拳头,他也不甘心让铁路的工头用灯按自己的脑袋。
于是,就在他十九岁时,他进入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德中学。他不分昼夜地用功,从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天道酬勤,他也因此有了显著的进步,他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四年的课程念完了,通过考试后,他进入了加州大学。
他渴望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在这一雄心的驱使下,他一遍又一遍地读《金银岛》《基度山恩仇记》《双城记》等书,之后就拼命地写作。他每天写五千字,这也就是说,他可以用二十天的时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他有时会一口气给编辑们寄出三十篇小说,但它们统统被退了回来。
后来,他写了一篇名为《海岸外的飓风》的小说,这篇小说获得了《旧金山呼声》杂志所举办的征文比赛头奖,但他只得到了二十元美金的稿费。五年后的1903年,他又有六部长篇小说以及一百二十五篇短篇小说问世。他成了美国文艺界最知名的人物之一……
我边听教父的故事,边用手下意识地翻动着教父送的书。我怪老妈为什么要把我现在的样子给教父看,我觉得很丢人,前所未有的丢人……我突然想,到底是什么事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绝望,结果就选择了逃避来解决这个绝望……一时间我也说不清楚,大概很多因素吧……我说不清。
教父侃侃而谈用心良苦。最后,连嗓子都有几分沙哑了。告别的时候,我发现老妈眼中饱含感激。
我们三个人在朦胧的月光下分手,我忽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激动。在教父充满坚定和关切的目光里,我仿佛感觉到身体里被注入一种力量,一种来自男人的力量。久违了……我突然特想哭,于是,我甩开大步不敢回头,独自先走了。老妈不放心地一溜小跑跟在后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