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处境微妙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晓春住的是一栋共有四层的楼房,原本是市公安局内部招待所,那时因为条件较差,因此效益不好,早几年承包人就退给了市公安局,后来也开开停停,可一直没能正常运转起来。
这几年市公安局快速扩编,进了不少人,住房更加紧张起来,那些没办法解决住房问题的民警,被暂时安排住进了这里。
高晓春被安排住了三楼301室,这里原来是招待所管理人员住的,一前一后两间房子。钱书记打了招呼,新来的小高小马住房要尽快安排好。局里只有这么两间房子了,后勤部门就把已成家的高晓春安排住了301号房,小马则住了一楼的那个只有一间房子的楼梯间。
高晓春住的这套房子有三十来平方米,带有卫生间,后面阳台早已被单位上支起了一个简易厨房,住一小户人家刚好。旁边就是市公安局的食堂,睡觉问题解决了,吃饭也很方便,对于高晓春来说,已是很满足。
现在好事一股脑儿地跑到了他的身边,使他有了时来运转的美好感受。加上温柔的阳光,喜悦欢欣,充满了他的心房,成功先生主导着他的精神意志,幸福畅快的心情,写在了他的脸庞。
高晓春从文山县带来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把房间的一整边都堆满了。他把该拿到办公室的资料找出来,堆放在床上,准备把它们搬到办公室去。现在的他,只有一种想法,就是好好大干一场,千万别辜负了钱书记对自己的器重和期望。
大家都知道,机关办公室工作往往费力不讨好,事情杂乱,很难做出成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办公室往往又是最出人才的地方,好多好多的大人物,都是从办公室秘书这个岗位升上去的,不用说中央领导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能升到封疆大吏,一个小小的县委办公室主任,都可登堂入室,这是中国官场官本位之现实。
不幸的是东源市公安局的江可信主任,在办公室主任这个位置上打了一轮“抗日”持久战,从四十五岁坚持到了五十四岁,还没能看见出头之日。他本来是东源市颇有几分性情的笔杆子,很早就小有名气。
不过江可信并不是什么正宗科班出身,只是市机床厂的一名搞宣传的工人,以工代干调进市公安局来搞宣传的。因为给领导写汇报、写报告、写讲话稿,很得当时领导的意,有幸转了干。他更加卖力地写文章、编简报、写通讯,文秘工作成了他的拿手戏,很快成了东源市公安局的头牌笔杆子。他升了办公室副主任后,他发表了一些调研文章,在全省公安机关成了一名响当当的写手,终于升了主任,工作得心应手。东源市公安局的宣传、调研、信息、汇报工作,光靠他一个人就多次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他成了市公安局,甚至省公安厅都颇受敬重的名人。
江可信的脾气和名气一起膨大,养成了一种文豪般的傲气和霸气。认为天下公安机关,再没有谁的东西比他写得好,要他佩服别人,简直是白日做梦。前一段时间,社会上流传《天怒》、《国画》等几本反腐小说,他买了几本盗版书回来,找出了书中几个有语法问题的地方,以及句中“这”、“就”、“了”多余的几个字,只要有人说起这几本书,他就把它们作为不过如此的证据拿了出来,可见他的张狂。
别人对他说,你也拿一本像样子的书出来,给我们瞧瞧。他倒做出了不屑一顾的样子。我不写则已,写出来绝不会比他们差。其实,不过如此的正是他本人,但他却死不省悟,自视太高,这也许是许多文人的共性。
奇怪的是,傲慢的和普通人谈不拢的江可信,却与一把手们很少顶杠,表现出了少有的卑恭顺受。文人的傲性和奴性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并有了完美的统一和结合。市局几任局长交给他的材料任务,就是不睡觉,他也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他的为人并不圆滑,交往也不广泛,口碑不怎么好,和领导的关系也并没有那么铁,做了点事难,免有些得意或牢骚,因此混到五十四岁了,连个副处级待遇也还没有混到手。
钱为民来之前,他就闹了情绪,不再努力写东西,工作仅仅是应付。市公安局办公室工作,在全省排名落后,领导更不可能帮他解决待遇问题,这样一来如逆水行舟,他的心态已经变坏了。
钱为民来后,他确实也想好好表现表现,可惜已是江郎才尽,弄不出什么新鲜名堂,到省厅和公安部发表了,钱为民初来也不可能提拔他,不马上撤他的职,就算祖上积德、祖宗保佑了。
钱为民奋斗一年下来,江可信却几乎一点忙也帮不上。省厅办的简报,东源市公安局的影子都没有。国家级报刊上,东源市公安局几个字都稀罕,终于使全局目标责任制,在全省公安机关排名倒数第一。江可信终于感到自己已力不从心,已无法左右局面,真的到了廉颇老已的地步。他明白靠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自己光应付领导讲话、工作汇报、审编简报、信息、动态已经相当吃力了,哪里还有精力抓调研、出成果?

钱书记说要给办公室加笔杆子,他终于爽快地答应了,高晓春、马良轩便被安排进了东源市公安局办公室。通过省厅召开的全省公安局长会,钱为民对办公室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他对办公室特别是调研工作寄予了厚望。
钱为民对江可信说,老江啊,今年如果你们办公室为全局打了翻身仗的话,你的职级待遇,也就能够顺理成章地解决了。
江可信说,钱书记,我在市公安局办公室干了这十来年,盼都盼老了,我只剩下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了,我还顾虑什么呢,只能在您的手下拼老命地干一票了。
钱书记说,要的,你有信心就好。你要好好地带带他们,争取快出成果、早出成果。
江可信点头道,一定一定,请钱书记放心。
对于江可信来说,前途只有这一线光了,不朝这个方向奔,朝哪里奔?吃喝嫖赌,他毕竟不喜欢,不可能一朝改变了几十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性,不混个副处级退休,他还能混什么?
江可信下了决心,要抓出一点成绩来,进行最后一搏,但他知道与上级领导的关系,是需要钱财去滋润的,他又讨厌做那样的人,喝酒、**、唱歌、钓鱼、赌博一点也不爱好,于是只得把希望寄托在与高晓春、马良轩的共同奋斗上。
高晓春能如此快的调进来,安排好住处,有钱为民的巨大支持,当然也有江可信的一份功劳。他们为自己铺路的同时,也为别人铺就了成功之路。不是吗?钱为民难道不是为了自己,才给了江可信、高晓春的希望?谁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做好人。
江可信相信,在他和高晓春、马良轩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翻身仗是一定能够打好的,他因此向钱书记做了保证。越是退休在即,越是没有了什么希望,钱为民给他的那一点点甜头,也就更加的珍惜,只有这唯一的一点盼头了,他多么想在被宣布离岗之前,摘到副处级这个金灿灿的果实啊。正因为如此,高晓春才看到了这样一位,个性转了十八弯的热心人。
与江可信不同的是,办公室副主任陈碧君的条件优越很多,她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公专毕业生。是那个时代的校花,又是会海县公安局的警花。优越的自然资源,她终于上嫁给了市委接待处的梁羽新,一个父亲当着市委副书记,有着很好背景的帅小伙子为妻。可是当他们结婚不久,梁家的靠山倒了台,父亲被送进了监狱,不但人走茶凉,还有人落井下石。陈碧君的生活,从此陷入了迷乱的低谷中。
为了解决两地分居问题,为了改变别人对她的看法,她拼了老命,在会海县公安局开始了另一次“高考”冲刺。她连续在人民公安报、省公安简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发表了几篇通讯和调研文章,并获得了一些奖励,她成了会海县公安局一个响当当的才女,加上梁羽新在市里活动,她终于调进了市公安局。
因为写过几篇有模有样的材料,陈碧君很快获得了提升,被安排当了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全市公安信息上报等方面的工作。
陈碧君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女流之辈,用不着去和男人们争名夺利。到了市局办公室副主任位子上后,她停止了当年的奋斗劲头,把更多的时间和心思,花在了装扮和交际上,她成了一名享受型的悠闲警察。
对于自视颇高,始终瞧不起别人的她来说,也很正常,要她佩服别人,比江可信当年还要白日做梦。身边的东源市里的男男女女,也确实没有几个比得上她,要她看得起这些平庸之辈,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像高晓春这种人,起初在她的眼里也不过如此,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她不十分冷漠挖苦嘲讽,就算很不错了。
当然,她再高傲,也有她必须顾虑畏惧的一面,因为高晓春毕竟是钱为民的秘书,得罪了高晓春就是得罪了钱为民,这点道理她是清楚的。得罪钱为民,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自己还要在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位子上混下去,跟高晓春的关系就不能搞得太僵。
再者她的男人梁羽新,已调市政法委办公室当副主任,现在也是钱为民的手下,做什么不能撤自己丈夫的台。尽管对于高晓春和自己共用一个办公室有些不愉快,江可信提出来后,她还是没有明显提出反对意见,表现出来的就是对高晓春的不冷不热。
?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