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鼓帆摇桨渡过险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徐特立家(日/内)
金菊从湖南回来,和万岚一起去徐特立家。
徐特立:“金菊呀,你母亲还在湖南老家吧?”
金菊:“这次开会回来,我把妈妈带回北京了。同时,我们把土改分到的稻田和房子都退给了农会。”
徐特立:“好!思想觉悟提高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见行动。说一车空话,不如办一件实事。好!好!”
万岚:“多亏徐老的谆谆教导。”
徐特立:“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矛盾论》中不是说过吗!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肯学习,悟性好,就会进步。”
金菊:“不学习不行呀。**不是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嘛。我们就更跟不上了。”
徐特立:“前些日子讨论文化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大众电影》杂志社都喊缺人。特别是思想水平高、政治素质好的干部更缺。(徐老看了看他俩,若有所思)对呀!你们两个改改行吧?(金菊看着万岚,万岚也看着金菊)你们从香港回来时,我对金菊说,打仗有人,搞经济建设缺人;现在看,搞文化建设,更需要人呀!”
金菊:“万岚一直搞文字工作,我现在可是统计员了。”
徐特立:“金菊的文学根底不比万岚差。我看这样:我和两个出版社商量一下,你们就到那里去工作吧。”
【画外音:1954年春节后。万岚被调到《大众电影》杂志社工作;金菊被调到文化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
2.金菊家(傍晚/内)
【画外音:星期六晚上。万岚从在西城的《大众电影》杂志社宿舍回到东城的家。】
万鹭:“爸爸,你怎么老是一星期、一星期不回家呀?”
万岚:“爸爸每天晚上都要看电影,看到很晚很晚,就回不来了。”
万鹭:“我也要看电影,你怎么不领我去呢?”
万梅:“爸爸那是工作,看完电影还要写影评,你会写吗!”
万鹭:“我会写,得等我长大了,我就写。(逗得大家笑了一阵子。)妈妈!今天包不包爸爸爱吃的三鲜馅儿饺子?”
金菊:“今天不包,明天包。今天晚上先做你爱吃的炸里脊。”
万鹭:“噢——炸里脊喽!”
万海:“明天还得做辣子鸡。”
万梅:“还有红烧鱼。”
万梅帮助妈妈把晚饭摆到桌上;万岚打开一瓶葡萄酒,倒进两只杯子中。他端起一杯递给金菊。
万岚:“来!为感谢我们的编辑兼家庭主妇的辛勤劳动,干了!”
万鹭喊了起来:“爸爸,妈妈,我也要干一杯!”
万岚:“哎呀!怎么把我们的小鹭给忘了。快给她倒点儿汽水。”
万梅给万鹭、万海和自己都倒上汽水。
金菊:“好了!让我们共同举杯……”
孩子们都喊了起来:“干——!”
【画外音:丈夫和妻子、孩子每周相聚一次的日子,增加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的气氛,使夫妻的爱情、父母子女的亲情更为浓郁。】
3.《大众电影》杂志社,党委会(夜/内)
【画外音:1955年。肃反运动开始。7月1日**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
《大众电影》杂志社党委会开会学习中央文件。研究肃反工作。
书记:“政治部的同志,把你们查出有政治历史问题的同志,向党委会汇报一下。”
政治部的同志:“经过反复核查,有……这些人有问题。其中,万岚同志是部控的肃反对象。”
书记:“万岚同志严重到什么程度?”
政治部同志:“公安部要求隔离审查。”
书记:“啊,那就按部里的要求办。”
【画外音:万岚在《大众电影》杂志社成为重点审查对象,被隔离审查。】
4.金菊家(傍晚/内)
【画外音:8月份的一个周六。】
万鹭:“妈妈!爸爸两个星期没回来了,今天能回来吗?”
金菊:“爸爸工作太忙了,不能回来。”
万鹭:“真没意思!妈妈,你告诉爸爸,写不完,拿回家来让妈妈帮着写。”
金菊:“好,好孩子,妈妈一定告诉他。”
万梅把金菊拽到一旁,小声说:“妈妈,爸爸是不是出事了?我们学校老师有的是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都给隔离了,不让回家。爸爸会不会……。”
金菊强忍愁容,心怀凄恻,点了点头。说道:“安心念书。你爸爸不会有事儿的,他不是反革命分子。妈妈敢保证!”
万海听到后,似懂非懂,瞪大了眼睛,看着妈妈和姐姐。
5.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办公室(日/内)
公安部的工作人员严肃地坐着。金菊被人叫来。
出版社党委负责同志见金菊进来,说道:“这几位同志是公安部的,要到你家去执行任务。”
公安部的同志甲拿出一张《搜查证》,递给金菊。上面写着:“搜查万岚及其住宅。”落款罗瑞卿。
金菊对此比较坦然:她心里明白,家中没有任何反革命的东西。
金菊:“走吧!”
6.金菊家(日/内)
来到金菊家,公安部的同志、党委的同志把能看的地方都翻查了一遍。
公安部干部甲在三屉桌的抽屉里找到三本日记。他随意翻看一本,见一页上面写着:“民国二十年九月二十八日……从参加太和殿抗日救国市民大会回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热血沸腾……”
公安部干部乙:“别看了,几本?”
干部甲:“三本。”
干部乙:“都拿走。”
未找到其他任何“罪证”。
公安部干部乙走到金菊跟前,严肃地说:“金菊同志,我们要对你搜身!”
金菊火冒三丈,喊道:“我抗议!《搜查证》上写的是搜查万岚,搜查住宅,我既不是万岚,也不是‘住宅’,你们搜查我是非法的!是对我‘人格’的无理践踏!”
干部乙:“我们是在执行任务,搜。”
经过公安部干部的授意,党委的一位女同志搜查了金菊全身。
【画外音:从夏到秋,从秋到冬,金菊一家人在苦苦的等待。孩子们写作业;金菊做饭,……这个家庭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每个月都有万岚杂志社的同志送来工资。这时金菊知道:他还活着!】
7.金菊家(除夕/傍晚/内)
【画外音:1955年10月,**中央《关于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运动在群众已经发动之后必须注意保证运动健康的指示》,针对运动中存在的逼供信偏向,提出“有反必查,有错必纠”的斗争原则,万岚的问题经过复查、甄别,得到了妥善处理。】
【字幕:1956年除夕。】
阴天,很寒冷。
傍晚,金菊一个人在屋准备简单的年夜饭。
门突然开了。万岚冷不防地闪了进来。
万岚:“哟!怎么就你一个人呀!”
金菊愣了一会儿,惊讶的:“呀!万岚?你怎么回来了!”
万岚:“回来过年呀。孩子们呢?”
金菊:“出去玩儿了。”金菊不顾一切的扑向万岚,紧紧地搂住他。“还走吗?”
万岚:“不走了。真的不走了。”
金菊确认万岚不走了,才松开他,仔细地看看他的脸,说道:“受苦了,瘦了。”
孩子们回来了。
万鹭:“爸爸!爸爸!”一下子搂住万岚的脖子,小脸紧紧地贴在万岚的脸上。万梅和万海也大喊着爸爸,扑向万岚。他伸开双臂,搂住了三个孩子。不免掉下几滴眼泪。
万岚看着孩子们:“啊呀!都长高了。学习成绩怎么样?”
儿子抢先说:“门门儿都是五分!”
万鹭:“我是三好学生!”
大女儿毕竟大一点,“看看通知书就知道了。”
万岚对三个孩子学习好十分满意。
万岚:“三十晚上吃什么?”
金菊:“你不在家,我们也没心过年,没有办年货。”
万岚:“行了,不在家吃了。下馆子去。”
孩子们兴高采烈,拍手称快。
8.饭馆(夜/内)
全家来到东安市场的一家四川风味合作饭馆,吃除夕年夜饭。
【画外音:一顿年夜饭,扫去了一家老小七、八个月的愁云。】
9.金菊家(夜/内)
回到家里孩子们都争着守夜。到了后半夜,一个一个地都睡着了。
金菊和万岚面对面地坐在床上。
金菊:“这次回来在家待几天?”
万岚:“放假三天,初四上班。”
金菊:“还审查不审查了?”
万岚:“不了。再审查,我肯定活不了了。”
金菊:“怎么这么悲观呀!没有问题还害怕审查呀!”
万岚:“你不知道审查是什么滋味。白天写材料,晚上开斗争会。他们搞的是轮番轰炸、疲劳战术;弄的你每天每日昏昏沉沉、精疲力竭。时间一长,难以忍受,想来想去,不如死了算了。”
金菊:“你可不能做傻事!……你真的做了傻事?”
万岚:“你看我的右手食指和中指。(万岚伸出右手,两个指头尖儿已经留下了发黑的痕迹。)我把手指触到电源插座上,烧了一下,没死了。”
金菊紧握着万岚的两个手指,说道:“你真的傻了!”
万岚:“人到了悲痛欲绝的时候,什么傻事都有可能干出来。在你面前的是我们自己公安部门的同志,他们硬是让你说你是敌人。若是敌人审我,我还真的不害怕。在厦门和吴忠翰跟国民党特务周旋,我不知道随时都有被捕、被杀的危险吗?我害怕了吗?”
金菊:“若是真的死了,不清不白,……”
万岚:“是我的承受能力太差,经不起组织的考验。我真的死了,就真的对不起你们娘几个了。”
金菊:“到底说你有什么问题,有结论没有?”
万岚:“有了,一般政治历史问题。他们怀疑‘工合’里有特务机构,说我在桂林‘工合’当抗战宣传队队长时有特嫌,抓住日记里有一句‘在车里密谈’的记载,硬说这就是特务活动;说我们去江西赣州,是投靠国民党的蒋经国;在厦门钻进革命队伍出卖革命同志。”
金菊:“你承认了?”
万岚:“没有的事儿,我怎么会承认?组织上派人跑了二十多个省,调查结果是没有出卖同志,没有参加特务组织……。”
金菊:“所以,才把你放回来。”
万岚:“党组织把我的个人历史调查清楚了,我真应该感谢。”

金菊:“上班就可以工作了?”
万岚:“是,终于又回到自己的岗位了。”
10.金菊家(傍晚/内)
【字幕;星期六】
金菊做好了晚饭,招呼孩子们吃饭。
万鹭:“妈妈,爸爸怎么又没回来呀?”虽然万岚已经没事了,让孩子这一问,金菊犹如惊弓之鸟、心突突直跳。
万梅和万海也向妈妈投来疑问的目光。
金菊:“你们爸爸是工作狂,稿子写不完,是不能撂笔的。下星期肯定会回来的。吃饭吧!”大家无声无息地吃完了晚饭。
11.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内)
星期六,人民文学出版社办公室。下班铃声响过。
金菊给万岚打电话:“喂!万岚呀,今天一定要回来,……不行,必须回来!让孩子们打消疑虑,明白吗?……好了,一定回来!”
12.金菊家(傍晚/内)
万岚在给万梅讲诗,万鹭趴在万岚的背上,万海紧靠在万岚的身旁。
金菊一进们,看见万岚早她一步回来了,就笑着说:“爷几个团结的这么紧密!”她把顺路买回来的鱼、肉和蔬菜放到厨房。
金菊:“吃什么?”
万梅:“红烧鱼!”
万鹭:“炸里脊!”
万海:“包饺子!”……
万岚:“还是让你妈决定吧!”
“同意!”三个孩子一起喊道。
晚饭后,孩子们去写作业。
金菊:“我们出版社在冯雪峰社长主持下,开始编辑《鲁迅全集》了。”
万岚:“太好了。有你参加吗?”
金菊:“当然有啦。”
万岚:“鲁迅的文章你可是没少读吧?”
金菊:“在镇江和苏州图书馆时,凡是馆里有的,我几乎都看过;不过,也是走马观花的多。”
万岚:“那对你参与这次的编辑工作肯定是有好处的。”
金菊转了话题,说道:“你最好还是至少每周回家一次,免去孩子们的猜疑和惦念。”
万岚:“不是你想我吧!”
金菊:“你就不想!”
万岚:“审查之后,组织上又加重了我的任务。除了编辑,又把新设的驻北京记者的头衔给了我。”
金菊:“记者是什么任务?”
万岚:“杂志社在上海、北京两地各设一个专职记者。负责采访、报道两地电影界的活动情况,包括制片呀、编剧、导演,以及主要演员的一些幕后消息。”
金菊:“小心别把肺病累犯了。”
万岚:“没事!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一个脑袋两只手的劲儿有的是,可能是报恩吧?”
金菊:“报什么恩?”
万岚:“你看,党组织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多人力天南海北地去调查,弄清了我的个人历史问题。党对我负责,我对事业负责。现在是轻装上阵。多做点儿工作,应该的。”
13.人民文学出版社办公室(日/内)
【画外音: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编辑10卷本《鲁迅全集》。金菊参加了由冯雪峰同志任主编的编辑工作。】
金菊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刊载有鲁迅文章的杂志、报纸;鲁迅写作的底稿;照片;单行本……。她在认真地翻看着,记录着。
冯雪峰走进金菊办公室,来到金菊桌前。
金菊站起来,说道:“雪峰社长来了!”
冯雪峰:“金菊,搞哪部分呢?”
金菊:“正在整理《朝花夕拾》的后记。”
冯雪峰:“那几幅插图怎么安排的?”
金菊:“这幅放这,这幅插在这……”她一边说,一边比量着。
冯雪峰认真地看着,不断地点头,说着:“噢,可以,可以。”
14.金菊水獭胡同新家(日/内)
【画外音:金菊家由马匹厂搬到水獭胡同。大女儿在女二中、儿子在五中读书。】
星期日,家里。金菊在整理书架。书架上大部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万梅:“妈妈,这个季度出版社又奖励什么书了?”
金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童年》、《母亲》、《我的大学》,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万梅:“我要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金菊:“拿去。万梅!看书要记读书笔记。”
万梅:“怎么记?”
金菊:“随便。想记啥就记啥。只要你坚持记就行了。”
万梅:“我试试看吧。”
金菊:“记完了要给我看!”
万梅:“行!”
万海:“我也要看一本新书。”
金菊:“那就看高尔基的《童年》吧。”
万海“好。”
金菊:“万海,你也要记读书笔记。”
万海:“看看我和姐姐谁记得好!”
万梅:“呀!刚上初中就敢跟我比?”
万海:“就敢比!”
万鹭:“妈妈!我也要看书!”
万海:“看你的小人书《鸡毛信》去吧。”
万鹭对万海做了个鬼脸;妈妈会心地笑了。
15.北京街头(傍晚/外)
晚饭后。夕阳衬托着皇城的轮廓。万岚和金菊在街上散步。
万岚:“你们出版社对职工的奖励都是自己出版的书,就不能奖励点别的东西?”
金菊:“我还就喜欢书,给别的我不稀罕;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每本书都有我的汗水。”
万岚:“我是没有时间看书了;就是看,也是些工具书。”
金菊:“我看书也是如‘五柳先生’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
万岚:“且‘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呀!”
金菊:“那可不是!我是书没少看,饭也没少吃。我现在看书是以欣赏为乐。人家的语言、人家的情感、人家的见地,有了共鸣,自然我就会接受、吸收;否则,一闪而过。一本书看完了,也许就剩下半本了;在‘周南’念书时班主任老师让我记读书笔记,一本书读完了,倒变成一本半了。”
万岚:“我真羡慕你,还有点嫉妒。为什么?你说说,啊,以前,在镇江图书馆、苏州图书馆,把自己埋到了书堆里;现在你又钻进出书的老窝,哪里是耳濡目染?简直就是浑身上下都浸泡在字里行间!想不看书都不行。”
金菊:“我自己都羡慕我自己。常常是一进出版社办公室我就精神抖擞、焕发出无法抑制的干劲儿。”
万岚:“对此我深有体会:我感觉到了,你现在浑身都是劲儿,弹性十足……”
金菊:“没正经!”
万岚:“真的,你现在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你就是温暖我们家的灿烂的太阳。”
金菊:“你可要注意身体啦!你看看,脸色可不太好看啊。”
两个人互相看了看,金菊对万岚的健康状况表现出忧心、不安。她挽住他的胳膊,两个人靠得更紧了。
16.人民文学出版社会议室(日/内)
【画外音:1956年,上半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特别是1957年一季度**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传达之后,教育界、文艺界思想十分活跃。1957年**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下达,《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为什么要整风》。】
人民文学出版社会议室。全体职工大会,动员给党整风。
主持人:“我现在宣读**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之后,“现在请党委书记做整风动员报告。”
党委书记:“……中央的指示,《人民日报》的社论都明确提出,这次整风是要在党内反官僚、反宗派、反主观主义;要扩大民主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社会中要营造充分的自由、平等和主人翁的感觉。要摆脱旧社会的影响,更积极的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文化。……给党整风是每个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按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教导,畅所欲言,大胆地给党提意见;做到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同志们,要忠于党吗!表现你们的时候到了。……”
17.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部办公室(日/内)
出版部书记主持整风会议。冯雪峰同志列席。
在几个同志们发言之后,金菊站起来,争着发言:“……肃反时,在万岚同志受审查期间,公安部搜查了我的家,我无可置疑。但是,对我个人进行搜身,那是非法的!专政机关嘛,要模范执行国家法律。我是个妇女,有生以来,只在投奔北京经过香港时,进港和出港,英帝国主义管辖下的海关对我进行了两次搜身。当时,深感身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的耻辱!绝想不到,在祖国心脏北京,政府的专政机关,竟然在没有《搜查证》指名搜查的情况下,遭到了意想不到的第三次搜查全身。我当场就提出抗议,人家根本就不理会。我十分痛心!我不是住宅,我也不是万岚,我是国家干部。我是抱着一颗炽热的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心,从敌占区绕道回到祖国怀抱的爱国妇女。作为共和国的公民,从道德上讲,我的人格受到侮辱,从法律上讲,我的人格受到侵犯。我认为,在肃反中违法搜身,就是肃反扩大化的表现。”金菊说得声泪俱下。
冯雪峰同志也同情地点头。
散会后,一个女同志对金菊说:“看你,好像小媳妇回到娘家似的,把一肚子苦水都吐了。”
18.金菊家(傍晚/内)
星期六。万岚回到家中格外兴奋。
吃晚饭时,万海:“爸爸当上先进工作者了?怎么这么高兴!”
万岚:“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高兴、最畅快的一个礼拜。”
金菊:“一定是在给党整风的会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吧!”
万岚:“知我者,你妈也!”万岚看看孩子们。
金菊:“同感!同感!”
万岚看着三个孩子,说道:“你们都听着,历史上任何一个政党,都不敢‘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就是中国**的伟大之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这是执政党的通病。然而,哪个党派敢于把自己的问题拿出来见见阳光啊?更何况是自下而上,广泛发动……”
金菊:“你的发言有没有夸大不实之词?”
万岚:“没有。我的发言,都是有根有据。有的是报刊杂志、文件上登载过的;在社会上、机关里的事情,我都有时间、地点,都不是我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我衷心希望,通过整风,我们的党能克服三个不良主义。”
金菊:“我相信,经过整风,**肯定会更健康、更有能力、更会得到人民的拥护。”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