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千里迢迢实践诺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北京,王府井大街(日/外)
【画外音:雨季来临。为了给万岚买胶靴,金菊到王府井寄卖商场把母亲留给她的一件爷爷裘皮店里的皮袍子拿出去卖了。】
金菊拿一件皮袍子到王府井一个寄卖商场;把皮袍子卖了之后,从寄卖商场出来,又进了王府井百货大楼,买了一双胶皮靴子。
2.金菊家(日/内)
金菊拿着胶靴到回家里。万鹭在家。
万鹭:“妈妈买靴子干啥?”
金菊:“你爸爸在稻田地里干活时穿。”
万鹭:“哪来的钱啊?”
金菊:“我把你姥姥留给我的皮袍子卖了。”
万鹭:“什么时候给爸爸送去?”
金菊:“等到探监的时候。”
万鹭:“妈妈,我也要去。”
金菊:“你还得上课呢。”
3.团河农场(夏/日/内)
金菊第二次到团河农场去探视万岚。
农场会面室。
金菊:“这双靴子下雨或下稻田地时穿。”
万岚的嘴唇动了动,没说话,强忍着泪水,停了一会儿,说道:“你一个人领三个孩子,够难的了。不要再为我花钱了。我这里什么都不缺。”
金菊:“我现在抄稿子,每月可以多收入二、三十块钱,三个孩子都知道节俭;放心吧,我们四口人吃穿不成问题。”
万岚突然问道:“大哥、四弟来过没有?”
金菊没有思想准备,稍有迟疑。说:“啊?啊?……来过的,都挺好的。”
万岚看得出来,也能猜测出来,说:“金菊啊,亲戚、朋友来不来的没关系。我是反革命分子,你是右派分子,和我们划清界限是对的、应该的。”
金菊听了万岚这番话,心里松快了一些。说:“你能这样想,我的心也就宽敞多了。我那两个参军的儿女,也都跟我划清界限了。”
万岚:“对呀,一定要划清界限!不要因为我们的问题影响孩子们的前程。”
4.金菊家(傍晚/内)
晚饭后。
万岚大哥的大女儿、万岚的侄女来看金菊。
侄女:“我叔现在怎么样?”
金菊:“判了八年,在团河农场劳动改造。”
侄女:“让看不?”
金菊:“我去过两次,还行。”
孩子们在看书、写作业,看见堂姐来了,问了一声,“姐姐好!”又都低头学习。
侄女:“真难为你们娘四个了。”
金菊:“‘小车不倒只管推’,我一定领着孩子们活出个样子来。”
万岚侄女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叠钱,说道:“婶儿,给孩子们买点儿好吃的,补充补充营养……”
金菊:“你挣的也不多,我现在还能维持。”
两个人推来让去一阵子,金菊还是没要。
金菊送侄女走时说道:“放心,车到山前必有路!”
5.文化部八达岭农场(秋末/黄昏/外)
秋末冬初。八达岭农场。人民文学出版社到农场劳动。沿铁路线栽苹果树。金菊的活是挖果树坑。收工时,两条腿拖着沉重的身躯,一点一点儿挪到住处。
黄昏,食堂里正在吃饭。
外面有人高喊:“金菊!传达室有你的快信。”
金菊撂下碗筷,急忙来到传达室。是万岚从茶淀农场来的信。信上写的:“……两个月前,由团河农场转到茶淀农场。现在又将转到东北兴凯湖农场。日内即将启程,望到茶淀农场一见。……”
金菊拿着信,跑到办公室,请了假。
6.八达岭火车站(夜/外)
金菊气喘吁吁跑到火车站,正赶上42次列车刚刚要开走。金菊没有来得及买票,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7.北京站(夜/内)
火车到北京站已经是万家灯火。
金菊在北京站等了两个小时,上了去天津的火车。
8.天津站(后半夜/外)
后半夜,天漆黑。
金菊下了火车之后,从天津火车站步行去了汽车站。
9.汽车站(黎明/外)
天亮后,金菊在汽车站买了去茶淀的头班车车票,上了汽车。
汽车向茶店农场开去。
10.茶店农场(日/外)
汽车到了茶淀农场汽车站。
金菊下车后,一路小跑,直奔农场。
农场门口,已经有几辆汽车满载犯人出发了。
金菊急急忙忙来到门卫跟前,拿出信,问:“同志,请问万岚走没走?”
门卫:“你是他什么人?”
金菊:“我是他老婆。是特为从北京来送他的。”
门卫:“已经走了一批了。你等一下,我去看看他走没走?他叫什么名字……啊,万岚?”
金菊点点头。时间一分一秒地度过,而在金菊心中却似一日三秋那样难熬。
万岚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穿一身新棉袄棉裤,急急匆匆向金菊走来。看样子精神不错。
万岚:“你来了!”边说边伸出双手,紧紧抓住金菊冰凉的手。
【画外音:这是自从万岚被捕后,三年来,两个人第一次身体的接触。四只手传递着两颗心的剧烈跳动。】
金菊低着头,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一幕一幕地在眼前闪过。
【叠印画面:金菊与万岚共同生活的重要场景。】
万岚等待着金菊说话,金菊却是一直沉默着,沉默着……。
金菊突然抬起头,看着万岚,脸上现出轻松的笑容,以郑重的、肯定的语气说:“万岚,你安心去吧。你在那里等着我。我一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到你身边去。”
万岚:“你是南方人,那里很冷,恐怕你是适应不了的。”
金菊:“爬雪山、过草地的大多数人不都是南方人吗!我不怕冷,我怕我们的心离得太远。”
万岚听到金菊要去东北,心中十分矛盾。希望能离金菊近一些的下意识令万岚脱口说出了:“我在兴凯湖等你!”
金菊:“北大荒见!”
11.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部(日/内)
【画外音:万岚走了以后。金菊在出版部协助新上任的组长工作。每日除了正常工作,空闲时间就抄稿子;下班后还经常开会接受批判,写检查;在家要照顾好三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再加上食品供应紧缺,金菊疲惫不堪,常常头发晕、心发慌,精神状态不佳。她仍然坚持着,希望着,有朝一日能和万岚相会。】
出版部。某印刷厂业务员进屋后,直奔金菊而来。
业务员:“金菊同志,我们厂断活了。请给点儿印刷任务吧。”
金菊到纸型架子上察看一番。那个业务员又说:“找一个印刷量大的作品!”
金菊把一份字数多的作品的纸型给了他。
新任组长和金菊都在付印单儿上签了字。
印刷厂的业务员高兴地走了。
12.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部(日/内)
【字幕:两个月后。】
外文编辑室主任拿着一本刚印好的的书——《死结》,来到出版部。
主任:“苏联田德里亚科夫的《死结》,不是已经正式通知你们出版部,‘停止印刷’了吗!怎么回事?”
金菊和新任组长都傻了。
金菊:“纸型上没看见有停印的《通知书》啊!”
主任:“通知书呢?”
一个保管文件的同志说:“在文件夹里呢。”
主任:“谁让印刷厂印的?”
金菊:“是我。”
外文编辑部主任:“你知道田德里亚科夫是谁吗?”
金菊:“是谁?是苏联现代有名的作家呀。”
主任:“他是修正主义的作家!修正主义呀!金菊呀!(担心地)你这个右派分子的帽子还想不想摘了?”
新任组长:“主任,拿去付印是我签的字,我负责。”
主任:“你负责?可以。但是,你们两个的性质不同啊!”
13.人民文学出版社会议室(日/内)
【画外音:右派分子印发修正主义的作品,震动了出版社】。
会议室,批判金菊大会。
有人发言:“……明知道是修正主义的著作,还要拿出去印刷。这就是蓄意破坏!是别有用心!……”
另一个人:“……资产阶级右派人还在,心不死,一有机会就向人民进攻。树欲静风不止,阶级斗争的弦儿一刻都不能放松。……”
【画外音:听了这些老生常谈、上纲上线的发言,金菊已经习以为常、能够承受。她心里明白:这种批判会是必然要开的;也是任何一个单位不敢不开的。】
14.办公室(日/内)
党支部负责和金菊联系的许彤同志找金菊谈话。
许彤:“金菊同志,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受到批判,我想你是能够理解的。当然,事情不一定怨你,然而,你目前的处境,其结果必然是如此。回去写一份检查,批判得深刻点儿。不要背包袱,也要吸取教训,做事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金菊:“是我工作不负责任,太疏忽了。自从万岚去兴凯湖以后,我经常是魂不守舍,这是个人主义在作怪。出版社里出现了这样问题,很可能给单位和相关同志带来不好的影响,我真痛恨自己。”

15.金菊家(夜/内)
孩子们在写作业;金菊在写检查。
检查稿:“我的检查……我是一个戴帽右派,被解除了组长职务,深感前途一片灰暗,消极悲观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工作上不像过去那样积极、那样竭尽全力、那样认真细致,差错必然出现……造成这样的严重事故,都是我的责任,我请求组织给我严厉处分……我要从中接受教训,彻底改变个人主义立场,全心全意做好工作,认真改造思想……”金菊呆呆地坐在那里。
万鹭:“妈妈,睡觉吧。”
金菊:“好,你们先睡。”她想:“怎么偏偏在《死结》上出问题?命运为什么要开这种玩笑?难道这是一种什么预兆?【叠印画面:仲儿、金菊哥哥、金菊父亲死时的情景。】不!不能死!仲儿死了、哥哥死了、父亲死了,他们都是在不该死的时候死的。我不能死,我要活,要坚定地活下去!”
16.八达岭农场(日/外)
【画外音:检查交上去以后,金菊又被停止了工作,到机关八达岭农场劳动:种菜、喂鸡、养猪。完全脱离工作,一心参加体力劳动,金菊的心情轻松多了。】
农场及劳动场面。
17.人民文学出版社会议室(日/内)
【画外音:1961年,党中央决定精简职工、压缩城市人口。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大批下放。有“政治历史问题的、坏分子”等都在清理之列。】
人民文学出版社召开精简下放动员会。
散会后,在会场上金菊当场报名。
18.金菊家(夜/内)
【画外音:由于金菊是右派分子,她申请下放,立即得到批准。】
晚饭后,金菊把三个孩子招呼到一起。
金菊:“今天妈妈向你们宣布一个重要决定:我申请下放到东北,组织上已经批准了。”
毫无思想准备的三个孩子瞪圆了眼睛,疑惑不解地看着金菊。
金菊:“你们的爸爸临去北大荒时,我在他面前承诺过。我一定要到北大荒去,跟他的劳改农场离得近一点。你爸爸的来信是这样写的:(金菊拿出一封信)‘……茶淀一见,快慰平生。东北天寒地冻,条件艰苦,而临别时,竟嘱我安心等待,即将随我而来。而我今日处境你非不知,竟能毫无顾忌,舍命追随,我生何幸?能得你如此坚贞、一心不二!追悔当初一时孟浪,铸成大祸,陷害全家,愧对你的一片赤诚……’万鹭!万海!万梅!你们想不想爸爸?”
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
万鹭:“我们到北大荒还念不念书了?”
金菊:“当然念。”
万梅:“我已经考上北京地质中专了,怎么办呀?”
金菊:“你留在北京念中专。平时住在学校,星期天到我们出版社你许彤阿姨家,她替妈妈照顾你。”
万梅顿时泪如雨下,哭着说:“妈妈,我不念了,我和你们一起去兴凯湖。”
金菊:“不行!你一定要留在北京念书,必须好好学习,学成一个优秀的地质工作者。”
19.全国总工会阿曾办公室(日/内)
金菊到全国总工会与阿曾告别。
阿曾:“金菊啊!金菊!上次在胡同里,你钻哪儿去了?你怕我干嘛!”
金菊:“不说那些事了。阿曾,我报名下放了。”
阿曾:“你疯了!怎么不和我商量商量就报名呀!上哪去?”
金菊:“东北兴凯湖农场。”
阿曾:“那是什么地方!你不顾自己,难道你也不考虑考虑孩子们的将来吗?”
金菊:“是在县里工作。我想那里离他近一点,有利于他的改造。”
阿曾:“糊涂!离远了就改造不好了?你现在是出版方面的业务骨干,县里有出版社吗?你去了干什么?这边丢了专业干部,那边去了个用不上的‘包袱’,得不偿失嘛!”
金菊:“万岚走的时候,我答应他,我很快就要到他的身边,做了承诺。”
阿曾:“金菊!让我怎么说你呢!我们已经是四十奔五十的人了,你还在做桂林桃花江边的桃花梦呀!要面对现实。看看,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
金菊:“没有了。我就是来和你告别。万梅考上了北京地质中专,我委托出版社的许彤同志帮我照看着点儿。”
阿曾:“去吧。以后会有更多的麻烦事的。你也就别客气了,该找的,就来找。如果有可能,你再回北京来。”
20.北京火车站(日/外)。
十月末,秋高气爽。站台上。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志们把金菊母子三人送到北京至哈尔滨的卧铺车厢。送行的人一一道别后,走下了车厢;万梅和许彤一直等到火车要开了,才让金菊撵下了车。
火车徐徐开动。万鹭把一张淌着泪的脸和一双手紧紧地贴在车窗上,看着万梅;万梅跟随着车窗向前跑,举着双手,热泪盈眶。
站台上送行的人们,眼望着火车离开了站台,一直消逝在铁轨的尽头。
21.北京至哈尔滨火车车厢里(日/内)
金菊双手紧紧搂着万海和万鹭,两眼无目的地望着车窗外。其面部的表情,很难让人看出,此去是悲是喜:或许,开动着的火车使自己与万岚越来越近了,心里高兴;或许,自己越走越远,离万梅、离自己熟悉的工作和工作在一起的同志们、离‘外婆’和阿曾越来越远了,心中难过,……
22.哈尔滨火车站(夜/外)
夜晚十点,火车到了哈尔滨。在火车上三个人穿上了毛衣;下了车冷得直打哆嗦。
三个人走出了出站口。
23.站前广场(夜/外)
金菊领着两个孩子,随着人群走到苏军解放纪念碑下。
金菊走向一个干部模样、穿中山装的男同志,说道:“同志,我们是从北京下放、到牡丹江地区专署报到的,请问哪里有住宿的地方?”
男同志:“啊,北京下放的!要不这样,前面不远是松江专署办公室,你们到那里问一问,可不可以安排一下。”金菊表示同意。
24.松江专署办公处(夜/外)
那个男同志把娘三个领到了松江专署门前,叫醒了门卫。
金菊对那个男同志表示感谢,说道:“谢谢你,同志!”
男同志:“不必客气。”
那个人走后,门卫问金菊:“有什么事啊?”
金菊:“我们找松江专署,我们是从北京来的下放干部。”
门卫打开大门,把金菊娘仨让进屋里。
25.松江专署办公处(夜/内)
坐稳后,金菊:“我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干部,响应党的号召,到地方支边的。”
门卫:“好啊,具体到哪个地方?”
金菊:“密山。”
门卫:“啊,那属于牡丹江地区。这样,今天太晚了,你们先到招待所住下。我和招待所联系一下,再给你们叫个车。”
在门卫打电话时,万海和万鹭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
26.松江专署招待所(夜/内)
汽车把娘仨送到专署招待所。
一个姓赵的中年男子接待了他们。
赵同志:“刚才接到专署电话,18号房间已经收拾好了,现在已是下半夜了,你们赶快休息吧。”
金菊:“同志贵姓?”
赵同志:“姓赵。”
金菊:“半夜三更的,麻烦你,受累了。”
赵同志:“应该的。”他笑着走了。
房间两张床,白床单,干干净净。娘仨钻进被窝就睡着了。
27.松江专署招待所(晨/内)
早晨。金菊盥洗完毕,两个孩子还在睡觉。
昨晚接待他们的赵同志来到房间,笑着说:“睡得怎么样?”
金菊:“好。”
赵同志:“你们昨天睡得太晚,今天起得也晚一些,早饭时间已经过了。想吃什么,我去街上买点?”
金菊:“不必了,我们还带些点心,谢谢,就不麻烦你了。”
赵同志:“你带粮票了吗,我到食堂去给你们换点食堂粮票。”
金菊拿些全国粮票给了赵同志。
赵同志:“关于你们去密山的事儿,不要着急,等我们联系好了再说。”
金菊:“那就让你们费心了。”
赵同志:“不客气。”
28.松江专署招待所(日/内)
吃过午饭之后,赵同志和松江地委的一位负责同志来到18号房间。
负责同志:“欢迎中央的同志到我们黑龙江来工作!上午我们已经和牡丹江地委有关部门联系好了。你可以直接到密山县委去报到,就不必再到牡丹江地委了,免去了上下车的麻烦。”
金菊:“感谢地委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帮助。”
负责同志:“火车票已经买好了。晚上的车,明天下午就到了。哈尔滨还有没有要办的事儿?”
金菊:“没有。你们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真令我感动。从下车开始,天气虽然冷,同志们的热心,一直温暖着我们,真和到家了一样。谢谢大家!”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