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一章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金菊家(日/内)
【画外音:1962年,密山农业丰收。】
星期天,手工业科的同志们到金菊家串门儿。有的同志送半面袋大豆、有的拿来几十斤玉米……。金菊一一谢过。大家说笑着,闲谈一阵子,散去。
万鹭:“你们科里的阿姨、叔叔同志可真好。这回哥哥可以敞开肚皮吃了!”
金菊:“明年科里想办法,也会给我们弄一块自留地,我们自己种、自己收,吃的会更多、更新鲜。”
2.办公室走廊(日/内)
金菊从女厕所出来。脸上现出惊恐的神色。
她到会计室把一个岁数大的女同志叫到走廊,悄声说:“我已经一年没例假了,今天怎么又来了?”
女同志:“按你这个年龄,有这种现象可不太好。到医院检查一下吧!(金菊有些忧豫,又有些担心,)还是去吧,我和你一起去。”
3.县医院(日/内)
在妇产科检查之后,大夫:“初步诊断,我们认为是肿瘤,需要进一步检查。我建议你们去农垦局裴德医院去看看,那里的设备和条件都比县医院好得多。”
4.汽车站(日/外)
科里的同志们把金菊和陪她一起去的女同志送上去裴德的班车。
科长:“你们一定要让医院仔细检查,需要住院一定住院,趁轻、早期治疗,一定会治好的。需要什么来电话,我派人送去。”
5.裴德医院妇产科(日/内)
妇产科主任、一个四十多岁的上海籍女大夫为金菊诊病。她说:“检查、化验结果需要过几天才能出来。回去等可以;但是,最好还是住院观察,确诊后好尽快治疗。”
金菊:“先回去等吧。”
陪来的女同志:“不行!住院。科长已经说了,让你住院治疗。”
大夫:“那就太好了,你们办手续吧。”
【画外音:金菊住在医院,自觉进了保险箱;加上科里同志们的热情关怀,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吃得多,睡得香,没有患病的感觉。经过近十天的观察,各种检测和化验的结果都未发现癌细胞。】
6.裴德医院妇产科(日/内)
妇产科主任:“近两三年你的工作和生活怎样?是不是不很好?”
金菊:“是的。”金菊把过去的事情简要地向大夫叙述一番。
大夫:“这就对了。前两年因为饥饿、营养不良,再加上精神压力过大,一年前停经;现在饮食增加,身体状况日趋健康,各种生理功能逐渐恢复,又来月经也算正常。但是,你已经到了更年期,可能来过几次,就会彻底绝经。”
金菊:“那就是说我没有得癌?”
大夫:“没有!肯定没有。”
金菊:“太好了!我马上出院。”
大夫:“你的身体状况我们进行了这么多天的观察,没发现有任何疾病,素质很好。你喝酒?抽烟?”
金菊:“是。”
大夫:“戒了吧。特别是烟,不能再抽了。按你的身体状况,活到八十岁以上不成问题。”
金菊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7.密山北郊(春天/日/外)
春天,耕种的季节。
星期天金菊领着万海和万鹭到铁道北自留地种地。
三个人在已经起好垄的黑土地上劳作。万海用镐头刨坑,金菊撒种,万鹭在后边用脚埋种、再踩实。
休息的时候,三个人走向北面的山冈,去看看万岚的坟丘。
万岚的坟丘,没有墓碑,距坟丘两米远有一棵大树,一块大石头。坟丘上长满了刚刚冒尖、嫩绿的小草;坟前坟后开满了无名的黄色小花,空气中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太阳偏西,三个人虽然十分劳累,心情非常愉快。一路上万海和万鹭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大摇大摆向镇里走去。
8.金菊家(晨/内)
第二天,金菊做好早饭,喊两个孩子起来。
万鹭洗完脸,万海还没动静。
金菊到他跟前,喊道:“万海!起床啦!”他翻个身,没有睁眼睛。
金菊:“这孩子,今儿怎么啦!”金菊伸手摸一下万海的头,“妈呀!怎么这么烫人呀!不行,快上医院。”
9.县医院(日/内)
金菊领着万海到县医院。护士量体温,38度。
大夫对万海检查后,说:“他得的是急性肝炎,需要住院治疗。”
金菊到住院处,问:“住院,怎么办理?”
回答:“先交二百元押金……”
金菊回到诊室,对大夫说:“大夫,还是先开点儿吃的药,回去看看再住院。”
大夫:“急性肝炎治得越早越好,不能耽误,不能马虎,最好是住院。”
10.金菊家(日/内)
金菊把万海送回家,万海吃了药,又躺了下去。
金菊:“万海,好好躺着,妈妈到机关去去就回。”
11.办公室(日/内)
金菊回到办公室,恰巧碰见科长。
金菊:“李科长,万海病了,我上医院才回来,迟到了。”
科长:“什么病?”
金菊:“急性肝炎。”
科长:“住院了吗?”
金菊:“没有。住院要二百元押金。”
科长:“哎呀!傻老金啊,急性肝炎必须快治,不住院那哪行啊?你到会计室先借二百五十元,让孩子住院。”
12.金菊家(日/内)
金菊急急匆匆跑回家。
金菊:“万海!快起来,上医院!”
万海:“刚回来,怎么又去?”
金菊:“去住院。”万海向妈妈投去怀疑的目光,金菊连忙解释,“是科长批的钱,让你去住院。快下地!”
万海虽然仍在发烧,听说科长亲自批的钱,无形中体会到来自家庭之外的温暖,顿时精神倍增,快步跟妈妈走出家门,去了医院。
13.金菊家(日/内)
一个月后,万海病愈。金菊给万海做了一套新衣裳,准备上学去。
万海:“妈妈,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叫党的关怀,什么叫人间真情。住院时我就想:出院了更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密山中学拔尖的三好学生。妈妈的工作机关真棒。”
金菊:“党政机关都是这样,不然,怎样管理国家?怎样领导企业?这就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好好学吧,理论掌握多了,理解得就会更深了。”
万海:“妈妈,我住院时吃那么多白糖在哪买的?”
金菊:“是县烟酒公司特批的。还有食品厂支援的。”
万海:“真甜!”
金菊:“好好学习,甜蜜的日子还长着呢!”
14.工业科科长办公室(日/内)
科长和党支书、副科长一起研究县五金合作社财务混乱情况。
科长:“五金合作社财务混乱已经严重影响生产,这个厂必须进行整顿。”
支书:“问题出在哪?”
副科长:“主要是财务人员素质差,帐目混乱,制度不健全。”
科长:“我考虑从我们科里派一名干部去做出纳。”
支书:“派谁去呢?”
副科长:“从党团员中选一名。”
科长:“就得让老黄去了。懂财务的党员就他了。”
支书:“他不是带队下去搞调查走了嘛?”
副科长:“那只有团员小夏了。”
支书:“行,找来布置一下吧。”
副科长把小夏找来。
科长:“小夏,五金合作社的情况你都了解,不整顿不行了。领导研究让你下去帮助整顿一下这个厂。”
小夏:“这个厂必须整顿,我们财务室也很着急。这个厂不仅仅是财务混乱,计划、统计工作基础也十分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我倒很想去。可是你们看看我这个样!能压住茬嘛!”
三个人看了看小夏,支书:“瞅着是嫩一点,可是,除了你和老黄,没有党团员了。”
小夏:“那个厂的会计,除了会算帐,其他方面工作都不行。最挠头的,是这个人不好合作,像我这样的,他还看不上眼。到厂子整顿财务也不是‘三五反’,还非得党团员呀?”
三个人相互看看,科长点了点头,觉得她说得有道理。
小夏:“我倒可以推荐一个人。”
支书:“谁?”
小夏:“金菊!”
科长:“小夏,你先回去。我们再研究一下。”
小夏走后,支书:“她现在还戴帽呢!”
科长:“她是国家干部呀。”
副科长:“通盘考虑一下,科里还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了。”
科长:“让她去吧。通过整顿财务工作,把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也推动一下。以后再派谁去,也好接手。”
支书:“就这么定吧。”
15.五金合作社(日/内)
【画外音:金菊满有把握地接受了整顿五金厂的任务。】
工业科科长、金菊,五金合作社主任、支书、会计等人在五金厂会议室开会。

五金厂主任:“……我是当兵的出身,厂子没管好。光抓生产,没抓管理。只抓人抓物,没抓核算。规章制度不健全,……科里派人来帮助我们,我们一百个欢迎。我今后工作的重点,就是配合金菊同志的工作,直到把我们合作社整顿好。”
科长:“金菊是中央下放干部,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她代表我们科在这里工作,希望厂领导多多支持。为了工作方便,有利于整顿,企业的钱就由金菊同志管了。主任啊!今后开支如果不合理、不合规章制度,金菊不给钱,你可别来脾气。”
主任:“不会!我以党票做保证。”
科长:“那就好!企业整顿计划金菊同志已经拟好了,我看过了。等散会后金菊再和你们研究一下,社里党支部通过了再执行。”
16.五金合作社会计室(日/内)
会计向金菊移交出纳工作。
老会计:“金菊同志,这本是现金帐、这本是银行帐,……。这是保险柜的钥匙,你先看一下柜里的现金。”
金菊打开保险柜,里面有687.65元现金,金菊看一下现金帐结余金额,还差200元……。
老会计:“噢!缺的200元有这个白条子借据顶帐。”
金菊:“啊,知道了。”金菊关上了保险柜。
老会计:“银行帐有了时间你自己去对一下。今天以前的帐由我负责,存在的问题由我处理。”
金菊:“好,请你在这几本帐的余额上盖上名章。”
老会计在几本帐上一一盖了章。
之后,金菊立即带着银行帐出去。
金菊:“我到银行对帐去了。”
17.合作社主任办公室(日/内)
【金菊用了一周时间,从仓库到车间,从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进行了较细致的调查,提出了整顿具体方案。】
主任:“金菊同志,你的具体整顿方案我们班子研究同意。我召开车间主任以上干部开会布置下去。就按你的意见做。到哪步需要我出面,我全力配合。”
金菊:“那我就开干了。”
18.合作社主任办公室(日/内)
几个月后,工业科派来一名女同志到五金厂当出纳。
工业科科长:“主任,金菊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给五金合作社派来一个新出纳。希望你们在整顿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为全县企业管理的先进单位。”
【画外音:半年后,在全县企业财务工作会上,五金合作社受到县财政科的表彰;成为全县财务工作先进单位。】
19.科长办公室(日/内)
科长:“金菊同志,回来后,给你增加点儿任务量。把全县手工业系统的物资分配工作承担起来。”
金菊:“领导定了,我没意见。”
科长:“知道你的工作量已经很重了。我们三个人研究来研究去,还是你最合适。大家公认,你敢于负责,原则性强,在系统内威信高;当然,还有你是北京来的,县里没有三亲六故,好开展工作。”
金菊:“我明白了,请领导班子放心。绝不会让领导失望。”
20.工业科办公室(日/内)
【画外音:1964年全县计划会后,金菊开始向企业分配物资指标。】
金菊把分配表递给科长,说道:“李科长,你再看看,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我再调整一下。”
科长:“你不是按照生产任务分的吗?”
金菊:“是。”
科长:“那你算的比我算的准,就这么分,拿去打印吧。”说完,科长签了字。
21.金菊办公室(日/内)
五金合作社主任拿着物资分配表来到工业科找金菊。
主任:“金大姐!镀锌板能不能再给我半吨。”
金菊:“不行。”
主任:“按生产任务量,那……你也不能比去年少半吨呀!”
金菊:“少半吨有少半吨的理由。”
主任:“什么理由!”
金菊:“我在你那个车间看了一阵子,也问了工人师父,车间的下料工艺不合理,浪费。”
主任:“我回去一定改革工艺。但是,料你得给我;节约出的半吨料就算给我们的奖励还不行吗?”
金菊:“傻主任,我给你们算了,按今年的的生产任务,节省的何止半吨!你想想,你把省下的买料钱,再加上节约下来的料钱,你能多得多少利润?用这些钱搞革新、给工人多发点儿奖金,多好啊!回去看看,一车间现在技术革新搞得怎样了!”
听了最后一句话,主任有点莫名其妙,想了想,茅塞顿开;自言自语:“啊!?我说一车间的技术革新小组这些天怎么老是住在车间不回家呢?原来如此!”主任乐了。
22.走廊上(日/内)
五金厂主任出门,在走廊上碰上了工业科长。
科长:“哟!怎么这么高兴!在老金太太那要着钢材了?”
主任:“从她手里,什么你也要不着。按任务量算,还扣了我半吨呢。”
科长:“那怎么还那么高兴?”
主任:“不给也高兴。等以后我向你汇报。我回厂子了。”
23.密山县统计工作会议会场(日/内)
大会进行进行表彰。
会议主持人:“……全县统计先进个人有……手工业系统三人……。全县统计先进集体……县手工业系统……”金菊上台从县人委领导手中接过“统计先进集体红旗”。
24.县委统战部办公室(日/内)
【字幕:1964年夏,县委统战部。】
部长:“金菊同志,按照党的政策,根据你的一贯表现,县委讨论通过、并报告文化部党组织同意,决定摘掉你的右派分子帽子。我代表县委正式通知你。”
金菊顿时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什么话也没说,跑回自己的办公室。
25.金菊家(傍晚/内)
【画外音:1965年暑期,万海在密山中学高中毕业。】
晚饭后,班主任老师来到金菊家。
班主任:“万海同学在我们班,学习成绩是最优秀的。按着历年密中在高考中的录取情况,万海考上国内名牌大学不会有问题的。唯一担心的是政审怕过不了关。”
金菊:“这也是我最担心的。”
老师:“在报考的专业上避开政治条件要求严的,学校选择上,报考师范之类大家不愿报的学校……”
金菊:“也只能如此了。”
26.县教育科(日/内)
【画外音:正如大家担心的那样,高考之后万海一直没有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
在县教育科办公室的走廊上,金菊犹豫着。终于开门进到白科长办公室。
白科长:“老金太太!来了,快坐下。抽支烟?”
金菊:“我戒烟了。”
白科长:“我正要找你。”
金菊:“什么事?”
白科长:“关于万海高考的事。万海学习成绩好,大家都知道;这回又只报了师范大学,还是不行。县统考办的同志说,由于他父亲死在兴凯湖,政审不合格,没有阅卷。回去好好开导开导孩子,这是任何人无法挽回的事情。不上大学,也可以革命嘛,……”
27.金菊家(夜/内)
儿子失魂落魄,心灰意冷;妈妈悲不自胜。
金菊:“儿子,你怨就怨埋葬在北山的亡魂吧。是你父亲的死剥夺了你上大学的机会。党有政策,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不上大学,我们还有别的出路嘛!好儿子,不要为办不到的事情去伤脑筋。振作点!”
孩子睡着之后。金菊自言自语,拿起笔,说道:“这是我来到密山遇上的最困难、最伤心的事情。怎么办?给阿曾写封信吧。把万海没考上大学的情况跟她诉说一番,不然,我会憋出病的。”
28.金菊家(日/内)
【画外音:一个月过去了。未见阿曾回信,金菊有些心焦。】
密山镇一位姓常的女同志来到金菊家。
常同志:“你就是金菊吧?”
金菊:“是我。”
常同志:“咱们开门见山,省妇联通知县妇联,让他们照顾好你家里的生活。县妇联把这个任务就交到我们镇里了。你在中央有亲属吧?”
金菊:“没有,只是有同学和老师。”
常同志:“啊,怪不得来信让照顾你的生活呢。”
金菊:“你看见信了?”
常同志:“是,大概说:右派金菊为我党做过多年工作,现下放到你县,希望就近照顾其生活……”
金菊:“那你来……”
常同志:“听说你儿子大学没考上,镇里让他到镇文化站作文化辅导员。等待将来招工。”
【画外音:万海当了两个月辅导员,之后,进了工厂当了工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