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重返“稻田”父女和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金菊家金菊寝室(傍晚/内)
【画外音:金菊、雪明、刘花宜党校毕业。金菊被分配到湖南省妇女联合会工作;雪明和刘花宜都被分配到县里工作。】
晚饭后,雪明和刘花宜到金菊家。
雪明:“金菊,你明天去省妇联报到吗?”
金菊说,“去。你们两个去不去县里报到?”
刘花宜:“分配到县里,离家太远,家里不放心,不让去。”
雪明:“我们家也不让去。”
金菊:“那可怎么办呐?”
刘花宜:“在家待着呗。”
雪明:“等等看看,如果中学招生,再去报考中学。”
金菊:“也好。”
2.省妇联门前(日/外)。
金菊站在省妇联门口。看着“湖南省妇女联合会”大牌子。整理一下军装,走进正门大厅。
3.省妇联正门大厅(日/内)
金菊在大厅里迎面碰上了“周南”的一位女老师。金菊给她敬了一个军礼,喊了一声:“老师!”
老师:“哎呀!这不是金菊吗!怎么?当兵啦?”
金菊:“没有。我在省党校毕业了,分配到省妇联工作。”
老师笑出了声,说道:“好啊,我们妇联来了一个孩子干部。走,我领你去报到。”
4.省妇联会议室(日/内)
金菊坐在一群中青年妇女当中,显得很不协调。
主席站起来,对大家说:“开会了!没开会之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志——金菊。”
金菊站起来。
主席:“请坐下。金菊同志是省党校的高才生,是在‘周南’就入了党的国民党员。”
“哎呀!还是地下党呢。”不知道是谁小声说了一句。
主席:“省党校为我们省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金菊同志在党校品学兼优,她的到来,给我们省妇联带来了新鲜血液,为我们做好全省的妇女工作增添了新的力量。大家鼓掌欢迎。”
金菊起立,向大家敬举手礼。
5.古麓山寺后白鹤泉(日/外)
岳麓山半山腰,古麓山寺后白鹤泉边。金菊、刘花宜和雪明坐在汩汩泉水旁的几块大石头上。
刘花宜:“金菊,到妇联上班怎么样?”
金菊:“不适应。天天讲的不是妇女解放,妇女自由的大道理,就是婆婆妈妈的家长里短的琐事。”
雪明:“让你干什么工作?”
金菊:“开会作记录,下去搞调查跟着旁听,没有具体事。”
刘花宜:“我们今后怎么办呢?”
雪明:“请两个老师给我们补习补习功课行不行?”
刘花宜:“行啊。”
金菊:“学校早晚都是要复课的。一旦有学校招考,我们还是去念书。”
【画外音:就这样,连同黄巽,四个党校的学生开始补课,准备再考中学。】
6.金菊家庭院(日/外)
雪明气喘吁吁地来到金菊家。
“金菊!好消息!省一女师复校。要招生了。”
金菊:“太好了。”
雪明:“现在‘稻田女师’(省一女师的俗称)改为‘湖南省第二中学’,分初中、普通高中,还有师范,是个女子完全中学。”
金菊:“我俩儿去找刘花宜和黄巽,一起去报名。”
7.“古稻田”省二中(日/外)
四个人来到“古稻田”(原省一女师)湖南省第二中学。在办公室前,看见了党校老师周八百。
刘花宜对雪明说:“你看,那不是省党校的周八百老师吗?”
雪明:“周老师!”
周八百:“唉哟,怎么是你们四个。”
金菊:“我们来报考稻田中学。”
周八百:“好啊,工作不干了?”
雪明:“我们还想深造。”
周八百:“好,好,你们报考哪类?”
刘花宜:“初中。”
周八百:“初中啊?按你们的水平,还是考高中吧。”
金菊:“怕是不行吧?”
周八百:“行,没问题。你们在省党校学习成绩都不错,念高中没问题。我是校长。就这么定吧。”
8.金菊家庭院(晨/外)
【画外音:四个人都考上了省二中高中。】
星期天早晨。金菊在树荫下背诵英语单词。
二姐:“小妹!这么用功啊,大星期天的,好好休息休息呀。”
金菊:“二姐,你知道,除了黄巽,我们三个都只念完初一。虽然在党校又念了半年,还没有学数理化。一下子跳到高中,数学、英语跟不上。”
二姐:“也真难为你们了。”
金菊:“除了早晚自习,还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补习英语和代数、几何。”
9.省二中会议室(日/内)
学校国民党员开会。
主持人:“今天我们省二中召开全体国民党员大会。根据上级指示,进行清党。下面请书记讲话。”
书记讲话:“……‘马日事变’之后,暴露了党内的复杂情况。为了贯彻总理遗嘱,实现三民主义,中央要求进行清党,党员要重新登记。……”
金菊坐在犄角里,心不在焉的看着天花板。
10.二中校长室(日/内)
会后。金菊到周校长办公室。
金菊:“校长,我……”
周校长:“别说了,我明白你找我的意思。(金菊有些糊涂)是不是不想当党员了?”
金菊笑了,说:“是。我现在功课跟不上,不想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不想登记了。只想一心……”
周校长:“好,对了。我同意。学生就是把学习抓好,政治活动可以少参加一点。”
金菊:“谢谢周校长的理解。国民党员我就不当了。”
11.金菊寝室(傍晚/内)
【画外音:高二,学校进行文理分科。除了黄巽,三个人都考入文科。金菊各门功课都是优秀。】
星期六,放学后,二姐来到金菊屋里。
二姐:“只学文科,没有理科,这回学习轻松了吧?”
金菊:“不用功还是不行。”
二姐:“我看见了你的成绩单,门门都是‘优’,比二姐强。”
金菊:“父亲在那个小屋干啥呢?”
二姐:“信佛了。一有空就到他设的佛堂去打坐,不知道念的什么经。”
金菊:“好像有病了?”
二姐:“可能是有病了。”
12.佛堂(日/内)
条案上供奉一个佛龛;烛台上淌满了蜡油,插在香炉里的半截香已经熄灭,没有再点燃。父亲半坐半跪在一个蒲草垫子上。嘴里念念有词:“儿子金廉自尽,小菊与我疏远,外面风言风语,人格遭受诋毁,名誉扫地;家里两房冤家不和,争争吵吵;除了不动产,再也没有什么可花的了;如今,我自知病入膏肓,家里没有男人,今后的日子……不堪设想……”
父亲晕倒在地。
【画外音:父亲从此卧床不起。金菊妈妈每日忙前忙后,喝水吃药,一直伺候在身旁。眼见病情日益加重。】
13.父亲寝室(日/内)
父亲躺在病床上,病入膏肓。
金菊母亲:“还是住院吧?他爸。”
父亲:“住吧。不然,再把你累病了,这个家可就真完了。”
【画外音:父亲住进了湘雅医院。】
14.二中校长办公室(日/内)
金菊父亲住院后,母亲捎信,要求金菊去医院看看父亲,金菊不去。周八百校长批评金菊。
周校长:“金菊同学,你父亲有病住院了?”
金菊:“是。”
周校长:“你母亲给你捎信,让你去医院看望你父亲,你没有去?”
金菊:“没去。我恨他。”
周校长:“你父亲、你哥哥的情况长沙市上流社会都知道一二。自从你哥哥死了以后,律师界、教育界和报界的同仁们对你父亲斥责、甚至辱骂,你不会不知道吧?你父亲为什么会病得如此严重,难道不是因为失去了儿子,疏远了亲人,而追悔莫及,忧郁过度,才病入膏肓吗!我们的校训还记得吗?”
金菊:“志诚仁爱。”
周校长:“读过‘弟子规’吗?”
金菊:“没上‘周南’时念过。”
周校长:“如何孝敬父母,还能背吗?”
金菊的脸有些发红,点点头。背诵:“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周校长:“金菊同学,‘周南’的教育特别注重‘笃学、奋进’,强调‘救国图存、启迪民志、解放妇女’,对你的影响很深啊。但是,做人基本的孝道,父母子女之情,是永远不可废弃的。‘左传’上庄公与生母姜氏在黄泉相见的故事……”
金菊:“校长,别说了。我去。”
金菊流着眼泪走出校长室。
15.湘雅医院(日/内)
“爸爸!爸——!”金菊跪到父亲的床前,扑向父亲。

这一期待已久的呼唤,令父亲十分兴奋。两行热泪从塌陷的眼窝中流出。父亲皮包骨的双手紧紧地抓住金菊的手,怕她从自己身边跑掉。
16.金菊寝室(日/内)
【画外音:暑假开始,金菊高烧不止,经医院诊断,患了伤寒。金菊在家里整日昏迷不醒。妈妈一会儿跑医院,一会儿跑回家,忙得焦头烂额。】
金菊躺在病床上。妈妈给金菊喂药。金菊睁开眼睛看看妈妈。
妈妈:“金菊!你醒了?”
金菊:“妈妈,……你还是去医院吧……”金菊又迷糊过去。
妈妈:“这孩子!又昏过去了。”
妈妈急匆匆出门,去医院。
17.湘雅医院(日/内)
【父亲住院两个月,病情略有好转。】
父亲发现金菊妈妈经常回家,问:“你怎么了?老往家跑。”
母亲:“小菊得伤寒病了……”本来怕父亲知道,影响治疗。这回妈妈顺嘴说了出来,也没法收回了。
父亲:“什么?你说什么!……让她住院呀!”
妈妈:“两个人都住院,那怎么成啊?”
父亲:“我出院。”
妈妈:“不行,你的病才见轻,离痊愈还早着呐!不能出院。”
父亲:“你去找大夫!快去!”说着要下地。无奈,妈妈出去了。
大夫走进病房。
父亲对大夫说:“我必须出院。”
大夫:“根据你的病情,我是不能同意你出院的。”
父亲:“我回家继续治疗,没问题的。”
18.医院走廊(日/内)
大夫拗不过父亲,只得开了出院证明,交给金菊母亲。
大夫对母亲说:“金律师的病不太好治了,你可要有精神准备呀。”
19.金菊家庭院(日/外)
一辆人力车把父亲从医院拉回来进到院里;人们把金菊父亲扶到屋里。
妈妈和二姐把金菊背出来,放到人力车上。二姐尾随人力车出了大门。
20.湘雅医院205病房(日/内)
金菊被安排在危重病房205号房间。
二姐:“大夫,怎么把妹妹安排在205危重病房里呢?是不是这病没治了。”
大夫:“她得的是伤寒病,先在这个病房观察观察。我们会尽力挽救你妹妹的生命的。”
二姐坐在金菊床边,叫着:“金菊!金菊!你醒醒!”金菊没有任何反映。
21.父亲寝室(日/内)
父亲的病一天比一天加重。昏迷中嘴里不停地叨咕着,“金廉……小菊……仲儿……”
妈妈坐在病床边,看着父亲日益严重的病态,说:“还是回去住院吧?啊?”
父亲好像似摇摇头,勉强说道:“不必了……我心里明白……”
22.湘雅医院病房(日/内)
【画外音:经过半个月的治疗,金菊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头发掉了一些、牙黄了、耳朵有些聋;精神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二姐对金菊说:“施伦也放暑假了,他要来看你。”
金菊:“别!别!可别来。你看我这副尊容!我想去看爸爸,都怕吓着他,没敢去。”
二姐:“爸爸出院了。”
金菊:“什么时候?”
二姐:“爸爸出院,你入院。”
金菊:“他病好了吗?”
二姐:“还没有。”
金菊:“啊!原来是为了让我住院,爸爸才出院。不行。爸爸要是有个好歹,我……”金菊哭了。
二姐:“别哭,好妹妹。”
金菊:“二姐,我要出院。我再也住不下去了。快给我找衣裳,我要回家。”
没有人能犟过金菊,只得让她回家。
临走时大夫说,“真是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女儿。”
23.父亲寝室(日/内)
父亲病榻前。金菊看着爸爸像骷髅上贴一张黄钱纸一样的脸,心如刀绞;“爸——”刚喊出口,就晕了过去。
24.金菊寝室(日/内)
金菊醒过来,下了床,跪在地上,为父亲祈祷:“我金菊祈求上苍,我愿意拿出我十年的寿命换回父亲一年的寿命,不三十年、四十年都行。只要父亲能活着。我让他活着!他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他没有了,这个家也就没了。爸爸——!”
25.堂屋——灵堂(日/内)
【画外音::一个月以后,金菊恢复了健康。父亲一直处于弥留状态,终因膏血耗尽,去世了。金菊舅舅和大姐夫,到家里来帮助处理父亲丧事。】
在堂屋中,金菊妈妈、二姐妈妈、金菊舅舅、大姐夫、二姐、金菊等人商量办理丧事。
舅舅对金菊妈妈说:“大姐,前屋大门还封着呢,怎么办事情?”
金菊妈妈:“两年前,你姐夫把临街的门市房租给了陈建平,开设‘大东旅社’。本来是赚钱的买卖,这个人穷奢极侈,挥霍无度,欠债累累。欠债不还,躲债潜逃,债主们把他告到警署,警署把大门给封了,准备以门市房抵债。”
舅舅:“这个无赖,上那去找他啊?”
金菊妈妈:“他听说你姐夫去世,昨天就托人找我,还要续租,还想开张。今晚儿还要来听信儿呢。”
大姐夫:“真是无耻之徒,乘人之危。”
金菊听了他们的对话,想了想,说道:“这样吧,咱们来个将计就计。晚上他们来时,跟他们约定一个会面地点,然后把那个陈建平扭送到警署去。”
舅舅:“好主意,就这么办。”
26.客厅(夜/内)
晚饭后,陈建平托的那个人果真来了。
来人:“你们合计得怎么样了?”
母亲:“可以商量。陈建平来不来?”
来人:“来呀!”
母亲:“那就约定一个会面地点。”
来人:“你们定。”
舅舅:“好,就在箭道巷里那家杂货店门口。明天上午九点。”定在那儿,是因为那里离警署近。
27.箭道巷(日/外)
次日上午。大姐夫在杂货店门口等陈建平;金菊和二姐分头堵住南北巷口。当陈建平一露面,三个人不容分说,硬是把他扭送到东城警署。
28.东城警署(日/内)
警长:“啊呀!陈先生,这是怎么了。”
舅舅:“警长先生,我们请求警署拘押陈建平——陈老板。”
警长:“凭什么呀?”
大姐夫:“他赖帐潜逃……”
舅舅接过话茬,说道:“警长先生,是这样:金律师病故,由于陈老板欠债,债主们把他告到警署,警署把我家大门封了,现在无法办理丧事……”
警长:“啊,那也不能押人呐;至于查封的事情,还要调查调查。”
金菊看出警长与陈老板交情不浅,事情有些不好办。她偷偷地对二姐说:“你和大姐夫看住陈建平,我上市公安局。”
二姐:“好,快去。”
29.公安局(日/内)
金菊把陈建平欠债和给父亲办理丧事的困难向局长诉说一遍。
局长抓起电话,“喂!东城警署吗?……你是刘署长……有个陈建平在你那里吗?……把他给我押起来……对!另外,金律师家的大门是你们给封的,……给起封,先让人家办理丧事……以后的事交法院处理……”
局长撂下电话,对金菊说:“金菊同学,陈建平先押在警署;大门我已经让东城警署那边给起封。金律师逝世,我本人也很悲痛,我向你妈妈和你们的家人表示哀悼。回去吧。”
金菊:“谢谢,局长。”
30.东城警署(日/内)
金菊急急忙忙跑回警署。一个警察看见金菊说:“事情办完了,都回去了。”
金菊疾速回家。
31.金菊家庭院(日/外)
金菊跑回家,看到大门已经打开,大家都在忙碌着操办丧事。
金菊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她向妈妈屋里走去。
32.法院审判庭(日/内)
【画外音:法院审理了陈建平租房和欠债案。】
法庭上,法官宣布判决结果:“……‘大东旅社’所欠债务由陈建平全部清偿;陈建平租用金家房屋所欠租金如数清偿;租用房屋全部归还房主。……”
33.金菊家大门前(日/外)
【画外音:在舅舅和大姐夫的帮助下,变卖了金菊家城里的所有不动产,所得一万三千元钱,二位寡母各分一半。两位寡母搬家到落星田,分灶过日子。】
大门前,停着两辆装载家具的马车。
舅舅对金菊妈妈和二姐妈妈说:“大姐、二姐,姐夫去世了,你们两个回到落星田,虽然是分灶过日子,也还是一家人。你们姐妹俩还要相互照应。有什么事,打个招呼,我和孩子大姐夫来办。”
两辆车,拉着两个寡妇、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和家具,向落星田走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