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指点江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上李世民还是没有放弃劝说觉远辅佐自己的想法,李世民很是真诚的对蓝羽道:“觉远小师傅,我是真心诚意的希望你能够接受我的邀请,加入我们义军,为天下黎民百姓做一番事业的。你的武功这么高强,不参加义军为百姓做一点贡献真是有点可惜。”
蓝羽笑了笑:“其实,二王子殿下。有一件事情,我还没有跟你说呢,就是关于你们义军的事情,你想不想现在就听听呢?”
“是吗?”李世民一下子来了兴致,兴奋的看着蓝羽,“那你就赶紧跟我说一下,我也很想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关于我们义军的事情。”
“恩!我可以跟你说,但是你一定要保证你听到这个事情后,不激动,并且还能够保证戒骄戒躁,如何?你能做到,我就告诉你;你做不到,那就算了,我就不跟你说了。”此时的蓝羽一切拿捏的正到好处,勾起了李世民的兴趣,但是却又向他卖了一个乖,并没有告诉他这个事情。
李世民克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镇定的说道:“好的,我向你保证,绝对不会激动,并且一定克制自己的心情,戒骄戒躁。现在你可以告诉我是什么事情了吧?”
蓝羽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声音,to同时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才慢慢开口道:“二王子殿下,如果我说,我是说如果,如果我告诉你你的义军一定会从所有的义军中崛起,最终一定能够成就霸业,你会不会相信?你会不会激动?你会不会因此而感到骄傲?”
“这?这?”李世民一下子惊讶地说不出话来,“这,你是不是说的是真的?我的义军震得能够成就一番霸业,解救黎民百姓于水火?”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激动的合不拢嘴的,蓝羽心里道,嘴上接着又道,“我跟你这么着说吧,二王子殿下!暗中传授我武功的那个高人,他可以说是通古博今,书画琴棋、兵法武功都是无所不通,他还精通观星卜卦之术。他告诉我,据他观天象卜卦发现,你的义军不久将战败奸佞贼臣,统领各路义军,成就一番霸业。而你的父亲护国公也一定会成为开国皇帝,你也会是开国第一功臣的,都会受所有义军和万民的爱戴和敬仰。”
“是吗?这些,这些都真的?”显然李世民被震惊的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来不及进行任何思维了,嘴上不停的喃喃自语着,具体说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是的,这些都将成为事实。不久就会得到验证,请你一定要相信这位高人所说的话。据我所知,凡是他所预言过的东西,最终都是丝毫不差的得以证实。”蓝羽肯定的回答道。
哈哈,李世民你个大笨蛋,我蓝羽可是从未来世界过来的人,我对历史可是了如指掌的。历史课本上已经清晰的记载了大唐的历史,和历代在位的皇帝以及该皇帝在位期间的生平大事。
隋炀帝杨广大业末年,李渊先后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负责镇压今山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和防备突厥,李世民随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力量日益壮大。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将亡,遂于大业十三年(617)在晋阳起兵,接着南攻霍邑(今山西霍县),西渡黄河,攻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渊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
攻克长安后,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义宁二年(618)李世民徙封赵国公。三月,隋炀帝被杀。五月,李渊即位,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此后,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武德元年起,秦王李世民亲自指挥了三场大战役:(一)、破李轨,平定陇西割据势力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王朝来自西北方面的威胁;(二)、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王朝的大后方;(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军事集团,取得了唐代统一战争决定性的胜利。
此后大唐的历代皇帝从开国皇帝李渊开始依次为:
1、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618年称帝649年病逝
2、唐太宗——李世民。李渊的二儿子598年出生626称帝649年病逝52岁(玄武门之乱称帝)
3、唐高宗——李治。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628年出生649称帝683年病死56岁死前立太子李显为太子。遗诏曰:军国大事不能决断者。请天后武则天决断。
4、中宗——李显李治的第七个儿子(武则天当政)时期(683.12月——684年2月)李显被废为庐陵王。武后(立李伦为帝)不许呆在皇宫朝政武后独揽。
5、武则天——李治的皇后。(688年2月武氏自封圣母神皇690年9月封神圣皇帝,改国号为周)把皇帝降为皇帝继承人。705年11月武则天83岁死亡)将皇位让给了中宗李显。唐朝得以延续。
6、中宗——李显。656年出生,705武则天还政给李显710年被安乐公主和皇后韦氏毒死(55岁),李显死后韦氏立16岁皇太子李重茂即皇帝位,韦氏效法武则天代理朝政。13天后李隆基、太平公主诛杀韦氏等人拥立李隆基父亲李旦即位。后来太平公主想废李旦被李隆基诛杀李旦712年禅让皇位给李隆基。
7、睿宗——李旦。高宗的第八个儿子662年生710年6月儿子李隆基杀韦氏等人李旦称帝712年8月让位给太子李隆基。称太上皇。
8、玄宗——李隆基。李旦的第三个儿子685年出生,712年8月李旦禅让皇位给李隆基,756年7月李隆基让位给太子三儿子李亨。玄宗761年病逝78岁。李隆基当政时期称为《开元盛世》。这个时期李隆基宠爱杨贵妃,安禄山造反。李隆基开元盛世其实,开元盛世,也是几代人建立基础上实现的,真观之治,为唐朝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武则天尽管在政治上很残酷。在经济上也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他重视农业生产并取得了成绩,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员给与奖励。她也有妨碍生产的事情,例如,他大修宫殿,建佛市,铸九鼎,用铜56万斤,高达105尺,铜铁不够就收集农具。711年玄宗李隆基即位,713年下令废天枢,取铜铁以被军需。解除曾尼2万多人,提倡节俭。用人灭除蝗虫,玄宗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社会人口。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出尽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开元十四年,725年,全国的户籍达到了706万户,人口4100万。家家有存粮,社会上出现了少有的繁荣。唐朝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可惜的是玄宗宠幸杨贵妃,朝政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终于造成了“安史之乱”生灵涂炭。国力大大衰减,从此一蹶不振。李隆基有主见和气魄,在杀韦氏时有人说你去征求一下你父亲的意见:他说:我拯救国家的危难,奔赴君父的急难,事成归福于宗社。事不成我为忠孝而死,怎么可请示那。让父王忧惧那。后来有术士说,帝位有灾,理应皇太子登基,睿宗后让位给太子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氏。河南灵宝人,杨玄琰的女儿。小名玉环。幼小时父母双亡,在叔叔家长大。因姿容艳美被选入宫。成为李隆基第十八个儿子寿王的妃子。一次李隆基到寿王府。见到了杨贵妃,很喜欢,因杨玉环是儿子的妃子,不好直接娶回来。就让杨玉环出家做了女道士,并为儿子娶了韦昭训的女儿,并册立为王妃。自己却暗中把杨玉环迎接回宫。杨玉环有不尽容貌俊美,而且擅长诗词歌赋、音律。应酬对答,玄宗非常喜欢。册立为贵妃。她在华清池里洗澡。仪态万千,光彩照人。在舞起霓裳舞蹈。更令玄宗着迷。不到一年与宠爱于一身,待遇和皇后相等。一次贵妃和玄宗矛盾被赶回家中,仅一天玄宗就不吃饭,还打骂仆人,大发脾气。杨国忠发现后及时把贵妃接回,玄宗立即就高兴了。贵妃经常和玄宗骑马出游。喜欢吃荔枝而且一定要新鲜的,玄宗就专设骑站传送。最开始时安禄山有功,皇帝很宠信他,命他与杨家诸姨结成姐妹。而安禄山却认杨玉环为干娘,每次安禄山回朝杨家都设宴款待他,以便和他建立友好的关系。可是后来安禄山造反。各路大臣大将,都指出杨国忠的罪恶,和杨贵妃及杨家诸姨的罪恶。后来潼关失守,将军陈守礼等为天下人考虑。杀了杨国忠。杀了杨国忠但将士们不散去,玄宗问怎么回事,将士们说,祸根杨贵妃还在。玄宗不得已,只好让人把她勒死在破庙里。用紫色褥子裹尸。埋在路边。后来玄宗路过马嵬坡,让人厚葬了她。因为玄宗想念贵妃,就让人画了杨贵妃的画像挂在偏殿,每日都去观看。)
9、肃宗——李亨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711出生756年7月玄宗李隆基将皇位禅让给李亨,此前李亨为皇太子,天下兵马大元帅。762年5月病死52岁)
10、代宗——李豫肃宗的长子726年出生762称帝779年岁病死
11、德宗——李适代宗李豫的长子742年出生779年称帝805病逝。享年64岁贞元784年—805年史称《贞观之治》。
12、顺宗——李涌德宗的长子761年出生805称帝806年病逝。享年46岁(瘫痪)长子皇太子李纯即位。
13、宪宗——李纯778年出生806年称帝820年因服用金丹而病死。第三个儿子李横即位。
14、穆宗—李横宪宗第三子795年出生820年称帝824年正月也是因为服用金丹死亡,享年30岁,长子皇太子李湛即位。
14、敬宗——李湛穆宗的长子809年出生824年称帝826年在打猎的行营中被谋害之死,(打猎回到行营,突然灯灭,被害死)享年18岁。他的弟弟,穆宗的第二个儿子李昂即位。
15、文宗—李昂穆宗的第二个儿子809年出生826称帝840年正月病死,他的弟弟穆宗的第五个儿子李炎即皇帝位,享年33岁。(被后人说成是:文宗有帝王的品德,没有帝王才干)。
16、武宗—李炎穆宗的第五子814年出生840年称帝846年病死享年33岁。皇太叔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李忱即皇帝位。
17、宣宗——李忱宪宗的第13个儿子810年出生,846年称帝858年病死享年50岁长子皇太子李催即皇帝位。
18、懿宗皇帝——李催宣宗的长子833年出生858年称帝873年病死享年41岁,第五个儿子李儇(玄)即皇帝位。
19、僖宗——李儇。懿宗第五个儿子862年出生873年称帝888年3月病死享年27岁皇太帝李晔即皇帝位。唐僖宗平定黄巢起义:唐僖宗是懿宗黄帝的第五个儿子,862年出生,最初被封为晋王,873年7月在懿宗灵前即皇帝位。878年4月黄巢聚集了一万多人攻下郓州,赶走了郓州节度使。接着黄巢又攻下沂州很快聚集了几万之众,攻克襄阳、桂管、岭南多个郡县。黄巢自称为率士大将军,他的部众很富足,从淮河以北整顿部队前进,不抢掠钱财,只驱赶壮年当兵,880年11月攻破东都,又攻破潼关。潼关守军不战自退。12月又开始进攻攻入京城,皇上和皇妃,几百骑出逃。京城右骁卫将军张直投降黄巢,皇巢入皇宫,自称皇帝建国号为“大齐”。881年皇帝在兴远下诏,几个州的节度使诸葛爽、朱枚、李克用等进京讨伐黄巢。5月黄巢被李克用打败获取了被黄巢掠夺的5万多男女,牛马一万多头。兵器、宝物三万多件,抓住了黄巢的6岁的儿子。五月初十,李克用急追黄巢,一天一夜行军200里,一半以上的马匹因劳累过度而死。秋7月黄巢的下属将领,林言砍下了黄巢的脑袋向官军投降。黄巢的部众拼死抵抗官军,几乎全部战死。自此黄巢起义被灭。
20、昭宗——李晔懿宗皇帝的第七子867年出生888年称帝904年被叛军朱友恭的将官(史太)杀死。享年38岁。
21、哀帝——李拀昭宗的第九个儿子892年出生,904年称帝907年6月皇上李拀恭敬地将皇位禅让给梁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朱全忠。哀帝被朱全忠封为济阴王,迁居曹州。908年2月皇上被朱全忠杀害。唐王朝灭亡。
这可是全唐历史,连每一皇帝都有记载的,我会不肯定。我来这里就是来帮助你李世民的,让历史按照正常的轨道发展下去。要不然我蓝羽还不知道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呢。
李世民,是为唐太宗(598年—649年)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理论家和艺术家。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后人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太宗的飞草非常著名,诗歌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太宗编写了著名的秦王破阵乐,同时在帝范和唐会要等书籍中,对太宗的政治理论有相当多的描述。唐太宗还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为后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死后更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为陪葬品。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可谓是戎马半生,励精图治半生,为整个大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解救整个黎民百姓于水火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一生有两件最为重要的事情,也算是做的最正确的两件事情。
(一)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一个时期以来,李世民的最有影响的官员们曾敦促他对他的两个兄弟采取强硬的立场。但是,他在制订进攻性策略时行动是缓慢的。可是,他谦恭下士,慷慨大方地笼络了洛阳地区的地方军事精英人物(豪杰),而且用自己的一千人马警卫着这个城市。可能他是在想,如果一旦被迫逃出京城的话,他可利用洛阳做避风港,或者用它作为反对建成和元吉的基地。
刺激李世民采取行动来反对他的兄弟们的事件终于出现:据他的探子报告,他们计划在李世民送元吉出征突厥人之际将他杀害。这时,他秘密地把扮成道士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召进他的营地以协助他制定计划,同时,他又贿买玄武门禁军将领常何,使之听命于己。玄武门位于长安北面城垣之中心,是出入禁城的要道。由于它地处冲要,所以禁军都驻扎在它的左近,以负责防止任何敢于政变的尝试。
阴历六月初三,李世民谎奏说建成和元吉yin乱后宫。唐高祖即对此事进行按验。次日早,高祖的一个妃嫔把李世民对他们的控告通知建成和元吉,他们便决定不去朝廷而径自去见皇帝求情,因此打马直奔皇宫,想为自己辩护。
可是正在这时,李世民领12名心腹部署在他此时已控制的玄武门阵地。当建成、元吉到达宫门入口处玄武门时,他们被伏兵袭击。建成被李世民砍死;元吉则被李世民的军官尉迟敬德所杀。建成和元吉的随从于是对玄武门发动攻击,但当两位被杀主子的头被拿来晓示众人时,他们的攻门努力便即刻瓦解了。
在玄武门之变的前不久,唐高祖表现了颇不利于李世民的态度:他曾允许把李世民的几个要员调走,同时他也默默地看着建成在京城发展部队,使它的人数明显地多于李世民的部队。紧接着玄武门的事变,李世民派了他的可靠的将军尉迟敬德(即唐高祖前不久要处死的人)去向皇帝报告政变的结果。据说,在玄武门事件发生时,高祖正在宫内的湖面上划船。这时,尉迟敬德身穿全副甲胄荷戈而至(这一行动通常罪当处死),把高祖两个儿子的死讯告诉了他。李世民用了这一戏剧性的手法告诉他的父亲:唐廷内的潮流变了,他现在完全控制了局势。
玄武门事变之后仅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政府的实际控制权。阴历八月初九,唐高祖可能是由于被胁迫而放弃了皇位,李世民便做了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后来在中国历史上被谥为太宗)。与此同时,唐高祖被尊为太上皇。
(二)贞观之治
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医治最终无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病死于长安含风殿。葬于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征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1)、社会秩序空前安定:贞观王朝的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是真个囊共槐栈В啦皇耙拧A?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六三二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明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2)、开放的国界:唐帝国是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就象今天的美国纽约一样。那时的唐帝国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在看到唐帝国的高度繁荣和文明之后,自己的国家在他们心中和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于是就不想回国,千方百计地要留下。中国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中国的各国人民,大多数以成中国人为荣(这使人想起今日美国的绿卡)。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即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仅这一点就说明贞观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强的土地,不担心外来文化把自己淹没。贞观王朝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外国人在中国就象中国人在自己家里一样,享有和中国人一样的公民权力,不但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从政当官。来自阿拉伯帝国和日本的侨民就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担任部长级高级官员。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
3)、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也许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称导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份,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明王朝的朱元璋对贪污的处罚最为严酷,贪官一律处以剥皮的惨刑,可明王朝的贪官之多在历史上仍属罕见。可见防范贪污主要取决于一套科学修明的政治体制,光靠事后的打击只能取效于一时,不能从根子上铲除贪污赖以滋生的社会土壤。
4)、分权制度的初步尝试: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蓝羽心思动念间,李世民的一生都从脑海中蹦了出来,很好的一个皇帝。尽管在皇位的争夺中,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从李世民上位后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来,李世民宽厚爱民,特别是贞观之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
而作为心胸狭窄的太子建成,能够有这番作为嘛?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建成心胸狭隘自是不说,本来李世民没有与他争夺王位的想法,但只是其自身的嫉妒,怕李世民军功显赫,盖住自己。结果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李世民进行一系列的刺杀和诋毁,最终不惜采用自己的妻妾去施美人计,向李世民投毒。最终李世民被逼上了跟他一较高低的道路,怒发冲冠为皇位,终于发起了历史上骇人听闻的玄武门之变,一时间血流成河,最终送掉了建成和元吉的命。
哎,同室操戈,只为皇位。李世民是在自保中进行了大反攻,建成和元吉在瞬间就被李世民围杀,最终就连建成五子也没有逃过此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是也没必要进行斩草除根的围杀。尽管李世民上位后是仁厚无比,体恤民情,但最终也抹杀不掉他对自己亲兄弟下毒手的阴狠。
听到蓝羽说这些的时候,李世民很明显的身体怔了一下,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但是蓝羽还是觉得,李世民肯定是在想他老子李渊当皇帝后,下来就是他大哥李建成继承皇位,心里或许有点不满。李世民虽然口头上没有说出来这些,但是他的身体和他的表情已经出卖了他。不过对于这些蓝羽却是没有多说什么,毕竟现在还不到时候,有些话说了也是白搭。
或许是李世民感觉到了蓝羽在注视着他,也或许是他想通了什么,他回过神来咳了两声掩饰了一下一下自己刚才失态的样子。然后太眼注视着远方的崇山峻岭,悠悠然的感叹道:“秦皇扫**,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如我父子能够带领天下群雄,逐鹿中原,斩杀宇文老贼这个佞臣贼子,解脱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那可谓苍生之福,只期盼时间不要太久啊。”
蓝羽此刻却也抓不住李世民心里真正的想法,或许他是不在意他老爹归天后由他那心胸狭窄的大哥李建成来继承,又或许他已经开始图谋把李建成拉下来自己上位。但是从他的表情中来看,加上刚才为觉远滚下山时的呼救判断,他一定是爱民如子的,他一定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想着早点统一天下,造福于天下。如若不然,那这个李世民的城府可就太深了,这个人就是无比的可怕。可是从历史上来分析,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排挤并加害李世民,直到最终李世民忍无可忍才进行彻底反攻,李世民似乎是值得信赖的好皇帝吧。
蓝羽看着李世民的样子,心里默默想着,自己还是帮他一把吧,指给他一条明路。于是假装转过头不看李世民,已很轻但是很有穿透力、有略显关心的的声音道:“假以时日,你们父子必定会统一天下,建立霸业的。话虽如此,不过……”
“不过什么呢,难道话有什么变数吗?”李世民打断了蓝羽的话,很显然他是很担心自己父子的雄图霸业会有什么变数,或是没有办法成功。
蓝羽回过头来看了一眼李世民,笑了笑,然后又转过头看着远方轻轻的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们父子的雄图霸业是注定的,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的过程的,上天注定的东西,有时候也会因为某些外界条件的刺激,而发生变化的。所以在这整个建功立业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很多的东西。”
李世民看着蓝羽,急忙抓着蓝羽的袖子,忘记了自己作为二世子的尊贵,向蓝羽道:“李世民愚钝,还请先生能够指点一二,以助我父子能够顺利的完成统一的大业,把黎民百姓从水火中解脱出来,并带给他们一个安定的家园,让他们安安定定、快快乐乐的生活。”
此刻蓝羽故意向李世民卖了一个关子,因为他想在试探一下李世民,看看他到底对于统一的大业是怎么个看法,在跟历史记载做一下比较,他想了解一个真真实实的李世民。毕竟历史只是每个朝代的史官记录下来的,毕竟这些史官是活在皇帝的阴影之下的。皇帝说马有五条腿,尽管他知道马只有四条腿,并且他真切的看到马只有四条腿,但是他还是会按照皇帝的说法在史册上认真的记录下来,皇帝见过五条腿的马。所以有很多的事情在史书记载上都是曲解的,这些都不足为奇。看到李世民这个急切的样子和他关注这件事情的出发点,想想自己刚一说出来这些,李世民连想都没有想,直接说出了这些话,而且是为天下黎民百姓、为天下苍生,这些应该不会有假了吧?这些应该都是李世民的肺腑之言吧?况且从见到李世民开始,他一开口提到统一天下的雄图霸业,他都是说道天下黎民苍生,这是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李世民一定是宽爱仁厚的明君,他一定会受到后世万民的敬仰。看来历史上关于李世民的记载,应该都是真实的,反正有许多的野史也是称赞李世民的,说道诋毁李世民的几乎是很少很少。
想到此节,蓝羽笑着道:“想要很快的统一天下,给黎民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家园,其实很简单的,首先你要真正的体恤百姓。孟子有句话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时何解?”
李世民很快的给出了答案:“这应该是说,作为一个上位者,不应该把自己看的比老百姓尊贵。反之,应该把老百姓放到第一位,一切都应该为老百姓的利益设身处地的考虑,而上位者自己应该以身作则,甘于为老百姓付出自己的心血,换来他们的安定快乐。只有这样才能换的老百姓的美满幸福生活,老百姓生活美满幸福了,江山社稷才能够安稳。不知,小师傅觉得,我说的对不对?”
蓝羽为了不露出破绽,毕竟自己是假装觉远的,如果说的太深奥,太在理的话,李世民肯定不会相信自己是觉远的,试想一个十七八岁整天满脑子想着报仇的的少年能有多大的能耐?蓝羽于是假装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我以前听那位传我武功的高人说过这些话,他也给我讲过许多这样的道理。你说的这些应该都是对的,那位高人还跟我说过孟子的另外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二王子殿下,不知道此话怎讲啊?”
李世民低头略微想了一下,然后双手负于身后,立于长风之中,施施然的说道:“这句话的意思应该就是,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蓝羽假装不解的道:“那这回你应该明白那位高人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吧?”
“哦,我明白了!”李世民恍然大悟的一拍脑袋,“那位高人言下之意,应该是让你转告我,想要得到天下就要得到人心,想要得到民心,自然就是要体恤关爱老百姓。我以前虽然是有爱护老百姓之心,但是手下的官兵有时候也会对老百姓有点凶狠,这样估计会对老百姓造成一种心里的失望和不安,那我肯定就不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和爱戴了。没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和爱戴,那我们就跟今朝的昏君奸佞没有区别,雄图霸业都是纸上谈兵了。回去以后,我一定要加强戒律,制定更加严厉的军法,所有士兵坚决不能扰民,扰民者定重重军法处置。”
蓝羽哈哈大笑:“二王子殿下果然宽爱仁厚,而且还天资聪颖,看来那位高人对我讲过的关于你的一切,都是丝毫不差啊,二王子将来定是一位好皇帝的。”
李世民眉头**了一下,神情黯淡的说道:“什么好皇帝啊,如果能够统一的话,那自然是好事,反正是为人民了了心愿。不过,倘若我父王百年之后,皇位按照规矩就应该是我大哥的了,如果大哥能够善待天下苍生,那我也就无憾了。若是他,他,我还是会尽全力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算了,不说这些,目前还是先想想我们如何才能够取得天下统一,为民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说道为天下百姓谋福利,解决燃眉之急,李世民眼中又闪过一丝光彩。
“不错,二王子殿下此言正是!”蓝羽不由得心里有称赞了一下李世民,因为李世民再说那番话的时候,蓝羽一直在观察他的表情,就是想看看他此时是不是有取大哥建成之位而代之的想法。尽管李世民说到他大哥建成时,表情有点失望,但是说的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定快乐时眼中闪烁着的光彩却被蓝羽捕捉到了。
李世民看了看觉远,然后又问道:“小师傅,那位高人除了说这些话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交代的?”
蓝羽默默的看着李世民,悠悠然道:“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那位高人曾言语我,若二王子殿下要统一天下,首先需要将秦琼秦叔宝和徐茂公等瓦岗寨的兄弟收为己用。”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此言不假,瓦岗寨程咬金秦叔宝徐茂公等人确实有实力,程咬金有震撼天下的武功,秦叔宝有难能可得的将相之才,而徐茂公又足智多谋,这伙瓦岗寨的英雄好汉又有侠义心肠,如果能够收归我用自是不错。可是要收复这些人有谈何容易,瓦岗寨也是一群好汉,他们也是要为民请命的只在推翻昏庸王朝的。”
蓝羽赞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笑了笑:“这些你固然说的不错,那位高人也说过。可是瓦岗寨再怎么说都是一小群绿林好汉,而你的军队比他们壮大得多。如果你能够对他们用一点武力,再加上你的宽爱仁厚之心,那么一定能够令他们折服,到时候这些人还不是会为你卖命的吗。这些应该你都懂得吧,那位高人就是这么跟我说的。”
李世民奇怪的说道:“也还真是奇怪啊,太神奇了。他居然能把每个问题都剖析的这么准确,并且还能猜出我心中的疑虑,这些都给说了。我真的好想见一见这位高人啊。”
蓝羽笑了笑道:“这个是当然了,我都说了那位高人是博古通今。他已经替你做了打算了,也算出来你在什么地方会有什么样的疑虑,都提前跟我分析过了,我只是替他传个口信给你罢了。至于你想见他,这恐怕我也是无能为力了,因为我已经有半年时间没有见到他了。他跟我说,他有什么事情去办,武功也都已经给我教差不多了,已经离开了。走的时候,他还跟我说过,有缘自会再见,对于你的一些疑虑,他也会及早的跟我来说通知于你的。”
“哦,原来如此啊!那可真是太可惜了,无缘相见。”李世民面露失望的表情,“那那位高人除了告诉你让我,将瓦岗寨那伙英雄好汉收归己用之外,有什么要你交代我的吗?”
蓝羽笑了笑轻松的道:“除此之外,那位高人还交代我,对于现在还在王世充帐下的李靖李将军,让你一定不要伤害他,他自是有点倔,但是却是一个很好的人才。还有那个魏征魏大人,魏大人将会是对你有更大作用的一个人,不管如何及时不能收归己用,也一定要先留着。”
“哦,”李世民认真的点了点头,“那位高人的意思就是说,这些都是良将良相,都是以后对我们统一霸业或者治国给黎民百姓造福有用的人才。即使他们现在不能归我所用,甚至会跟我对着干,但是只要我能够善待所有的老百姓,总有一天会感动他们,让他们跟我一起完成统一霸业,一起解救黎民百姓于水火的。是不是?”
蓝羽微笑着看着李世民,点了点头:“二王子真是智慧过人,一点即通啊。那位高人曾跟我说过很多这样的话,但是我从来都没有这样明白过,可是传达给二王子殿下,经二王子殿下一解释,豁然开朗啊。还有就是,二王子殿下对黎民百姓这份仁厚,真是让我感动啊。从一开始我们说起统一大业到现在,二王子殿下每句话都能提到黎民百姓的安乐,将来你们父子能够完成统一大业,那么二王子殿下若能继承皇位那就是苍生之福啊。”
提到继承王位,李世民的神情就有点氨氮,不过说道能够使得天下苍生安定快乐,他就满脸幸福,眼中闪烁着光芒。
一阵安静,远远的看到过来一群官兵,蓝羽准备带着李世民躲一下,李世民却直接拉着蓝羽朝那群人走了过去。蓝羽心里想着,这些人应该是李世民的部下了吧,看来他已经安全了,自己也该走了。
蓝羽开口问李世民:“那些官兵应该都是你的部下了吧?”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恩,那些人确实是我的部下,看来我们已经安全了。”
“既然你已经安全了,那么我的任务也已经完成了,我应该回去看看少林寺那边了。”蓝羽转身就走了,不再理会李世民。
“我还没有谢你呢?怎么说走就走啊,觉远小师傅?”李世民追了几步,但是无奈蓝羽的速度太快他追不上,只能边追边对着蓝羽的背影喊道。
“不用谢了,二王子殿下!只要你能够按照我刚才传达给你的那些照着做,能够完成统一霸业,造福天下黎民百姓,就是对我和那位高人最好的报答了。”说话间蓝羽人影已经不见了,只留下这几句话飘荡在李世民耳边。
?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