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北边蒙寇难 金戈入战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月,丁巳,车驾还西京。我^看书^斋上手诏谓姚景等曰:“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
庚申,诏传位于太子。太子固辞,不许。四月初三,甲子,太子即皇帝位于东宫明德殿,赦天下。年号为正明,自翌年元旦起改元。
初七日,戊辰,诏命“宫女众多,幽閟可愍,宜简出之。各归亲戚,任求伉俪。”
乙丑,立妃秦氏为皇后。后少读书,造次每循礼法,甚有内助。及正位中宫,务崇节俭,服御取给而已。帝重爱之。
帝英睿神武,玄鉴深远,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明达政事,兼听纳谏,经文纬武,勤政爱民。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正明之风,令后世想望流连,至今歌咏。
————《国朝史鉴》卷第六十九
初夏的阳光倾盖大地,天空蔚蓝而透明,远眺原野,有如一张华丽的地毯。但是从平城率领骑军疾向西面奔进的东唐并州军总兵石成梁却是无心赏景,接到斥侯飞报图鞑小股游寇约二千人侵入马邑府云内县地界,他便急率两千骑兵赶往云内。
这位三十五岁的总兵官是在三月里刚刚被晋升为都尉的,他出身猎户,身材魁梧壮实,为人严正,作战勇猛。之前他是总兵官耿宪旗下的一名巡检,在威德二十九年的己卯卫国战争中立下军功,并且由于在这场战争中许多高级军官为国捐躯,主持军官铨选的任停云不得不将一批中级军官提拔上来,就这样,石成梁被升为总兵,节制一师兵马驻守并州行省北面的平城府。
平城、马邑、榆林是东唐抵御图鞑汗国南下寇边的最前线,几乎每年春夏之交,图鞑的精锐骑兵都会从北面扑来,大肆掳掠,百无一留。这一年也不例外,新皇继位大赦改元的诏书才到平城,图鞑骑兵的铁蹄也同时踏过阴山,骚扰东唐的北部边疆地区。
图鞑骑兵南下袭扰,一旦东唐组织军队抵抗,他们便化整为零撤入草原,利用熟悉的地理环境与敌周旋,并将其拖垮,待到东唐军队陷入粮草不继的困境之后,再一举将之歼灭。
正是考虑到图鞑军队出色的机动性,这位新任的总兵在接到军情急报之后立即率领他麾下的骑兵旅向西出击,他打算在图鞑人撤回草原之前就将其予以歼灭。并州行省巡察御史崔如贤恰好巡按府县至平城,连忙劝道:“敌情未明,总兵未可轻出。”石成梁却道:“虏兵来去迅捷,犹豫迟疑,必然被其遁入草原。若不因机进取,后悔无及。”于是率部出城。崔如贤苦劝不住,只得请步军巡检张善行领兵跟进。
部队追至云内县盘石岭,石成梁见此地道路险隘,心下疑惧,正思忖是否该停止进兵教平城内步军赶来接应,就在这时,一名斥侯从北面打马奔回,口中大呼道:“禀大人,北面发现大部图鞑骑兵!”
石成梁闻言大惊,立即勒住坐骑,吩咐军队掉头沿着驿道东撤。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军队刚刚掉头,就听得马蹄声轰响,无数图鞑骑兵从四面漫山遍野围了上来。北面为首一将,身躯修长伟岸,黑发碧眼,手执大枪,威风凛凛,身后竖着一面狼头大纛,他将手中大枪朝天一举,数万名图鞑士兵发出震天动地的呼喝,纵马向这支东唐骑军杀了过来。
一瞧见那面狼头大纛,石成梁心中登时震骇无比,竟然是图鞑元帅伯昇亲率大军犯境,数万人马不声不响潜入并州,这个草原军神果然手段非凡。只是这当口岂容他细想,连忙传下命令,教将士们殊死突围。
东唐军迅速克服了突陷敌围的混乱和惊慌,组织起阵形向东面发起了冲击。但是这场战斗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图鞑人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将东唐军围在中间,很快就击溃了他们的队伍,几乎将他们完全歼灭,只有数十人逃出了性命。5Ccc.NEt
骑军巡检傅至忠是最早战死的那批勇士中的一个,总兵石成梁的亲兵也中箭而亡,眼见总兵旗栽倒尘埃,一名图鞑将领大喜道:“捉住那个汉人大官,不要教他走脱了!”立时便有一队名图鞑士兵驾马执矛向石成梁冲来。石成梁并不慌乱,张弓连射数箭,将几名敌兵射倒。不料**坐骑中箭,长嘶一声踣倒,将他掀翻在地。
石成梁支起身来,扫一眼乱作一团的部队,眼见突围无望,绝望地长叹道:“大丈夫受国厚恩,镇抚方面,不能保全所守,有何面目留于世间!”遂引刀自尽。
战斗结束后,伯昇一语不发地扫视着战场,后军都统多莫支打马过来,笑道:“大神在上,这是多么痛快的一场胜利!元帅,咱们是不是该冲进云内县城去,杀人掠宝,痛快一番?”
伯昇转头望着他,冷冰冰地下令:“全军向东,围逼平城。”
赶往云内接应的张善行在半途遇见逃出来的那几十个残兵,闻得骑军旅不到半个时辰就被全歼,主官没于阵中,不禁大惊失色,连忙率部撤回平城。落下四面城门,安排军士登城把守。
巡检安士政、刺史李俨等闻知败报,都是面如土色,李俨手脚冰凉,声音抖抖地道:“图鞑大举寇境,总兵战死,如今奈何?不若弃城南走。”崔如贤闻言勃然大怒道:“平城城坚粮足,轻易弃之,君等将一城百姓置于何地!孟才受国家委重,必以死报恩,有能同心者可与孟才同守平城,若畏惧虏兵势盛,自可出城。”
张善行闻言,肃容拱手道:“崔御史虽为文士,勇气胜于武人,实令某等惭愧,自当勒兵坚守,以备胡兵。”崔如贤怒气稍平,又问安士政:“安校尉,你怎么说?”安士政镇定下来,忙道:“自当与城共存亡。”
三双眼睛都望向李俨,张善行问道:“李太守?”李俨哭丧着脸道:“诸君计议已定,那还有什么说的,要死大伙儿死在一块罢。”崔如贤暗骂脓包,不再去理会他,自与两位巡检去安排守城事宜,又命平城府别驾、司马等官员安抚城内百姓,招募壮勇男丁协助官军守城。
望着高达五丈的青砖城墙,伯昇的心绪有些复杂。
去年发动对东唐的全面入侵,他正是从这座城池开始攻陷一个又一个的中原城市,最初一切都很顺利,打了许多胜仗,占领了大片领土,可是突然之间形势逆转了,二十万将士,甚至还有自己的女人,都把性命留在了汉人的土地上。如今他想起那个美丽的女祭司珊墨,心中也难免会有隐隐的懊悔。
其实正是自己将她推入了死神的怀抱。如果当初不让她潜出城去刺杀东唐军主帅,也许她至今还温柔地陪伴在自己身边,可是她终究是已经死了。
最后,他还搭上了自己百胜军神的威名。
因此他才要亲自指挥今年的这次南下抢劫,他需要用一场大胜来恢复自己的荣耀。
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伯昇调动了他能集中起来的全部力量。他从左、右、中、后四营得到了七万名士兵,并长久地考虑了自己的军事部署,制订下周密的作战计画。
他先是命令两个千人队越过边境向云内县城进军,一路烧杀掳掠,在接近县城之后却掉头向北,同时他命令自己的大军悄悄穿过田野和山岗,远远地隐蔽起来,等着反击的敌军陷入重重罗网。
伯昇如愿以偿地赢得了盘石岭之战的胜利,然后他就率领着军队向东转进,列兵绕于平城城下。
见主将沉思,几位都统也都默不作声,左军副将鄂勒支忍不住对都统莫赫敦道:“大人,咱们既然已经杀到这里,干嘛不教儿郎们去攻打城墙?”
鄂勒支原本是霍察汗的附离,即贴身侍卫,以前一直跟在大汗的身边。他的兄长呼赤斤在东都突围战中为掩护莫赫敦渡河而战死。莫赫敦在撤回草原之后,便实现自己的允诺,向大汗要来将呼赤斤的弟弟,担任左军的副将。

见年轻的副将耐不住性子,莫赫敦摇摇头道:“别急,一切听元帅的吩咐。”
伯昇转过头来,下令道:“汉人定然会遣军队来救援,教弟兄们扎营围困,咱们挑选人马先将援军打退,平城便可轻易夺取。”诸将都应道:“遵令。”鄂勒支却大声道:“向腾格里大神起誓,元帅,你的确是一个懦夫!就这么座孤城,咱们强攻,不用几日工夫就可拿下,围而不打,那算什么英雄好汉?”
伯昇闻言一愕,心中腾地升起一股怒气。莫赫敦也吃了一惊,立即喝道:“住嘴,不可在元帅面前胡言乱语!”。
换了以前,还从未有人敢这样向他的部署表示疑议,自己的威信真是大不如前了。但伯昇迅速克制住了自己,怒火在他碧绿的双目中一闪即逝,然后淡淡说道:“莫赫敦,你的左军军纪,瞧来要好好整饬一番了。”莫赫敦忙抚胸道:“是,莫赫敦知道了。”便吩咐亲兵:“将副将拉下马,刑五十鞭,教他牢牢地记住军法!”
伯昇冷哼一声,掉马而去,他身后传来鞭子挥动,抽在人身上的劈叭响声,鄂勒支却只咬着牙,一声不吭,眼里闪着不服和愤怒。
将领们不出声地瞧着亲兵行刑,另一名年轻将领诺钵忍不住问道:“都统,你觉得咱们还会接着打胜仗么?”莫赫敦并不答话,过了好一会儿才轻声念起了一首新近流传草原的儿歌:“不惧汉师千百万,只怕任家皂衣郎。”
他的声音很低,低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正如伯昇所预料的那样,盘石岭惨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并州的全境。于是东唐军分三路赶赴平城救援,阿拉坦师从马邑府向东北,耿宪师从晋阳向北,而栾继宗师则从榆林越过大河,星夜兼程向平城而来。
在得到斥侯报来的敌情之后,伯昇立即在平城城下分兵,后军都统多莫支和中军副将特莫孤领四万兵继续围困平城,自己则率领着三万骑兵向南而去,这三万人全都是去年跟随着伯昇转战中原的老兵,是伯昇手里最善战的部队。他要在东唐援军会合之前将其逐个击破。
马邑距平城不过二百余里,因此阿拉坦的军队首先与图鞑军遭遇,双方激战了两个多时辰,眼看军力不济,这位来自室韦部族的总兵不得不下令后撤,败回马邑闭城不出。
伯昇只让自己的军队休整了半日就继续南进,在雁门、平城二府交界处的辛家沟与耿宪率领的另一支东唐军恶战了一场,两军从午时战至酉时,在伤亡三千余人之后,东唐军败入雁门关。
两场恶战下来,图鞑军已经精疲力竭,但伯昇仍然下令军队不得休整,掉头向西转进,往大河而去。
但是栾继宗在得知两路东唐军接连败退之后,不敢轻易进兵,又撤回了大河西岸。伯昇这才松一口气,于是率军攻入剧阳县,杀死县令,尽情掳掠一番后赶回平城外的连营。
当他带着满意的心情步入自己的穹庐,却看见一个衣饰华丽神情倨傲的年轻人盘腿坐在地上,用漫不经心的眼神打量着自己。
伯昇大出意外:“弗由王子,你怎么来了这里?”弗由哈哈一笑,直起身来:“听说元帅在并州打仗很是顺利,我就跟了来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对了,我还给你带来了帮手呢。咱们围猎,猎手越多,捕鹿自然就越快了。”说着走到门口掀开帐幕:“你们两个进来罢。”
两个皮盔皮甲的将领走了进来,伯昇定睛瞧去,却是前军都统郁罗和副将库提尔。两人向他抚胸行礼,伯昇微微皱眉:“你们也来了。”
库提尔迟疑未答,郁罗却笑道:“王子担心元帅兵力不足,所以教咱们两个带了两万兵马前来助力。”伯昇啜一口马奶,冷淡地道:“用不着。”弗由踱步上前,笑嘻嘻地道:“既然用不着,那就请元帅下令攻打平城,让我好好见识见识儿郎们的本事。对了,不知道几天可以打下来,一天,还是两天?”
伯昇呼地转身,碧色的双目精光灼灼地逼视着弗由。两个前军将领面色微变,弗由先是面露惧意,旋即恢复笑容:“怎么,两天不够是么,那么三天成不成?”
伯昇强压下怒火,摇摇头道:“咱们不可强攻,平城高大坚固,中国人的兵法上说,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咱们以平城为饵,将汉人的援军击破,时日长了,城中粮尽,不费气力便可踏破。用不着教儿郎们白送了性命。”
弗由依旧脸上笑嘻嘻的,却是语带讥讽:“元帅去年在汉人手里吃了败仗,如今就拿汉人的兵法来教我了。”他伸手抚着佩刀的刀柄,“可是我想攻城啊,特别的想,这可怎么好呢,要不,元帅把军队交给我,由我率领他们打进城去吧。”
伯昇气得面色发白,正欲发作,瞧着弗由戏谑的笑脸,却突然冷静了下来,深吸一口气冷冷地道:“既然是这样,那么咱们分兵,我带一支兵往榆林去好了。”说罢转身出了帅帐。
四月初九,下过一场小雨的京城,空气尤觉清新。岑渡捧着一叠文书走进与政事堂一门之隔的秘书院。他将文书放下,擦一擦头上的汗,还未坐下就听秘书郎谭文德瞧着手中的文书皱眉道:“这又是一个上书提议迁都的,每到胡兵势盛的时候,就有人上这样的疏议。”
郎官屈锐却道:“图鞑所以屡寇北境,皆因金宝玉帛多在西京,又距虏境甚近之故也,若弃之另建新都,胡寇定然自息。迁都之议,其实亦有可取之处。”
另一名郎官丛敏立即反驳道:“夷狄为患,自古有之。我朝自开国至今,立都三百年,奈何以胡寇扰边则迁都以避之。此乃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也!况且主上英武,定驳此议。”又问岑渡:“季远兄,你以为如何?”这丛敏和岑渡一样,也是新皇继位之后被升为郎官的,遇事则喜发议论,颇有指点江山的气概。
岑渡微微一笑,并不作答。他入中书省虽不过两日工夫,心中已对这里的职事大致有了底,皇城中有云:“细务属郎官,大事关丞相。”原来凡军国之事,俱由秘书郎各抒己见,并署其名,谓之郎官判事。然后交中书令审之,并呈送皇帝,最后由御史台驳正。是以秘书郎品秩虽然不高,却是位居机要,权势颇重。至于通事郎、起居郎等官,品秩犹在秘书郎之下,又不预机务,地位便远远不如。他是严谨持重之人,并不以骤进为喜,到了这里抱定了少说多做的念头,甚少参与同僚们的议论。
丛敏却不肯放过他:“季远兄,你也说两句,别老是闷声不吭的。前日在翰林院,兄台在君前侃侃而言,正是诸人诺诺,一士谔谔,好生令人钦佩。怎么到了这里反倒小心谨慎起来了?”岑渡正要答话,中书令范成仁从政事堂走了过来问道:“今日是谁在皇上身边拟草诏旨?”丛敏嘴快,忙道:“回丞相,是阮文融承值,祁心徹去了刑部。”
范成仁点点头:“既如此,逊之可随我一道去丽正殿诣见皇上。”丛敏吓了一跳:“我?”范成仁有些奇怪:“莫非这里还有事?”丛敏忙道:“没有,逊之这就随大人前去。”心下却有些惴惴。
皇帝神采英毅,一干臣下在其面前都难免有些惶恐,举止失措。丛敏生性跳脱,每见皇帝,都有些拘谨不自在。可是如今自己做了郎官,少不得要与皇上经常打交道,只得强自镇定,心下安慰自己:“慢慢习惯了也就好了。”当下打起精神跟着范成仁出了中书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