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急功近利要不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特意到烟酒店,买了两瓶湖北的名酒,又花了两百块,经人指路,李牧来到了目的地,敲门。
这是一楼,阳台上竖起了铁栏杆,栏杆外种着一些蔬菜,辣椒韭菜什么的。
宋大师亲自来开门了,胖脸上荡漾着慈祥的笑容:“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呢,进来吧!”
屋子里,没有贴瓷砖,还是那种水泥地,陈旧的沙发坐上去,能够听到弹簧的“吱吱”声,沙发前方,摆放着一个二十八寸的旧电视机;一个老太太端上来一杯茶。
“小伙子,还没问你贵姓哪?”宋大师亲热地笑着问。
“免贵姓李,单名一个牧!”李牧已经不怎么“敬佩”他,随之也没有那么拘谨。
“好名字啊,小李,学气功哪,贵在坚持...”宋大师开始说起了一大串学气功的目的、态度。让李牧听到,不停在腹诽。
离开时,李牧手里卷着一本薄薄的功法,那种垂直的、从右到左的、字号大大的、繁体排版。
小李啊,你老大远来,这本书送给你,只要你坚持,一定有气感的!想起宋大师这句话,李牧觉得200块也算值,最少能买个安心,最少这是一本真正的气功书,而不是网络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什么《少林绝技》、《武当绝技》之流,让人辨不出真假。
浑身是汗、兴冲冲地回到了武警招待所,关门、脱衣、开空调、盘坐、翻书。
翻开这本称作《一气元》的气功书,开篇就很朴素地写道:收心求静时道家的修真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离不开的基本功,本法只可口述,不可文载...
看到这句,李牧摇了摇头,宋大师在他心里已经降级为宋老头了。
薄薄的不到二十来页的书,文言文占了四分之一,不到一千字,其他的都是宋老头的注释,书尾,宋老头还善意地加了这么一句:气功,贵在坚持,不可立就,望习者将其视为强身健体之法,而非光耀门楣之途,切记切记。
抱着功利的心态来学气功,当然是不行的,李牧点了点头,又开始从头至尾慢慢地浏览。
李牧将书放到了一边,多年的应试教育,使他懂得了怎么去总结,这本书,从头至尾,关键词就是“呼吸”、“意识”、“冥想”,用专业一点的术语来说,就是“丹田”、“**道”、“气感”之类的话。
难道真的要学几年,十几,甚至几十年,才有效果?
李牧躺在床上,想起了那天晚上接到杜闻的电话后,心里悲怆,后来发生的事情竟然是一片空白,怎么也回忆不起来。
悲怆?难道和杨过的黯然**掌般?只有心里酸酸的,眼泪哗哗的,才能提升这所谓的特异功能?
《一气元》功法很显然不是短期所能奏效的,而且里面谈什么戒欲,靠,那不是白活了?李牧伸手摸了摸下身,想着。这一摸,他就想起了班长、林老师、陈怡、还有那个小狐狸。
想着想着,李牧强迫自己去明白这么一句:是别人的,抢都抢不来,是自己的,躲都躲不掉。
戒欲,太划不开了,李牧想着林老师的时候,他的手开始犯罪起来...
空调房里冷气十足,而他的全身皮肤发烫,脸上、胸口上密布着小汗珠。
远在千里之外的林小珂正在给她的学生讲课,丝毫没有感觉到某人正在“打着”她的注意,可作为一个学过心理学的,班上那些大男生是否“打过”她的注意,聪明的她不愿往这方面想,那是让她感到十分羞愧的事情。

将《一气元》塞进了包里,李牧来到招待所的前台,续了三天房,随后又花了两千多块,特意买了一台数码相机,他打算着,以后不管去哪里,都要将当地的风景拍下来。
大武汉,归元寺、黄鹤楼、东湖、龟山,接着的两天里,这座据说是中国最市民化的城市的几大风景点,几大著名的街道,都留下了李牧的脚迹。
品尝了武汉的一些名小吃,玩了两天后,这天下午,李牧在房子里,吃着服务员端上来的晚餐。
武警招待所就是不一样,没有人骚扰,饭菜也是物美价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过这两天的旅行,李牧仿佛胸怀一下子宽多了,他认为,金钱不是生命的目的,而只是一种保障,生命的目的应该是享受快乐。
十八岁,本就是个善变的年龄,李牧开始思索着所谓的人生的意义。很奇怪,林老师给他讲的时候,他不听,不喜欢那种说教。
胡思乱想之后,他又觉得那句“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真是至理。
上海,李牧再次回到了住宿地,他打算做一个月的宅男,好好地钻研一下那本《一气元》的气功书。
杜闻的房间已经被房东给锁上了,说不定哪天又进来了一位或男或女。
李牧盘坐在床上,按着书上基本的坐姿,双臂自然垂肩,大拇指和食指对捏,平放在大腿之上;双眼微闭,舌尖轻抵上腭,牙关自然咬合;吸气时挤压腹部,呼气时腹部鼓起。
按着这个基本的动作,李牧去“幻想”肚脐以下几厘米处的“丹田”有股“热气”...
宋老头用很浅显的文字描述着第一步:排出杂念,让全身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保持呼吸的频率,不去刻意去指挥它;如果这种呼吸的形式,在练习者达到一种“极静”状态之时,仍然能“潜意识”地保持它的频率,那么第一步就成功了。
什么是“极静”,什么是“潜意识”?这得李牧自己慢慢地体会。
体会不到5分钟,他就睁开了眼睛,觉得自己是不是走了偏路?“控物”的特异功能需要集中“意识”,把注意力放在被控的物体之上;而《一气元》需要将“意识”放在体内,去体会体内的变化。
两者的对象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意识”要集中!怎么将两者联系起来呢?
将一块橡皮泥放到了身前的被褥上,李牧又闭上了眼睛,保持着《一气元》里的坐姿和呼吸方法,右手抬起,集中“意识”去感觉身前的橡皮泥。
那种“玄而又玄”的感觉出现了,他发现自己虽然闭上眼睛,那种“力”也能随着他的“意识”主动地作用在了橡皮泥上!
通过这个力,他能够感觉到橡皮泥的形状、大小和摆放的状态!
这种隔着空间,一道“力”通过右手作用在橡皮泥上的感觉,是多么地奇妙,每当这个时候,李牧就会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摊开手掌,隔空,大拇指和食指一捏,橡皮泥上就出现了两个手指印。
.....
《一气元》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功夫,通过几天的打坐,李牧确实感觉到自己更加地“从容”,看待事物更加地随和;而“控物”的特异功能并没有进步哪怕一点点!
不过,李牧已经没有像前阵子那样急功近利了。
也许是《一气元》还没入门,也许是《一气元》和“控物”的特异功能扯不上边吧,李牧于是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