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高丽覆灭(第三更,求订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咚咚咚!
战鼓响动着,隋军在消灭高丽援军后,开始进攻平壤城。
一个个云梯架着,一个个隋朝士兵在攀爬着,然后杀上去。然后一个个投石机,开始抛射着石头,火弹。
还有一个个士兵,在远方搭建了高台,开始向城内抛射。
城内的高丽士兵,则是居高临下,开始丢着滚木雷石头,射箭,或是金汤等。
攻城战,进入惨烈阶段,时刻都在死人。
可李渊正在城下,却是面无表情。
战争,那里有不死人的。
哪怕是白起韩信指挥,也会死人的,还会死很多人。
可只要攻下城池,只要灭掉高丽,一切都是值当的。
中原百姓,有很多百姓无地少地的,可谓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只有烂命一条,若是死在辽东,朝廷送三十亩地。
若是活下来,建立战功,也能更近一步。
同样,很多庶族地主,家中有些田地,祖上也辉煌过,可到了现在高不成低不就,比起世家大大不如,比起底层贫民,又是强了很多。
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升官发财。
打仗,才是升官发财的捷径。
平时的时刻,有着世家压着,升官发财根本轮不到他们,进而现在大量战场上,用命拼就是机会,只要不死,就是人上人。
“父亲,已经死亡两万多人了!”
就在这时,李建成开口道,“我们连续强攻五天,损失巨大。不如停息下来,喘一口气!”
李渊冷漠道:“慈不掌兵,才死掉两万人,太少了。在死掉五万人前,都是小事情。我们疲惫,我们伤亡多,可高丽人也伤亡大!”
“我隋军南北推进,步步紧逼,稳扎稳打,高丽兼顾两头,已经吃不消了!”
“是!”
李建成说道。
大军在继续着,继续在进攻。
李渊握着剑柄,眼中闪过一丝狠辣。
杨广的母亲,李渊的母亲,是同父异母的姐妹。
杨广应该叫他表哥。
因为这层关系,隋帝把出征高丽,南线统帅给了他,还耳提面命,说着如何打高丽,如何步步为营,如何与新罗联盟,如何出击等等。
开战前期,就是给予了大量的粮草,还有各种精锐兵马等等。
这是信任,可也是压力。
一旦出了差错,即便不抄家,也是彻底被冷藏。
他输不起,也不敢输。
咚咚咚!
就在次日,隋军呼啸着,开始杀入平壤。
平壤城破,可高丽军队还是抵抗着。
李渊下令道:“洗城三日,妇人不杀,低于车轮男丁不杀,剩下尽数杀,鸡犬不留!”
隋军开始进攻着,洗劫着城池。
李渊在城外看着,神情依旧冷漠。
连续激战一年多,隋军损失惨重,将士疲惫,需要不断发泄,不然恐哗变,营啸。
……
“李渊率军十万,破平壤城,洗劫三日,后火烧平壤。不久率军北上,然后与张须陀一南一北,合力围攻辽东,辽东破,高丽亡!”
翻看着奏折,项羽很满意。
经过十年多准备,一年多进攻,终于灭掉了高丽。

在这一战当中,李渊表现出色。
李渊率领五万大军,又是与新罗五万大军,从南线攻击高丽,不断进攻,进攻犀利,猛烈。
尤其是围点打援,歼灭了高丽三万援军,斩杀大宗师傅采林。
最后,更适于张须陀南北夹击,攻克了高丽。
这场战争当中,打得可圈可点。
最重要的是,李渊很少犯错误。
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刻,项羽做好的最坏的打算,比如南线大军被击溃,围歼;或是北线大军,粮草不足,全军崩溃等。
所幸,这些意外都没有发生。
最好的局面出现了。
“李渊……”
项羽心中叹息着。
果然,有本事的人,到了什么地方都能发迹。
李渊,是杨广的表哥。
李渊,覆灭隋朝,开创大唐。
曾经,项羽想着找一些借口,直接弄死李渊,可最后放弃了,因为治标不治本。
刘裕活着,世家敢造反吗?
宇文邕活着,杨坚敢造反吗?
柴荣活着,赵匡胤敢造反吗?
不敢!
不敢!
同样他活着,李渊会造反吗?
不会!
李渊的性格,极为谨慎,这样谨慎的性格,只要不逼到绝路上,根本不会造反,,又是亲戚关系,正好可利用。
亲戚不可靠,难道外人可靠吗?
当然,若是李渊犯大错,也不会赦免,而是直接斩杀。
……
就在这时,在洛阳世家开始造反。
只是刚刚起来一点风浪,杨素就是出手了。
接着,高颖出手了。
一个世家被查出来,大军开始出动,开始封锁城池,开始抄家灭门,所谓的反贼陆续被诛杀,千年世家也罢,大门阀也罢,在隋朝大军的攻击下,好似雪花一般,消散而去。
杀杀杀!
诸多世家男丁陆续被斩杀,女子被抄没,进入掖庭为奴。
世家出手的时刻,雷声很大,可真的来临时刻,却是雨点很小。
三个月后,项羽率领大军,回到洛阳的时刻,还能感觉到血雨腥风。
“陛下,山东有流民造反!”
“在江南,有逆贼称帝!”
就在这时,杨素报过着,各地民乱的事情。
这些名乱的背后,有着世家支持,世家给予武器,钱财,鼓动着地方的贼寇造反。
“有意思,洛阳的动乱刚刚平息,地方上就是乱了起来!”项羽说道:“通知各地郡守,诛杀逆贼,主犯杀之,从犯流放辽东!”
声音冷酷无情。
高丽旧地经历战争,正是人口稀少。
在那里,属于一片白纸,没有大世家存在,可以将大量无地,少地的百姓,迁移到了那里。
那里是黑土地,土壤肥力大,虽然夏季短,热量少,可还是能种植农作物,不过不适合中原的农作物,需要高寒粮食为主。
此刻,唯有移民,大量的人口进入辽东地区,才能彻底扎稳脚跟。
可见内地,一些无地少地的百姓,迁移到了辽东,缓解本地的人口压力。
……
PS:第三更到了,今天更新迟到了。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