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太子的复立(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又说,如今储位未定,阿哥们一个个蠢蠢欲动,朝中大臣们也乘机结党附和,以谋求将来之荣禄。人心思变,不立储不行;但要立储的话,现在也看不到满意的人选,又能立谁呢?
李光地沉默不语。
这种事情,李光地是不敢随便说话的,万一像索额图一样站错了队,那将是祸及后代,遗患无穷!
康熙见李光地不吭声,只好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他说,这次废太子,一来是因为胤礽见自己的亲弟弟死了,麻木不仁,毫无忧戚之色;二来也是因为太子最近暴戾不堪,丧心病狂。但是,现在问题已经查明,都是大阿哥胤褆在后面搞的鬼,他给胤礽施了邪魔之法,才会导致胤礽悖逆荒谬,举止失常。言外之意,是想原谅胤礽一次。
对于康熙对胤礽中邪的解释,李光地颇不以为然。他说,我现在有幸身居高位,鬼物尚不敢近身,何况是太子这样的尊贵之身呢?邪魔之说,断不可信。随后李光地又解释说,关键的问题是,人一旦地位尊荣,就容易骄狂;一旦安逸,则容易放纵;骄狂安逸久了,人的神智也就开始昏昧,听不得任何逆耳忠言,这都是人之常情。而且,人一旦沉湎其中,狂妄自大,就会以善为恶,以恶为善,看上去的确像是鬼物缠身,但根本问题还是在人的本性。李光地的意思就是说,太子的堕落,根本原因是由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所导致的,正如现代语言说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
康熙仍不死心,又问李光地,太子的病是否有救?
李光地有段时间曾经做过胤礽的师傅,对这个学生还是比较了解的。他说,要想二阿哥恢复理性,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清心寡欲,杜绝声色的诱惑,平日里让人凝神静气,久而久之,其心日渐平淡,他的本性也就会逐渐恢复。
康熙听后,说自己想复立胤礽做太子,以结束现在皇子间明争暗斗的状态。李光地不好直接反对,只说对太子的病需要慢慢调治,不可操之过急。
康熙这次召见李光地,其实是想通过李光地把自己复立太子的信息传递下去,让大臣们主动提出,这样自己才不会丢面子,但李光地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加上自己又不认同康熙的想法,所以并没有向其他人透露这一信息。
就在当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把部分满汉文武大臣召集到畅春园里,他说:“最近我感到身体不适,情绪不佳,精神萎顿。主要是废黩太子后,没有人来帮我分担点政务,才使得我如此劳累。”

说完,康熙清了清嗓子道:“现在我让你们在我的这些阿哥里面举荐一个人来做皇太子,你们选中谁,我就让谁做”。话音刚落,康熙在最后又特别加了一句:“大阿哥除外,大学士马齐不得参与。”说完,康熙便转身回了寝宫。
康熙把大阿哥胤褆排除在外,这很好理解,当时的胤褆已被永久圈禁,形同废人。康熙为什么要禁止大学士马齐参加推举呢?这里要稍加解释。马齐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在整个清代都是显赫家族,马齐的父亲米斯翰在康熙前期做过内务府总管、议政大臣和户部尚书,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立下大功;马齐也做过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和议政大臣等重要职位,当时在朝廷中威望很高。康熙之所以要禁止马齐参与,主要是听说他和八阿哥胤禩关系甚好,隐然是“八王党”的领袖,废太子后一直在为胤禩夺取储位而积极活动,所以不想让他参加。
再说众大臣们听了康熙的命令后,一个个惊诧莫名。他们心里开始犯嘀咕了,康熙不久前召见废太子胤礽后,还特意跟大家说:“有人猜测朕召见废皇太子必有原因,想献殷勤上疏保奏废皇太子,大错了。凡事皆在朕定夺。其附废皇太子的人不必喜,其不附废皇太子的人也不必忧,朕自有定见。”
虽说满人有推举新君的政治习俗,但这早在皇太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历史了。众人心想,康熙当年在胤礽两岁不到就急急把他立为太子,如今太子被废,却又想起老祖宗“以臣选君”的老办法,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正当群臣疑惑的时候,胤禩的支持者们却兴奋了起来,他们立刻派人去给马齐通风报信,商议对策。而马齐则假装自己不知道康熙禁止他讨论这事,第二天一大早便兴冲冲的跑到内阁,来参加大臣们对推荐太子的表决。胤禩的支持者们如王鸿绪、阿灵阿和揆叙等人更是不像话,他们见人就在自己手心默写一个“八”字给人看,暗中鼓动大家推举八阿哥胤禩,形同串联拉票。最后大学士张玉书问:“谁最合适?”马齐抢先说:“大家都推举皇八子”,其他人也都附和说皇八子好。
李光地则在一边默不作声。
(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