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太子的复废(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上文)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翰林院有个叫朱天保的检讨上了道奏折,请求复立太子胤礽。朱天保在奏折里说:“二阿哥性本仁孝,虽以疾废,然其过失皆因小人诱导所至,若罢尽奸倖,则潜德定会日彰”。康熙看后,冷笑一声,让人把朱天保叫来,劈头就问:“二阿哥仁孝,你怎么知道?”朱天保一愣,支支吾吾的说不上来,不得已,只好说是自己父亲刑部侍郎朱都讷和岳父戴保指使。康熙冷笑道:“问你两句就答不上来,谅你这个无知稚子也没那本事。”
随后,康熙便下令逮捕朱都讷和戴保。一个月后,此案审结,康熙颁旨说:“朱天保为异日希宠,违旨抗奏,又出卖其父亲岳父,可谓是不忠不孝至极,着即正法。戴保亦正法。朱都讷免死,妻子入官。”
政治就是赌博,就是杀人,朱天保这次倒了血霉,不但自己完蛋,还把自己家的全部家当都输光了。据说,朱天保处死的时候,康熙特命朱都讷前往观刑。看来,康熙在废太子后,也开始变得残忍,而且残忍得有点中邪之像。
康熙六十年(1719年),是康熙登基一甲子的大庆之年,大学士王掞等人乘机向康熙密陈设立太子的重要性,但遭到康熙的严厉斥责。王掞的先祖王锡爵曾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当年反对册立神宗宠妃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并力奏册立神宗的长子朱常洛而获得很高的声誉,王掞对此也一直引以为荣。这次,王掞出马,意在效法祖先力争“国本”(立太子乃是国本),没想被康熙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你等以朕衰迈,谓宜建储,欲放出二阿哥,不过借此邀荣,凶顽愚昧,一无所知,不顾身命宗族,干犯叛逆之罪而行。王掞以其祖王锡爵在明神宗时力奏建储之事为荣,常夸耀于人,实在不知羞耻!王锡爵请明神宗立泰昌为太子,泰昌在位未及两月而亡,致天启即位,魏忠贤擅权,天下大乱,而明遂亡。亡国之贼,王锡爵不能辞其罪!王锡爵已灭明朝,王掞以朕为神宗,意欲摇动清朝。如此奸贼,朕隐而不发可乎?朕并无诛戮大臣之意,大臣自取其死,朕也没有办法!朕御极六十年,庆贺典礼不是没有理由举行,因深知此等事,所以坚辞不受。朕衰老,中心愤懑,你们虚情假意请行庆典,朕难道会买你们的账吗?”

康熙最后冷笑道:“既然你们一口一声的说自己为国为君,好,现在西北用兵,正是用人之际,你们就去那里效力吧!”结果王掞等人功没建成,反被康熙发往军前效力。幸好当时是大庆之年,康熙不想杀人,免得冲了喜气。王掞此时已经七十七岁了,待罪于宫门之外,在石阶上铺纸写检讨书。当时正处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王掞只能用唾液研墨书写。康熙最后看他可怜,命由他的儿子代往,其他十二人均被罚前往军营效力。
被大臣们逼急了,康熙也只好承认说,“朕自从第一次废太子后,过伤心神,渐不及以往”。但他又辩解道:“天下大权,当统一于一人之手,十年以来立储大事,朕岂能忘记?”后来康熙还信誓旦旦的对大臣们保证说:“朕百年之后,必定会选一个坚固可托的人,与你们作主,必令你们心悦诚服,断不至于令你们赔累。”
康熙的大概意思是,储位这事我心里有数了,你们不要再鸹噪了(莫非是秘密建储?)。老皇帝都这么说了,大臣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补记:深宫已出四十年,一朝被弃无人怜。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雍正即位后,将胤礽迁居到祁县郑家庄严加看守。雍正二年(1724年),未满五十一岁的胤礽最终病死在禁所。
下一节《七、八阿哥夺位无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