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后与太子(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赫舍里氏身为皇后,中宫之首,身上的责任重大。为了让康熙能够集中精力处理国事,小皇后竭尽所能,把宫中治理得井井有条,免除康熙的后顾之忧。在她的辅佐下,康熙得以从容面对各种政治危机,如掰倒鳌拜、平定三藩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赫舍里氏称得上是康熙弥足珍贵的伴侣和贤内助。
康熙八年(1669年),在刚刚剪除了鳌拜势力之后,康熙和赫舍里氏的爱情也有了结果,当年十二月底,赫舍里氏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也是康熙的嫡长子。康熙对此非常重视,为这个皇子取名叫“承祜”,意思是希望他能够受上天保佑,健康的成长。
承祜小时候聪明可爱,活泼好动,无形中给这对年轻的夫妻平添了不少的乐趣和幸福的憧憬。但是,这份幸福和喜悦却没能维持多长的时间,承祜并没有像他的名字一样得到上天的特殊眷顾,反在他两岁半的时候便匆匆离开了人世。这对于康熙和赫舍里氏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承祜夭折后,康熙一连几天都茶饭不思,脸色阴郁。尽管在承祜之前,已有几个皇子和公主也夭亡,但嫡长子承祜的死,对康熙震动很大,以至于大臣们都纷纷劝他要节哀。当然,康熙的悲痛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皇后赫舍里氏,她才是受打击最大的人。毕竟,承祜是她当时唯一的亲生骨肉,就像当年董鄂妃一样,赫舍里氏在丧子后,由于过分的悲痛,身体开始变得虚弱多病,日渐憔悴。
在承祜夭亡后没几个月,正当康熙陪同祖母孝庄太后在遵化汤泉疗养的时候(孝庄太后当时患有皮肤病,泡温泉有治疗作用,康熙对孝庄太后极为孝顺,每隔几年都会陪祖母去疗养一次),皇宫中传来消息说皇后赫舍里氏突生重病,康熙听后焦虑万分,但孝顺的他又不敢告诉祖母,最后还是孝庄太后发觉他神色不对,经询问才得知详情。孝庄太后随后便催促他提前返回京城,去好好照顾赫舍里氏。在祖母的命令下,康熙一路飞奔,归心似箭,于某夜的凌晨赶到赫舍里氏的身边。在康熙的精心照看下,赫舍里氏才逐渐恢复了健康。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后,二十岁不到的康熙遇到他执政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先是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挑起叛乱,紧接着朱三太子杨起隆又在京城起事,一时间人心惶惶,很多人甚至逃到了城外避难。康熙十三年,福建的藩王耿精忠也加入了叛乱队伍,反叛势力一时间气焰嚣张,一度占据了半壁江山。当年四月,吴三桂甚至给康熙送来议和条款,要求康熙释放自己被囚禁在京城的世子吴应熊,并提出要与康熙划江而治。康熙得知后当机立断,将吴应熊处死并昭告天下,吴三桂得知爱子被处死后,更是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就在这局势紧张的时候,皇宫里却有另一种紧张和喜气。原来,皇后赫舍里氏再次受孕并即将临盆了,坤宁宫(皇后所住)里里外外一片忙碌,宫女、太监、接生婆们穿梭其中,忙前忙后,正准备迎接新皇子的诞生。但是,尽管赫舍里氏在四年前曾经有过成功分娩的经历,但这次临盆似乎有点不太对劲。也许由于当时反三藩叛乱的形势极为紧张,赫舍里氏也一直在后宫殚精竭虑的为康熙分忧,使得她本就虚弱的身体就变得更加恶化了。结果,这次临盆果然遇到困难,由于难产,分娩的时间拖得很长。
五月初二的上午,在众人的焦急等待中,坤宁宫里终于传来了新生皇子的响亮哭声!正当大家要欢呼的时候,领头太监却沉着脸走了出来,外面的宫女和太监一个个面面相觑,不敢作声了。
过了数小时后,康熙踉踉跄跄的从宫中疾步走出,太监们紧随其后,皇宫里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不久,宫中便宣布准备皇后的后事——-赫舍里氏终因难产而耗尽了全部精力,在生下小皇子后便昏迷不醒,御医和接生婆们用尽办法也没能让她再醒过来。她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好好看一眼,便离开了她无限眷恋的世界。
可怜的康熙,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爱妻的生命在自己身边悄悄流逝。从再得嫡子到皇后的逝去,中间不过几个时辰而已。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时辰,康熙却经历了从大喜到大悲的过程,其中滋味,谁可诉说?要知道,当时的赫舍里氏只有二十一岁不到,正是一个女人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但最后却如此快的香消玉殒,叫康熙如何不伤心流泪并为之悲痛欲绝!
赫舍里氏逝后,康熙在宫中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备极哀荣。在当时军务急如星火的情况下,康熙仍旧坚持为皇后“辍朝五日”,赫舍里氏的梓宫(即帝后的棺椁)在宫内停灵三天,包括皇帝在内,宫中所有的嫔妃、宫女和太监全部缟素,每日早晚两次为皇后举哀。
在赫舍里氏去世的第二天,康熙给爱妻上谥号“仁孝皇后”,并下令全国在一个月之内停止所有的喜庆活动。去世后的第三天,康熙亲送赫舍里氏的梓宫移至西华门外的殡宫,在那里停灵二十一天。在这二十一天里,除了极个别的时候,康熙几乎每天都要到殡宫去为皇后举哀奠酒,然后在那里默坐良久,陪伴早逝的爱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