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鼓舞士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一早,李飞扬被一阵喧闹声吵醒。从南京出来,这是李飞扬睡过的最安稳,最舒适的一觉。本来李飞扬打算抱着被子到祠堂去歇息的,可是被王浩然全家阻止住,一定要让李飞扬在他们家住下,李飞扬只好“勉为其难”的住下了。
“我们要当兵打鬼子,长官,收下我们吧”
李飞扬穿戴整齐,出门一看,好家伙,王浩然家的院里、院外,挤满了黑压压的村民,有的父母带着儿子,有的妻子拉着丈夫,好不热闹。
“大队长,他们要当兵,你看怎么办?”王石柱见李飞扬来了,为难的问道。
当兵,好事啊,老子的队伍就是要发展,要壮大啊!李飞扬乐开了怀,于是振声说道:“乡亲们,乡亲们,我们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专打鬼子的队伍。你们送自己的儿子、丈夫参加八路军,我们非常欢迎。但是我们八路军也有自己的规定,在家是独子的,不收;年龄超过28岁的,不收;兄弟多人的,不能全部参军,必须留下一个;家里有幼子,无人抚养的,不收。”
听了李飞扬的“规定”后,有的小伙子欢欣雀跃,有的神情沮丧。更离谱的是,有的兄弟多人的,为了争论谁去当兵,谁留下看家而大打出手,急得老父在旁边团团转。李飞扬见状急忙加上一条:“打架斗殴的不收。”这才止住了混乱的局面。
“你们八路军收不收女的?”一些大姑娘叽叽喳喳的问道。
王石柱赶紧向李飞扬打眼色,让他不要收。可是李飞扬没有理会,笑哈哈的说道:“收,当然收,妇女能顶半边天嘛。”
那些大姑娘听了,个个兴奋的象过年似的。
“柱子,招兵的事情你去安排一下,让愿意参军的先到祠堂去报名,然后仔细察访一下,按我刚才的规定去办,不符合条件的,好言劝回去。”李飞扬对王石柱说道。
“行,我马上去办。”王石柱立即张罗去了。
招兵的事情安排下去后,李飞扬顾不上吃早饭,首先探望了警卫排受伤的战士们,警卫排被震伤的战士都醒过来了,并无大碍。李飞扬又来到一连住处,一连的伤兵最多,全连由最初组建的150人,减员到只有80多人,其中还有轻重伤员30多名。
“伤员们情况怎么样?”李飞扬轻声的对一连长秦冲问道。
“不太好,有一个战士快撑不住了。”秦冲回道。
两人掀开伤护室的门帘。
大队长早,连长早。”见李飞扬和连长进来。伤员们努力的坐起来跟李飞扬和秦冲打招呼。
“小伙子们早,快躺下。”李飞扬微笑着把一个头上缠满绷带的战士轻轻的放倒,给他捂好被子。
李飞扬来到那个受伤最重、昏迷不醒的伤员的床前,俯下身子在他的耳边说道:“没有老子的命令,你不准死,鬼子还没赶出中国,你还要跟着老子冲锋去!”
奇迹出现了,这名战士的眼角滚出一串泪珠,嘴唇蠕动着:“冲……锋!”
李飞扬舒了一口气,站起来对伤员们说道:“同志们,虽然我们遭受了一些损失,但是鬼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从先遣大队成立以来,短短不到10天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先后消灭了500多名鬼子和80多名伪军,我们的队伍不但没有减少,还越打越大,已经发展到接近1000人的规模,我们已经在王家寨牢牢扎下了根,将来我们还要打出去,还要南征北战。你们都是好样的,杀鬼子你们不是孬种,在伤病面前,你们也不会是孬种,是不是?”
听了李飞扬的话,伤员们士气大振,齐声喊道:“我们决不当孬种!”
看望了伤员,李飞扬从一连那里出来,只见黄有志带着二连的战士们抗着锹和挖锄向村外走去。李飞扬一看就明白了,这是去给牺牲的烈士挖墓地。李飞扬追上他们,对黄有志问道:“这次牺牲了多少战士。”
黄有志难过的说:“王家寨外围一战牺牲了31名,攻打寨子牺牲了8名,大部分都是一连的。”
一行人来到西村口,10几个战士持枪守着烈士的英灵。烈士们都静静的躺在临时支起的帐篷下,身上都已经换上干净的衣服,盖着从鬼子那缴获的新床单,显得很安详。

“怎么没棺材?”李飞扬问道。
“这一时半会的,到哪去弄啊!”黄有志说道。
以前是没有条件,现在好不容易安定下来了,这次一定要让烈士们睡上棺材,李飞扬下定决心,对陈有根喊道:“去跟王副队长说说,让他拿一些钱买39口棺材来,没有现成的,赶紧找木匠做,不能亏待了烈士们!”
过了不久,只见一大群乡亲们抬着几十口棺材过来了。然来王石柱接到李飞扬的命令后,带着银洋找了族长王浩然。王浩然二话没说,就令几个儿子把自己的棺材抬出来了。中国农村有个习俗,人一旦到了一定岁数,就开始给自己安排后事,当然棺材是少不了的。听说先遣大队安葬烈士需要棺材,许多老人纷纷献出自家的棺材,毕竟先遣大队解救了全村的父老乡亲,捐献一口棺材又算得了什么呢?
等王石柱来到面前,李飞扬问到:“给钱了没有?”
王石柱苦着脸回答道:“给了,没一户收的。”
李飞扬老着脸说道:“一定要给,不能占老百姓的便宜,回头你带几个嘴甜的战士,挨家挨户把钱送去。”
一切就绪,就等着给烈士下葬了,王家寨的父老乡亲也自发的前来为烈士们送别。仪式照例由李飞扬来主持:
“同志们,乡亲们,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死难的烈士们。人总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甘心为鬼子卖命,出卖灵魂和国家,他的死,比鸿毛还轻,将会遗臭万年,遭后世子孙的唾骂;而为民族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将会受到万世的敬仰。
显然,今天我们送别的这些烈士,是重于泰山的。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战斗,为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热血。他们都很年轻,有的只有十七、八岁,可正是中华民族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热血儿女,才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希望!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起卷,馬長嘶,劍气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二十年少,縱橫閒,崭落头颅无数
恨慾狂,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忍嘆息,更無語,血淚滿眶
贮马太行,夜夜杀贼,誓把河山复
同志们,让我们记住这些烈士的名字,踏着烈士的足迹,冲锋吧!”
“冲锋!冲锋!冲锋!”战士们齐声呼喊,听得王浩然和乡亲们热血沸腾,而那些已经
报名参军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们恨不得立即换上军装,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待战士们静下声来,李飞扬从裤兜里掏出一顶日军少佐的军帽戴在头上,又从宝贝背包
里掏出一面旗帜和一颗头颅。在大家诧异的目光中,李飞扬缓缓的说道:“当我戴上这顶日军少佐的军帽,你们一定会感到不解。但是我告诉你们,这顶军帽是缴获得来的,还有这面鬼子第16师团的军旗,以及这颗第16师团中将师团长的头颅,这说明什么?说明日军不是不可战胜的,但是这需要我们用勇气、用战斗的决心去完成更大的战果,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有!”
战士们终于明白李飞扬为什么对他那个包包百般呵护,然来里面真的有“宝”啊!这些战士都在的军队里呆过,自然知道夺取鬼子一面师团的军旗和崭杀鬼子中将师团长的意义。许多战士在的时候,连自己所在师的军旗都没见过,更别说是敌人那边的了。于是纷纷踮起脚尖“欣赏”那面军旗。无形之中又使李飞扬在战士们当中的威信得到空前的提高。
“仪仗队准备,预备……放!”
“砰……”
“放。”……
李飞扬充分展现了在21世纪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所锻炼出的组织能力和演讲技巧,把一场沉重的下葬仪式用来鼓舞战士们的士气。
--------------------
投票呀!投票呀!投票呀!投票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