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火上浇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瑾到袁盎府上打屁聊天的事不仅让平阳公主火冒三丈,更让另一个人大发雷霆,这人便是太子刘荣,自己已经放下太子身段亲自向你袁盎托付一件事,你便是这样做的?
刘荣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城府的人,纵然知道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切不可耍性子,内部务必要团结一心,但却还是忍不住大骂了袁盎一通。这样一来,袁盎就算彻底与太子决裂,抽身事外。
周亚夫又偏偏在这个要命的关头在朝堂上为景帝欲封赏匈奴降将的事与景帝闹得不可开交,景帝想表现大汉博大的胸怀,周亚夫却认为背主之人不可信,今日降汉,他日难保又背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的结果是谁也没说服谁,但景帝是老板,拥有最后的拍板权。周亚夫的劝谏没起到作用,反倒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
刘荣的势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皇室中总是不乏一些缺乏政治天赋的人,就像从来不缺伟大的政治家一样。这些政治上幼稚的人若安于现状,混吃等死,好好享受一下纨绔子弟的奢华生活,倒能平平安安;但一旦权欲熏心,利令智昏,可就是惹祸上身了,没有金刚钻,何必去揽瓷器活?
刘荣和他的母亲栗姬便是这样的人,没有两把刷子却非要搅进局中,本来已经被立为太子,便应恪守本分,低调处事,平稳过渡,但他偏偏要做出头鸟。
有鸟要出头,自然就有枪要打。
许久未见的王美人终于再次出现了,在她看来,现在的太子势单力孤,正是下手的最好时机,因此特意来问询李瑾,该如何处置。李瑾由于前几个方案碰巧凑效,已经俨然成了王美人眼中的智囊。
李瑾今日在鬼门关内走了几趟,对宫廷争斗已经厌倦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偏偏事情就找上了他,而此事确实也关乎性命,让他不得不掂量掂量。
但人在郁闷的时候大脑通常都不灵活,想不出什么太具体的方案。“现今之势,便如熊熊烈火已经蔓延,纵使太子与栗姬如何补救,也如抱薪救火,无济于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火上浇油。”李瑾在烦躁的情绪下只能想到个大概。至于如何火上浇油,还得仔细斟酌。
“火上浇油”,王美人反复品味这句后人的成语,越发觉得李瑾此人深不可测。
李瑾正在构思怎么个火上浇油法,平阳公主突然吱声了:“我倒有一计,但不知可行否?”
“但讲无妨。”王娡一直知道她这个女儿非泛泛之辈,也是政治斗争的一把好手,只是心肠稍软了些。
“可使人向陛下进言,太子已在位三年,自古母以子贵,栗姬应速速封后。只要这副奏章一上,陛下定会龙颜大怒,因此迁怒于栗姬。”公主此法听来柔弱之极,但却绵里藏针。
“谁人可担此重任?朝中之人现在对太子之争避之唯恐不及,谁还愿置身其中?”王娡很快找出了政策实施的难处。
“这倒不难,我们大可指使外朝礼仪之官上书,外朝人不一定知道宫内错综复杂的关系,还道是邀功请赏的机会,而掌管礼仪之人进言,也不算越俎代庖。”公主的分析头头是道,用她那清丽且慵懒的嗓音道出,竟使这借刀杀人之计听来如春花秋月一般舒畅。
李瑾暗暗心惊,此前还小觑了自己的主子,还道她是一个胸无城府的好心人,都是后世的电视剧害的。见她轻描淡写的用诉说故事的语气大讲阴谋诡计,李瑾一身冷汗,幸好自己与她站在同一阵线,否则恐怕死了都找不到地方买棺材。
但他也有疑问。
“陛下不会彻查此事吗?若是查出我等背后下套,是否反对胶东王不利?”李瑾认为他的顾虑是非常有必要的,皇帝又不是傻子。

“陛下必不会彻查,废后之事他定会肯定是栗姬无疑,栗姬已多次再陛下面前提及此事,陛下又怎会怀疑到他人?况陛下本不会对此事有太大的抵触,对于太子之事,他早已有了决断,不过是差一个机会罢了。”听着公主将她的分析娓娓道来,李瑾很想问一句:这是否便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理智告诉他,公主肯定听不懂,于是只得作罢。
李瑾不得不承认,平阳公主工于心计,实在是一个搞政治的料,并且她自身也有着强烈的从政意愿,只是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只能在后宫起起风浪。
她最大的弱点就是心肠软,但若她生就一副铁石心肠,李瑾此时还会有命在?
与袁盎相若,平阳公主也是一个矛盾体,一个集权欲与善良于一体的女人,这似乎注定她这一生不会平凡,也不会一帆风顺,她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或许都得在痛苦和煎熬中度过。
李瑾猛然发觉,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是矛盾体,再推而广之,他的前世又何尝不是如此?最终得出结论:人,就是一种可笑的动物,充满了矛盾与辩证。
有道是:最毒妇人心。平阳公主这看似无力的一击却正中要害,让栗姬无力还击。
李瑾自然知道在这个年代,有两个人绝不能惹,一个是窦太后,一个便是平阳公主,两人即便在未来的武帝时期也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但李瑾是旁观者清,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历史,而这个时代的人却是不知。刘荣便犯了忌讳,一下就将两人都惹了个遍。
即使从本质上说,他并没有做什么针对两人的举动,但他坐上了太子之位,这便将两人得罪了。其实他也很无奈,在权力的争夺中,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得罪人。
很快就有外朝的一个大行(管礼仪的一个官职)在王美人的“误导”下邀功请赏,按照公主的预计精心炮制了一篇拥立栗姬为后的奏章,洋洋洒洒,文采飞扬。但结果就不怎么飞扬了,景帝勃然大怒,窦太后也颇多微辞。景帝于是便新仇旧账一并算了。
尽管周亚夫等人倾尽全力的四处奔走,纠集了一大批朝臣联名上书,但景帝此番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而周亚夫此举显然在景帝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几日,诏书便下来了,刘荣被废,贬为临江王。栗姬更惨,被贬为庶人,她在宫中的亲属甚至全被株连,一时间哭声震天,人头满地。
栗姬总算看明白了,以往在她面前甚为“仁慈”的皇帝陛下也是会杀人的。
难怪她会输,到头来她都没搞明白,景帝何止是“会杀人”,从本质上说,刘启就是一个冷酷的杀手之王。而最冷的杀手,平常展现出的都是温和敦厚的一面。
宫廷内的政治斗争显然不会因此而停顿,两个不懂政治的人下台了,两个高段的政治家却走上了对峙的舞台,这是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斗争,更为尔虞我诈的较量。阴谋诡计,流血牺牲,争斗应该有的东西一个都不会少。
王娡虽然取得了暂时性的胜利,但还远未达到高枕无忧的地步,除了刘彘,还有另外一双眼睛在盯着太子的王座。
并且此人现在而今眼目下,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比刘彘有资格做未来的皇帝。不同于刘荣的幼稚,此人脸够厚,心够黑,战斗力相当强悍。有赫赫军功,有幕后强力的支持,有极度发达的政治头脑,有魑魅魍魉的诡异手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