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笛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用帐篷外】
“听说昨天给那口钟测音的就是你?”老馆长盯着小丁问道。
小丁打量了一下面前的老人,“是啊。”
“对那口钟……你有什么看法?”老馆长目不转睛的看着他。
“嗯……”小丁皱了皱眉,“声音饱满、纯正,音阶准确……简直就是精确。那么大一个青铜器,在地底下埋了两千多年还能发出这样的声音,我实在想象不出它当年是怎么做出来的。”
老馆长轻轻点了点头,“还有呢?”
“还有……”小丁看着老馆长,似乎有些犹豫。
“我研究了几十年,一直在用各种科学的方法来论证关于编钟的一切。”老馆长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但是,还是有一些东西我实在无法解释……昨天,湖北省博物馆的那套编钟自己发出了声音,或者说是共鸣吧……时间就在你们测音之后。”
小丁的脸上出现了惊讶的表情,“湖北省博物馆……武汉距离随州有两百公里,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关于钟磬共鸣的传说。”老馆长缓缓说道,“但是,相隔两百公里……而且,我们博物馆的那套复制品完全没有任何动静,只有原件发出了声音。编钟复制品的声学结构,还有铜、锡、铅的比率和原件是完全一致的,这实在没有办法解释……所以,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小丁抿着嘴低下头去,又抬头看了看四周,“老先生,那个……我从来不讨论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
“科学永远解释不了所有的事情。”老馆长忽然提高了声音,“对于搞不清楚的事情,如果大家都避而不谈,那还要我们这些研究人员干什么用?”
小丁愣愣的看着面前的这位老人。
“也许我有点过于激动了。”老馆长叹了口气,拍了拍小丁的肩膀,转身向远处走去。
“记忆……那个东西是有记忆的。”小丁忽然开口说道。
老馆长呆了一下,缓缓转过头来。
“我测音的时候,在一般人不可能察觉的超高频段,听到了一组由古代乐器演奏的旋律……”小丁看着他说道,“那是它被埋葬之前的记忆!”
老馆长皱了皱眉头,“你是说……就像录音机?”
【擂鼓墩】
小马坐在大土冢上,神色茫然的望着远处的山丘与河流。
他点燃一根烟,轻轻的抚摸着手里那个打火机,不禁发起呆来。
“小伙子,我可以坐在这旁边吗?”旁边忽然响起一个苍老的声音。
小马转过头来,看见一个老奶奶面无表情的站在他旁边。
他挪了一下位置,看了看老奶奶腰间的那个小葫芦,笑着问道:“你就是那个李奶奶吧?”
老奶奶颤颤巍巍的在他身边坐了下来,“中午的阳光最舒服了……人老了,总是喜欢晒太阳。”
“李奶奶,你今年多大岁数了?”小马好奇的问道。
老奶奶轻轻摇了摇头,“太久了……不记得了……”
小马笑了笑,又轻轻叹了口气。
“小伙子,你是不是有心事?”老奶奶问道。
“嗯……是啊……”小马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我喜欢一个人,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又不能和她在一起……”
“她死了吗?”老奶奶忽然问道。
小马一愣,随即摇了摇头,“没有……我不是说这个原因……”
“那她过的快乐吗?”老奶奶又问道。
小马缓缓垂下眼去,“嗯……快乐,她每天都过的很快乐。”
老奶奶拿起酒葫芦,放到嘴边喝了一口,面无表情的说道:“你真幸福……”
小马一下子呆住了,竟完全说不出话来。
【耿老头家,正堂】
耿老头抬起头来,奇怪的看着周围的几个人,“是我今天耳朵特别不好使,还是饭菜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你们一个个都不说话?”
“嗯……情况越来越复杂了,我正在思考问题……”卜劳皱着眉头说道。
“嗯……我也在思考问题……”小马皱着眉头说道。
阿刚左右看了看,“那个……我看他们思考的那么辛苦,所以没有说话。”
“这盘菜没人要了吧?我包圆了啊。”贾玲伸出手去把一个盘子拖到自己面前。
司辰脸上红红的,捧着碗低着头一言不发。
“闺女,平时就数你话多,你今天是怎么了?”耿老头看着司辰问道,“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没……没有。”司辰低声说道。“我……我昨天晚上没睡好。”
卜劳转过头来,伸出手去摸了摸她的额头,“你是不是病了,脸色怎么这样?”
司辰摇了摇头。
小马用手搭住她的手腕,然后又轻轻放下,却没有说什么。
坐在对面的贾玲偷偷观察着司辰脸上的表情。
【田野里】
“先休息吧,该吃饭了。”一名工作人员站在墓**边向黄毛他们挥了挥手。
“好的,马上就上来。”黄毛抬起头来笑道。
土坑里的人们停下手里的活,陆续走上地面。
一个穿着紧身衣的年轻人从棺材边直起身来,走到黄毛身边,把一副外形奇特的眼镜放到他手里低声说道:“棺材里面有奇怪的金属反应,不像是首饰,你最好看看……”
黄毛看了看四周,拿起那副眼镜走到棺材旁边。
看着眼镜里显现出来的东西,他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擂鼓墩】
小马坐在大土冢上,嘴里叼着一根烟,望着远处发呆。
司辰从他身后走过来,坐在他的身边。
小马转过头来,愣愣的看着司辰,“你……找我有事?”
“没……没事啊……”司辰抿了抿嘴唇,拿起小酒壶喝了一口,目光与小马碰了一下又赶紧移开。
两个坐着衣着朴素的人并肩而坐,他们的背影仿佛融入到了河流与田野的画卷之中。

远处的一棵大树下,贾玲和阿刚正在偷偷的看着他们。
“你看……”贾玲一脸坏笑的冲着阿刚说道,“我就知道司辰一个人出门肯定有问题。”
“一个在抽烟,一个在喝酒……”阿刚望着大土冢上那两个人,“为什么他们两个都不说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贾玲笑着拉了拉阿刚,“走吧走吧,结果已经出来了。”
【耿老头家,正堂】
卜劳用手支着头,坐在八仙桌旁看着桌上的照片发呆。
“少爷,少爷!”黄毛忽然从门外跑了进来。
卜劳赶紧站起身来,“有什么发现?”
黄毛向四周望了望,从衣服里掏出一个透明的塑料袋,袋子里面是一个金灿灿的东西,“这个很奇怪,少爷你看看。”
卜劳接过袋子仔细观察着,“这个……是金子做的?”
“不是……”黄毛摇了摇头说道,“是青铜,只是没有生锈而已。”
“这个东西是你们刚挖出来的?”卜劳露出诧异的神情。
“说实话我也很惊讶,”黄毛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是在棺材里面找到的,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尸体都已经烂掉了,它却保存的非常好。”
“这个东西……应该是乐器吧?”卜劳拿着袋子左右打量着,“上面还有孔,是个笛子?”
“太短了,不太像……”黄毛歪着脑袋说道,“而且孔的位置也很奇怪。”
卜劳目不转睛的看着手里的东西,“几乎看不到生锈的痕迹……怎么会这样?”
“它本来是用盒子装着的,密封的很好。”黄毛说道,“从棺材里面拿出来的时候,上面还有灰,经过超声波清洗之后就像新的一样。我估计这个东西的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
“铬盐氧化……我倒是听说过,那是飞机外壳上用的技术……”卜劳惊讶的张大了嘴,“你是说,古代人会用这种技术防止青铜生锈?”
“确实是这样,”黄毛点了点头,“西安的兵马俑坑里面也出土过不生锈的青铜器,还有荆州望山楚墓群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也是。”
“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卜劳皱了皱眉,他走到门前,从袋子里面小心翼翼的取出那个东西,对着阳光仔细观察着上面的小孔。
“哟,好漂亮的工艺品!”耿老头扛着锄头站在门口。
卜劳吓的手一抖,张大了嘴愣愣的看着耿老头。
耿老头走进屋里,看见站在那里的黄毛,笑眯眯的说道:“原来有客人来,你是卜先生的朋友吧?”
“我……我……”黄毛看着他手里的锄头,不禁有点语无伦次,“我是……带东西过来……”
“是这样的!”卜劳赶紧凑了过来,晃了晃手里那个东西,“阿刚让他帮忙买了个笛子……是想送给贾玲的。”
“哦……”耿老头笑着放下锄头,“原来是这样。”
卜劳冲黄毛使了个眼色。
“是啊是啊……东西送到了,我也该走了。”黄毛连连点头,抬腿就往门外走去。
贾玲和阿刚正好从门外走进来,三个人差点撞上。
“黄毛?”阿刚不解的看着黄毛。
“我先走了。”黄毛拍了拍他的肩膀,头也不回的跑了出去。
“嗯?”阿刚不由得一脸迷惑,“干嘛走的这么急……”
“阿刚这小伙子还挺有心的,你看看……”耿老头指着卜劳手里的东西向贾玲笑道,“还专门托人给你买了个工艺品。”
阿刚莫明其妙的看向卜劳,卜劳哭笑不得的点了点头,“是啊是啊,就是阿刚托黄毛买的……”
贾玲走到卜劳面前,飞快的从他手里抢过那个东西。
“呃……”卜劳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说出来。
贾玲低头睁大了眼睛,露出满脸笑容。
阿刚凑到她身边,好奇的望着她手里的那个东西。
“好漂亮的竖笛……”贾玲忽然抬起头来,在阿刚脸上亲了一口,“谢谢你!”
阿刚愣了一下,挠了挠头笑道:“啊……不客气,不客气……你喜欢就好!”
卜劳擦了擦额头的汗,向贾玲问道:“这个东西叫竖笛?”
“是啊。”贾玲点了点头,“八孔竖笛,又叫牧童笛,是欧洲的传统乐器……不过一般都是木头做的,也叫木笛。”
“欧洲……”卜劳惊讶的张大了嘴,“不是吧,你再仔细看看……”
贾玲把玩着手里的笛子说道:“跟一般的竖笛不太一样……这个很短,笛身平滑,不过结构跟竖笛没什么区别啊……”
阿刚转头向卜劳笑道:“她以前学过笛子,还得过很多奖,肯定不会说错的。”
“中国传统的笛子要十一个孔才能吹出十二个半音,这种竖笛八个孔就可以吹出来。”贾玲扬了扬手里的笛子,“而且吹奏技法比较简单,是管乐的入门乐器。”
卜劳愣了一下,走到贾玲身边,盯着那个笛子说道:“你……这个东西吹来听听。”
贾玲笑了笑,把笛子放到嘴边轻轻吹了一下,忽然皱起眉头。
耿老头摇了摇头笑道:“工艺品……看着玩的,不见得能吹响吧?”
贾玲抬起头来看着阿刚,“你不会买了个吹不响的笛子送给我吧?”
“不会不会!”阿刚拼命的摇头,“肯定能吹响,绝对能吹响!”
贾玲皱着眉头看了看手里的笛子,“也许……跟竖笛的吹法不太一样?”
她低下头去沉思了片刻,抬起脚来缓缓走出门去,在阳光下仔细观察着笛子上端的吹孔。
卜劳和阿刚也跟了出去,站在门口目不转睛的看着她。
贾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她站直身体,手指轻轻握住笛身,将笛子放到嘴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