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街球动作大学习(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好我现在先教你们一些简单的动作。”程威想了想说。
两个人听到这,高兴得跳了起来:“耶!!”
“那咱们就来个简单的。就armroll好了。什么是armroll呢?armroll就是球在两臂旋转,你们应该见过大多数的人都会的。”说完,程威把元轩手里的球拿过来,把球放在手上,把球儿一转,两只手臂动了起来,球儿就在他的手这旋转起来。
“这个其实很简单,你们来试试。”收球把球抛给小轩。
两人在琢磨了尽1个小时才开始有点门道。程威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篮球天赋,想当初,他可是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掌握巩固这项armroll。
………………………………
“neckcatch,颈部停球,用脖子压球…………”
………………………………
“elbowhit,肘部击球球从身体一边通过脖子上方扔向另一边,中途用肘部把球击回…………”
………………………………
“boomeran,回旋镖…………”
………………………………
“hypernotizer,迷惑者,球从背后抛出……………”
………………………………
一天的时间(当然除了吃饭休息了),两个人从程威那里只学了5个动作,但程威说,这5个动作要他们1个礼拜内把它们弄熟,他才会教其他的动作技巧。
1个礼拜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比较困难,但在程威眼里,1个礼拜似乎对于小轩两人来说是比较轻松的。因为他真的羡慕小轩和小鑫的那高篮球智商,在顺便的一解释加示范的教导下,两个人很快掌握了各个动作的技巧,虽然做的不够好,但对于初学者能答到这个地步,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篮球智商之高。
“现在我和你们说下拉夫-阿尔斯通。”程威在一天地饿训练结束后说道:
“拉夫-阿尔斯通的传奇开始于1976年,就在匿迹多年的“毁灭者”乔-哈蒙德回到155大街,创下73分的洛克联赛纪录的那个夏天,阿尔斯通在皇后区的南牙买加呱呱坠地。从小瘦削单薄的阿尔斯通没有出众的速度和弹跳,但他艺术家似的篮球灵感和天外来客般的运球技巧很早就名满纽约。阿尔斯通十二岁时,教练开始手持摄像机跟随他出入街头球场,捕捉那些前所未有的过人动作。几年后,这些录影带成为了著名的And1MixTape第一集,一夜之间挽救了摇摇欲坠的And1。17岁的阿尔斯通运球过人高中时代的阿尔斯通是篮球名校卡多佐高中吸引球迷的唯一原因。习惯于在街头和NCAA球员甚至职业高手较量的他对于中学的比赛几乎不屑一顾---或许说没有资格一顾---阿尔斯通的成绩经常差到无法达到为校队出赛的标准。高三高四两年他只为卡多佐打过10场球,平均得分31.9。”

“在高中鲜有出场机会的阿尔斯通继续在街头上演魔幻般的表演。纽约各区的街球风格大同小异,布隆克斯和布鲁克林崇尚篮下身体对抗,哈林和皇后区盛产控球人才。阿尔斯通则是皇后区的标志,一年对哈林区全明星队的比赛上,阿尔斯通拿下25分30次助攻。他和哈林霸主“黑寡妇”泰隆-Alimoe-伊万斯的斗牛成为纽约每年经典之战。”
“在阿尔斯通数以千计的运球动作中,有一招快攻中的跳步跨下运球最为出名。这个动作难度并不大,但是阿尔斯通做起来有着一种莫名的轻巧和优雅,几乎让人暂时忘记球场上激烈的拼杀,享受片刻的唯美。当然,对方的防守往往在‘这一剑’的风情中烟消云散。洛克的DJ以这个动作给阿尔斯通起了绰号---Skiptomylou(一首轻快儿歌的歌词)。很快,纽约球迷忘记了阿尔斯通,而记住了Skiptomylou。”
“阿尔斯通似乎领先于整个时代,年纪轻轻便只手扭转了整个纽约的街球风格,几年后他的And1MixTape更改变了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街球。他给街球带来的就好像70年代J博士给NBA带去的一样。J博士告诉人们不但要得分,而且要把球扣进篮里,扣在对手的脑袋上,于是才有了乔丹,威尔金斯和德雷克斯勒。阿尔斯通出神入化的控球技巧不仅能够使他随心所欲的过人,更让对手看起来像一个篮球弱智。这在NBA也许会被人说成中看不中用,可是60年代,扣篮不也是一种亵渎比赛的行为?如今不论是在NikeFreestyle还是EBC,年轻一辈的街头后卫们都模仿阿尔斯通,以戏耍对手为乐,打球极具观赏性。且不论这风格是好是坏,“街球”二字自70年代J博士时代之后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不得不归功于阿尔斯通。”
“所以,现在打街球知道拉夫-阿尔斯通是一件必要的事情。”程威长舒口气:“终于说完了,我可是绞尽脑子才把那些东西背熟,一直存在脑海里。”
“呵呵!想不到拉夫-阿尔斯通这么出名啊!看来得回家好好研究研究他了。”李鑫说道。
“恩!而且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家了。拜拜,威哥!”小轩应道。
程威挥了挥手:“好,我也该走了。记住回去练习,我要检查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