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集 葬于九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佛教认为,人死后三天,他的灵魂就要被神佛接走,临走前要登上望乡台眺望一番家乡,或者亲临家乡诀别。据说僧人诵经可以免除死者生前的罪过,使其不堕入地狱、饿鬼、畜牲三途,所以为了让死去的亲人升天,需要在第三天请来僧人诵经拜忏,放焰口,还要由家人送给死者一些纸车马、纸钱、纸衣裤等生活用品。
佛教还认为,七天是一个转世轮回,所以世人将停灵的时间最长的定为七个七天。每逢七的倍数之日都要做法事,请僧道诵经烧香超度亡灵,将彩纸糊成的轿子焚化,称为“做七”,也叫“做道场”。因为故去的人在世时,无论有多少罪业、多少恶行,经七个轮回的超度也将转世投生,进入来世,所以才有了今天人死后烧“七七”纸的习俗。
转眼之间七七法事已经做完。这期间,百姓依照旧时的规矩,不但逢七便做道场,焚烧纸钱车马,而且每天轮不到去县衙烧纸的,还在家里供奉了牌位,每逢春耕的间歇,便是在家里也要烧上一些,更多的时候,都是守着膝下的儿女,或是围坐于茶馆地头,纷纷缅怀着县令的平易近人,以及活人无数的丰功伟绩,言语虽然各不相同,但尽皆赞赏崇敬有加。
普天之下这些善良、知恩图报的百姓啊!只要能给他们一滴水,便会以涌泉相报!只要能给他们一点活路,便会铭记永生!
在出殡的前一天夜里,请来的僧道依照规矩作了通宵的佛事。
第二天一早,大家便将山伯的身体殓入了棺中。
只见其身下黄褥,身上白单,唤做“铺金盖银”。身穿丝绸制成的官服,头戴官帽,脚着粉底朝靴,靴底有莲花图案,表示脚踩莲花,修成正果。而平金枕,脚枕,镜子,铜钱,五谷,生铁等一应俱全,更是在山伯的口中,含了由当地百姓奉送的祖传蝉形古玉一块。
含蝉者为何?据徐广称:“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史记.屈原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说文》:“蜕,蛇蝉所解皮也”。由此是知,玉含作蝉形,便是借蝉的习性赋予亡者以特定的意义,意即人走之后不食而饮露,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浊水,这就是为死者含玉蝉的用意。
辰时,出殡。
穿过高高悬挂的幛子和挽联,一干杠夫将灵柩小心地抬出灵堂和院子,放到停靠在门外的马车上,按照县令临终前要葬在清道原九龙墟的嘱托,大家便用马车载了外罩红缎的棺木,向大人的故里进发!

只见鼓乐手随着开道锣、打幡、抱灵牌的走在最前边,后面跟着影亭、花圈、挽联、引路王、打道鬼、招魂轿、喷钱兽、金山银山、文房四宝、绸缎衣料、古玩、花盆、金童玉女等纸活冥器,更有宴席和戏剧、厨子、老妈子、使唤丫头、小子,用松枝扎制的“松活”以及狮子、骆驼、狗、亭盖、八仙等等,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往后是清音、文场、举香提灯、手持白纸剪穗糊成哭丧棒的一干亲朋好友,灵柩的前男后女,还有各种仪仗,像各种古代兵器、肃静回避牌、金执事、功名牌,再其后是和尚,而在最后面,则是自发前来送葬的鄞县百姓,展目后望,只见这队伍长长的不知有几许里,更有不便外出前去九龙墟者,便夹在道旁,希望能最后的再看一眼这位可亲可敬的父母官。
在这一大排的队伍中,更有几个身背大串纸钱的人,将整叠的纸钱用手指搓开后,在起杠、遇到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边、桥梁、井台、祠庙、城门和下葬时,便用力将纸钱高高的向天上甩去,只见一叠纸钱扬起高达四、五丈后,才随风散开,漫天飞舞,纷纷扬扬地向地面飘落,伴随着阵阵哭声,直让人悲从心起,如鲠在喉,潸然泪下。
梁大人的灵柩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才被抬到了清道原九龙墟的山谷中,然后便按照风水先生事先选好并已挖好的墓坑下葬,这墓**却正是在山谷正中,那块一米见方圆形石台的后面,而墓碑则刻在了圆形石台的上面,正对着山谷入口的方向。本来这风水先生测得的最佳位置是在那块石台的下面,却因为这石台坚硬不堪,便只好退而求其次,将位置定在了石台的后面。
待得吉时已到,便由杠夫按照风水先生测出的方向,用大绳将灵柩缓入墓坑,头西脚东,以便“西方接引”。此时鼓乐声起,和尚高声诵读《大悲咒》,只听得梵唱声声,法磬阵阵,一时众人俱都大哭不已,随后又摆上供品,一众百姓便将那所带之花圈、挽联、纸活、纸钱等悉数点火焚化,接着便由杠夫往坑内填土,再将引魂幡插在堆成的坟头上面。
夕阳西下,红彤彤的春日照在了这片山谷之中,照在了这掊刚刚挺立的坟头之前,也照在了满谷的飞灰之上。
――――――――――――――――
今天感冒了,头有些发晕,打了一针,不知明天会不会好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