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集 鄞县风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山伯主仆二人还是游走于乡村、农舍、田地及菜市场的时候多些,毕竟民乃国之根本,如果人民过上了好日子,那就应该算是国泰民安了!而民以食为天,所以自古国泰民安的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看看百姓的收成,看看百姓餐桌上的饭菜。
就这样,这主仆二人扮作出行的游者,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借口,四处考察。于是又过了几日,到了圣旨上规定必须上任的第九天,二人基本上已经了解了这里的大致情况,包括这里的治安、民俗、收成等等最基本的情况,甚至就连百姓最痛苦的、最希望的、最害怕的、最高兴的、最……等等,也都了解的**不离十了!
山伯认为《荀子.哀公篇》中记载的一段话非常的有道理:‘孔子曰:“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所以对百姓心目中最大的、最想解决的问题,山伯都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打算,坐在书案前,就着一点昏黄的灯火,山伯奋笔疾书,不时还取出刚刚写完的手稿,勾勾抹抹,圈圈点点,在做着最后的完善!
等到了第二天,算来自己也该到任了,于是在客栈吃过午饭,稍作休息,打点好行囊,算清了店钱,这主仆二人便说说笑笑,直奔鄞县县衙而来。
远远望去,但见县衙门口有一对九尺多高的石狮子矗立在那里,口含宝珠,怒目垂首!再向里一些则是一个六尺多高的木架子,架子上支着一面大鼓,架子上还放着一支鼓槌!大开的朱红铁门上有颗颗拳头大小的铜钉,门檐上是一方上书“明镜高悬”青底金字的巨匾!门下站着两名衙役,一身皂袍,头戴差帽,斜插着一簇红花,足登薄底快靴,手拄一条水火齐眉棍,面容肃穆,直直而立!
漫步来到县衙门前,书僮四九上前紧走了几步,对两个人招呼了一番,又见那两人向这面看了几眼,于是有一人匆匆跑入大堂,稍顷,只见一个文吏模样,年约四十许的清矍之人步履匆匆的走了出来,看见大门外站立的主仆二人一眼,径直走了过来,向山伯微微抱拳,略一拱手:
“鄙姓赵,单名一个亮,草字念明,在下不才,忝为县衙师爷,听说这位公子乃本县新任县丞,不知……这……”边说边躬身一礼,然后起身,看着山伯,缓缓的搓了搓手。
山伯知机,赶紧也是微一躬身:“我乃当今圣上新任之鄞县县令!姓梁名处仁,字山伯,今后我们同堂办公,若言语中有冒犯之处,还望赵师爷多多海涵!”

“不敢不敢!此处非是说话之处,请到内堂一叙!”
本书起点中文网首发!欲看最近的更新、给作者提些建议及参与本书的写作,请到起点中文网搜索!
当下这主仆二人随赵师爷来到内堂,山伯取出了圣旨,让师爷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赵师爷方才疑惑的言道:
“难道梁县丞是步行而来的么?不知有没有看到长亭外迎接的乡绅?”
“我到此已有五六日了,这几天一直在本县私访,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并不知还有迎接之人!”
“哦!这样啊!现下不知县丞有何安排,要不要叫这些人回来?”
“也好,这里我还不太熟悉,请赵师爷斟酌即可!”
一俟安排妥当,山伯便急不可耐的说:“虽然我到这里已有几天了,但对这里还不是很熟悉,还请劳烦赵师爷多多介绍一二吧!”
赵师爷用手略微捋了一下须髯,然后才说:
我们鄞县的主要山脉为天台山支脉、天台山余脉及四明山脉,从余姚四明山夏家岭发源的姚江、奉化江汇合于甬江,流向镇海口后再进入东海。这三江汇聚之地就称为三江口,这里的平原上河流密布,三江之水将此地块一分为三,自然分割为海曙、江东、江北三大地区,而这三江口则为三大区的中心。千里之外的舟山又称甬东,面向大海背靠长江,自古就与高丽和南洋各国有频繁往来,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春秋、战国之市舶,遥达海外”,“番货海错,俱聚于此”。而三江口附近的内河水运也很发达,海上贸易所得,可直接由三江口将船货运往中原及北方各地,善于经营的甬商,也就随着商贸活动走向诸侯各国。凡所沿江环海之处,俱有商人趋之若鹜:“有力者自出资本,无力者辗转称贷,有谋者诓领官银,无谋者质当人口,有势者扬旗出入,无势者投托假借,双桅三桅,连樯往来,愚下之民,一叶之艇,送一瓜,运一罇,率得厚利。训至三尺童子,亦知双屿之为衣食父母,远近同风,不复知华俗之变于夷矣”。
“虽然鄞县自古至今就是个重要的海贸富县,但可惜……”说到了这里,赵师爷看了看山伯,但见其满身正气,一脸的坦荡,稍犹豫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
“可惜前任县令酷爱饮酒,号称“三万”――三杯下肚,万事全休!而且还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小人寓于利,君子寓于义”,经商会让人养成贪图小利之人,重商轻儒,久之就会败坏民风,于国于民尽皆不利,所以严禁做买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