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集 参禅悟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师‘佛儒道’兼通,不知这三者有何区别?什么是道?什么是禅?如何参禅?”
“儒家正心,以尽性主命为宗,道者炼心,以炼性寿命为宗,释辈戒心,以养性听命为宗!这便是区别。”
“昔年曾有僧问南岳福严文演禅师:“如何是佛?”禅师当面便唾。只因这佛由心生,未成佛前莫可名状,成佛之后方知内中其滋味妙不可言!这如何又能说得?所以我佛门弟子问后禅师才唾其面,表示其求佛、向佛之心未成!既然施主不是我佛门中人,那老衲我就勉强试着说一说自己的感觉吧!”
“闻道之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参道之时:‘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悟道之后:‘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静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老衲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既已参禅,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悟禅之后,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
“至于这参禅之法?……寒便向火,热即摇扇。饥时吃饭,困来打眠。所以赵州庭前柏,香严岭后松,栽来无别用,祇要引清风。且道毕竟事作么生?本书起点中文首发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所以若想参禅便离不开这‘随心所欲、无欲无求’八个字!”
“大师为何总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乃是梵语的音译,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汉译共有十三个名号,即: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欢喜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无等光佛、智能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超日月光佛。”
“你道为何只念梵语而不念汉译之名?这阿弥陀乃佛界的内在神妙音声,是实相妙心的音声化。阿字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持念阿音可以打开人体内脏的脉结,清理脏腑之间的诸种宿疾。华严四十二字母中,阿字亦居首位。弥字表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陀字表含摄一切法藏之究竟处。证知阿弥陀乃法界妙陀罗尼,是法界大神咒、大明咒、无等等咒。总一切义,持无量法。任何众生只要发愿,只须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诵佛名号或持佛咒,佛便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怨家不能侵害;能消灾灭罪,增福延寿,能超度一切亡者往生西方净土;现世安稳、临命终时,可任意往生。此仍弥陀之慈悲愿力,如能信愿奉行,临终时必蒙佛接引无疑。《阿弥陀秘释》云:“是故唱阿弥陀三字,灭无始重罪;念阿弥陀一佛,成无终福智。如帝网一珠,顿现无尽宝珠;弥陀一佛,速满无边性德也。”佛言祖语盛赞阿弥陀三字功德,吾人应如教领纳。”

“众生往生西方净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信,二愿,三持名。这‘信’就是‘信仰’,不仅要信阿弥陀佛,还要信佛、法、僧三宝。佛经称:“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往生的第一要素。‘愿’就是‘愿望,理想’。就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持名’就是持‘阿弥陀佛’之名,也就是念佛。如何念佛?即《阿弥陀经》中所说:“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一心不乱。念佛有三种方式:一是称名念佛,就是口称阿弥陀佛名号,念诵不已;二为观想念佛,就是静坐入定,专心思念佛的相貌和所居的清净庄严佛土;三为实相念佛,就是观想佛的法身为“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体。另外,念佛还有定业和散业,有相和无相的分法。定业念佛也称定心念佛,即以上的观想念佛;散业念佛亦称散心念佛,就是以上的称名念佛;有相念佛包括定散两种念佛。无相念佛指以上的实相念佛。以上的三个条件,众生往生缺一不可。若论它们的高下,可概括为两句话:得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品位之高下,皆由持名之深浅。”
山伯和英台闻言,不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接着又问了一些久悬在心的问题,才告别老僧,欢喜而去!
远远的只听康僧会仍在禅唱不绝: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源到处闲。斗转星移天欲晓,白云依旧覆青山。”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原来退后是往前。”
…………
梁祝二人一边翩翩飞舞,一边凝神听着远远传来康僧会禅师的偈语,心中充满了感激!
过了好一会儿,英台恢复了顽皮,向山伯嘻嘻轻笑道:
“山伯,你说灵山的七宝莲花好看么?如果我们天天念那‘阿弥佗佛’,是不是西天也会有一朵属于我们自己的莲花?”
“山伯,如果我们一起念佛,那我们的莲花会不会长到一块去?啊!这样在七宝莲池中就有一朵并蒂莲花了!你说以前西天有过并蒂莲么?”
“山伯,这白、青、红、紫、黄五种莲花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只有这五种呢?怎么没有黑的?粉颜色也很好看啊!还有绿色的,你喜欢么?”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