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惑—趴着门看宋史(001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最大的赢家莫过于周世宗柴荣,击败劲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打出了新君威风,巩固了自己的绝对地位,以后再也没人敢在背后议论其非“世出”的背景,从而为后面一系列改革铺平了道路
军权在手的赵匡胤对柴荣感恩戴德,忠心耿耿地为其东征西讨,以报答知遇之恩。他再也不需要在江湖流浪,遭人冷遇。至少当时他的确是这样想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可是,一旦投入到政治斗争的漩涡,他还能保持自己吗?
(我们下回分解!)
8、一代明君
五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只要有勇气,有能力,有智慧,就会取得自己想要的地位。读…啦
郭威曾是平民,柴荣曾是商贩,赵匡胤曾是流浪汉······
所以说,命苦不能怨政府!只能说你的资本积累还不够,所以与其整天抱怨,还不如省下时间静下心来多练练内功,等到武艺超群了再来一决雌雄。
柴荣是五代时期少见的英明君主,他胸怀大略,志在统一天下,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整顿朝纲,惩治,澄清吏治,减轻民困(减免租税),治理河患(堵塞黄河决口和疏通河渠),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颁布《均田令》)······

在这些改革中,最关键的是抓住了人才。他曾下诏求贤,不论是离退休还是在职官员,不论大小品级,只要有好的建议,都可以上书言事,就算是毫无功名的平头百姓,也照样能享受这样的待遇。比如,显德二年,一个“草民”赵守微给皇帝写了一封信,大谈治国之道,柴荣看了觉得有道理,就把他宣召进京当面探讨,二人谈得十分默契,第二天赵守微就被任命为右拾遗(言官),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箭干部”。
而这样的事并不只这一件,“孤本”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柴荣敢于破格使用人才,当时尽管武夫当道,瞧不起“毛锥子”文人,可奇怪的是“文凭”在当时却很吃香,不是科举出身想当宰相,门儿都没有!但柴荣魄力实在是大,一句“古人为宰相者,尽由科第耶?”便把没有科举资历却才华卓著的魏仁甫擢升为相,魏仁甫也不负柴荣的期望,终成一代名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