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惑—趴着门看宋史(003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我们是一家人
实际上,柴荣在安排后事时,已经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变故作了相应的预防在文臣方面,命宰相范质、王溥参知枢密院事,魏仁浦兼枢密使,三相并掌军政大权。武将方面(最容易出问题),任李重进率部防御河东,被罢免了殿前都点检之职的张永德出镇潭州,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只统率禁军,三将均不在托孤大臣名单。李重进、张永德被外放,留在京城的只有赵匡胤,尽管柴荣安排了牵制他的韩通这枚棋子,但实际上已经没有人能阻挡赵匡胤向最高权力迈进。
不过,赵匡胤固然英勇无比,但他要实现自己的宏愿还必须清除一个人——宰相王朴。说来大家也许不信,每次在王朴的训斥面前,赵匡胤只有一个动作——唯唯而退。你可以不信,但的确是事实。因为王朴的个人魅力实在过于强大(朝廷文武之仕皆钦朴之高义),要知道这是人生最厚实资本。
也许,老天实在要成全赵匡胤,在柴荣死前三个月就暴病身亡了。至此,赵匡胤前面的所有障碍全部清扫干净
但多年的官场历练已经使赵匡胤深谙权力角逐的利害,要做皇帝,还需要一样东西——时机。要明白造反不是去野营,有拥护、支持你的就肯定有反对、打压你的,而要排除异己绝对需要时间。
同时,赵匡胤还面临着个人情感的问题。后周世宗柴荣对他有知遇之恩,而柴荣又是少见的豪杰天子,赵匡胤一直把他当做自己的恩师一样尊敬。现在他老人家不在了,我该怎么办?
当然,赵匡胤是一个感情分明的人。柴荣在的时候,他自然没有也不敢有异心,但换了个不懂事的娃娃,那感情就不一样了。显然,赵匡胤没有诸葛亮誓死辅佐阿斗的高尚情操,所以造反那是肯定的,关键是以什么方式和在什么时候,这是他非常关心的。
而且,就算赵匡胤不动心,他手下那帮兄弟也不会同意。
在我们小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梦想,长大之后要当这个,当那个。现在的小孩子想干什么我不知道,但在我的那个年代,解放军绝对是第一志愿。我当年也曾经憧憬过自己有一天可以拿着炸药包去炸敌人碉堡,然后告诉所有人,中国万岁!或者学人家雷锋,只为别人做好事。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讲学习雷锋。下了课,我们一帮同学就去公共汽车站给人家擦玻璃。完了以后人家司机过来骂我们一顿——玻璃全花了!虽然我们挨了骂,可这也是老太太推火车——精神可嘉啊!不管怎么样,那种感觉总是好的。

但长大以后,那些梦想的少年们却没有真的成为解放军,至少大多数没有。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无数的人,无数的事都明确无误地告诉他:“别做梦了,你不是这块料!”这句话其实倒不一定是打击,在很多情况下,他是真诚的劝诫。
上天是公平的,他会把不同的天赋赋予不同的人。有人擅长这个,有人擅长那个,这样才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所以,有人做了皇帝,有人做了文臣,有人当了武将······而小时候一厢情愿的梦想是根本靠不住脚的。而人一生奋斗的目标就是填补这种落差,不管用什么方式。
纵观历史,但凡战争年代,武将造反的频率极高,其实原因无它,权位而已。要获得至高无上的权位,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当皇帝,但这个方法难度系数太大。于是很多武将退而求其次,只要能够拥立一个新的皇帝,自己将来就是开国功臣,新老板自然不会忘记穷兄弟,多少也会给点好处。虽然这方法也有风险,比如要是你遇上的老板性格不好,像刘(刘邦)老板,那就完蛋了。但和可能的收益比起来,还是有赚头的,这就叫收益预支。
而在和平年代,这么干也是不行的,造反的成本也不小,而且十分不容易成功(安史之乱就是铁证),可是一步登天、青云直上是每个人都梦想的事。你要实现人生价值(不是炸碉堡也不包括擦玻璃)总先得找个依附的对象啊,纵然给你一根木棒你能撬起地球,可问题是支点在哪儿?于是,这些人开始找自己的代言人。想通过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说,历朝历代每次革命决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事,他一定是某个或者某几个利益集团共同作用的结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