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惑—趴着门看宋史(009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此,我顺便提一下,科举考试作弊的问题。(读啦网网友发布)
一般说来,最常见的作弊方式有三种:一是贿买,即贿赂主考官以获得好成绩;二是夹带考试经带书或抄录于随身物品中)入内作弊;第三是请人代考(找枪手)。
而宋朝采用的防御措施主要有:
第一,针对贿买。
宋朝沿用唐代武则天时代设立糊名的办法,遮掩考生的名字以减少批卷者认出撰卷人的机会。同时自己又发明了誊录的方式,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并以抄本送往评级,这样批卷者就不能通过辨认字迹为考生“开后门”
然而,考生仍可与考官约定,以特定的句子或字词来作暗号,即所谓“买通关节”。为了减少这种可能,宋太宗订立了锁院的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正副多人,都是临时委派,以便互相监察。当考官接到任命后,便要同日进入贡院,在考试结束发榜前不得离开,也不得接见宾客。如果考官要从外地到本地监考,在进入本地之后不得接见客人。
当然,贿买如果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可能被处死;而同场的考官也可能被牵连受罚。
第二,针对夹带。
唐代的科举考试已经设有兵卫,以阻止夹带作弊。自宋朝起,考试在贡院内进行,贡院内考生之间是以墙壁隔开的,称为号舍。为了防止考生相互传卷或传话,考生不可以喧哗、离场。

但是,尽管这样,夹带经文这作弊方法始终是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太实用了)。常见的方法有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或者索性悄悄地将其抄写在衣物、身体上,而其他各种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等都曾被用作夹带的工具。除了在进场前由兵卫仔细搜查外,宋太祖时更曾下诏详细限定考生带入场各式物品的规格。例如:砚台、木炭、糕点的大小厚度,水壶、烛台的用料以及毛笔、篮子的款式都有明确的限定。
此外对检举夹带者也有奖赏,而被发现者除了取消资格外,更要带枷示众。当然,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科场舞弊始终未曾彻底有效地受到打击。据说,有一次会试,有举人把夹带的书本掉在地上,奉旨检查的亲王却为他掩饰,说:“何以携帐簿入场!”
第三,针对代考。为了防止代考,考生在报名的时候,就要求必须描画像。而且正式考试的时候,需要考生提供详细的体貌特征的履历,进场前考官也会根据履历验明考生的身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