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活字印刷术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煜向毕长松看去,发现这个最应该高兴的人眉头紧蹙,似乎很不以为然。李煜感到很奇怪,胶泥活字印刷术与目前的雕版印刷术相比,优势非常明显,他不会看不出来,为什么会这样?李煜跳下木案,走到毕长松面前:“老毕,印刷你是行家,本王的话只是一个参考,有什么意见只管说来听听。”
高贵无比的王爷站在自己面前,平易近人和自己一个印书匠说话,毕长松先是一惊,一股从未有过的感激之情猛烈地撞击着他的心扉,一句话脱口而出:“王爷,这个胶泥活字印刷术好是好,却易碎,遇潮易软,江南多雨,恐怕也很麻烦,不如用黑铅,白铅(古代人对铅和锡的分别并不是十分明确,称铅为黑铅,称锡为白铅。),铜或者铁混合一起制活字,应该好一些,铅铁活字印刷的时候也不必用胶粘,用厚木板夹在一起就行,印完书,松开木板就可以送回本韵即可,何等爽利?”
毕长松心情激荡下滔滔不绝大发感慨,不经意瞥了一眼王爷一眼,却发现王爷俩眼发直,脸色忽红忽黑,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躺倒地上口吐白沫,顿时吓得满腹**烟消云散,“王爷,小人错了,就按着您的胶泥活字印刷密法做,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千万别生小人气啊……”
李煜如遭雷击,天呐,毕长松简直比毕升还毕升!直接把胶泥活字印刷术提升到铅活字印刷的高度!世界上绝对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还聪明,自己只是给他推开一扇窗户,他就能把门都打开!我的天,铅活字印刷是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印刷技术,(笔者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亲眼看到用铅活字印刷名片。)如果现在就把铅活字印刷技术应用起来,绝对属于里程碑意义的发明。
中华民族是非常具有创造能力的民族,只是随着封建礼教的强盛,人们的这种创造能力才渐渐被压制住,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被占统治地位的世族,读书人斥之为奇技淫巧大加贬斥。在这样的环境里,有改革意义的发明创造都不可能出现,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都是在唐宋以前出现,而宋以后,随着儒家理学思想的兴起,再也没有出现过一种重大发明,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也就是从儒家理学思想兴起,中国历朝历代都没有彻底摆脱外族侵扰,没有出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不得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雨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个盛放死婴的大容器,所以的好的东西都被他们自己扼杀在萌芽状态。儒家理学思想就是扼杀发明创造的黑手。)
李煜在毕长松哀鸣声中清醒过来,不解地看着毕长松道:“老毕,什么大人不记小人过?铅活字当然比胶泥活字好,你能想出这个法子,本王高兴还来不及,生什么气?”
毕长松长出一口气,浑身酥软,这个王爷还真像别人说的那样疯疯癫癫,这么一会功夫,就把自己一家子的七上八下。肚里腑非,脸上可不敢**一点半点,他小心翼翼问道:“王爷,这样是不是咱就按照铅活字的法子干?”

李煜被革命性的发明创造将在自己眼前出现而热血沸腾,哪里看的出来,嘴里一片连声吩咐:“王有才,快去找铅,锡,铜或者铁来!再去找个能把这些东西融到一起的铁匠什么来……”
“王爷,小人有个炉匠相好,东西他那都有,把他找来就行。”毕长松见王爷吩咐的没有条理,赶紧道。
“好好,快点就行。”李煜道。
毕长松不敢怠慢,忙吩咐他三儿子:“老三,快去把你常二伯找来。”
毕老三答应一声,跑出去两步,忽又转回来,一脸灿烂的笑容对着李煜:“王爷,如果这法子行,就不用裁撤我们印书坊了吧?”才十一二岁的小家伙很淘气,很莽撞,也很可爱。李煜拍拍他的小脑袋,哈哈大笑:“你说呢,谁把赚钱的生意往外退谁就是傻子!”
毕老三洒下一路笑声,撩撅子跑了,李煜想想又觉得不放心,还是把王有才踢出去追他。
“王爷,木板夹还是要提前预备。”毕长松提醒处于暴走边缘的李煜。
“还得找木匠……”
“王爷,我们府里有木匠……”毕长松小声告诉他。
“哦……时间久了没来,忘了。”李煜有些尴尬解释。
木匠来了。
王府木匠五大三粗的,人也不像毕长松那么紧张,远远站着,见王爷看过来,通的一声跪下,声若洪钟:“小人张二狗拜见王爷!”
把府中大太监改名二狗子不过游戏之作,没想到府中还真有叫二狗子的,李煜差点乐出声,使劲憋着,其他人也都憋着笑,因为王爷在这里。
木匠张二狗看来是个极聪明极豪爽之人,见众人面带怪异之色,知道在笑自己名字,自己笑道:“王爷给二狗子公公起的名字与小人相同,小人荣幸着呢,前日二狗子公公见着小人还赏了小人三两银子呢!”
木匠一句话出口,年纪大的还撑得住,年纪小的已掩口别脸嘻笑出口。
李煜大笑,走到木匠张二狗面前:“二狗子太勒啃了,只给了你三两银子,他有的是钱,给你三十两也不多。”
木匠张二狗笑:“不少了,小人一个月三两银子的月例就够小人一家四口吃嚼的了,不买衣服,还能剩点银子攒起来,好送家里小货堂呢,三十两?能折小人十年阳寿呢。”
李煜一惊,问道:“你可是木匠领座(即工头,领班,与后世包工头有本质区别,领酢者都是行业内技艺高超,德高望重者,也不脱离劳动。)?一个月三两银子,怎么这么少?”转头问毕长松,“你也是三两?”
毕长松尚未答话,木匠张二狗已经答道:“不少呢,满金陵城工匠能拿三两月例,我们王府是头一份!王妃又体恤下人,年年节节,赏赐都不少呢。二小子十岁了,小人想攒点钱把他送到学堂里读书。”
木匠张二狗满面红光,甚是自豪,再看毕长松等人都同样模样,酸楚感觉涌上李煜心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