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唯有辰星永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啊,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啊,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伴随着回荡在“辰星”号服务舱内马伦琴科上校手中那清脆而悠扬的曼陀铃琴声,51岁的克里科廖夫和自己的同僚一起哼唱起那经典的俄罗斯民谣—《小路》。透过他们前方的舷窗,弥漫在北欧诸国上空的五彩斑斓北极光此刻和正与地面的绚烂的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极其壮美的画面。此刻他们正处于北纬东经距离地球370公里的外层空间之中。
如果此刻是白天,那么克里科廖夫早已远离的故乡—那位于东波罗的海的里加湾和科普利湾之间的美丽城市—塔林,或许也将依稀可见。克里科廖夫出生于一个俄罗斯军官世家,据说他的先祖曾彼得大帝的率领之下参加过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注1),最终从北欧强国瑞典人的手中艰难的夺取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面对在圣安德鲁十字旗指引之下扬帆远航的舰队,彼得大帝第一次发出了“一个君王只有拥有了海军才算是两手健全”的豪言。而用长剑蘸着鲜血签署的《尼什塔特和约》(注2),更令强壮的俄罗斯第一次将美丽而娇弱的爱沙尼亚强行拥入了自己的怀中。自此以后,克里科廖夫的家族便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位于爱沙尼亚西部的港口城市—塔林。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俄罗斯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曾无数次的遭到那些曾经不可一视的欧洲霸主们的挑战。在克里科廖夫厚重的家谱之中,那些已经融入了俄罗斯历史名字无一不与那些辉煌的战争联系在了一起。虽然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将这片土地夺走,但是强大的俄罗斯最终还是卷土重来。克里科廖夫的父亲就是在那场史诗般的卫国战争中解放塔林的突击部队指挥官。家族在沙皇时代的军功曾令这个坚贞的苏维埃战士在大清洗运动中命悬一线,但却也让他意外的躲过了德国人闪电战的雷霆第一击。在这片克里科廖夫的祖先所征服的土地上,他的父亲迎娶当地一个苏维埃政府官员的女儿,不久之后血管中交融着俄罗斯和爱沙尼亚血统的克里科廖夫出生了。
在那些充满着**和梦想的岁月里,克里科廖夫始终是他父亲乃至整个家族的骄傲。他的各科学习成绩永远名列前茅,强壮的体魄更令他与班上爱沙尼亚孩子相比几乎是鹤立鸡群。但是当克里科廖夫顺利的从哈尔科夫高等空军飞行学校毕业之时,他却没有遵循父亲的安排在强大的苏联空军歼击机部队中按部就班升迁,而是一心渴望着飞向蓝天之上,成为伟大的苏联战略火箭军中军事航天部队的一员。
在那个时代强大的莫斯科无可质疑的拥有着全世界最为强大的太空军事力量。1957年10月4日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铁幕帝国便一直在这场关于人类明天的竞赛中保持领先的位置。“月球”2号、“金星”7号、“火星”3号(注3),当整个西方都在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波罗”11号的成功登陆而欢欣雀跃之际,苏联的飞行器已经开始在太阳系中的远征。从1971年到1982年,在强大国力的支撑之下,强大的苏联航天工业为自己的祖国献上了震颤整个西方的“礼炮”(注4),这些实验性质的轨道空间站最终托起了那沉重的“和平”。
由包括核心舱、量子1号舱、量子2号舱、晶体舱、光谱舱、自然舱在内的6个舱组成,以多模块积木式结构构建的“和平”号空间站可以说是苏联航天工业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出现预示着莫斯科在外层空间之中拥有了第一个功能齐全的据点。这座全长87米,总重达124吨,有效容积达472立方米的庞大轨道复合体。可同时与6艘苏联制造的“进步”系列货运飞船,“联盟”系列载人飞船对接,而在晶体舱的末端还设有专门迎接即将投入现役的“暴风雪”型航天飞机预留的对接口。
除了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和举国以对的航天军事工业之外,无数富有献身精神的苏联航天人更是那个时代苏联航天事业可以取得空前成功最为坚实的基石。他们之中当然有加加林、捷列什科娃、列昂诺夫、萨维茨卡娅(注5)这些名垂青史的名字,但在那些辉煌背后更多的是如科马洛夫、杜博罗沃里斯基、沃尔果夫和巴查耶夫(注6)那样悲痛的记忆,以及那些可能永远也得不到承认和缅怀的无名英雄。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份子,克里科廖夫并没有在那些灾难的面前选择退却,而是勇敢的投身其中。毕竟展现在他面前的是比整个俄罗斯都广袤的新天地,以及一支寄托着人类未来的红色太空舰队。
经过了严格的培训和选拔,克里科廖夫最终于1989年在数以千计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选为候补航天员,开始在位于莫斯科北郊约40公里处的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内进行他奔赴太空最后的训练。但是此刻曾经傲视全球的铁幕帝国已经日薄西山。虽然在与世隔绝的训练中心内,克里科廖夫还无法感受到来自自己祖国各个方面动荡的信息。但是专业训练科目的修改却在无声无息之间向包括他在内的宇航员透露着衰败的信息。
航天员培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培训的重点在于训练和发展能确保航天员完成各种在轨任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而在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内,强调专业化的苏联航天部队更按照不同的航天计划对候补航天员进行相对应的分组。例如“联盟”号载人飞船和“礼炮”系列空间站的航天员均接受着完全不同的专业化训练。而克里科廖夫所在的一组,则主要承担驾驶“暴风雪”型航天飞机的相关训练。
作为未来红色太空舰队的主力机型,由莫尔尼亚联合体研发的“暴风雪”型航天飞机具备着“进步”系列货运飞船和“联盟”系列载人飞船无法比拟的优势。天地往返运输能力不足已经成为了“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存在的一个致命弱点,继续依靠那些一次性使用的飞船显然难以承担百吨级空间站的运输要求。而“暴风雪”型航天飞机所拥有的长直径4.7米的大型货舱,却能够轻易的将30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并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一旦这种武器加入现役,无疑将令“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的作用大大提成,可以设想,以“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为中续点,“暴风雪”型航天飞机可以飞向更远的天际。
虽然西方世界指责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外形与美国航天飞机酷似,即便是在尺寸、内部分系统及其布局、防热系统等方面也都差无几,甚至冠以“挑战者斯基”的名字以示嘲讽。但是苏联方面对此的解释却义正词严—外形相同是由于空气动力要求的使然,况且科学无国界。毕竟在强大苏联从来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而在经历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1986年1月28日在起飞过程中失事的悲剧之后。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却成功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以无人状态试飞成功。在47分钟内进入距地面250公里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之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顺利抵抗住了速度达每小时34千米的侧风,准确降落在离发射点12公里外的混凝土跑道上,而降落时机身中线与跑道中线距离只有5英尺。向西方世界展示苏联航天部队强大的地面遥感能力,以及这种新型武器出众的性能。
而作为这种战机未来的驾御者,克里科廖夫和他的同僚们更对自己的祖国能够拥有如此尖端的太空利器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在他们的眼中“暴风雪”号远比那些“资本主义的太空棺材”来得优秀。而其自身没有安装主推进引擎,而采用两台小型引擎供调整轨道姿态的设计,使这种战机在安全性远比美国的航天飞机来的可靠。如果在着陆的过程中第一次着陆失败,“暴风雪”号还可以拉起来进行再次着陆,而美国航天飞机只能靠无动力滑翔着陆。而鉴于美国“挑战者”号惨痛事故,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增设了逃逸系统并强化了无人飞行控制系统。使“暴风雪”型航天飞机在各个领域的设计上都几近完美。
但是随着戈尔巴乔夫和所谓的“新思维”在莫斯科出台,整个红色帝国的政治与经济状态呈现空前恶化的状态。针对航天计划的拨款开始急剧减少,而原先用于暴风雪计划的资金则已经濒临耗尽:仅仅是开发航天飞机系统本身就花费了13亿卢布之巨,整个项目的开销超过了200亿卢布。已经下定决心与苏联和解的莫斯科当局再无意与频频发出可以提供经济援助帮助戈尔巴乔夫完成改革信号的美国政府进行一场太空军备竞赛。
最终克里科廖夫和他所在的小组与那崭新的“暴风雪”号失之交臂,所有针对性的训练被无限期中止。而局势发展更给这些沮丧的红军精英最为沉重的打击,1991年8月19日开进首都的军队第一次将这个“牢不可破联盟”权力中枢的矛盾大白于天下。随后分崩离析的风潮如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一般席卷了整个国家。克里科廖夫的故乡—爱沙尼亚共和国率先宣布独立。曾经代表着莫斯科在当地行使权力的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竟宣布1940年爱沙尼亚加入苏联的宣言无效。被困在莫斯科的克里科廖夫当时无法赶回塔林,他只能站在培训中心的加加林铜像之前眺望着那遥远的波罗的海,那里有他垂老的父亲和年幼的女儿,当地混乱的局势使得他们不得不跟随着首批撤离当地的苏联红军离开他们的家园。
虽然重掌大权的戈尔巴乔夫试图要求,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在独立之后还应该建立主权国家共和国联盟。但是各加盟共和国的官僚特权阶层羽翼早已丰满,他们迫切希望将苏联人民数十代积累的国家财富占为己有,因此他们急切希望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以便通过国家制度的公开变更,在新制度下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攫取的财富合法化,并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财富传给子孙。最终在1991年12月25日晚克里科廖夫和全世界一起通过电视转播目睹了自己信仰的落幕。在克里姆林宫的旗杆上,饰有镰刀锤子和红色五角星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它宣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战争和外敌入侵的情势下自行解体。就在当天夜里,心情极度低落的克里科廖夫在电话里听到了另一个几乎令他崩溃的噩耗。他的父亲,那个曾经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将德国人赶回柏林的将军,最终选择了用安眠药结束自己的生命。
连夜赶回那个军方临时用于安置他们家庭的简陋公寓,疲惫至极的克里科廖夫见到了他唯一的安慰—他的小女儿—阿佳科娃。克里科廖夫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他的第一个妻子同样是爱沙尼亚苏维埃高官的女儿,美丽动人的外科医生嫁给了英俊硬朗的空军飞行员这在大多人眼中几乎完美的象是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生产出来的情节。但遗憾的是他们显然误会了上帝这个导演意图,他所要拍的并不是一部爱情剧,而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伴随着长期的两地分居,克里科廖夫美丽的妻子最终爱上了她所在医院的院长,而这次出轨最终导致了这个曾经美满家庭的破裂。
在克里科廖夫的坚持之下,法庭将年幼的阿佳科娃判给她的父亲。不知道是否是因为从小在一个军人家庭长大,阿佳科娃有着远胜于同龄人的坚强和勇敢。当克里科廖夫跪在自己父亲的遗体面前泣不成声之际,阿佳科娃选择了从背后紧紧拥抱住自己的父亲。“爸爸,你说过我们是俄罗斯人,没有困难可以把我们击倒。”女儿稚嫩的声音成为了那个冰冷的冬夜之中,点亮希望的唯一光芒。
当一切被颠覆之后,生活却依旧还要继续。克里科廖夫将女儿寄养在自己的妹妹家中之后。便再度返回了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此时由于依旧在痛苦分裂中挣扎的俄罗斯军方已经停止了对“暴风雪”型航天飞机的拨款支持,整个计划实际上已经宣告了破产。继续留在训练中心的宇航员们只能开始重新展开针对“联盟”号载人飞船的训练,毕竟在遥远的外太空,“和平”依旧还要维持。

在阔别了7年之后,克里科廖夫终于于1998年8月13日乘俄罗斯航天局的联盟-TM-28号载人飞船抵达了“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并在那里开始为期198天的相关科研任务。但是这次迟到的相会并不令人愉快,实际上当时整个“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的情况和它的祖国俄罗斯一样千创百孔。
“和平”号设计工作寿命仅有3到5年。按照原计划,苏联政府还将开发射“和平-2”号空间站以接替“和平”号。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前苏联的经济危机及苏联解体后俄经济处于困境,“和平-2”号因资金不足而最终难产。“和平”号不得不担负起在困境中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使命。虽然超期服役使整个西方世界再度对苏联产品的坚固耐用倍感惊讶。但是“和平”号上的日益频繁故障却已经这个人造天体积重难返,最终将难以正常运转。空间站的中央计算机已老化到了必须完全更换的地步。空间站的温度调节系统也故障不断,太空舱的局部温度有时竟达53摄氏度。“和平”号上的蓄电池曾两次异常放电,导致“和平”号与地面短暂失去联系及空间站局部停电。而1997年6月还曾发生货运飞船撞穿“和平”号“光谱”舱事故。最为严重的是宇宙陨石微粒撞击和空间站内部化学物品的腐蚀,也已使“和平”号70%的外体遭到腐蚀。当抵达“和平”号轨道空间站时,克里科廖夫从太空中远远望去“和平”号便如同一个绣迹斑斑的十字架孤独的悬在天空之中。
但维修“和平”号耗资巨大,每年需投入2.5亿美元。俄罗斯政府对此无能为力;外国航天部门对合作反应冷淡。不得已高傲的俄罗斯人只能打开这个苏联时代的禁脔,让那些曾经的敌人登上自己的“天宫”。以换取那些微薄的援助。但是最终当克里科廖夫离开后不久。“和平”号最终走完了15年的坎坷路程,带着它创下的无数成就,带着苏联时代的骄傲、带着所有人的惋惜从地球轨道上消失了,坠毁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而继承着“和平”号探索宇宙星空使命的则是此刻克里科廖夫所在的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计划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美国提出,欧洲航天局、加拿大和日本后来相继加入。1993年11月1日,美国宇航局与世界上惟一拥有长期航天飞行经验和向轨道运送大型物品经验的俄罗斯航天局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2”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1995年1月29日,15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建设国际空间站的一系列协定和3个双边谅解备忘录,计划用9年时间建成国际空间站,到2006年全部建设完毕。
国际空间站的指挥和控制由美俄双方分担,美国主要以航天飞机为运载工具建设空间站,俄罗斯则主要用飞船向空间站运送人员和物资。在这两大超级大国的合作之下,空间站的建设曾一度相当顺利,成功完成空间站初期装配任务。有俄罗斯生产的“晨星”号服务舱、“曙光”号工作舱均顺利的通过“质子-K”号火箭被发射到了预定轨道。而由美国建造的“团结”号节点舱、“命运”号实验舱以及由意大利研制的“莱奥纳尔多”号多功能后勤舱也由美国的“奋进”号和“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了太空并完成了对接。
但是随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却意外的陷入了困境。从2001年起,美国宣布大幅度削减了航天预算,美国宇航局也宣布削减国际空间站计划,放弃两个舱体的建设。而2003年的“哥伦比亚”号灾难又导致美国航天飞机被迫暂停飞行,这使空间站建设工作大受影响。而俄罗斯由于航天经费紧缺,能否完成本国建设任务也令人担忧。即便是此刻在“晨星”号服务舱内工作的克里科廖夫也同样心里没底。
“听说你有个女儿?”弹完了一曲,同行的马伦琴科上校放下了手中的曼陀铃,微笑着对着自己的同僚说道。与严肃冷漠的克里科廖夫相比马伦琴科上校可以算的上是新俄罗斯人的一个代表,他的个性之中充满了张扬和不羁。在抵达国际太空站后不久他便高调宣布将与移民美国的女友—埃卡特里娜.蒂米特里耶夫举行太空结婚,一度激怒了俄罗斯空军司令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上将,令对方大声呵斥他:“宇航员一定不能象电影明星那样行事”。当一切显然都与是无补,当马伦琴科在太空站穿上由美国宇航员爱德华.卢帮他悄悄捎到国际太空站结婚燕尾礼服,并由一名律师代表出席在新娘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举办的婚礼仪式之时,莫斯科对远在大气层外的他毫无办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则空前热衷的帮助马伦琴科将从太空站通过卫星电话与自己的新娘通倾诉衷肠。
“是的!”克里科廖夫从自己的上衣的口袋中取出自己爱女的照片递给这个自己并不欣赏的年轻人,毕竟在孤寂的太空之中对方是他唯一的同胞。“她很漂亮,而且还是我们英勇的空降兵的一员。”马伦琴科上校接过照片,眼前一个身着着俄罗斯空降兵作战服,披着一头金发的阿佳科娃上尉正甜美的微笑着。“是啊!她加入了俄罗斯空降兵第7师,目前正部署在加里宁格勒。”当话题转移到自己的女儿之时,克里科廖夫显然充满了自豪。“那里可是危机的最前沿啊!”马伦琴科上校沉吟了片刻,不无担忧的说道。
“快,搭乘着‘神舟7号’的中国人正在5号线等待着与我们通话。”虽然马伦琴科上校的话多少让克里科廖夫有些不悦,但是此刻飘进“辰星”号服务舱的美国宇航员爱德华.卢却打断了他们的对话。“该死的中国人,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向他们致于问候了。”无奈的马伦琴科上校不得不将照片归还给克里科廖夫。毫无疑问,在马伦琴科上校的记忆之中,中国依旧还是落后的代名词,他们向太空大步迈进步伐并不能改变他的偏见,反而令他有了些酸葡萄的心里。
“或许他们才是这座停滞的‘天宫’未来的希望。”与马伦琴科上校相比,克里科廖夫从内心佩服这个古老的国家。从他们的身上克里科廖夫看到了自己所属于的那个时代的身影。国际太空站的建设曾经排斥过中国的参与,但是从“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开始,显然由美、俄垄断的太空已经无法再拒绝中国的加入。虽然克里科廖夫并不知道美国逐步退出国际太空站建设的真实目的,但他却无比清晰的预感到这个庞大的计划正逐渐正在走向死亡。虽然欧洲和日本都在全力发展太空技术,但是受到美国资源和技术约束的他们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自己祖国俄罗斯只能说是原地踏步。虽然每年俄罗斯依旧可以保持每年建造两艘联盟号太空船来做载人太空飞行,以及四艘进步号无人载货飞船的速度。甚至从2010年开始,有可能将建造量扩大到每年建造四艘联盟号太空船和七艘进步号无人载货船的水平,但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些飞船与80年代的同类产品并没有任何的进步。俄罗斯的航天工业正在被美国逼入太空出租车司机的角色。而唯一可能打破这一僵局的只能是新兴的中国。
“或许这一切都只是我的想象而已,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之上无数的强悍经历了兴衰沉浮。而唯有那些晨星永恒。”望这舷窗外的星空,克里科廖夫无声的默念着。
——————————————————————————————————
注1: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俄国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发动的对瑞典的战争。俄国大帝彼得一世为为了北方打开通向西欧的道路,争夺波罗的海霸权,于1699年利用波罗的海沿岸诸国同瑞典的矛盾,和西欧各国正在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与萨克森、丹麦缔结了“北方同盟”,发动了反瑞典战争。经过了反复的争夺,俄国最终战胜了北欧的霸主瑞典,双方于1721年8月30日,缔结了《尼什塔特和约》。战争以俄国获得波罗的海沿岸广大地区和海口而告结束。
注2:《尼什塔特和约》—俄国和瑞典为结束北方战争而缔结的和约。1721年9月10日订于芬兰尼什塔特。和约由序言和24条组成。瑞典承认英格利亚、部分卡累利阿(连同凯克斯霍尔姆)、埃斯特兰(连同雷瓦尔和纳尔瓦)、利夫兰(连同里加)和厄塞尔、达哥两岛以及从维堡到库尔兰疆界之间的其他土地归并俄国。俄国则同意将芬兰归还瑞典,并偿付200万俄国纸币(或西欧的叶菲马克),作为瑞典割让土地的补偿。和约使俄国获得波罗的海东岸的大片土地,打开了波罗的海出海口,成为海上大国,并将波兰变为附庸。从而,俄国挤进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注3:“月球”2号、“金星”7号、“火星”3号—前苏联所发射无人探测器。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之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才在火星登陆。
注4:礼炮系列空间站—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从些载入太空飞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礼炮1号空间站由轨道舱,服务舱和对接舱组成,呈不规则的圆柱形,总长约最大直径4米,总重约它在约200多千米高的轨道上运行,站上装有各种试验设备,照相摄影设备和科学实验设备。与联盟号载入飞般对接组成居住舱,容积100立方米,可住6名宇航员。前苏联一共发射了7座礼炮号空间站,前5座只有一个对接口,即只能与一艘飞船对接飞行。因站上携带的食品,氧气,燃料等储备有限,在太空寿命都不很长。经过改进的礼炮6号和7号空间站,增加了一个对接口,除接待联盟号载入飞船外,还可与进步号货运飞船对接,用以补给宇航员生活所需的名种用品。1977年9月29日发射上天的礼炮6号空间站,在太空飞行近5年,共接待18艘联盟号和联盟T号载人飞船。有16批33名宇航到站上工作,累计载人飞行176天。
注5:加加林、捷列什科娃、列昂诺夫、萨维茨卡娅—以上皆为较为有名的苏联航天员。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宇航员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1984年7月25日,前苏联宇航员萨维茨卡娅离开礼炮7号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
注6:科马洛夫、杜博罗沃里斯基、沃尔果夫和巴查耶夫—以上皆为前苏联航天事业牺牲者的代表。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而成为第一名公开因载人航天遇难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多次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杜博罗沃里斯基、沃尔果夫和巴查耶夫,1971年6月6日三位宇航员进入“联盟-11”运载飞船准备返回地球。刚开始时飞行一切正常,但就在飞船即将进入大气层的一瞬间,座舱中与外界连接的通风安全阀忽然松开了。由于空间设计有限,3人当时均未穿宇航服,最终窒息死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