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不用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载的,希望大家能够看看,虽然这篇只是幻想,但是也许只要骨子里还流淌着炎黄血液的中国人都会喜欢这个幻想,梦幻中的英雄,传说中的男人,一段让你看完后泪流不止的梦里传奇。

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依然持续而平稳地发展着,然而发展的脚步已显出些许沉重和蹒跚。
失业、贫富差距、**,一个又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面前,人们继续歌舞升平着,纸醉金迷着,劳劳碌碌着,浑浑噩噩着,苟延残喘着。
对于即将过去的中国二十一世纪头五年而言,平平淡淡,大事小事乏善可陈。
而大事件终于还是发生了。
事件已过去很久了,随着各种秘密文件的解密,事件中各个细节也水落石出。作为事件亲历者的我,回想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却仍然感觉得到浴火重生,仍然感觉得到热血激荡。
在当时,谁也想不到,这惊天大事件的主角,竟然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恐怖分子。
第一章粽子的威胁
作者:时空旅行者
第一章粽子的威胁2005年3月28日;
当电话铃声响起时,我正在梦里大嚼母亲亲手做的湖州粽子。用全力睁开眼,“今年端午节一定要下定决心不怕下岗,排除万难争取回家……”胡思乱想中却一时想不起身在何处。
伸手擦了擦嘴边的口水和粽子的余香,才想起自己已经两年没回家了。“姥姥的!这记者我他妈真不想干了!”随着牢骚出口,短路的大脑恢复正常,各种信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试图搜索出自己在哪里。
我是一名记者,央视记者,CCTV二十四小时新闻频道里众多三流马仔小记中的一员。CCTVNEWS自2003年开播便立志成为中国CNN,再不济也要BBC。这可苦了一帮老小记们,驱牛赶马般被轰到世界各地,哪儿乱钻哪儿,都成一群苍蝇了。我不幸赶上这大好时机,整天鸡飞狗走刨根问底。而一旦寻到宝贝或刚闻到丁点油腥味,总部便会派出大牌或准大牌的名记接手进行报导和直播,我则被踢到另外的地方继续当矿工。
好不容易熬到能偶尔露一小脸,可分派的活儿——唉!不提也罢。这不,大过年的去西伯利亚吹了二十来天地狱的寒风,调查俄罗斯核弹头失踪内幕,到处碰壁不说,差点让老毛子驱逐出境。回到国内气还没顺过来,又被派来报导《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五次会议。不过这次居然给我租了卫星直播车,配了摄像、采编,嘿嘿,看来我快混入准大牌行列了。
可成天看着那些发达国家代表叽叽歪歪长篇大论说什么也不让步一脸的为富不仁,憋气得紧!更可气的是美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执行这《京都议定书》……对了!我在东京!
手机铃声响到第三声时,我终于想起自己身在东京。
摁下接听键时,我看见时间,6:27AM。天!我昨晚上网查资料顺便考察了一下日本**网站,泡到4点半才睡啊!怪不得大脑会短路。
未等开口,一个急促的声音炸响:“CCTV的李记者吗?”
“嗯……”我将手机稍微拿开。
“我是中国大使馆秘书,昨天我们见过面的。现在有一个紧急事件,东京警视厅通知我们,一名怀疑为中国籍的男子身缠爆炸物挟持三名人质与警方对峙,该男子要求,只要CCTV和CNN的转播车到现场直播他的声明,就释放人质。大使已派人赶赴现场,大使请你们立刻赶到现场,全力配合日本警方。”
“哦,我们立刻出发!”
不到五分钟,我们几人已跳上转播车。翻译兼司机回头问到:“去哪你还没说呐!”MyGod!看来我今天还不是一般的大脑短路。幸好昨天和那位秘书交换了名片!
放下电话我足足楞了一分钟,才挤出四个字:“靖国神社!”
车在飞奔,车上的人都默默无语。这鬼地方太敏感了!我拨通北京总编家里的电话,刚起床的顶头上司显然和我一样处于大脑短路中,半天才说:“好吧,你们尽量配合。至于转播,我要请示上面后才能安排。对了,你们注意安全啊!”
哼,不出所料。这种敏感地方的敏感新闻在国内多半是要被Cut。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政府对日本都采取了这种奇怪的鸵鸟政策,不论老鬼子小鬼子怎么折腾,不管日本民间如何歧视、仇视中国,总是拿“中日友好”这床锦被遮着捂着,实在遮掩不住,才不痛不痒地喊两嗓子。
到了。手表显示,7:07。我的手表是北京时间,而东京时间则是8:07了。日本警察已将道路封锁,警戒线前一个小头目跳上我们的车,检查证件后将我们带到神社前的停车场。
绕过两辆防暴车,一眼就看到100米外神社白色门楼下停着一辆装甲运钞车,车尾有三个身着校服的女学生被捆在一起,在她们身后,从车尾探出半个身子的,应该就是恐怖分子了。围绕在前面约三十米则是十几辆警车,二十多个警察以警车作掩护持枪待命;外围还有一些警车、防暴车,再往后停着两辆转播车,分别打着CNN和NHK的标志。靠!总是比他们晚一步。我们的车停在CNN旁边,小头目态度生硬地请我们不要下车,然后去汇报了。我看了看三个同事:“不管他!你马上拍摄周围环境和事态发展,你马上开启设备随时准备卫星传送,你立刻联系总部值班人员搜集这鬼社的相关资料,包括围绕它发生的事件!我和翻译去联络警方!”
跳下车就看见小头目带着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匆匆走来,而旁边CNN车门打开,出来一个金发美女——我认识,CNN大牌萝丝,原来她们也刚到。
几个人在防暴车后围成一堆,西装鬼子开始介绍情况,态度还不错,可能是美女当前吧。萝丝和我的翻译则比赛似的开始干活。
“给你们添麻烦了!我是片山,隶属东京警视厅反恐特别小组,这里由我负责。
“情况是这样,今天七时左右,一名男子驾驶运钞车撞开停车场围栏冲到神社前,神社保安员上前察看,该男子突然亮出胸前捆的炸药状物,并从车上拖下三个被捆绑的女学生,威胁其他人退后。警方接报于7:07时赶到,我的小组和特警于7:12时到达,局面形成对峙。爆破专家通过观察,初步判断男子胸前是黄色炸药和雷管,而缠在三个人质身上的是拆房子用的爆破索。
“我们一边安排狙击手和拆弹小组,一边和他对话,发现他只会一点点日语,主要是用英语和我们交流,他要求CNN和CCTV直播他的声明,然后就释放三名人质。因此我们请两位来,如果我们没有别的可行方案,只有麻烦两位了,拜托了!”说着一个鞠躬。
“他到底是那里人?”为节约时间,我用英语问到,让两个翻译彻底下岗。
“不好确定。不过对话中他说了几句什么,我的同事认为是中国话。因此我们猜测他可能来自中国。”片山的英语还算流利,不过发音怪怪的,China被他说出来怎么听都像“支那”。
萝丝轻启红唇,刚欲发言,就被一个声音打断了:“让记者过来!别耽误时间!”
我们——包括两台摄像机从车后探出,只见那人高举着什么。“我手上是起爆器,套着我的手和手臂的是用钛合金和多层凯夫拉订作的防弹铠甲,我头上戴着警用防弹头盔。不论你们的狙击手打哪里,我都可以在最后一刻起爆!”
一个警察拿着小喇叭用英语喊道:“请相信我们,我们不会伤害你,不要做傻事!放了人质,我们可以和你好好谈谈。”
“我不想伤害任何人,只要记者过来转播,我就放人!”
“不要激动,记者刚到,可能需要时间调试设备,请等一下!”
对话结束片山一回头,看见两个摄像已站到空旷处拍得起劲,连忙把他们拉回车后,遮住镜头,“危险!还有,没有我同意,请暂时不要拍摄和发新闻,拜托了!请先回车上吧,那里安全一点。”“那为什么NHK可以拍?”我抗议道。“我们需要你们配合我们的行动。而且,”他犹豫了一下“在事态没有明朗以前消息扩散,可能会引起国家间的误会。总之请谅解我们。我去布置一下,失陪了。”
萝丝一脸茫然嘀咕:“为什么这种事会影响国家关系?”看来这名记也只是绣花枕头,我懒得理她,扭头回到车上。不过也难怪,一个美国小妞怎么可能理解靖国神社在中国人心中意味什么,她也难以预测一个中国人在靖国神社前这么做会演变成什么。
拨通总部电话,老编已赶到了。听完叙述老编指示:“尽量配合,见机行事,注意安全。将已拍到的图像先传过来进行制作,我会安排卫星线路供你们使用。至于发不发,待会儿台里领导到齐后开会研究。”“还要研究啊?人家CNN可不会等,说不定现在已经直播了。”我对这些官僚已经没什么脾气了。“不要着急嘛,看事态的发展再说。”“我有预感,这是一个大新闻!”“好了好了,你就把现场报导实时传过来,我会看情况插播的。”
东京时间8:45时。西装鬼子片山终于召集我们:“看来要想不伤害人质,只有请你们两位试试了。我们派人装作你们的摄像师,保护你们。这是防弹背心请穿上。”哪里是要保护我们,明明就是不许我们拍摄,而且可以摸清状况,看有没有机会下手。我眼珠一转,拎着防弹背心回到车上。“我们的针孔摄像机和发送器呢?快给我装上!”
“记者过来了,请你不要伤害他们!”喊话声中,我和萝丝穿过警察包围圈,慢慢靠拢,身后跟着扛摄像机的两名特工。我注意到萝丝的腰间防弹背心下和我一样鼓起一块,不禁微笑,这妞反应也不慢。
十米,五米,两米,我的手心在出汗,不知道是因为终于捞到大新闻的激动,还是因为害怕,我全身在微微战抖。
“StopPlease!”随着声音,终于和恐怖分子零距离了。这男人身高约1。75米,戴着头盔,看不清脸;引人注目的左手整个套在一个炮弹壳一样的筒子里,筒子表面覆盖着黑色织物,看来他没说假话,筒子里面应该就是起爆器,不可能远距离破坏的起爆器。
他一身黑衣,可衣服鼓鼓囊囊,缠着各种各样的导线,看着别扭,也不好判断他的胖瘦。他整个人看起来就像……
“抱歉我今天看起来像个粽子,”他一口懒洋洋的牛津英语。“为了这次行动我不得不穿了三件凯夫拉。”我居然笑了。
“还好我已经把它脱了,”他指着脚边一件绑满炸药的背心,“要不看起来会更糟。”这次连萝丝也不禁微笑。
他的话语和声音仿佛是在和朋友喝下午茶,一下化解了剑拔弩张的戾气。
“请问你是哪里人?您这么做有什么目的?您要发表什么申明?”这回让萝丝抢了先。
“先别着急,亲爱的小姐。我需要验证一下。”粽子掏出手机拨了个号码。
“喂,大刘吗?”标准的普通话,他是中国人!
“好久不见了……我在东京……来你家聚聚?我有事啊。请你帮个忙好吗?……请你看看电视,你那儿能收到CCTVNEWS吧?……在播什么?……财经新闻?”我感觉到他盯了我一眼,我真恨不得暴扁老编一顿。
“嗯,我没事,你再看一下CNN,……哦……哦,NHK呢?……哦……好的,谢谢你……你别问了,看下去就知道了。可能一会儿日本警察会找你麻烦,不好意思给你添乱了。”他迅速合上手机,从头盔里扯出耳机,一起扔回车上,转向我:“怎么回事?CNN和NHK都在直播了!”“我也没办法,播不播我控制不了啊,粽子大哥。”我有些慌乱,旁边三个人都茫然地看着我俩,他们听不懂。
“怎么才能让他们直播?”“大哥,你是知道国内的新闻控制的……不过,也许,发生了爆炸性的大事他们就会直播……”
粽子有点烦躁,来回走了两步。“我不能等了!爆炸性新闻?哼!我看他们播不播!”
他站住了,头转向警察包围圈,那个西装片山正拼命打手势,两个扛摄像机的特工也拖住我和萝丝的手臂,看来他们也发现自己上电视了,所以要拖我们回去。
“都住手!我现在宣布,”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着粽子。“我要毁掉身后的这个地方!”
“而且,”他掏出表看了一下,“现在是9:03时,还有14小时57分钟,日本将再次成为核打击的受害者!”他拉开运钞车的尾门。
第二章交锋
作者:时空旅行者
车尾箱里纵横交错焊了许多钢管支架,而支架中央所包围的是一个大铁箱子,箱子里布满复杂而有序的导线和各种不知名的仪器,这堆东西下面露出一个墨绿色的圆柱体,上面有一些编号和文字,是——俄文。
我极度震惊之余,看到箱子上一个倒计时正显示到14:56:15。
所有人都呆了,现场安静之极,只听见那三个捆在一起的女孩子在低泣。
粽子走过去,解开她们身上的爆破索和胶带。“去吧,让你们受惊了。”三个女孩子迟疑了一下,跑向警察。警察包围圈这时炸了窝了,西装鬼子和其他几个头头声嘶力竭地打电话,几个警察上前接应人质,那个小头目挥舞着手向其他警察喊着什么,那些警察听到后将枪慢慢放下。
而这场混乱的制造者仿佛无视这一切,淡淡地对我们说:“我是个信守诺言的人。”
“不错,你是放了三个女孩。可现在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全东京的市民,都是你的人质了!”这小妞居然没有歇斯底里,那么快就镇定下来,让我不由得佩服。
“你错了,亲爱的小姐,不是全东京,这颗只是五千吨级的战术核弹,杀伤半径1500米,而且污染较小,是所谓的‘干净的核弹’,它原本属于……”
“它原本属于俄罗斯第79导弹部队,”我插话道,“根据美俄削减导弹的进度,本来应该于去年底销毁,可在送往西伯利亚的途中,和另外两枚弹头一起失踪。没想到在这里出现了。”
“完全正确。我看了你前几天的跟踪报道,做得不错,资料很丰富。”我似乎感到他口气里的讽刺。
“好了,咱们待会再聊。”他转身指着打电话的西装片山喊到:“你!请你过来一下!”
片山满头大汗,脸色铁青,嘴角不停抽搐:“你怎么能这样!你怎么能这样!”
粽子还是懒洋洋的:“请冷静。我现在通知你,这枚核弹将于今晚24时准时起爆。你们有十四个小时的时间,也就是说,今天23:00时,你们必须撤出方圆十公里内的所有人员,包括你们在内。我不是恐怖分子,更不是刽子手,我不希望哪怕一个人的伤亡。
“我希望日本政府完全配合我的行动,不要试图阻止我的行动。更不要试图拆除核弹、破坏核弹,因为不会成功的。我手中的遥控可以随时引爆,我身上和车上装了多个传感器,只要触动立刻起爆。比如说我突然摔倒、车门车身被撬动、我和车周围温度气压突然变化等,换句话说,我不能中枪,车不能乱动,不要试图轰炸。
“即使解决了遥控器和传感器,还有定时起爆控制系统。这是我花了二十万美元请最好的专家设计的。完成后专家说就是他自己来拆,如果不知道密码,也得十多个小时还不一定成功。
“都听明白了吗?”
“是,是……可你行动的目的是什么?你有什么要求?是要钱吗?”
“看来你是昏头了。我再重复一遍,我的目的是毁灭这里,我的要求是不要阻止我,我不是来勒索你们。我,不是恐怖分子!”
片山连滚带爬回去继续打电话了,两个特工也扔下摄像机跑了。而我的摄像趁警察六神无主跑了过来,对我说:“播了播了,老编自作主张,全播了!”“好!拿起你的摄像机!”老编毕竟没有丧尽天良啊。
“你们开始直播了吗?”粽子凑过来用中国话问。“你确定吗?”
“当然!”我的摄像说,“我们车上可以看见后方导播室,可以收到卫星信号。哥们儿,我支持你!”
“好,把你们的车开上来。”
片山已经完全崩溃了,我没怎么费口舌就把车开到运钞车前。中国大使馆的人也到了,不过是个小角色,不敢乱说话,只是捧着电话汇报。
萝丝也不甘示弱,于是我们两辆车和运钞车形成个三角,我们车门拉开,监视器上CCTV、CNN、NHK的直播一览无遗。两台摄像机架起,背景则是运钞车和里面的核弹。天啊,再没有比这更刺激更完美的直播现场了!
我们手脚利索地搞好这些后,我和萝丝站到各自镜头前开始正式的开场白。“各位观众,这是CCTV李涛为您现场报道。”在我简要叙述事件始末时,粽子在一旁静听,不时看看监视器。“接下来我们要采访这一事件的主角。”
粽子站到镜头前:“对不起萝丝小姐,我不想再说英语了。我想李先生应该可以为你翻译的。”我立刻说:“不用我来,我的翻译英语也很好。”
“这样更好。”这时突然开进几辆轿车,跳下七八个身着黑西装的人,为首的走到片山面前噼里啪啦几个耳光,大声咆哮着。我不禁可怜起这个很合作的西装鬼子了。“不管他们鬼打鬼,我们开始吧。”
“六十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结束了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大灾难的‘大东亚圣战’;可是,日本人从不愿叫这天为‘战败日’、‘投降日’,只称这天为‘终战日’。他们不承认战败,更不愿讨论战争的罪责。1978年,日本政府偷偷把东条英机等多名甲乙丙级战犯的牌位以‘昭和殉难者’的名义放进我身后的‘靖国神社’,从而使这地方增加了宣扬‘扩张有理、侵略合情’的新内容,为战争罪犯翻案!屠杀他国人民的刽子手竟成为‘英灵’,日本政要争相对他们顶礼膜拜,还辨称是‘追悼保卫祖国的阵亡者’。
“日本长期坚持的是‘不反省、不道歉’的立场,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蠢蠢欲动,随时企图卷土重来!这决不是空洞的威胁!作为曾深受日本皇军荼毒的中国人,我们不能再听之任之,不能再麻木不仁了!
“我叫江伟。我是中国人,确切的说,是新西兰国籍的中国人。我今天是替所有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来讨回六十年前的债的!我要摧毁日本军国主义的大本营!”
“江先生,我想问你几个问题。”萝丝插话。这小妞真讨厌,不过得承认她对采访对象和话题的控制能力,在她的很多节目中,被采访人往往不知不觉就被她牵着鼻子钻进套子。
粽子——江伟点头。“您这么做有意义吗?战争结束很久了。”
“萝丝小姐,你去过珍珠港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纪念馆吧?你们为什么修建它?”
“为了纪念死去的两千六百多水兵,让人们不要忘记那次耻辱的失败。”
“那么这些水兵的亲人恨发动偷袭杀害他们的日本军人吗?”
“他们不宣而战卑鄙偷袭,确实可恨。不过那是战争,他们是军人得执行命令。”
“很好,可这个卑鄙偷袭的命令是由山本五十六发出的,对民用机场、救援船、医院自由攻击的第三波攻击命令是由南云忠一发出的。而这两个战犯的牌位,就在里面被当作英雄供奉着。你怎么想?那些死者的亲人怎么想?”
“我……”
“如果说他们作为将军,命令向敌人军队攻击是天经地义的话,那么同样是将军的松井石根、本间雅晴、武藤章、植田谦吉、香月清司、土肥原等等,他们下的命令却是针对平民的屠杀、**、释放毒气细菌!而他们的牌位也在里面!
“平顶山万人坑的冤魂、731部队的‘木头’、缅甸被虐待杀害的二十万盟军战俘、南京城四十三万尸骨、中国三千六百万受难者、亚洲五千四百万条人命,他们怎么想?他们会因为战争结束六十年就瞑目了吗?!
“所以,我今天,就是要为他们,讨回公道!”
萝丝憋红了脸。相信此刻我的脸也涨得通红,因为我浑身热血奔流,胸口被一团火焰灼烧着。
这时,现场涌进大批军车。车上跳出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身着防化服,头带防毒面具,迅速接管了警察的包围圈。而警察则全部撤走,只留下片山可怜巴巴地跟在黑衣人后面。这时是东京时间9:35时。
NHK的报道画面上东京街头已出现骚乱了,警察和自卫队士兵也出现在各主要路口。
为首的黑衣人拿起喇叭:“这里已实施军事管制,请记者停止转播,立即撤离!否则我们将采取必要手段强迫离开!”
“你们大概忘记这里谁说了算数吧?”江伟又恢复了他那懒洋洋的语调。“这些记者是我请来的客人,什么时候送客得听我的。”
黑衣人尴尬之余,只得对江伟说:“江先生,我能和你单独谈谈吗?”
“要谈请过来谈,没必要躲躲藏藏的。想必你们很想看看这枚炸弹吧?你可以带一名专家一起过来。其他人不许再往前,而且,我警告你,如果你想用电磁干扰中断现场直播的话,”他扬起左手,“我将用它来发言!”
“我是黑田,日本防卫厅长官助理。”
“好了,”江伟一挥手,“我们待会再谈,让你的专家先工作。我给你五分钟时间,不许碰炸弹,不许上车。”
那专家全套防辐射服,头戴防辐射面罩,拿出一个嗒嗒作响的小仪器慢慢走近车门。越接近炸弹,那仪器的嗒嗒声越来越急促。我看见萝丝俏脸发白,便安慰她:“这是盖革计数器,嗒嗒声还没变成报警声,说明这里有辐射污染,存在放射源,但还没超出安全界限。”那专家又是记录又是拍照,手忙脚乱折腾了五分钟回去了。
“那么黑田君,你想和我谈什么?你现在应该关心撤离市民才对啊。”
“我代表日本政府想请江先生放弃行动,您的其他要求日本政府会认真考虑的。”黑田嘴里客气,眼里却闪过一丝怨毒。
“认真考虑?!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已经让你们考虑了六十年了,现在需要行动来让你们反省了!”
黑田又一次尴尬,可他不得不坚持:“只要您不引爆炸弹,我们会考虑您今天的声明,您的任何要求我们都可以尽量商谈。”
“我的要求?你又错了。应该是中国人民,和所有深受日本军国主义迫害的人们的共同要求!多少年来,我们要求你们正视历史,反省过去,认真道歉。可你们呢?置若罔闻!而且公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祭拜战犯!
“我听说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勇于承担责任,如有过错不能挽回就剖腹谢罪。如果你们真有武士道精神,那么我们的要求不难实现。而你们的所作所为,看不到任何武士道精神。或者,你们这个民族标榜的精神根本就是谎言!
“一个被宣判有罪的、残忍的杀人凶手,非但不忏悔谢罪,还无视事实强词夺理,那么只有两种解释:要么这人是精神病,要么他根本是禽兽!
“如果你们的天皇能向德国勃兰特总统学习,跪在世界人民面前,真心忏悔,诚意谢罪,那么等我毁灭这靖国神社后,我再考虑用不用核弹!”
铿锵激昂,掷地有声!江伟越说越激愤,一把将头盔摘下。
东京初春的寒风中,一张极为平凡的面孔,微微冒着热气。国字脸,胖瘦适中,年纪三十出头;不大但有神的双眼,清秀的眉毛,略低的鼻梁,双唇紧抿着,尽力压抑着心中的激动。就是这张非常普通的脸庞,在这刻,却是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我心醉神迷,热泪盈眶。萝丝也深受震撼。而黑田瞠目结舌,过了半天才回过神来,通过耳咪低声说着什么。我们都沉默了。我在回味江伟的话,被压抑太久的声音,被压抑太久的情感,今天终于爆发了,痛快淋漓地爆发了。
黑田结束通话,脸色越发难看了。“江先生,我们已经下令疏散市民,可时间太紧了,十四个小时根本不够啊。”
“看来你的专家对核弹的真伪作出判断了,”江伟恢复了平静,用他那懒洋洋的语气嘲弄道。“可时间是不会延长的。23:00必须全部撤离,0:00准时起爆。大和民族不是号称最有效率、最有纪律的民族吗?”
“可你看看已经引起了多大的恐慌了?”黑田指着监视器气急败坏地嚷道。
NHK的画面上,街道一片混乱,人们四处乱跑,还有人则发狂一般哭喊着;交通陷于瘫痪,汽车横七竖八堵在一起,拼命按喇叭。警察和士兵徒劳地指挥着,更多的士兵出现在街头。
“哼!”江伟冷笑。“如果不是因为日本皇宫也在爆炸范围内,你们也不会那么快下令疏散吧?你们紧挨着靖国神社安置了十所学校、两家医院,真是做贼心虚!如果不是这样,你们连恐慌的机会都没有!”
“不管你的主张是否有道理,这些人们是无辜的啊!”黑田大喊。
“无辜?也许是有小部分人是无辜的,所以我才给他们十四小时逃命。但更多的日本人,跟着你们抹煞事实,认为日军当年的暴行都是被逼无奈,甚至不承认日军的兽行,认为我们无理取闹,为的是诈骗日本的援助。这些人能捡回性命已经是我的宽恕了。”黑田语塞。
过了一会,江伟指着监视器:“还有这些人,你能说他们是无辜吗?”
画面上,一群日本人,有老有少,头上缠的布带写着“武运长久”,有的还穿着六十年前的皇军军服,举着“保卫神社”、“杀光支那猪”的标语;有的手持棍棒,与警戒的士兵发生冲突。这是日本右翼团体分子。“这些右翼分子和军国主义狂徒,在你们日本,每年正以十二万人的速度递增!”
“黑田,我们的谈话结束了。你可以回去认真考虑了。”
第三章风萧萧兮我心悲狂
作者:时空旅行者
“我需要安静一会,失陪了两位。”
说完江伟钻进运钞车,关上所有车门。
现在大概10点40分,我们也回到车里。几乎所有主要媒体都在报导这一惊天动地的消息。
CNN和CCTV请了一些专家教授到演播室,对事件进行背景简介和分析,以及事件的发展态势等等。CCTV还插播了一些反映日本侵华的资料片。
NHK除了对现场和街道进行报导外,还反复播放一个简短的东京市政府紧急通告,大意是谴责恐怖活动,宣布警戒区域,劝告市民保持镇定,服从军警指挥,迅速疏散云云。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各国政要纷纷发表声明,几乎都是对事件表示震惊,谴责恐怖分子的行动,希望日本政府能尽快解决危机。美国总统还表示已经派出最顶尖的危机控制小组和核弹专家协助日本方面行动。而韩国和几个亚洲国家的声明,除了震惊和谴责的套话外,还加了一句希望日本政府正视历史,反省过去,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中国政府则保持沉默。
日本也保持沉默。只有石原慎太朗那疯狗以个人名义对着镜头一通歇斯底里的漫骂,称这是战争行为,中国要为此负责等等。当他旁边的记者忍不住提醒他江伟的国籍是新西兰时,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扯其它的问题去了。
江伟始终没有出来。黑田几次要求对话,都被冷冷地拒绝了。
CNN的演播室内几个专家教授在讨论着核弹爆炸的后果和日本可能采取的行动。俄罗斯的发言人称从现有资料图像判断,不能确定这枚核弹是否就是失踪弹头。而CCTV的画面上,北京上海等城市街头行人稀少,人们都聚集在有电视的地方,默默地关注着。
老编来电:“上面要求我们只作客观报导,不要评论,配合日本政府解除危机的行动。江伟的资料也找到了。如果事态恶化,你们必须立刻撤离。”
资料显示在屏幕上:江伟,男,35岁未婚汉族,原籍大连。无犯罪记录。2004年投资移民新西兰。唯一亲人母亲75岁,现居北京,父亲兄长亡于文革期间。
黑田派人送来水和面包。
13时30分,江伟出来了,他又戴上了头盔。我递过一瓶水。
“这水我不喝,我车里有。我有些工作要完成,抱歉让你们守在这半天。天下大乱了吗?”他指着监视器问。
我微笑。简短叙述了各方动态,我问:“可以继续我们的谈话吗?”“当然可以。”
“可以谈谈你的经历吗?”
“没什么特别的。大学毕业不甘心在单位混,就出来闯荡,吃了些苦头。后来慢慢有钱了,可又不知该干什么了,空虚堕落了几年。”
“那你怎么想到要进行这次行动呢?”
“三年前一名爱国青年在这门口喷漆以抗议日本首相参拜的事件还记得吧?我灵魂深处的某种东西苏醒了,我觉得那是一种使命感,我必须做这件事。我开始搜集资料,等待时机。”
“那你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吗?”
“后果?这个问题我现在不想谈!”
我只有转换话题:“我注意到你说南京四十三万尸骨,可中国官方只是说三十万人遇难,这是怎么回事?”
“1946年9月,中国检察官陈光虞根据十四个团体的调查,向国际法庭提出‘南京大屠杀’确定的被杀害者为391171人,未确定者4至6万人。因此‘南京大屠杀’最少有四十三万人遇难。可南京市政府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纪念碑上只刻了300000的数字。我不知道那屈死的十三万冤魂什么时候才能超升……”
我们陷入沉默。
“江先生,中国大使馆的人想请李涛先生过来一下。”黑田在远处喊道。
找我干什么?过去一看,原来是大使亲自到了。
“小李,日本方面希望我们协助解决危机,他们提出一个方案,希望我们找到江伟的母亲,通过她来作江伟的工作让他放弃行动。他们想通过你和CCTV的连线让他们母子见面。国内已经同意这个请求了。”
“这……这样做,不就意味着拿他母亲来要挟他让他有所顾忌?会不会刺激他?而且……怎么帮日本人啊?”
“小李同志!注意你的立场!我们怎么会用他母亲要挟他?我们是负责任的大国!这是国家的决定,是命令,你必须执行!”
“除非现场直播,否则我不参加这次连线!”江伟听完我的转达后,沉默半天,咬着牙留下这句话,便再也不说什么了。
东京时间15时,几番磋商交涉,大使和日本方面终于同意直播。连线开始了。全世界关注此事的电视台都转用了CCTV的信号。
北京演播室。主持人和一名护士搀扶着老人就座。这是一个普通的北方老太太,衰老且虚弱,头发全白了,身穿一套崭新的浆得硬硬的棉袄,只是样式已古老得有些古怪了。岁月的沧桑全刻在她慈祥而又平和的脸上,脸色异常的苍白。
江伟摘下头盔,嘴唇哆嗦着:“娘,我连累您了……”
老人眯着眼睛,努力想看清屏幕上的儿子。
“儿啊,你好像瘦了。”
“娘,我很好。您身体怎么样?血糖控制得好吗?”江伟极力让语调轻松。
“别担心我。我没想到你会做这样的事啊……”
江伟嘴唇咬得发白,不说话。
“去年你带着我去了好多外国,边治病边看西洋景儿,那日子多开心啊。”
“娘,我还会带您去的……”
老人仿佛没听到,继续说着:“妈最大的心事就是没给你娶上一房媳妇儿,生几个大胖小子……这段日子你老不回家,我想你啊……”
“我也想您,可……”
“我做梦老梦见你带着媳妇回来看我……我没想到你会做这样的事啊……我也梦见你爹啦,我们一起回老家……”
“娘,我这么做……”
老人已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梦呓般继续说:“我没跟你说过,咱们老家可美了,那山那小河,那房子……你姥爷姥姥,你舅舅,他们都来接我了……真想家啊……回不去喽。”
“娘,我跟您去。我从来没听您提过,我也想看看老家。”江伟眼中的泪终于流下来。
老人抬起眼,脸上泛起红色,话语变得清晰而急促:“回不去了。我十岁那年村子没了,亲人全死了,全村活下来的只有你爹和我。你爹拉着我钻在粪堆里才逃了命。
“儿啊,全村几百口人啊,全让小鬼子杀光了。我不和你说,是怕你心头恨呐,我没想到你会做这样的事,这都是天意,也是天理儿!”
所有人全呆了,谁也没想到老人会有这血泪斑斑的秘密。
“这里领导找到我,跟我说你干的事儿,要我劝劝你。我答应了,我是要好好劝你。这小鬼子是你江家的仇人!灭门之仇啊!”
老人越说越激动,脸色更红了。盯着上前想说什么的主持人,眼里竟闪出寒光,“我还没说完呢!”
“儿啊,你这么做了,不愧是江家子孙。我老了,没几天好活了,你不要挂着我。能在死前看你给全村人报了仇,我高兴。我可以高高兴兴去见你姥爷姥姥,去见你爹,去见村里乡亲了,我和他们会在九泉下等着你……”
老人声音越来越低,脸上呈现出不正常的樱桃红,主持人和护士慌忙扶住,江伟急得大叫:“医生!快叫医生!”
老人微笑着摇头:“傻孩子,没用的……我刚才自己注射胰岛素,把二十天的全用了。儿啊,你没见妈把寿衣都穿好了吗?妈死也瞑目了啊。”
江伟五雷轰顶,扑通跪下。
演播室里乱作一团。老人任由人们围着她忙乱,始终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江伟,眼中满是慈爱和柔和的光芒,但这光芒正一点点黯淡,消失……
“儿啊,妈真想你……”
信号中断。
第四章地狱里的哀嚎
作者:时空旅行者
我也跪下了,任脸上泪水奔流。
屏幕上出现了主持人,双眼含泪,哽咽着:“各位观众,由于发生特殊状况,直播现在结束。我们正全力抢救江伟的母亲……”
远处黑田大声发布着命令,士兵们如临大敌,严阵以待。
江伟动也不动地跪着,头顶着地,左手的遥控器无力地支在地上,空着的右手捂着脸,头盔扔在脚边。我脑子里飞快闪过一个念头:“狙击手的好机会!”
我来不及多想,扑上去跪在他面前挡住他的头。我轻轻的扶起他,这才发现他满脸泪水,双目血红,嘴张着,却一声也哭不出来。
强忍悲痛,我把他的头靠在我胸口的防弹背心上,轻轻在他耳边说:“你必须坚强!不能让老人死不瞑目!”
他浑身一震,撕心裂肺地喊道:“娘——”终于哭出声来。
萝丝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在一旁对着镜头履行着她的职责:“谁也没想到一场充满亲情的见面会变成永别,但愿这不会让江伟按下核按钮。”她沉吟片刻。“我不能想象一个人能把心中的伤痛和仇恨埋藏六十年,我从没见过一个人的眼中包含着那么多爱和恨,我也不敢想象一个民族六十年的伤痛和仇恨一旦爆发出来是什么样子……我只能肯定一点,面对这样的母亲,面对这样的民族,日本,也许你应该反思!”
江伟静静地跪着,可我感觉到一股巨大的能量在涌动。我叹口气:“也许你不该给他们时间,这样你母亲也不会……死的应该是那个狗天皇!”
他抬起头,异样地看着我。我轻声提醒:“小心狙击手。这时你中枪我可不知道是该扶着你,还是让你倒下触动核弹。”
他凄然一笑,戴上头盔站起,无力地靠到车后。
我坐在地上。疲惫而悲伤。刚到现场时那种挖到大新闻的兴奋早已无影无踪,而幻想着一炮走红升职加薪的念头现在想想都觉得羞愧。心里满是一些沉甸甸的东西。
CCTV主持人沉重的宣布,江伟的母亲抢救无效。
我不顾一切拨通老编的电话:“你告诉那些官僚们!是他们的软弱逼死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他们的鸵鸟政策逼死了一位可敬的老人!”
“你冷静点儿,怎么说话呢!”老编气急败坏。
“我告诉你们,大不了我不干了,跳出你们这些条条框框,我要堂堂正正的挺直腰杆做中国人!”
“你冲我嚷什么?别以为只有你是中国人!你看看画面!”我发现老编的声音突然嘶哑哽咽了。
画面上的北京街头,人们在电视前默默流泪。**广场,人群开始聚集。越来越多的人在胸前戴上了白花。
江伟仿佛对这一切无动于衷。
16点了,离最后的审判还有八小时。东京街头的骚乱渐渐平息,看来大部分人已疏散。军警开始挨家挨户搜索。
中国政府终于发布了一个书面声明。大意是中国历来谴责任何形式的恐怖行为,中国政府打击恐怖活动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这一事件,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希望日本政府能妥善解决,并吸取教训,不要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感情的事。同时呼吁全国人民,理智的看待这一事件,不要有过激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播报这个声明的CCTV第一新闻播音员,胸前别着一朵白花。
就像事前安排好的,中国的声明刚发布,日本首相出现在NHK镜头前。
“我代表日本政府对这一恐怖行为表示最强烈的谴责和无比震惊。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不会向恐怖主义低头,我们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解除恐怖威胁。但同时,我们正在和恐怖分子展开对话,希望尽可能和平解决危机。关于六十年前的战争问题,日本曾多次就日中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
“别看了!我带你们进去开开眼界!”江伟不知什么时候站到我身后。
“黑田!我现在要胁迫这两台转播车和我一起开进这神社。里面不能有其他人,你的人更不许进入一步!”他看了看我们的转播车,又打量一下那门楼的门洞,“得请你帮个忙,派辆清障车把这门洞撞开一些。当然,我偷的这车经过我的改装也能胜任,如果你不担心震动核弹的话。”
他又恢复了懒洋洋的腔调。
二十分钟后,16:43时,我们三辆车大摇大摆闯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圣殿。
这里环境十分清幽,松竹苍翠,庭院一尘不染。我们停在模样古怪的正殿前。
江伟下了车,手里拎着一把消防斧,看来杀气腾腾。但出乎意料,他没进大殿,也不让我们跟着。殿后传来敲击声,一会他回来了,“我把这里的消防水管总闸解决了。”
他长出一口气,说:“我们进去!”
“这里是‘灵玺簿奉安殿’,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250万为国战死者的牌位。日本政要甘冒天下之大不违而要前来参拜的正是这里。”
我们跟着他猛拍。“中国人恩怨分明,从来不会无故恨什么。像这里,是东乡平八郎,那边还有丰臣秀吉和伊藤博文等,他们同样是中国的敌人,同样打败了中**队杀过中国人,可现在中国没有人恨他们。为什么?就像萝丝小姐说的,那是战争,他们手上没有沾满平民百姓的鲜血,虽然他们带给中国人深重的苦难。中国人真是很宽容的。”
“可是这些,”他快步走了一圈,摘下十多个木牌,上面写着东条英机、松井、武藤等,“这些人永远不会得到中国人的宽恕!”
“我来过这里三次,我能找到的只有这些。不知道日本政府究竟把多少侵华战犯的牌位偷放进来。”
他又领着我们去了“御本殿”、“拜殿”,手里又多了**块牌位。
他把手里的木牌扔在地上,指着右侧的两层楼:“这叫游就馆,也叫宝物展示馆,来神社的人大多都会去此馆参观。这里展示了山本五十六的遗像、遗物,还有据说是二战时仅存的一面太阳军旗及日本自制的枪支等武器。我们进去把这破旗拿出来。”
“这块石塔名叫‘武功伟业塔’,上有刻有‘皇运进展’、‘鏖战奋进’的浮雕,16面浮雕中有10面与侵华战争有关,又是‘奉天入城’、又是‘占领南京’。”
他让我们站远一点,从车上取出一大捆爆破索和炸药,开始围绕塔身布置炸药。
我兴奋得浑身战抖。
炸药安放完他将爆破索一圈一圈缠在塔身,同时将那些牌位也捆在爆破索上。最后,将那面残破的太阳军旗展开塞在爆破索下。
“现在这塔不再是‘武功伟业塔’了,而是历史的耻辱柱!这些战犯,如果他们有灵魂的话,将永远被钉在这历史的耻辱柱上!”
江伟拿出一个大可乐瓶,里面装满黑色液体。
“这是黑狗血,是中国民间最恶毒的驱鬼法宝,我要让他们永远在地狱里受煎熬,永远永远!”
他把狗血撒在牌位上、军旗上、塔身上。
一阵风吹过。大殿檐角的风铃发出哀鸣。风吹过树梢的呜咽声,在我听来,是来自地狱的哀嗥。
17:37分,“轰”的一声,牌位、军旗灰飞烟灭。而塔并没有粉碎,只是倾斜着,表面的浮雕被爆破索炸得支离破碎,只有高处还有一两幅稍微看得出一点原来面目。
江伟摇头。显然对此结果十分不满意。“怎么搞的,我还混进一家爆破公司学了三个月呢。”
看了一会,他仿佛自言自语道:“这样也好。总得给小日本留点纪念品,以后就让他们来参拜这‘历史的耻辱柱’吧。”
第五章我以我血荐轩辕
作者:时空旅行者
现实就是这么有趣,你如果老老实实依足规矩想对别人说什么,很少有人理你;可如果你以特别的不守常规的去说,比如刀架在某人脖子上,那么不但某人会老老实实听你说,连周围的人都会静静的听你说。
现在就是这样。全世界都在听江伟的声音,关注江伟的行动。
而且各地民间的反应也很有趣。
美国一历史教授:“江伟就像堂吉珂德,独力对抗日本军国主义这大风车,不过他手中不是长矛,而是代表正义和复仇的大炮……”
美国二战老兵:“……二战时,小日本战斗力很强,得使劲打,不然他随时会反咬你一口……这次要彻底打垮他!”
日本青年:“我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恐怖分子说的那些名字我都不知道,只有东条好像是我们日本一个战斗英雄吧……”
犹太青年:“中国人真是善良。他们救过我们五万人民。但他们对待敌人的态度太宽容了,应该像我们一样,从来没有停止追杀战犯……”
韩国青年:“……要解决这个危机,我看只有日本天皇跪下谢罪。当年对着麦克阿瑟,每天请安鞠躬,现在再多跪一下也没什么嘛。”
而中国百姓的反响是复杂的。他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母亲悲伤流泪,他们为江伟的行动震撼深思,他们更为战犯受到万劫不复的惩罚而高兴。北京已响起鞭炮声,而南京,所有车辆鸣响喇叭,鞭炮声此起彼伏。
江伟看着这一切,突然说:“你刚才不是问我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吗?我们现在来谈谈这个问题。”
我们把镜头架好,而屏幕也切换到现场直播。
“在我花天酒地空虚堕落的那段时光,我发觉我周围的人都如行尸走肉一般活着。他们不再相信任何理想和信念,只是唯利是图。当时我想,这个国家怎么了?
“三年前,我开始策划这次行动。我的想法就是,如果这个国家已经没有了血性,没有了脊梁,那么我将用爆炸为这个古老民族留下最后的呐喊!
“日本,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政府领导人平庸,这很无奈;我们的政党失去号召力,这令人心寒;我们的官员**了,这是危机的预兆;而如果我们每个人对一切都麻木了,如果我们每个人的热血都冷却了,如果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都被金钱**腐蚀了,这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个民族的魂已经死了,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已经枯竭。
“我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一个国家的未来,不是在于她有多么有力的政权,多么发达的经济,或者多么强大的军队,而在于她和她的人民所拥有的,是怎样的民族魂!”
江伟再次摘下头盔,凝视着镜头。
“我虽然改变了我的国籍,那是为了这次行动的需要。我始终是一个中国人。因此请允许我呼唤你们一声,我的同胞们。
“靖国神社是否能毁灭,我不关心;日本天皇是否会下跪,我不在乎;而你们,我的同胞们,还有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党,如果你们能感受到一个普通中国人用心对你们发出的呼喊,而有所深思,而有所行动,这才是我最希望的后果!”
江伟说不下去了。
过了一会,萝丝字斟句酌的说:“您一个人要唤醒整个民族,您不觉得您背负得太沉重了吗?您是不是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
江伟思索了片刻,“我没想过这个问题,也从来没想当救世主。也许你不了解中华民族,从屈原,到邹滔奋,我们从来不缺少用生命呐喊的勇士。也许有人认为他们是疯子狂人,可就是这些人,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不敢自比先贤,我只是做我应该做的。”
我们都不再说话。
18:34时。黄昏来临。晚霞在天边燃烧,一切渐渐笼罩在暮霭中,变得朦朦胧胧。
“咦?疏散完啦?小日本动作挺快……”我的一个伙计打破了沉默。
NHK的屏幕上,东京街头在黄昏中那么的凄凉冷清,已看不见平民,只有满地的丢弃物,和正在撤退的军车。
“疏散完了……不对头!”江伟脸色变了,戴上头盔,转身向运钞车冲去。
“什么……”我话未说完,只觉得什么地方“嗡”的一声闷响,我立刻觉得头晕目眩,而监视器同时变成雪花点。
我挣扎着想跟上江伟,刚冲出几步,只听见“噗”、“噗”两声轻响,两颗子弹准确命中江伟的头盔,冲击力使他扑到在地。
他艰难的站起,踉跄着继续扑向核弹。他的手握住了车门把手,又是“噗”的轻响,他的左腿上血花飞溅,他被打得单膝跪地。
我来不及细想,动作夸张地摔倒在他身上。第四声枪响,子弹穿过我的右臂,击中江伟的后背。但我的举动显然出乎狙击手的预料,他们犹豫了几秒钟。
就是这几秒钟,江伟已拉开车门,钻了进去。
他们失去了目标。
“全部停下!我的手指已经放在核按钮上!”
听到他的话,我松了一口气,这才觉得右臂火辣辣的。而我们周围,不知何时已出现了十来个幽灵一般的突击队士兵。
“你们的突击失败了!马上停止电磁干扰!退后!”
突击队员慢慢后撤。
监视器画面一个个恢复了,头晕也停止了,只是觉得恶心想吐。
“黑田!我知道你在指挥!叫他们留下两个急救包,马上消失!”
萝丝他们这才狼狈地从地上爬起,这次她可是花容失色了。我胡乱地裹好手臂,拿着急救包来到运钞车前,江伟开门接过急救包。
他坐在核弹旁,头盔放在一边,鲜血从头侧流下,染红了半边脸。而左腿的裤子已浸透血,车箱地板上也沾染了一滩。他苦笑一下,“我特别加强了这头盔,总算挡住子弹。这只是被破片划伤的。”
我这才看到头盔上凹下去两大块。“背后那一枪呢?重不重?”
“你这傻瓜帮我挡了一下,加上三层凯夫拉,没射穿。不过肋骨可能断了一根。”他一边包扎一边说。“腿上就没那么幸运了,好在我定做了凯夫拉裤,要不骨头都得断。”
包扎完,他有些疲惫,毕竟流了那么多血。他闭上眼,喃喃说:“他们是早有预谋的,对我一忍再忍……提前疏散减少行动风险,用大功率全频电磁干扰使我的遥控和传感器失效,制服我后即使无法拆弹,也有时间运走,好计划啊……幸好他们没用12。7mm重狙,也许是怕当着两位大记者的面,把我打得四分五裂太过血腥吧,呵呵……哈哈……”他笑得那么开心,仿佛被打得四分五裂是什么可笑之极的事,直到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他的笑声。
我关上车门让他休息。
惊魂未定的萝丝在镜头前绘声绘色地描述刚才的一幕。
我已经没兴趣履行我的职责了。让我的同事去继续报道吧。
我靠着运钞车滑下,无力的坐在地上。在我眼前地上,是几滴飞溅的鲜血,在白色大理石上是那么殷红。就像傲雪绽放的红梅,那么的生机勃勃,那么的活力四射。
我不知道这是江伟的血,还是我的血。
我只知道,这是——
中国人的血!
第六章那一声心中的爆炸
作者:时空旅行者
一切重归安静。
监视器上各大媒体都以最快的速度播报着日本突击行动失败的消息。
联合国秘书长发表谈话,呼吁江伟放弃行动,通过和平的对话和外交手段来达到目的。最后,他敦促日本:“1948年,国际法庭由十四国法官宣判‘南京大屠杀’确实存在,并强烈谴责日本陆军的野蛮行为是无可原谅的;1952年盟国与日本缔结和约,《和约》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日本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之判决,并将执行该法庭对日本国民之处刑。’日本政府签署了这一和约,表明其承认国际法庭审判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并接受判决。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更不容抹煞篡改。希望日本政府拿出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解决这一危机。”
19:27时。江伟出来了。他开着车门,站在门后。头盔上的弹痕、腿上渗血的绷带都令人心惊。他不敢离车太远。
“我宣布,由于日本政府试图以武力夺取核弹,以及考虑到我的伤势,我已经将起爆时间提前到东京时间21时整。所有军队、警察必须立即撤退。我们的直播也将告一段落,因为两位记者也要撤到安全地带才能继续工作。”
没有人感到惊讶。
萝丝走到江伟面前,握住他的手。“无论您的行动是否正确,您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无论您的观点是否正确,您的声音不会被世界遗忘。”萝丝有点动情。
江伟改用英语:“离别总是忧伤的,谢谢你和你的评语。再见了。”
江伟转向我,等着我和他告别。我对他笑笑,转身看着我的同事们,“能和你们一起工作是我的荣幸。你们可以坐CNN的车离开,我要留下完成我的工作。”
车消失在神社门楼外。我送走了他们。虽然我的几个年轻同事也闹着要留下,萝丝也一再劝我离开。
雪亮的摄像照明灯只能照亮这诺大庭院的一角,光圈的中心是一辆运钞车,和一个受伤的人。我觉得有点冷。
我走近江伟,我决定留下后他还没说过话。
“我留下你好像并不惊讶。”
“嘿嘿,我说过你是个傻瓜。”
我也笑了。
不知怎么我突发雅兴,四句诗脱口而出:“慷慨同仇日,谈笑破虏时;携手同赴义,杀贼恨太迟。”
“好诗!好兄弟!”江伟揽住我的臂膀。我不再觉得冷了,热血重新奔流。
20时整。周围已听不到人声。从NHK的画面看,他们的转播车也随着最后一队军车撤出了。方圆十公里只剩下我们两个了。
至少表面如此。
“我们得快!他们已经没什么好顾忌的了。打开你的摄像机,开车跟着我!”
我们逐个拜访三殿一馆。每到一处,江伟拉开车门手持一个自制的火焰喷射器,里里外外狂喷。
他左腿的绷带不停地渗血。我见他行动越来越吃力,想上去帮他。他拒绝了,“你继续转播,这是我的工作。”
靖国神社燃起了冲天大火。一切的罪恶,一切的丑陋,都在熊熊烈焰中呻吟,扭曲,倒塌。门楼点燃前,我们退出了这邪恶的中心。
门楼下半部分是坚固的砖石结构,只有上半部分的木结构在燃烧。我们停在门楼前。静静的看着江伟的杰作,静静的等待最后的时刻。
NHK的画面上,日本首相在说着什么。我俩都不懂日文,从画面下的英文字幕才知道,他愿意就六十年前日本的战争行为表示歉意,希望江伟不要引爆核弹造成生态灾难。那家伙边说边鞠躬。
“不见棺材不掉泪!可这样的道歉一点诚意都没有!”江伟冷笑,对着镜头说。
“日本,我对你们已经无话可说。只想请你们记住一段话。这是东西德统一时,德国总理科尔在国会的宣言:‘德国人承认历史是整体的,我们并未忘却历史中黑暗的部分。在本世纪,德国人犯了什么罪,给人类和各民族带来了什么痛苦,我们决不能忘记。不负起这个历史重担,我们便没有资格享受自由!’”
这时,CCTV的画面上,华灯初上的**广场已聚集了四、五万人。没有喧哗,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北京凛冽的寒风中。胸前插着白花,手中捧着一支小小的蜡烛。四、五万个小小的火苗,就像四、五万颗勃勃跳动的心。这些火热的心所围绕的,是我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关上摄像机,痴痴的看着,感受着千里之外的祖国传来的心跳。
叹了一口气,我轻轻地说:“快结束了。”江伟不说话。他脱下已变形碍事的头盔,凝视着画面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结束前,我有两个私人的问题想问你。”我实在忍不住,打断了他的凝视。
他点头。
“你是怎么破解俄罗斯弹头的保护锁密码的?”
他笑笑:“还有一个问题呢?”
“这样一个弹头在黑市上至少要一千万美元,你怎么那么有钱?嘿嘿,下辈子我好学学怎么赚钱。”
他出神地看着画面,好像忘了我的存在。
好一会儿,轻轻的,仿佛叹息一般的说道:
“根本没有核弹!”
第七章结束,是为了开始
作者:时空旅行者
他看着我。我此刻的表情一定可笑极了,他“咯咯”地笑出声来,最后哈哈大笑。
他的笑声突然停止,他的脸因痛苦而扭曲:“我如果有核弹,是不会给他们时间的,我娘也不会……”
我这才从梦中醒来,可笑地冒出一句:“你出老千!”
他对我苦笑:“是啊,这里面也有你的功劳。”
“我原计划在8月15日那天行动,可俄罗斯核弹头的失踪让我提前了。你的报道非常详细,失踪弹头的照片、数据应有尽有,我照着仿冒一点破绽也看不出来。可以说,如果没有俄罗斯弹头失踪这个突发事件,我的这个骗局不会那么逼真和顺理成章,小日本会不会上当很难说。我不能等到日本投降日,就是怕失踪核弹被找到。”
“那么辐射呢?那个日本专家……怎么日本人没怀疑?”我语无伦次。
“那个墨绿色的圆柱里和铁箱下面只是普通的烈性炸药。我花了三万美元,从东京国立医院放射科偷偷搞了点钴60的废料放在圆柱里面。那个起爆装置和传感器倒是货真价实,我用了几乎全部积蓄才搞来的。
“日本是唯一一个遭受过核爆炸的国家,他们对核弹的恐惧深入骨髓。一听有核爆炸,腿先软了,自己先心虚混乱了,哪里还管是真是假;即使有人有怀疑,还是要以防万一。这个计划如果换个国家,不会那么成功。”
“那么……那么……就这么算啦?”我还是没有从震惊中恢复。
“你看这里,”他指着身后燃烧的靖国神社,“这是一颗无声的核弹,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日本人心中爆炸!”
“你再看这里,”他指着**广场上的人群,“这也是一颗无声的核弹,在我的同胞们心中爆炸!”
我努力思前想后,渐渐露出会心笑容。
“好一个惊天的骗局!好一个无声的核弹!”
“我们的时间不多,是时候揭开谜底了,我也该谢幕了……”
“你想……不!你不要死!现在你也不用死……”
江伟神色黯然的摇了摇头,“我什么都计划好了。可我没想到我母亲……”
我急得口不择言:“现在周围十公里只有我们俩,这是你的机会……你要求中国人为了祖国行动起来,可你呢?不错,一死了之,你青史留名。可你看看**广场上你的同胞,他们在思索在行动,你却要逃避!你母亲牺牲了,可你的祖国母亲还需要你……”
江伟深深地看着我,一言不发。
门楼上部建筑开始倒塌。可下半部分仍然完整。
江伟转过身去,叹口气,“你让我把我的使命完成吧……炸了这最后的堡垒,再来向世界宣布核危机的解除。”
他让我撤到二百米外的停车场。
我架好摄像机,开始进行最后的直播。
长焦镜头中,我发现江伟已将身上臃肿的防弹衣裤脱下。他身着黑衣,修长挺拔的身躯在烈火的映衬下,摇曳缥缈仿佛天神,浴火的复仇之神!
由于逆光,我看不清他的脸,但我分明感觉到他的目光在注视着我。
他向我一挥手,回身上车。
20:39时。江伟驾车冲开门楼前坠落燃烧的瓦砾,消失在门洞里。
我已无泪。
我知道这也许就是永别,他也许不会再出来,可我无法阻拦他。
他的死能让一个古老民族浴火重生吗?我不知道。
已经快三分钟了,江伟还是没有出现。
空中巨大的呼啸声突如其来,我毫无防备。脑中刚反应过来是战机低空突袭,一串火球从神社门楼中升起。
冲击波把我高高抛起……
失去知觉前的一刹那,我像看无声电影一般,看着巨大的火球,由太阳般的白色,变成血红,最后变成一团黑色的火焰……
相传古时候有一只神鸟。
在她生命枯竭的时候,身上的羽毛会变成火焰。
黑色的火焰。
而她,将会在黑色的火焰中得到重生。
凤凰的涅盘。
七天后,2005年4月5日。清明节。
按民俗,是江伟的“头七”。
我溜出医院。走在黎明前的北京街头。
我是第二天才醒过来。日本方面对我进行了三十多个小时的盘问,虽然他们挺客气地称之为了解事件细节。
他们曾制定了几十个行动方案,但都不能万无一失而放弃了。最后时刻才下决心放手一博,出动了两架“雷电”,发射了四枚铝热剂高爆燃烧弹。
我告诉他们根本没有核弹。他们没有我想象中的吃惊,神社废墟已经被搜索了很多遍了。但是他们的脸上分明写着失败和沮丧。
我没有问他们江伟的下落。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脸上的悲伤。
我要求回国。中国大使馆这次强硬得出乎我的意料,几乎是把我抢了出来。
电视、报纸都在继续报道这个事件。靖国神社已不复存在。废墟的清理仍在继续。由于铝热弹的威力,砖石成为粉末,运钞车也熔成一块块废铁。日本宣布,恐怖分子已被烧死,并公布了防弹衣碎片的照片。同时还吹嘘,日本成功地解决了恐怖威胁,现场未发现核弹和核污染。
清明节。我走在黎明前的北京街头。
我胸中的酸楚不断弥漫。
我想念我们的国旗,我想念我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来到**广场。
这里,我们共和国的心脏,已经是白色鲜花的海洋。白色鲜花中,肃立着几万中国人。
他们有的已经守候了一夜,有的从天南海北赶来;他们有的臂缠黑纱,有的胸佩白花。更多的人还在涌进**广场。
他们,血仍未冷!
东方出现曙光。
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的步伐,走过金水桥。
跟在他们后面的,是胸佩白花的共和国元首和第四代领导集体。
雄壮的国歌声中,第一缕阳光照亮冉冉升起的国旗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纪念碑上熟悉的大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尾声大事件已过去了将近一年了。
中国依旧持续而平稳地发展,人们依旧忙忙碌碌。
中国发展的脚步,明显感觉得到多了一份坚毅和果敢。
我没有辞职。
我成为了大牌名记。我要求留在国内。
我把我的关注投入到贫困山区,我把我的镜头对准造假窝点,我把我的追踪指向贪官污吏。
大事件还给我带来了一个东西:普利策新闻奖。
我没去领奖。
CCTV直播了颁奖仪式。当屏幕上老编代我上台时,我的手机响了。
没有来电显示。
“怎么不去领奖?你这傻瓜……”
———全文完———
以下,为没用的资料。
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都讨论过吧.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某某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
北宋六大奸臣
“六贼”:蔡京、王黺、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
蔡京与童贯是北宋末年响当当的“六贼”领头人物,**得一塌糊涂,搜刮来的银子拿部分办办公开赛供皇族高官“花差花差”根本无所谓。
“六贼”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他派朱励在江南一带搜刮珍奇异宝、名花古木,朱励及其爪牙们仗着皇帝的势力在江南横行霸道,他们拆墙破屋、敲诈勒索,弄得民不聊生。歙州、睦州一带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也成了朱励等人骚扰、搜刮的主要地区。歙州、睦州人民痛恨官府,在穷苦农民方腊的领导下举行起义。
事实上,童贯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般的悲喜剧色彩。他的一生中,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肯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迄今无人能够打破的记录,并且可能会永远保持下去。
这几项记录是:
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宦官;
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
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宦官;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宦官。
也许是因为宋徽宗具有美术天才的关系,他所信任和喜爱的亲近重臣,仪表一般都很出众。徽宗皇帝本人,用古时人们的形容,叫作面如脂玉,唇若敷朱,风姿如玉树临风;与他政治上的昏庸似乎没有太大关系。从他传世不朽的人物画《听琴图》和部分时人记载上看,蔡京眉目疏朗俊秀,风度儒雅从容,很有点美男子的味道;也丝毫不妨碍他做事的阴毒狠辣。另外一位同样官至宰相的此类人物,名叫王黼。这个人身材挺拔,金发金眼,与常人大异其趣而不同凡响;同样没有影响此人卑污猥琐的为人。
童贯则是另外一种类型。史书记载,此人身材高大魁伟,皮骨强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颐下生着胡须,一眼望去,阳刚之气十足,不像是阉割后的宦官。这可能和他年近二十岁才净身有关。
据说,童贯为人有度量,能疏财,出手相当慷慨大方,很像《水浒传》上同时代那些仗义疏财的好汉。只是,他仗义与疏财的对象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后宫妃嫔、宦官、宫女、能够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近臣等等,时不时可以从他那儿得到不少好处。因此,皇帝耳边经常可以听到关于他的好话,称得上好评如潮。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阳刚外形的人,却性情乖巧,心细如发,对皇帝的心理具有极强的洞察力,每每能够事先预知皇帝的意趣意图,于是说话做事很少荒腔野板,从而大得欢心。
童贯净身入宫时,是拜在同乡、前辈宦官李宪门下作徒弟。这位李宪是神宗朝的著名宦官,在西北边境上担任监军多年,颇有些战功。童贯读过四年私塾,有些经文根底;跟随李宪出入前线,又打下了军事上的根基,很有点能文能武的味道。加上他曾经十次深入西北,对当地的山川形势相当了解。这使他在宦官中很不寻常。不过,看起来李宪对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提拔照顾,致使童贯进宫二十余年,始终没有出人头地。如果不是赵佶这种性情的人作了皇帝,或者换句话说,如果神宗皇帝能多活二十年的话,他说不定会默默无闻地老死在皇宫里。
从时间上推算,徽宗入继大宝时,童贯已经四十八岁。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经验、阅历、精力臻于巅峰之际。徽宗以内廷供奉官的名义,派他到杭州设明金局收罗文玩字画,第一次为他打开了上升的通道。一般说来,内廷供奉官大体相当于皇宫的采购供应处长,并不是一个多高的职位,却是一个很有油水的肥差。童贯没有满足于捞取好处,他对这次机会的利用,称得上老谋深算,意味深长。
蔡京(1047~1126),北宋末权奸。字元长。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元□元年(1086),司马光任宰相,下令废罢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蔡京按照限令于五日内在开封府所属各县全部改募役为差役,受到司马光的称赞。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蔡京任权户部尚书,力助宰相章□重行新法。宋徽宗赵佶即位,蔡京被弹劾夺职,闲居杭州。宋徽宗派宦官童贯到杭州访求书画奇巧,蔡京勾结童贯,以书画达于禁中,得以重新起用。崇宁元年(1102),他乘机排挤掉宰相韩忠彦、曾布,而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善于奉迎,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他与宦官童贯、杨戬、梁师成、李彦,权臣王黼、高俅、朱勔等,把持朝政,向宋徽宗进“丰、亨、豫、大”之言,竭全国之财,供其挥霍。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兴花石纲之役;建延福宫、艮岳,耗费巨万;设“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为弥补财政亏空,尽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民怨沸腾,币制混乱不堪,给北宋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蔡京是北宋最**昏庸的宰相之一。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童贯、朱勔、李彦、王黼、梁师成为六贼。而称蔡京为“六贼之首”。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宋代官制
门下省:又称“左省”。其长官名义上是门下侍中,但很少委任过,实际上有名无职。副长官是门下侍郎,另外又委派一名给事中任“判门下省事”①真正掌管本省的职权。其属官有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以及给事中等。门下省的职权是主管皇帝宝玺、大朝会设位版、赞拜、拜表、宣黄、外官和流外官考课、年满斋郎转补以及各司附奏署名等事。神宗改革官制时,重新恢复三省的实际地位和职权,门下省专司审议,但自门下侍郎成为尚书左仆射(宰相)的兼职或副宰相的专职后,便不再和门下省本身的职事相关了。
中书省:又称“右省”。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实际上也有名无职。副长官为中书侍郎。又另委派一名中书舍人任“判中书省事”,真正掌管本省职权。其属官有右散骑常侍,中书舍人、右谏议大夫、起居舍人、右司谏、右正言等。中书省的职权是主管郊祀、皇帝册文、州县官考课、斋郎等年满复奏、文官改赐章服、僧道给赐紫衣师号、举人出身及寺观名额等事②。神宗改革官制后,中书省则专司取旨出令。但自中书侍郎成为尚书右仆射(宰相)的兼职或副宰相的专职后,便不再和中书省本身的职事相关了。
门下和中书两省的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通称“两省官”③。门下省的起居郎和中书省的中书舍人称“小两省官”。④。散骑常侍、给事中、谏议大夫等称“大两省官”⑤。北宋前期,大两省官员虽名为谏官,但除非皇帝特旨供职,并不得谏诤。
尚书省:又称“都省”。其长官名义上是尚书令,还有左右仆射、左右丞等,但尚书令从不委任。实际上另外委派诸司三品以上者或学士一员任“权判尚书都省事”。尚书省的职权是总辖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和司封、司勋、考功、度支等二十四司,并主管议定官员谥号、祠祭、受誓戒、在京文武官封赠、注甲发付选人、二十四司人吏迁补等事。尚书省所辖六部二十四司,分属左司和右司,左司掌管吏部(下辖司封、司勋、考功)、户部(下辖度支、金部、仓部)、礼部(下辖祠部、主客、膳部);右司掌管兵部(下辖职方、驾部、库部)、邢部(下辖都官、比部、司门)、工部(下辖屯田、虞部、水部)。左、右司各设郎中1人,员外郎1人。

宋太祖时,设立流内铨(简称铨司)、委派“权判流内铨事”2员,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和拟定差遣等事。还设立三班院,委派“知三班院事”或“勾当三班院”,员数不定,负责对东西头供奉官等武臣的考课和拟定差遣等事①。太宗时,设立磨勘京朝官院和磨勘幕职州县官院,总称磨勘院,负责对京朝官和选人进行考核。随后,改磨勘京朝官院为“审官院”、磨勘幕职州县官院为“考课院”②。太宗时还设置“京朝官差遣院”,负责对少卿监以下京朝官注拟差遣。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也并入审官院。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设置审官西院,主管武臣阁门祗候以上到诸司使等的磨勘、注拟差遣等事。又改审官院为审官东院,主管文臣京朝官以下考核功过、叙其爵秩、注拟差遣等事。两院各派知院、同知院各1员、主簿2员。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为全面改革官制措施之一,是铨注之法全归吏部,撤销审官东院而改为吏部尚书左选、主管寄禄官在京朝官和职任非中书除授的文臣;撤销流内铨而改为吏部侍郎左选,主管从初任到选人的文臣;撤销审官西院而改为吏部尚书右选,主管升朝官以上和职任非枢密院除授的武臣;撤销三班院而改为吏部侍郎右选,主管副尉以上到从义郎的武臣。据《宋史-职官三》载,从此以后,以上文、武官员的选试、注拟、责任、升迁、叙复、荫补、考课的政令以及封爵、策勋、赏罚、殿最的制度,都归吏部掌管。吏部的长官为吏部尚书,设一员,副长官为吏部侍郎,其下有郎中、员外郎各二员,分管尚书左、右选和侍郎左、右选。此外,还有司封、司勋、考功的郎中和员外郎各两员,官告院主管官一员等。
户部:宋初设三司总管全国财政,户部几乎无所职掌,只委派“判户部事”一员,接受各地土贡,至时陈列于殿廷。神宗官制改革时,撤销三司,全国财计始归户部。户部主管全国户籍、土地、钱谷的政令以及贡赋、征役等事。设户部尚书一员,左、右曹侍郎各一员。郎中、员外郎各二员,度支、金部、仓部各二员。左曹分管户籍、税赋、土贡、征榷等事,右曹分管常平、免役、保甲、义仓等事。度支掌管全国财政预算,量入而出;金部掌管全国的货币收支,藏于府库;仓部掌管仓库贮积和收支等事。
礼部:宋初设太常寺礼院。真宗时又设礼仪院,主管礼仪之事。礼部只委派“判礼部事”一员,掌管科举,奏补太宙斋郎等事。神宗时,撤销太常礼院,其职权划归礼部。礼部设尚书、侍郎各一员,郎中、员外郎各一员。礼部下设祠部、主客、膳部等三司。掌管礼乐、祭祀、朝会、宴享、学校、科举之政令。
兵部:宋初设枢密院,掌管军事政令,武臣铨选则归三班院和审官西院负责,兵部只管皇帝仪仗、卤簿、武举、义勇弓箭手等事,委任“判兵部事”一员。神宗时设兵部尚书、侍郎各一员,职方、驾部、库部和本部等四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职权略有扩大,主管民兵、弓手、厢军、蕃兵、剩员,武士校试武艺,及少数民族官封承袭等事。
刑部:宋初刑部是最高司法机构之一,主管全国刑政,并审复大理寺所定大辟案件。太宗时,创设审刑院,将刑部审复权拨归审刑院,审刑院成为全国另一最高司法机构。神宗时,撤销审刑院以及纠察在京刑狱司,将其审复等权归还刑部,从此,刑部的职权大为扩大,主管全国刑法、狱讼、奏谳、赦宥、叙复等事。设刑部尚书一员,侍郎二员;郎中和员外郎,本部各二员,都官、比部、司门等司各一员。本部郎中和员外郎,又分左、右两厅,厅各二员,左厅掌管详复,右厅掌管叙雪。
工部:宋初只设“判工部事”一员,所属屯田、虞部、水部的职权全被划归“三司”,工部职权很少。神宗官制改革时撤销“三司”,工部才恢复职权。设工部尚书、侍郎各一员,本部和屯田、虞部、水部四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管全国城郭、宫室、舟车、器械、钱币、河渠等政令。南宋时,将军器监和都水监并归工部,工部的职权就更为扩大了。工部还兼管军器所和文思院;高宗时还设立制造御前军器所,委任提点官二员和提辖、监造官各若干员,负责制造武器;文思院负责制造金银、犀玉等器物,设提辖官一员、监官三员。
宋代**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所谓中央集权,是指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主义则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主宰一切。秦汉时代,中央集权制就已经确立起来,但**主义还未至登峰造极的程度。宰相权力的变化就是一个例子。汉代的宰相,权力相当大,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到了宋代以后,宰相的权力就越来越小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皇帝手里。可以说,**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从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这类官有两种情况,第一,在宋太祖、太宗统一五代十国的过程中,留用了大批各国旧官员,使他们保持官位,领取俸禄,但不使掌握实权(只对其中认为可靠者安排一些实际职务);第二,对于宗室、外戚、勋旧,也仅授予高官,优加俸禄,而不给实职。至真宗时,便把这些措施加以制度化。按照这个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每个机关彼此互相牵制,“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例如左、右仆射、六部尚书、侍郎、大夫、郎中、员外郎、卿、少卿等,在成为官阶的名称后,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不再担任与官名相应的职务。这些官名只用作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的根据,因此称为正官或本宫,又称阶官或寄禄官。其中有文资、武阶的区别。差遣是指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又称“职事官”。差遣名称中常带有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字,如知县、参知政事、知制诰、直秘阁、判祠部事、提点刑狱公事之类。也有一些差遣并不带上这些字样,如县令、安抚使等。官阶按年资升迁,即使不担任差遣,也可依阶领取俸禄,而差遣则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官员的才能,进行调动和升降。所以真正决定其实权的不是官阶,而是差遣。至于“职”,一般指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中的官职,如大学士、学士、待制等,是授予较高级文臣的清高衔头,并非实有所掌。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官制改革后,撤销馆职,另设秘书省职事官,自秘书监丞、著作郎以下,都称馆职。其他文臣兼带馆职,武臣带阁门宣赞舍人,则称“贴职”。
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义上都有正式官员,但除非皇帝特命,不管本部的职事。《宋史-职官志一》说:
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又说: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
这样,各级官府层次重复,叠床架屋,机构空前庞大。但是,却有利于皇帝直接控制用人大权,他可以随时提拔官阶较低而有才能者担任要职,也可随时撤换无能之辈。历代的官制,宋朝大多保留下来。《宋史-职官志》云: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自赵匡胤建宋以后,三师、三公之制虽承唐制保留下来,但授与大臣者为数并不多,尤其是太师一官,只以赵普与文彦博两人功高德厚方予特拜。但自蔡京擅政以后,拜三公者在宣和年间竟多达18人。这18人中,除了蔡京父子及童贯、王黼等宠臣外,其他多为宋徽宗的儿子(太子除外)任职。
◎宰执
宋代的中枢机构,真正握有最高行政权者是“宰执”。所谓“宰执”,即宰相与执政之统称。宋代的宰相称中书门下平章事,副职称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也称为“执政”,这是赵匡胤为牵制宰相而设置的。据李焘《长编》卷5所记,宋太祖登位后,仍留用后周宰臣范质、王溥等为相,及范质等求退之后,虽以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但未行宰相署敕之事。当时有大臣认为宰相虚位,应以尚书省长官行宰相署敕之权,但有的大臣不同意,说平章事即宰相之任。那时加封为平章事者,还有多人,但都是在朝外的“使相”之类(宋制,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兼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都称为使相,但不预闻政事)。因此赵普独擅宰相之权。宋太祖要给赵普设置一个副职,但想不出合适的名称,便问翰林学士陶榖:相“下宰一等有何官?”陶榖回答说,唐代曾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之称。于是便以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这是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时的事。当时设置的参知政事地位还很低,据《长编》卷5载:“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使厅上事,殿廷别设■(zhu1n,音砖)位于宰相后,敕尾署衔降宰相数字,月伴杂给皆半之。”政事堂是宰相议事办公的地方,参知政事连宰相的办公厅都不能进,可见没有多大权力。后来,宋太祖看到赵普为政专断,为了加强对宰相的牵制,便提高参知政事的地位和职权。开宝六年(公元973年)诏薛居正、吕余庆与赵普“更知印拥班奏事”,以分其权。到了太宗时,又进一步提高参知政事的地位。据《长编》卷37载: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正月戊子,太宗诏曰:
自今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其■位先异位,宜合而为一。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
都堂就是政事堂。参知政事原来与宰相在地位和职权上的差别,至此完全消除。这就形成了对宰相的有力牵制。所以宋代常以“宰执”并称。参知政事一名虽沿自唐代,而唐代的参知政事并非常制,凡以他官而居宰相职的,即称为参知政事。也有称为参预朝政,参议朝政。而宋代所设的参知政事,则成为宰相副职之定制。参知政事地位的提高,是宋代统治者削弱宰相之权,并使之与宰相互相牵制从而加强皇权的重要措施。
概而言之,宋代宰相制度大体有五次变动。
第一次是北宋初,宋神宗元丰以前。如上所述,就是这时期的变化情况。名义上与唐代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却有很大区别。主要在于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宰相之权既已分削,又设参知政事互为牵制,相权益弱,而皇权却由此加强。另一方面的变化是,中枢机构中三省制已进入衰落荒废的阶段。职权的转移,是三省制消亡的先声。
第二次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开始的官制改革,史称元丰改制。元丰改制撤销中书门下,恢复唐初三省制度,置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不过,这三个官位只是虚设,从不授人。又仿照唐制,用尚书左仆射、右仆射代行尚书省的职权;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代行中书令的职权,他们是正宰相。这时,参知政事的名称被取销,而增设了四名副宰相,即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第三次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蔡京任宰相,自称“太师”,总领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之事,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由太宰兼门下侍郎,少宰兼中书侍郎。钦宗靖康年间,又废除太宰和少宰,改为尚书左仆射和右仆射。
第四次是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式以左仆射和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宰相,又将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改为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还取消尚书左、右丞的官称,大体上恢复了宋初的制度。
第五次是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又改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左、右丞相,参知政事照旧。除去中书令、侍中、尚书令的虚称。门下并入中书,称中书门下。左右宰相主中书事,兼尚书省之长,六部直属于宰相,尚书省之制已废于无形,实际上这也是三省合一。从此,左右宰相成为全国最高的行政长官,尚书省只掌握六部,奉命执行政务。当时大臣虞允文、梁克家为首任左、右宰相并兼枢密使。
除宰相之外,尚有“平章军国重事”一职。《宋史-职官志一》说,哲宗元佑中,置平章军国重事,以文彦博、吕公著相继任之。其位在宰相之上,专以处高德老臣,以示宠幸,五日或两日一朝,非朝日不至都堂(政事堂)。但这一官职只是一种最高荣誉职位,并没有多少“军国重事”可管。南宋时,情况有些变化,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韩侂胄任平章军国重事,“所预者广”,“所任者专”,独擅朝政。理宗时,权奸贾似道也升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窃位日久,恩宠日隆,位在丞相之上。于是,“平章军国重事”便独揽军、政大权,出现了军政合一的定制,而宰相则屈居于副职的地位。
宋初的宰相称为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沿袭唐代的,中书门下的长官编制不固定,大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参知政事同时不超过五人。或三相一参,或三相而无一参。太宗以后,以三相二参或二相二参居多。
唐代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在政事堂办公。政事堂先设于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最后干脆就改称为“中书门下”。宋初虽门下、中书、尚书三省的名称照旧,但这些与唐代之制已大不相同。首先是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其次是三省的职权已转移。唐代三省分掌定策、封驳和执行之权。但宋代三省的权力被削弱。这个削弱,与“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有关。《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就记载了元丰改革官制以前,三省权力旁落,官署冷清的情形:“中书省、门下省者,存其名,列皇城外两庑、官舍各数楹。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账,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报版、流外、考校诸司附奏挟名而已。”至于尚书省,实际上自唐末五代就已经逐渐荒废了,至宋代就更是名存实亡。因此,北宋前期经常有大臣建议恢复尚书省的地位。例如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九月,右谏议大夫王化基上疏言五事,其一便是“复尚书省”。他建议“废三司,止于尚书省设六尚书分掌其事。”唐代的尚书省分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握行政、财政、司法、仪礼的大权。至宋代,官吏的选用,另设审官院,“除授者皆出中书,不复由吏部”。户部则归于三司。这样,行政权归于政事堂,财政权移归三司。三司的设立,是宋太祖收回财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王化基废“三司以实尚书省”的建议,自然不被采纳。但是为了搪塞众议,宋太宗对尚书省长官的地位也给予某些提高。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升尚书令于三师之上。然而,这并没有提高尚书令的职权,何况尚书令又很少授人。因此,到至道、大中、祥符年间(公元995年—1061年),不断有大臣提出恢复尚书省制的问题,但均未有结果,这个问题至神宗元丰改制以前,一直争论不休。实际上,尚书省职权之分割,是宋代分散中枢机构的权力而强化皇权的反映。正是这种变化,在其后促成了三省制的消亡而演进为一省制。
◎三省六部
门下省:又称“左省”。其长官名义上是门下侍中,但很少委任过,实际上有名无职。副长官是门下侍郎,另外又委派一名给事中任“判门下省事”①真正掌管本省的职权。其属官有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以及给事中等。门下省的职权是主管皇帝宝玺、大朝会设位版、赞拜、拜表、宣黄、外官和流外官考课、年满斋郎转补以及各司附奏署名等事。神宗改革官制时,重新恢复三省的实际地位和职权,门下省专司审议,但自门下侍郎成为尚书左仆射(宰相)的兼职或副宰相的专职后,便不再和门下省本身的职事相关了。
中书省:又称“右省”。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实际上也有名无职。副长官为中书侍郎。又另委派一名中书舍人任“判中书省事”,真正掌管本省职权。其属官有右散骑常侍,中书舍人、右谏议大夫、起居舍人、右司谏、右正言等。中书省的职权是主管郊祀、皇帝册文、州县官考课、斋郎等年满复奏、文官改赐章服、僧道给赐紫衣师号、举人出身及寺观名额等事②。神宗改革官制后,中书省则专司取旨出令。但自中书侍郎成为尚书右仆射(宰相)的兼职或副宰相的专职后,便不再和中书省本身的职事相关了。
门下和中书两省的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通称“两省官”③。门下省的起居郎和中书省的中书舍人称“小两省官”。④。散骑常侍、给事中、谏议大夫等称“大两省官”⑤。北宋前期,大两省官员虽名为谏官,但除非皇帝特旨供职,并不得谏诤。
尚书省:又称“都省”。其长官名义上是尚书令,还有左右仆射、左右丞等,但尚书令从不委任。实际上另外委派诸司三品以上者或学士一员任“权判尚书都省事”。尚书省的职权是总辖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和司封、司勋、考功、度支等二十四司,并主管议定官员谥号、祠祭、受誓戒、在京文武官封赠、注甲发付选人、二十四司人吏迁补等事。尚书省所辖六部二十四司,分属左司和右司,左司掌管吏部(下辖司封、司勋、考功)、户部(下辖度支、金部、仓部)、礼部(下辖祠部、主客、膳部);右司掌管兵部(下辖职方、驾部、库部)、邢部(下辖都官、比部、司门)、工部(下辖屯田、虞部、水部)。左、右司各设郎中1人,员外郎1人。
宋太祖时,设立流内铨(简称铨司)、委派“权判流内铨事”2员,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和拟定差遣等事。还设立三班院,委派“知三班院事”或“勾当三班院”,员数不定,负责对东西头供奉官等武臣的考课和拟定差遣等事①。太宗时,设立磨勘京朝官院和磨勘幕职州县官院,总称磨勘院,负责对京朝官和选人进行考核。随后,改磨勘京朝官院为“审官院”、磨勘幕职州县官院为“考课院”②。太宗时还设置“京朝官差遣院”,负责对少卿监以下京朝官注拟差遣。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也并入审官院。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设置审官西院,主管武臣阁门祗候以上到诸司使等的磨勘、注拟差遣等事。又改审官院为审官东院,主管文臣京朝官以下考核功过、叙其爵秩、注拟差遣等事。两院各派知院、同知院各1员、主簿2员。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为全面改革官制措施之一,是铨注之法全归吏部,撤销审官东院而改为吏部尚书左选、主管寄禄官在京朝官和职任非中书除授的文臣;撤销流内铨而改为吏部侍郎左选,主管从初任到选人的文臣;撤销审官西院而改为吏部尚书右选,主管升朝官以上和职任非枢密院除授的武臣;撤销三班院而改为吏部侍郎右选,主管副尉以上到从义郎的武臣。据《宋史-职官三》载,从此以后,以上文、武官员的选试、注拟、责任、升迁、叙复、荫补、考课的政令以及封爵、策勋、赏罚、殿最的制度,都归吏部掌管。吏部的长官为吏部尚书,设一员,副长官为吏部侍郎,其下有郎中、员外郎各二员,分管尚书左、右选和侍郎左、右选。此外,还有司封、司勋、考功的郎中和员外郎各两员,官告院主管官一员等。
户部:宋初设三司总管全国财政,户部几乎无所职掌,只委派“判户部事”一员,接受各地土贡,至时陈列于殿廷。神宗官制改革时,撤销三司,全国财计始归户部。户部主管全国户籍、土地、钱谷的政令以及贡赋、征役等事。设户部尚书一员,左、右曹侍郎各一员。郎中、员外郎各二员,度支、金部、仓部各二员。左曹分管户籍、税赋、土贡、征榷等事,右曹分管常平、免役、保甲、义仓等事。度支掌管全国财政预算,量入而出;金部掌管全国的货币收支,藏于府库;仓部掌管仓库贮积和收支等事。
礼部:宋初设太常寺礼院。真宗时又设礼仪院,主管礼仪之事。礼部只委派“判礼部事”一员,掌管科举,奏补太宙斋郎等事。神宗时,撤销太常礼院,其职权划归礼部。礼部设尚书、侍郎各一员,郎中、员外郎各一员。礼部下设祠部、主客、膳部等三司。掌管礼乐、祭祀、朝会、宴享、学校、科举之政令。
兵部:宋初设枢密院,掌管军事政令,武臣铨选则归三班院和审官西院负责,兵部只管皇帝仪仗、卤簿、武举、义勇弓箭手等事,委任“判兵部事”一员。神宗时设兵部尚书、侍郎各一员,职方、驾部、库部和本部等四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职权略有扩大,主管民兵、弓手、厢军、蕃兵、剩员,武士校试武艺,及少数民族官封承袭等事。
刑部:宋初刑部是最高司法机构之一,主管全国刑政,并审复大理寺所定大辟案件。太宗时,创设审刑院,将刑部审复权拨归审刑院,审刑院成为全国另一最高司法机构。神宗时,撤销审刑院以及纠察在京刑狱司,将其审复等权归还刑部,从此,刑部的职权大为扩大,主管全国刑法、狱讼、奏谳、赦宥、叙复等事。设刑部尚书一员,侍郎二员;郎中和员外郎,本部各二员,都官、比部、司门等司各一员。本部郎中和员外郎,又分左、右两厅,厅各二员,左厅掌管详复,右厅掌管叙雪。
工部:宋初只设“判工部事”一员,所属屯田、虞部、水部的职权全被划归“三司”,工部职权很少。神宗官制改革时撤销“三司”,工部才恢复职权。设工部尚书、侍郎各一员,本部和屯田、虞部、水部四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管全国城郭、宫室、舟车、器械、钱币、河渠等政令。南宋时,将军器监和都水监并归工部,工部的职权就更为扩大了。工部还兼管军器所和文思院;高宗时还设立制造御前军器所,委任提点官二员和提辖、监造官各若干员,负责制造武器;文思院负责制造金银、犀玉等器物,设提辖官一员、监官三员。
◎枢密院与三衙
枢密院是总理全**务的最高机构,简称“枢府”。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共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宋史-职官志二》说:
宋初,循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掌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又《通考-职官考四》说:
唐末,诸司使皆内臣领之,枢密使始与宰相分权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其权重于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
枢密使为枢密院之长官,或称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或同签书枢密院事。其下设都承旨和副都承旨,负责“承宣旨命,通领院务”,由武官担任。还设编修官,不定员。枢密院“掌兵籍,虎符”,若得皇帝的批准,有调动兵马之权。枢密使的地位略低于宰相,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等统称为“执政官”。枢密使这一官衔在唐太宗时就设置了,但唐代的枢密使只负责管理军事情报,机密情报之类,由宦官兼任,直至五代时还保留这个官衔。而宋代的枢密使地位抬得这么高,权力这么大,其原因是与当时国内外的阶级矛盾、政治形势有关。宋时阶级矛盾一开始就相当尖锐。北宋初年就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在边境,又有契丹、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形成边防的紧迫局势。内忧外患使得宋王朝需要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方能抵抗少数民族的入侵和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因而,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管理这支军队,这就是宋代设立枢密院的原因。同时,枢密使的设立又可以削弱宰相的权力,也是强化皇权的重?
宋江起义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至三年,宋江聚众梁山泊(又名梁山泺。今山东省梁山、郓城间)起义,反抗官府,抗击官军镇压的作战。
北宋末期,朝政**,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农民苦于繁重赋税盘剥,致流离失所。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泊,招募义军,聚众起义。旋率众攻打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益都),转战于青、齐(今山东省济南)至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北)间,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赵佶闻知,纳知亳州侯蒙“赦过招降”建策,颁旨招安,未果,遂命知歙州曾孝蕴率军往讨。宋江避其锋,自青州率众南下沂州(今山东省临沂),与官军周旋年余。三年二月,攻取淮阳军(治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古邳镇东),继由沭阳(今属江苏)乘船进抵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西南海州镇)。知州张叔夜遣使探察义军所向,及知宋江以十余只钜舟径趋海滨,乃募敢死士干余人设伏近城,遣轻兵踞海诱战。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伏击,船只亦被焚,退路断绝,战败被俘,起义遂被镇压。
据史家考证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间,确有宋江其人及其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但不像《水浒传》所写的有108将,也没有那么多生动的戏剧性场面。
宋江起义的导火线是宋朝廷为解决财政困难,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长期积压在胸中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们在宋江等人的领导下,铤而走险,武装聚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这支农民队伍正式宣告起义。
史书记载,宋江起义军中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他们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水浒传》中为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为李应)、**(《水浒传》有姓名为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起义军总人数由于史书无记载,无法统计,估计有近万人。《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那是小说家的虚构,作者罗贯中等人“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以使小说更添传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于流传。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读者不可将它当成真实的历史。
宋江起义军正式宣布起义后不久,就离开了梁山泊,转战于山东青、齐与河南、河北一带,史书记载说:这支起义军“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约两年后,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义军从江苏沭阳乘船进攻海州(今连云港),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所派伏兵包围,损失惨重,退路又被切断。在这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不得不率众投降,接受朝廷招安,成为宋朝官军中的一部分。后来宋江部是否去江南出征方腊农民起义军,史学界有争论,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史学家认为,宋江部出征方腊可能性较大。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时编印出版了《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史事演义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现《水浒传》,将宋江起义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因而使这次本来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广泛流传于民间,以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宋徽宗赵佶
中国北宋皇帝,画家,书法家。宋神宗十一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25年在位),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处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在位期间,爆发方腊、宋江等领导的民变。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夹攻辽国。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与钦宗一同被金兵俘掳。后被押往北边囚禁,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二十六年。其治国无能,但艺术才能颇高。书法称「瘦金体」,传世画作有《芙蓉锦鸡》、《池塘晚秋》等,并能诗词。
宋徽宗的谥号是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真不知道这样一堆充满赞美的词汇,是南宋的礼官们如何想出来的。乍一看这堆谥号,不知历史的人,也许认为徽宗是个仁德慈孝的皇帝。
宋徽宗还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宋徽宗接报,连忙下令取消花石纲,下《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一些过错,想以此挽回民心。金兵长驱直入,逼近汴京。徽宗又怕又急,拉着一个大臣的手说:“没想到金国人这样对待我。”话没说完,一口气塞住了喉咙,昏倒在床前。被救醒后,他伸手要纸和笔,写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12月,他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让位于子赵桓(钦宗),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借口烧香仓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第二年4月,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宋徽宗才回到汴京。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祖先献俘。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侯,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晦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但是,他的悔恨只是限于“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并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昏庸奢侈才导致了亡国和自己成为阶下囚的结局。公元1127年7月,宋徽宗要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并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宋高宗)快来援救父母。”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4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宋徽宗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宋徽宗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
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即位以后,在政治上可谓是昏庸无能,但在书画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对于画院的重视和发展。他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考入后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养,并不断进行考核。入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当时,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都比其他艺人为高。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加上作为书画家的徽宗对画院创作的指导和关怀,使得这一时期的画院创作最为繁荣。在他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将宫内书画收藏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
赵佶本人的创作面目并不象他要求画院画家的那样工谨细丽,而是偏于粗犷的水墨画。传世作品中,有其签押的作品较多,但所画比较工细的,如《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四禽图》卷和上海博物馆藏的《柳鸦图》卷被认定是他的亲笔,两画都是水墨纸本,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之趣。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图》也属此类。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干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北宋灭亡后,兴盛一时的徽宗宣和画院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经过辗转逃亡,逐渐集结于南宋的都城临安,先后被恢复在画院中的职务,成为南宋画院的骨干力量。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都属于这种情况。宋高宗虽然在政治上也是苟且偷安,但对于书画之事,仍十分重视,特别是后来他利用绘画为他的政治服务,组织画家进行创作。所以,南宋时绘画活动主要还是以画院为中心。
赵佶词代表作:
燕山亭
裁剪冰绡,打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
北宋名妓李师师
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号为“飞将军”。她的事迹在笔记野史、小说评话中多有记述。张端义《贵耳集》、张邦基《墨庄漫录》中,说李师师曾与著名文人周邦彦、晁冲之有来往,并互有诗词相赠,于是成为北宋后期的一段风流韵事。宋徽宗在位期间,自政和年间以后,也常微行出游,由数名内臣导从,乘小轿子前往李师师家。相传聚众梁山泊起义的宋江,打算归顺朝廷时,想利用李师师与徽宗的关系,也偷偷进人汴京访李师师。由于李师师深得徽宗宠信,后来徽宗索性把她召人内宫,册封为瀛国夫人或李明妃。宣和七年十二月(1126年1月),徽宗团全军进逼,将皇位样让给太子钦宗。李师师失去靠山,为了免祸,曾汇集徽宗赏赐的钱财,献给官府,以助河北军饷,并自乞为女道士。靖康元年(l126),钦宗下令籍没李师师家。不久,汴京沦陷,北宋灭亡。经过这次变故,李师师不仅家产殆尽,而且她本人的下落也变得众说纷纭,扑朔迷离了。
综观历代记述,有关李师师的下落,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以传奇小说《李师师外传》为代表。小说称金军破汴京后,主帅挞懒点名索取李师师,声称金国主也闻知李师师的名声,一定要活着得到她。张邦昌等人探得李师师的踪迹,将她献于金营。李师师怒斥张邦昌,脱下金簪刺喉自杀,未死,又折金簪吞下,才气绝身亡。后世的通俗小说多沿袭这一说法。但小说的作者主要是借人借事来抒发亡国的感慨,恐怕没有什么事实依据,因而学者多对此说持有异议。
另一种说法,以张邦基《墨庄漫录》为代表,书中称李师师被籍没家产以后,流落于江浙一带,当地的土大夫犹邀请她歌唱,但李师师已“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矣”。宋代评话《宣和遗事》也有类似记述,但又说她“后流落湖湘间(今湘南一带),为商人所得”。而来刘子*《汴京纪事诗》,也有“辇毂繁华事可纷,师师垂老过湖湘,镂金檀板今无色,一曲当年动帝王”的诗句。其后,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称其流落于湖湘,清初陈忱《水浒后传》称其流落于临安(今杭州),可能都是沿袭上述说法而来。
还有一种说法,称李师师在汴京失陷以后被俘虏北上,被迫嫁给一个病残的老军士为妻,最后凄凉悲惨地死去。
据情理分析,似乎以第二种说法较为可信。汴京失陷前,李师师已废为庶人,当了女道士,说她匿于民间,流落于江浙、湖湘一带是很有可能的。而金军是根据当时降臣提供的名单索取皇宫妃嫔的,李师师不太可能在名单之内,因而说她被点名索取或被掳北上,很难成立。当然,李师师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有关她的传闻,不免有许多臆测和讹传的成分,因而她的归宿究竟如何,恐怕是永远难解的一个谜了。
李师师色艺压群芳,一天,宋徽宗因游幸已倦,坐在千秋亭上闷闷不乐,时有高俅、杨戬在旁陪侍,高俅见了,便进言道:“陛下贵为天子,何事不可为!正可及时行乐,以期不负韶华,况人生如白驹过隙,若不自寻欢乐,未免老大徒伤。]徽宗答道:“卿言甚是,朕当排遣愁怀,力寻欢乐,以免辜负年华。”正说着,忽然一阵风飘过管弦之声。徽宗说:“朕深,知九事之中,反不如小民这样快乐。朕欲出观市廛景至,恨无其由。”杨戬立即说:“这个容易,陛下只要扮作秀才模样。我等装成仆从,自后窄门出去私行,就可以畅观市廛风景了。”就这样徽宗被两个奸里引出皇宫。一路穿大街、过小巷,但见到处是歌台舞榭,酒市花楼,看得徽宗皇帝好不高兴,天色将暮的时候,来到金环巷。这里的风趣又与他处不同,户户家家,帘儿底笑语喧哗,门儿里萧管嗷嘈。是汴京城有名的妓院所在地,原来高俅常常在这里出入,尤其认得名妓李师师,特地把徽宗引来。有诗一首形容李师师的美貌:
嚲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
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
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母亲早逝,由父亲煮浆代乳,抚养。据说她生下来不曾哭过,一直到三岁的时候,按照当时的习俗,他父亲把她寄名到佛寺,佛寺老僧为她摩顶时,才突然放声大哭,声音高吭嘹亮,声震屋瓦,那老憎合什赞道:“这小小女孩真是个佛门弟子!”当时一般人都把佛门弟子叫做“师”,“师师”的名字就由此而来。李师师四岁那年,她父亲以罪入狱,病死狱中,从此由邻居抚养,渐渐长得眉目如画,通体雪艳,又善解人意,经营妓院的李媪将她收养,并延师教读,又训练歌舞,十三岁那年就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应客,不久名满汴京。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之流、三山五岳之辈,以一登其门为荣耀,就连山东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及时雨宋江也不远万里,冒死潜入汴京,为的是一亲芳泽,事后还在墙壁上留词纪兴: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奴?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绞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回想芦草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想万极,醉乡一夜头白。
李师师当时名声日高,寻常人难得一见。宋徽宗被高俅领来,听说要见名妓李师师,开始还说:“这恐未便。”在高、杨二人信誓旦旦地担保绝不会走露风声后,立即说:“既没甚妨碍,朕就进去一游,只是略去君臣名分,勿使人识破机关。”高俅领命立即引徽宗入内,李师师早已迎了上来,徽宗见到师师暗暗地喝一声采,李师师瞧着高俅对她微微一笑。徽宗三人各报一个假名,李师师原就与高俅相识,这时不由一愣,她原还以为是高球来玩,后来见高球在另一人面前居然还卑躬媚笑,她何等心灵性巧,立刻就知道那人来头更大,那一份精神劲儿立即改变方向。宋徽宗看着李师师轻佻微逗、眉目传情,早已忘记了自己是皇帝,便与李师师百般调笑起来。高、杨两人乘机从旁鼓助兴致,渐渐地谑浪笑傲,绝无禁忌,高、杨二人知趣退出。徽宗见二人退出,便抱起李师师人踩上床,李师师明知他是位大贵人,自然放出手段,百般奉承,宋徽宗但觉味道新鲜,欢娱无比。李师师有一种怪癖,凡是到她这里来,只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诗词一首。她见宋徽宗雍容华贵,雅致非常,当然不会放过。宋徽宗诗词、书画无不冠绝古今,这时又正在兴头上,欣然命笔,用他那独一无二的“瘦金体”书法写道:
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含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
惊红涌。
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忒颠犯,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不知不觉,天色微明,高、杨二人帮徽宗赶紧穿好衣服,直奔后宫,又急急帮徽宗换上九龙袍,宜奔朝堂,这时文、武两班大臣早已立定多时。但徽宗心里还只记着李师师,那有心思去理朝政,那神色一会儿焦急,一会儿欢喜,一会儿露出猥邪的笑容,弄得那上奏的大臣不知所措,生怕一不小心,触犯了龙颜,赶紧讲完,原有一些准备上奏的,为慎重起见,也三缄其口,于是这天的早朝很快就结束了。
宋徽宗回到后宫,只觉得那些后妃没有一个比得上李师师的,因此茶里饭里,坐处卧处都惦念着李师师。但身为皇帝,深居九重,不便夜夜微行,只得忍耐,好容易挨过两天,恰有学士王黼在旁边,便问道:“朕欲外出察访民情风俗,你认为怎样?”王黼与高俅是一伙的,宋徽宗与李师师的事他早已知道了,当即说道:“当年太祖皇帝微行访宰相赵普,虽然遇到风雪,也毫不在乎。皇上身居九重,如果不微行,民情如何,皇上怎么能够直接知道呢?皇上如果愿意去,我愿意随侍。”宋徽宗大喜,换过衣眼,带着王黼直奔李师师家。
李师师接了徽宗,见到王学士在侍,心中更加明自。因为王黼生得风仪秀美,目光如电,他仗着自己的品貌和地位,经常在金环巷走动,李师师与他极其熟识。李师师见到这人前次有高俅陪着,这次又是王学士陪着,除了皇帝有这般的声威外,还会有谁,一旦想通此节,便加倍承欢,自此徽宗与李师师恩爱非凡。到后来竟常不带一人,偷偷地就跑来了。自此李师师也不敢招待外客,况且象高俅、王学士这样的人,自此以后,谁又还敢去当这禁脔?特别在一件事情之后,更是如此。
武功员外郎贾奕,年少英俊,武艺超群,原也是李师师肚皮上的常客。自从知道宋徽宗去了李师师那里之后,便不敢再去找李师师寻欢,不意那天郊游遇到了李师师,旧情重温,晚上便忍不住到了李师师家中,大概是酒醉了缘故,居然喝起宋徽宗的闲醋来,填了一首“南乡子”的词:
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珲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一夜说
盟言。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
自然就有好事之徒把这词传扬开来,一下子传到宋徽宗手上,宋徽宗看了不禁炉火中烧,下令将贾奕斩首。幸亏贾奕还有一个不怕死的好朋友,谏官张天觉,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朝堂,对徽宗说:“皇上治国应以仁德为重,今为一娼妇轻施刑诛,岂能使天下人心服!”揭了来徽宗的底,宋徽宗才赦免了贾奕,把他贬到琼州(今海南岛)做可户参军,并规定永远不许再入都门。
大家都还是命要紧,李师师再美也只能晚上睡在床上想一想了。李师师的家中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但内中却有一人是李师师自己不能割舍的,他就是周邦彦。周邦彦号美成,钱塘人,生得风雅绝伦,博涉百家,且能按谱制曲,所作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在宋神宗的时侯就做了朝廷的太乐正。他和李师师时常往来,李师师以善歌闻名,为她作曲写词的就是周邦彦,两人的关系不同一般。这天李师师听说宋徽宗染病,不会出宫,就暗约周邦彦来家,两人久不相逢,携手人房,互相慰问,正在叙谈的时侯,忽然传报圣驾降临。周邦彦惊慌失措,李师师也慌作一团,仓猝之间,无处躲避,周邦彦只好葬身在李师师的床底下。不到一刻,宋徽宗拿了一个新鲜的橙子,进了李师师的房子,坐了下来,将那个橙子送给李师师,说是江南地区新进贡来。宋徽宗与李师师调笑了半天,便要启驾回宫,李师师假惺惺地挽留:“城上已传三更,马滑霜浓,陛下圣躯不豫,岂可再冒风寒。”宋徽宗答道:“朕正因身体违和,不得不加调摄,所以要回宫去。”这些话从头到尾被周邦彦听得清清楚楚,宋徽宗一走,周邦彦从床底下爬出,酸溜溜地对李师师说:“你得到皇上这样的恩待,可真是千古风流佳话。”李师师笑道:“我只道做皇帝的不胜威严,那里知道也和你一样的风流。”周邦彦听了,心有所感,便将刚才的情形,谱成一阙《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彦填了这词,便在李师师家住了一夜而去。这词题得情景真切,清丽芋绵,李师师十分喜爱,便依着谱,练习歌唱。
一天,宋徽宗又来到李师师这里垂筵畅饮,教李师师唱一曲助兴,李师师一时忘情,竟把“少年游”唱了出来。宋徽来一听,说的竟全是那天在李师师房内的情事,还以为是李师师自己作的,正准备夸奖几句,李师师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谱的,话一出口就知错了,脸色顿显局促不安,宋徽宗看了李师师的表情,就知那天周邦彦一定也在房内,脸色顿时变了。心想:朝中大臣明知李师师是我的外宠,还敢再来,那还了得,如果不严加惩处,必定会使李师师门户顿开。当天怏怏地回到后宫,就派心腹收罗周邦彦平日所写的艳词,作为罪证,说他轻薄,不能在朝为官,把他贬出汴京。处理完这件事后,宋徽宗心中高兴,便又来到李师师的家中,李师师却外出未归,一直等到初更,才见李师师回来。却是玉容寂寞,珠泪盈盈。宋徽宗惊问她如何这个样子,李师师直言是送周邦彦去了。宋徽宗好奇地问:“这次又谱了什么词么?”李师师说他谱了“兰陵王”词一阕,言罢引吭而歌:
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
谶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李师师一边唱,一边用红巾擦泪,特别是唱到:“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时,几乎是歌不成声,宋徽宗听了,也觉凄然,他自己也是个大有慧根的人,第二天就降旨复召周邦彦为大晟乐正,想不到经此一事反而使周邦彦天天与徽宗混在一起,填词作诗。
自从接待了宋徽宗,李师师的院子大兴土木,那紫云青寓已变成一座美奂美仑的华楼,楼成之日,宋徽宗亲题“醉杏楼”三字为楼额。那瘦金体字,古今一家,格外醒目。又用他独特的工笔画技,画一幅“百骏朝阳图。”挂在李师师接客的客厅中。当时宋徽宗三天两头地呆在李师师家,引起了一批正直大臣的反对,说他玩安忽危,不顾宗社付托之重,刘皇后更说得坦率,认为:“皇帝行娼,自古所无,再加上昏夜出行,保卫工作也不周全。”力劝宋徽宗。宋徽宗在蔡京、高俅、王黼一班人支持下,又那里听得进去。
靖康之难,徵、钦二宗先后做了俘虏。当时全军大将粘没喝子真珠到处找李师师不到,就把徽宗身边的贵妃王婉容和一个帝姬带回营中受用。徽、钦二宗到金后,先被迫换了素服,去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然后一个被封为昏德公,一个被封为重昏侯。
宋室南渡后,李师师辗转来到江市,流落在湖广一带,艰难无以自存,不得已重操旧业,但他经离乱,受尽折磨后的李师师已心绪萧索,容颜憔悴,仅卖唱度日。南渡士大夫慕其盛名,常邀她参加酒会,席上她唱得最多的一首歌是:
辇彀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遇湖湘;
缕衫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另外关于李师师的余生还有三各不同的说法:
其一:当李纲主持东京保卫战时,她将全部家财捐赠出来,助宋军抗金。靖康之难中她逃出汴京,到慈云观中做了女道士。
其二:金军攻破汴京后,金主垂涎李师师,降臣张邦昌千方百计寻找,不惜重金悬赏,最后终于找到她。她蓬头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见金人,乘人不备,吞金自杀。
其三;李师师南渡后,士大夫多把她当作红颜祸水,不肯与她交往,她穷愁潦倒,嫁给商人为妾,溺死在钱塘江中。
现在在开封市北关外尚有李师师墓。
对她一生的所做所为,有这样一首诗作了高度的概括:
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
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
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死红羊;
靖康奇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
红羊,指我国传统的八卦运数中的红羊劫。
宋朝皇帝给周世宗柴荣后代的丹书铁券
纨绔子弟的黑社会之路——闲话水浒之柴进故事
(一)家世
柴进是梁山中家世最为显赫的一人。出身高贵,乃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子孙。皇族后裔,这是梁山上所有人都无法比拟的。
本朝第一代领导核心太祖赵匡胤本来是柴核心的结拜兄弟和手下一名上将。柴荣死后,赵上将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异性大哥之子柴宗训手上夺取了领导核心的地位而创立的宋朝。当时后周恭帝柴宗训年仅7岁,统兵大将兵临城下,只能老老实实把核心位子让出来。赵匡胤本人是个仁厚之人,从孤儿寡母夺了天下,何况柴荣对他恩重如山情同兄弟,心里总是有些理亏,于是就立了誓碑,立下祖训后世皇帝即位时逝必须跪讼,而不得违反。
誓碑的内容现在已经知道,正史记载一是“不准杀士大夫上书言事者”,二是“凡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即使有谋逆大罪,亦不可株连全族,只可于牢中赐死,不可杀戮于市。“,“不遵此训者,吾必不佑之!”有宋一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对前代皇帝优待的。实际上从南北朝的宋刘裕开了诛灭前朝宗室子孙的先例后,基本上后面的改朝换代后对前朝皇族都是赶尽杀绝的,包括赵匡胤的子孙,宋亡后基本被诛尽。所以赵匡胤此举是唯一的特例。
闲话少说,柴进既然是柴世宗的后代,水浒上也说了本朝太祖给了他祖上丹书铁卷,也就是给了一个免罪金牌。按宋史记载,柴宗训禅位以后被改封为郑王,从水浒上看柴进好像并没有将这个爵位承袭下来,但祖上留下的大笔产业和丹书铁卷保留下来了。这丹书铁卷在手,就等于一个护身符,按赵匡胤誓碑上的说法,只要不造反,随便干什么都行。柴进有这么个护身符在手,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庇护犯罪分子,柴家庄于是就成为了天下罪犯们逃亡的乐园。于是乎,柴进在黑道上的名声也就响彻云霄了。
按理说赵匡胤对柴家是很良善的了。对柴氏子孙来说虽然已经失国,但保有富贵和安全仍然是不成问题的。这种情况下,正常人的做法是老老实实的做人不要挑衅朝廷,丹书铁卷是政府给你的一种特权和信任,你可以用他保命,但不能滥用这个特权,毕竟自己前朝皇孙的身份是很敏感的,赵匡胤可能会觉得内心有愧,但是几代之后他的子孙也就是大宋数代后的领导核心就未必会有这种感觉。而柴进的做法却正是在滥用这个特权,柴进多次得意洋洋地说:老子我有丹书铁卷,就算你有天大的罪过到我这儿也没事。如此嚣张焉能不出事。柴进的做法很奇怪,按理说他同政府的关系是共生的,有大宋政府才有他的富贵和特权,他才能为所欲为,大宋要是完了,他柴进的丹书铁卷还有什么屁用,而柴进的所作所为却是在不断挖大宋政府的墙脚,他庇护搜罗的黑道分子固然有些是走投无路逼上梁山的好汉如林冲,但大部分恐怕还是对社会破坏性很大的犯罪分子。梁山上受过柴进好处的也就只有林冲,武松,宋江三人,加上梁山创帮时给王伦一伙的资助,及后来帮梁山一个忙套朱仝上山,柴进同梁山的渊源也就如此。而柴进在江湖上的大名恐怕还是靠资助庇护梁山外的黑道分子而出来的。柴进的这些做法恐怕只能用不是生活艰辛社会复杂的纨绔子弟行为来解释。
(二)江湖上的柴进
在水浒上,上梁山前在黑道上有全国性的知名度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宋江,另一个就是柴进了。同宋江不同,柴进的高要成名就容易得多了。
首先柴进有足够的钱,不用于宋江郓城小县城的一个土财主,柴进是有世袭皇庄的按,宋朝优渥士大夫的体制柴进田庄的收入是不用向政府交税的,这就是所谓的官绅不纳粮。所以柴进有足够的钱在江湖上摆谱,而水浒上的描写也的确如此,柴进一出面少不了的场面就是撒银子。更重要的一点,柴进是由免死金牌的,任何黑道分子犯了罪只要跑到柴进那里就安全,官府要来柴某人只要亮出丹书铁卷就可以把人给打发走了。而身为小吏的宋江要帮人脱罪,恐怕需要绞尽脑汁利用法律漏洞,而且自己多半还是要冒风险的,相比之下这些事在柴进那里就是小事一桩了。何况以柴进的前朝皇孙的身份,恐怕也是八卦新闻狗仔队的重点对象,而身为小吏宋江恐怕就未必会有吸引力。所以同样是打造出全国性的知名度,宋江的难度可不是一点点的。正因为柴进的优势太明显,也太容易,所以在其他方面就差了。柴进与人交往总不能像宋江那样让人如沐春风,经常钱花出去了效果却不明显,人家虽然也会感激但不会像对宋江那样感恩戴德。
在宋江故事中已经举了个对待武松的例子。现在再举个,林冲在沧州监狱服刑,柴进号称劳改大队他都能搞定,银子也花了不少,但是最后劳改大队的两个领导联手对付林冲欲置林冲于死地,还是林冲运气好自己化解了这一劫。相比之下还不如施恩,施恩至少还能在孟州监狱没让蒋门神一伙得手在死囚牢里干掉武松。所以说柴进的气质成不了老大,其实最适合他的位子还是当当纨绔子弟。
(三)高唐州
柴进帮梁山收罗了朱仝后,因朱仝狠李逵杀了小衙内,宋江为了让朱仝消消气就让李逵现在柴进庄上呆一段,等朱仝气消了再上梁山。没料到这个安排却差点让柴进丧命。问题是出在李逵这个丧门星身上。这是否是梁山的刻意安排是很值得怀疑的。因为在宋江同朱仝等人回梁山时,吴用曾对李逵说:“你且小心,只在大官人庄上住几时,切不可胡乱惹事累人。待半年三个月,等他性定,却来取你还山,多管也来请柴大官人入伙。”最后一句请柴大官人入伙,点出了柴进本人也是梁山一个搜罗目标。
柴进有个叔叔叫柴皇城在高唐市有座豪宅,没料到给市长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看上了,于是殷某人就像谋夺该豪宅。皇城气病了,就让柴进出头。高廉是国防部长高俅的堂兄弟,柴家的背景高廉应该很清楚,高廉动柴家未必不一定是高俅意思,水浒上没有明说,但是像柴进这样在江湖上如此高调犯忌,就算宋徽宗没这个心,高部长没准也会揣摩上意给柴家点颜色看看。柴进在处理这件事上不是一点的弱智,基本可以看出柴进本人不过是个纨绔子弟。首先李逵要跟着去,他就带着去了,李逵是什么人,梁山的黑道人物,江洲劫法场后无数命案在身的朝廷通缉犯。柴进到高唐州去是去解决纠纷的,官面上柴进最有力的武器是丹书铁卷,而不是一个黑道杀人犯,结果柴进丹书铁卷不带,却带了个李逵。其次到了高唐州时,柴进本来的策略是让一让,然后带丹书铁卷到京师告状,这个策略按说是比较正确的,毕竟朝廷优待柴家的政策没有变化,高部长在东京未必能一手遮天,在小小的高唐州则可以为所欲为,结果被殷某人激了几下,柴进就开始扬言老子我有丹书铁卷你也不要太嚣张,殷天锡估计本来就是来挑衅的,说你拿出来给我看看,没有的话就要打。
这时候李逵就跳出来把殷某人给打死了。这下就闯祸了。到这时柴进的处理更为愚昧,他让李逵走了,自己却留在高唐州等死,说自己有丹书铁卷又不随身带,殷天锡是什么人,高市长的小舅子,这不是等于在找死吗?柴进正确的做法是赶快逃,李逵能逃走,他当然也来得及逃,逃回沧州柴家庄,一来有丹书铁卷护身,二来作为沧州的一个老大,大大小小柴进也应该早打点好了,高廉再厉害恐怕到了沧州也奈何不了柴进如何。也许柴进平时横行惯了,凡事只要说声老子有丹书铁卷就逢凶化吉了,没想到碰上了后台背景都很硬的高廉市长,不吃这一套。所以柴进就被打入了死牢。总而言之,活脱脱一个不知世事艰辛的公子哥儿的形象。奇怪的是柴进从来没有出示过丹书铁卷,也从来没人见过,而且高唐州事件后这份传说中的丹书铁卷的下落水浒也没有再提。柴进到底有没有这个丹书铁卷也实在令人怀疑。
李逵逃回梁山,梁山知道的柴进的事情,当然要设法营救。但是梁山的做法很值得怀疑。照理说最简单和有效的办法是派戴宗用神行功夫赶快把丹书铁卷送到高唐州,高市长胆子再大恐怕抗旨还是不敢的,柴进最多受点皮肉之苦,死罪恐怕是能逃过,再银子大把上去估计活罪也未必能受多少。毕竟柴进也算是老牌太子党。但是梁山的做法却是派大部队去打高唐州硬劫大牢。这不是坐实了柴进的谋逆的罪行,按照宋太祖与柴氏宗室的约法,谋逆是可以杀头的,不过不牵连族人而已。何况至今为止柴进并未出示过丹书铁卷,光凭这一条高市长就可以直接把柴进给宰了。梁山的这个主意是吴用出的,无斋主人读水浒一直对这位军师不以为然,基本上吴用搞搞阴谋诡计还行,真正的出谋划策基本上每次都是漏洞百出的。这一次无斋主人比较倾向于是阴谋诡计,回顾一开始吴用对李逵说的话,“多管也来请柴大官人入伙“,就点出了要害,梁山的这一手一玩,柴进恐怕除了不上梁山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可怜的是柴进被梁山黑帮卖了,还在替人数钱。梁山打高唐州开始并不顺利,因为高廉市长会妖法,后来梁山请出了公孙胜才打赢,破了高唐州,杀了高廉及他满门,将高廉的私产和府库洗劫一空。这一下梁山组织同高部长的仇恨基本就上升到不可化解的地步了。
(四)梁山
柴进的名声很大,但本事并不大,跟宋江同质性很高但厚黑之术远不及宋江。仗着家世好名气大,黑道上受惠者甚多包括梁山的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所以被救上梁山后,地位还是很崇高的,柴进基本上是梁山后勤部门的总负责人。后来石碣受天文时,排名第10,政治局委员级别的人物。由于柴进是皇族出身,所以他是宋江招安路线的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
柴进上梁山的时候,梁山还是晁盖当政,无论晁盖还是宋江对这位名满江湖的大老,都没有玩倒头便拜让位的一幕。无斋主人私下以为,让位一幕本来就老大作戏一场,对柴进也玩这一手恐怕危险性太大,第一江湖上受过柴进恩惠得太多(至少不会比宋江少),第二柴进本人一个纨绔子弟,又是老大当惯得主,受人奉承惯了,搞不好弄巧成拙,人柴进真的不知深浅大咧咧的坐上去,就弄得很被动了。所以这个套路到柴进身上就免了。
柴进在梁山的业绩乏善可陈,最大的功绩就是凭着自己世家弟子的气质混入皇宫割下了宋徽宗为警示自己写的“山东宋江“四字。倒是他老人家运气不错,平方腊时没战死,朝廷给了个横海军沧州都统制的官儿,相当于一个上校团长的位置。也许是经历的太多沧桑,也许是柴进原来就是太子党出身,看到当时官场黑暗并不好混,于是就辞官回沧州老家安安稳稳过日子,这时候丹书铁卷也没有了,回想少年时的轻狂不羁,柴进抑或未尝觉今是而作非的感觉。也许从头再来一次,柴进会选另一条路。柴进的最后一念终于使他得了个善终,比梁山的绝大部分兄弟都要幸运。
柴进是个老牌太子党出身,仗着祖上的功业在地方上为非作歹,庇护了大量作奸犯科的黑道分子。最后自己也陷到了黑道中去。表面上高唐州事件是个偶然,是太子党之间的争斗,狗咬狗导致了失败的一方只能投身黑道。但是没有高唐州,柴进早晚还是会上梁山,当梁山组织将柴进设为一个搜罗对象时,当吴用说出“多管也来请柴大官人入伙“。柴进的命运基本已经被决定了,看前面的秦明,梁山不惜冒充他去杀人放火作案子,看刚刚发生朱仝,为了绝他后路,梁山竟然杀了跟朱仝亲若父子的天真无邪的4岁的小衙内。看后来的卢俊义,梁山不惜给他提个反诗再让别人举报使他不仅倾家荡产甚至差点命都没有。再看看柴进,如果没有高唐州,梁山也一定会有法子让柴进走上这条不归路的。柴进开始接纳黑道人物,或许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显示自己有能力,或许是为了利用黑道人物。
但是从他同黑道打交道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了他的宿命是为黑道操控。柴进仰仗的是丹书铁卷,靠着丹书铁卷庇护黑道,但是一旦丹书铁卷失效他就得靠黑道来庇护了。好比很多太子党后台权高位重的时候可以操纵黑道但是一旦后台倒了或者失效了,其结局无一不是反而为黑道操纵。赖昌星将整个厦门官场买下,有多少官员不是起初认为他们能控制赖昌星,但是最后却是赖昌星控制他们。无间道里有一句名言:“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你嚣张的时候,不要忘了总会有还的一天,这句话揭示了黑道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
中国古代神仙谱
先天尊神-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的由來: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生於太無之先,稟自然之氣,初稱元始天王。?#124;晉葛洪的《枕中書》稱,「昔二儀未分,溟滓鴻濛,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乎其中」。元始天王,開天闢地,治世成功以後,蛻去?#124;殼,一靈不昧,遊行空中,見聖女太元,喜其貞潔,即化成青光投入其口。聖女懷孕十二年,始化生於背膂之間,言語行動常有彩雲護體。因其前身是盤古、元始天王,就稱為元始天尊。《歷世神仙體道通鑒》稱,「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此氣化為開闢世界之人,即為盤古;化為主持天界之祖,即為元始。」
居天最高: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稱,神靈所居之處是「玉清三元宮」,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玉清境內,有紫雲之閣,碧霞為城。眾神仙按時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
秘道度仙:《隋書經籍志》稱元始天尊以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即授以秘道,開劫度人。「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
奉祀:道教宮觀大多設有「三清殿」。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於大殿神像之中位。在大型道教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三清神位或神像,也均以元始天尊為中位。元始天尊的神誕之日是正月初一。民間亦有在冬至日供奉元始天尊的。
參考文獻:
《枕中書》、
《隋書經籍志》、
《歷世神仙體道通鑒》
先天尊神-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的由來:靈寶天尊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據《雲笈七籤》引《洞真大洞真經》,靈寶天尊係「玉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靈寶略記》則稱「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託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郁察山浮羅之嶽丹玄之阿側,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
輔司高仙: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處受經法以後,即輔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闕,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侍衛。萬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圖。
靈寶度人:據《洞玄本行經》,靈寶天尊以靈寶之法,隨世度人。自元始開光,至於赤明元年,經九千九百?#124;萬劫,度人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凡遇有緣好學之人,請問疑難,靈寶天尊即不吝教誨。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欲見之,隨感而應,千萬處可分身即到。
奉祀:道教宮觀裡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三清神位,以靈寶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靈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約在農曆五月中。民間於夏至日之供奉常以靈寶天尊為主神。
參考文獻:
《雲笈七籤》、
《真靈位業圖》
先天尊神-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的由來: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即老子。約自北魏起,又稱太上老君。?#124;晉葛洪的《神仙傳》匯集群書所見之老子傳記,或稱老子先天地生,或稱其母懷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髮,故稱老子。亦有稱其母於李樹下生,生而能言,指樹而姓「李」。據?#124;漢延熹八年陳相邊韶的《老子銘》,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道成化身,蟬蛻度世」。齊梁高道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定太清太上老君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極宮,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魏書》的《釋老志》稱太上老君「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號。唐高宗尊太上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號,稱「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道之化身:《雲笈七籤》云,「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稛o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乾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故曰:吾生於無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長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出虛,出入杳冥。觀混沌之未判,視清濁之未分,步宇宙之曠野,歷品物之族群。夫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為聖作師:太上老君自伏犧氏合神農氏以後,累世化身人間,上三皇時為玄中法師;下三皇時為金闕帝君;伏犧氏時為郁華子;神農時為九靈老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成子,顓頊時為赤精子,帝嚳時為祿圖子,堯時為務成子,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殷湯時為錫則子,文王時為文邑先生等等。世代作聖者之師。
奉祀:道教宮觀中的三清殿,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鬚白髮老翁,手執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側位。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均設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側位。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之神誕日為農曆二月十五日。道教以太上老君為教祖,是日大多舉行祝誕聚會或祈福延壽道場。
參考文獻:
《雲笈七籤》、
《魏書、釋老志》、
《混元聖紀》
先天尊神-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的來歷:玉皇大帝簡稱玉皇,又稱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宋代真宗和徽宗都上有聖號。宋真宗上聖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上聖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道經中全稱作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尊玉皇上帝。據《高上玉皇本行集經》,玉皇大帝乃昊天界上光嚴凈樂國王與寶月光皇后所生之子。出生之時,身寶光焰,充滿王國。幼而敏慧,長而慈仁,將國中庫藏財寶,盡散施窮乏困苦、鰥寡孤獨、無所依靠、饑饉殘疾的一切眾生。凈樂國王駕崩後,太子治政有方,告敕大臣,俯含眾生,遂捨國赴普明香岩山修道,經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初號自然覺皇,又經?#124;劫,始證玉帝。
萬神之帝:玉皇大帝是諸天之帝、仙真之王、聖尊之主,三界萬神、三洞仙真的最高神。玉皇有制命九天階級、征召四海五嶽之神的權力。萬神都列班隨侍其左右,猶如人世間的皇帝和公卿。白居易有詩稱「安期羡門輩,列侍如公卿。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致?#092;」。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