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好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圣通这两天过得很煎熬。
白日里坐立不安心神不宁的,晚上也是睡不好,整夜都陷在梦境里。
她似乎梦到了很多事。
第二日起身却又什么都记不得了,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身影浮上心头。
是那个神秘男子。
她又梦见他了。
不知怎地,现在想起他,她心里又温暖又心酸。
这种感觉,很陌生又很熟悉。
她在心里笑自己,是不是梦做多了,开始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了?
可是白日的烦躁不安却又是真实存在的。
她就像是把什么重若性命的宝贝给弄掉了,却又想不起来丢在哪。
母亲和弟弟却以为她的反常是因为给刘文叔开了药方子,担心他的病情。
郭圣通也不想解释。
怎么解释呢?
没法解释。
王自和问了郭圣通开的药方子,沉默了好一会才开口:“用白及太冒险了些。”
白及,外感咳血、肺痈及肺胃有实热的都要忌服。
郭圣通却偏偏给刘文叔开了白及,吃下去却还没事。
那也就是说肺痈晚期用白及没事。
可也着实太冒险了。
若是病家吃了白及当场身死,郭圣通该怎么办?
郭圣通默然。
王自和以为她孩子心性,胆大,才敢如此行事。
好在让她赌对了。
可行医之人,能每次都靠运气吗?
王自和冷起脸来,把郭圣通重重地说了一顿。
郭圣通低头受教。
挨了骂之后,郭圣通心里似乎好过了些。
可是到了夜里她又做梦。
梦里有人叫她。
很多很多人叫她。
他们都叫她太后。
还有几个叫她母后。
他们都在哭。
哭得郭圣通心里也发酸。
她很想看清是谁在叫她。
可是梦里面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清。
那些声音从四面八方扑过来,堵得郭圣通无处可躲。
第二天起身时,她心里湿漉漉的,像是嚎啕大哭过一场般。
梳头时,她问羽年:“昨夜我说梦话了吗?”
羽年一愣,旋即摇头道:“没有。”
没有就好。
郭圣通长出了一口气,更了衣往母亲的院子去。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黄灿灿的漫在青石地砖上。
池塘里的荷花还开着,却也见得出是迟暮时节了。
夏末了。
秋该来了。
这个时节若是起的早,院子里又种的有槐树和松树的话。
槐花的香气随着晨雾能飘的老远,松子落在阶上清脆有声。
夜里再下上一场雨。
那就真是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了。
郭圣通的心情好了几分,可烦躁不安到底还是在,挥之不去。
早饭时,她没有什么胃口,只是怕母亲担心,才勉强自己用了些。
母亲对儿女总是十二分的留心,她看在眼里也没有多言。
女儿的担忧她很能理解。
若是真把人治死了,心里如何难安?
可要是不去治,心里也不会安生。
孩子还小,母亲希望女儿的善良能保持的更久些。
以后,这份善良会越来越淡,越来越薄。
人渐渐长大了,就知道趋利避害了,就知道以牙还牙了,就知道各扫门前雪了。
这也是好事。
她不希望女儿吃半点亏,受半点苦。
但心性纯良也是好事。

今日肯施好心于他人,来日说不得也会受他人的恩惠。
人生起起伏伏,谁能说得准呢?
母亲看向出了神的女儿。
桐儿容貌上虽称不上格外出众,却也是清丽可人。
尤其是雪白的肌肤更为她添了几分娇媚。
母亲想,这就是她自幼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女儿啊。
哪舍得叫她去别人家受苦?
夫君可心如意还不够,还得公婆姑嫂好相处。
这样的人家难寻。
多少清贵人家表面上看着风光体面,其实里面烂透了,多的是那上不了台面的恶心事。
母亲不想费那个心力,更怕自己看走了眼。
所以,她选中了娘家侄子。
信送出去还没有几天,她就有些等不住了,天天问有没有信送来。
今天早饭后,母亲处理了一会家事,又忍不住问了红玉。
红玉摇头。
母亲便不再说什么,继续处置手中的事。
郭圣通看在眼里,愈发好奇。
母亲到底是有什么事和大舅说,这么急迫地等着回信。
用过午膳后,郭圣通在母亲房里歇午。
她先躺下。
母亲卸下了钗环才来。
郭圣通还没有睡着,她问母亲道:“家里有什么大事吗?”
她又想起了母亲之前的神神秘秘和而后的喜形于色,她也没有非要问出什么答案来,只是怕家中有什么大事。
在真定时,母亲不想和郭圣通说,也能和娘家人商量一下,所以郭圣通从不担心。
而现在,母亲能说说心里话的人也只有她了。
母亲听了她的话,怔了一下,不过旋即又笑了。
女儿家,心思细腻些是好事。
她本来没准备把这事告诉女儿。
婚姻大事,父母做主是正理。
何况,做母亲的还能不为她打算好吗?
自然是为她安排的好好的,保她一生顺遂。
何况,女儿又和侄儿一向要好,母亲想也用不着问女儿的意见了。
所以,她摇头不肯说。
“睡吧。”
郭圣通见问不出来,便也没有继续逼问了。
母亲早就把她当大人看了,若是真有什么急事大事母亲肯定会告诉她的。
母亲不说,说明不是什么大事。
郭圣通的心安了,很快就睡着了。
母亲看着她安静的睡颜,只觉得怎么看都看不够。
尤其是想着女儿大了是要嫁出去的,心里就越发舍不得。
她想,大哥来信要是同意了还不算完,还得答应她多留桐儿几年。
午睡起来后,伺候刘文叔的家人子来了。
他告诉郭圣通,刘文叔吃了两天药,今天起来明显感觉好转了许多。
郭圣通听到刘文叔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心下也是一喜。
这确实是在转好。
母亲也很高兴,“那你快去看看吧。”
郭圣通才十岁,刘文叔已经二十五岁了。
虽都是年轻男女,但是年龄上相差的太大,郭圣通又还不懂这些,她去治刘文叔母亲半点都不担心。
郭圣通更了衣,急匆匆地就去了。
到了刘文叔卧室中,她为他把了脉。
右三部脉浮滑,不复见沈弦之象。
这说明那方子真是起效了。
只是痰尚黄厚,胃热还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