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温泉泡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华在五百亲卫队的簇拥下,带领2万汉军不紧不慢地向钓鱼城进发。后面是一群牧人,赶着蒙军剩下的1千多头牛羊。刘华考虑到钓鱼城已经断粮了,而蒙军以肉松为主要食物、粮食很少,所以就把军中的牛羊全部给钓鱼城送去,一来可以解燃眉之急,二来留些蓄力以便今后恢复生产。
来到城下,王坚、张珏在城门口列队迎接。看到随蒙哥来的是汉军,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毕竟都是汉族人,起码不会像蒙古兵那么凶残到处烧杀奸掠,而且由汉军来接收,情感上好过一点。随后,钓鱼城军民看到后面跟来的牛羊,心中又多多少少涌起了一丝感激。
“参见大汗!”王坚、张珏率众人上前施礼。
“免礼。”刘华跳下马,搀扶起王坚等人。
“恭请大汗入城。”王坚道。
“不必入城了。”刘华让侍卫交给王坚一包印信,说道:“为了不扰民,本汗马上就带兵撤走。合州知州一职还是由你担任,将来再有重用。其他一应官员和将士保留原职,原地驻守。本汗就把合州全权委托给你了,希望你继续管好百姓,守牧一方。这些牛羊给你们救救急,至于粮食你们自己到周边购买吧,想必钓鱼城应该缺粮不缺钱吧?”
这道任命,大出王坚、张珏等人的意料。原以为蒙哥会派人来接收钓鱼城,他们多半会被收缴兵权,纳入蒙哥帐下当个参军。谁知蒙古这样安排,这是对降将的何等信任,这需要多大的魄力。
“臣等誓死效忠大汗!”这一次,王坚、张珏是真心诚意地给刘华下跪。
望着蒙哥远去的背影,再看看军民分牛分羊的热闹场面,王坚、张珏对视了一下,那目光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也许这次投降的决定,真的是正确的。”
****************************************************************
“传令,全军拔营出发,挺进重庆,与忽必烈、兀良会师!”刘华回营后,立即下令。
“汗兄,不进城歇歇?”忽都问道。攻打钓鱼城以来,忽都和将士们7、8个月都没碰过女人了。本以为接收钓鱼城后,大家可以进城happy一下,就算不能强来,至少也可以用钱和食物交换。古时候军队中不能有家眷,一是怕影响行军、作战;二是怕将士顾虑重重,打仗不能舍生忘死。即使到现代,军属也只能到军中探亲1—3个月。刘华作为现在军队的一员、28岁的大龄青年深有感触,他本人因为休假不容易、时间又短,所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对象。每次看到别的军嫂探亲假结束,夫妻依依不舍的情景,都让人落泪。
“书记官,颁旨:从即日起,凡军中百夫长以上家眷,均可住军中慰安,编为军嫂营。战时充当医护,平时可和丈夫同帐。”刘华稍作思考,下了一道意义深远的命令,这为以后刘华军队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人望。先别说家属来队能减少军人**驻地妇女的事件,光是每个军官那三四个老婆,就把各个部队的护士问题解决了。虽然杨大渊等汉将封建思想严重,不喜欢女人到这光棍营中抛头露面,但最后耐不住饥渴也向开放的蒙古将领学习了。
“大汗圣明!”没多久,军营上下欢腾、士气高涨。合条件的军官不用说,就是不合条件的士兵也很高兴,起码有些个军嫂在营中晃荡,可以饱饱眼福,甚至有机会还能吃个豆腐。
从合川到重庆的路上,由于走的是水路,官兵们没耗什么体力。三天后,到达了重庆温汤峡(重庆北碚北温泉)。
“参见汗兄、大汗!”刘华看到了等在那里的忽必烈和兀良。
“爱卿免礼!”刘华扶起二人,“传令全军,就地扎营、洗澡。四弟、众爱卿我们也去好好泡个温泉。”
其实古人是不爱洗澡的,特别是少数民族。有的是认为洗澡伤元气、会折寿;有的是因为地方气候、地理等原因,洗澡不方便;中世纪欧洲人因为蒙古西征带去了黑死病(瘟疫),洗澡把身上的油脂、皮垢去掉后,跳蚤容易咬破皮肤传播病菌……所以古人发明香水来涂或用檀香来薰,就是为了掩饰身上的异味。可刘华不清楚呀,他自己脱光了跳进温泉池,看到忽必烈和群臣扭扭捏捏不肯下池,还以为他们害羞。所以又招呼他们过来,最后忽必烈等人只好羞羞答答地舍生相陪,过了几下水又纷纷起身,等在旁边。从刘华转世以来,因为战场不方便就两个月没洗过澡,今天被温泉一泡,起码好几年没洗过澡的蒙古身体,足足让刘华洗了一个时辰,一名为他搓背的近侍手都快搓断了,终于才让刘华得到满足。

“操,蒙哥也太不注意个人卫生了。起码有十斤!”看着满池大团大团的污垢,刘华恶心得想吐。
“侍卫,把这池水放干净后重装,四弟你们都给我下来。传令全军,所有人今天不把身上的脏东西洗干净,不许吃饭!”刘华以前因为吃牛羊肉,膻味把身上的臭味压住了,所以自己也没觉得臭。今天一洗,才知道自己和身边人原来这么脏。
“大哥好像和原来不一样了,不过感觉亲切多了。”忽必烈眯着眼睛泡在温泉里,富含硫磺的泉水已经把他的油垢都泡涨了,手一搓,就搓掉一大片,身体也觉得非常轻爽。
------------------------------------------------------------------------
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奴、宾、共、蘘、倓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相传夏禹王分华夏为九州,梁州所属就有"巴"。在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巴方"的记载。郭沫若先生对此有诗赞曰:“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从“巴”到“重庆”,名称屡经历史的变迁。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荆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因渝人赵谂叛诛事,朝廷虑“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重庆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机构。辛亥革命后,1921年设重庆商埠督办;1929年设市;1935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40年再定重庆为“涪都”。连同远古巴国的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国建都,重庆在历史上就有三次成为国都。
重庆作为西部内陆城市,盆地地貌,温泉资源丰富,有“东西南北”四大温泉:铜梁县东泉、统景镇西泉、巴南区南泉、北碚区北泉,另外还有大大小小几十处分散的温泉,可以算得上是“温泉之乡”之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