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招贤纳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月以来,从南到北,由东至西,不论是蒙哥的地盘,还是南宋的领地,还是三大汗国,到处都出现了刘华亲拟的《招贤令》。区别只在于:在蒙哥的地盘上,是以官方榜文的形式张贴在醒目位置;在南宋的领地上,多是以传单、小广告等形式,由蒙古的奸细散发、张贴到各地书院、民居,甚至茅厕的墙上;而在三大汗国者,《招贤令》则是用当地民族文字写成。
“长生天谕示,蒙哥汗诏曰: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山不择块垒,故能成其高。天地生万民,各族一家亲。人不分种族,地不分南北。学成文武艺,售予帝王家……”大意就是,蒙哥汗现在招贤纳士,人不分种族,地不论南北,只要有一定文化、武艺或其他一技之长,到重庆经过简单的考试,就能做官。
没多久,各地书院、茶馆、市场、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众说纷纭。
“相公,你苦读寒窗十数载,次次名落孙山,不如到鞑子那里去碰碰运气,如果捞到个一官半职,总比一家老小整天窝在家里受穷强!”
“张生,你我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说啥?不想当汉奸?你这就孤陋寡闻了吧,据说那蒙哥汗钱是也是咱们汉人呢...得了吧你,等我他日衣锦还乡……”
“李掌柜,我明日就辞工不做了。想我王三在临安城是出了名的‘活算盘’,凭我的财算本事……总比在你这里当个番头受气好!”
“陈铁匠,和我一起到重庆去吧。听我在钓鱼城的六叔说,那鞑子大汗现在对汉人挺不错的……哎,这年头管他谁当皇帝,只要能升官发财就行了。”
“阿嘟(蒙语:弟弟),我们去投奔蒙哥大汗吧,跟着海都(窝阔台之孙)何时才能混出名堂?凭我们这身箭术……”
不久,《招贤令》也摆上了宋理宗和三大汗国大汗的案头。
“这个蛮子,居然也想学曹操搞招贤,只怕画虎不成反类犬,哪有这样降低标准招人才的?”赵昀冷笑道。
“陛下英明,想我大宋这么多机构,也容纳不了太多官员,每次科举的进士大部分还候补着呢。”枢密使丁大全迎合道。
“哈哈,蒙哥越老越糊涂了……全部当官?他从哪里去找这么多位置出来?”钦察汗别尔哥大笑。四年前拔都去世,他的弟弟别尔哥即位。钦察汗国名义上仍对蒙古大汗称藩,实际上已成为独立国。(钦察汗国从建立之初就分裂成拔都家族、斡儿答家族、昔班家族、莫斡勒家族、脱花帖木儿家族,只是拔都家族实力最大,一般提到钦察汗国,都是拿拔都家族来代表。)
同样,察合台汗国的监国妩潞,窝阔台汗国的四大首领合丹、灭里(窝阔台之子)、脱脱、海都(窝阔台之孙)也把蒙哥此举当成笑话。
**************************************************************************
刘华这一个月来,累得半死,连忽都给他搜罗的几个重庆美女也没时间“享受”。据现代医学家研究,男人的**望和工作强度有关,大部分脑力劳动者性需求比体力劳动者要少,也就是说矿工、庄稼汉等的**比白领要高得多。
经过和忽必烈等大臣多次商议,刘华已经着手建立“天朝”的行政机构。根据后世的知识和帝国现状,刘华为了和南宋臃肿的官僚机构区分,把现有实际控制的地盘划为2京15省:北京和林、中京重庆,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广西省、安南省(交趾:越南)、青藏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辽阳省、江北省、河南省、河北省。中央设初步设立为1院6部--宣政院(历史上元朝的国家权力机构,相当于国务院),主官为总理,下设六部:军政部、民政部、财政部、农工部、文教部、司法部,主官为部长。军政部(相当于南宋的兵部)下设:参谋处、军需处、军情处、训练处4处;民政部(相当于民部)下设:组织处、户籍处、宗教处、民族处4处;财政部(相当于户部)下设:税务处、规划处、审计处、商业处4处;农工部(工部加上户部的部分职权)下设:农业处、工业处、建设处、技术处4处;文教部(相当于礼部)下设:文化处、教育处、宣传处3处;司法部(相当于刑部)下设:司法处、监察处2处。这些新机构名称,别说蒙古大臣没听过,就是汉族大臣也是一头雾水,不过经过刘华的耐心解释和特权强制,大家都同意了。忽必烈等少数几个有头脑的回去细想之后,也觉得机构划分比较合理。

官僚机构初步形成,现在缺的就是人才。刘华初步决定由忽必烈任总理,末哥为副总理;旭烈任军政部部长,忽都为副部长。其他的官职,刘华因为对大部分“亲戚”和下属不熟悉,所以准备等皇族和群臣到重庆后再仔细权衡。发号施令的领导好找,缺的就是他们手下干活的普通“干部”,所以刘华才撰写了《招贤令》,向东西南北广撒胡椒面,有多少要多少。毕竟这时代受教育的人不多,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把他们分配到从中央到各地的官僚机构中去历练。
《招贤令》发出去不到半个月,已经陆陆续续有各地的应征者到来。本来刘华以为蒙军以前的恶劣名声,找不到多少人才,充其量也就是一些“人手”。但是看过忽必烈送上初考的307人成绩,刘华发觉他想错了。郭守敬、许衡、王恂、杨恭懿等中学历史课上学过的创立《授时历》的名人就在里面。
------------------------------------------------------------------------------
1、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和仪表制造家。
郭守敬和王恂、许衡、杨恭懿等人,共同编制出我国古代最先进、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为了编历,他创制和改进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取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今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郭守敬编撰的天文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为纪念郭守敬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2、1241年,察合台去世后,次子墨图干之子合剌旭烈继立。1246年,贵由即大汗位后,因与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友善,借口不当舍子传孙,废合剌旭烈,改立也速蒙为察合台汗国之汗。贵由去世后,也速蒙与窝阔台系诸王一起反对选立蒙哥为大汗,拒不参加选汗的大聚会。蒙哥即位后,命拥护他的合剌旭烈回国复位。合剌旭烈在途中病逝,其妻妩潞(兀鲁忽乃)回至阿力麻里,杀也速蒙,自任监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