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章 一丝愁绪除夕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40年2月7日,大年三十,刚满八周岁的多芳从早到晚兴奋地到处晃荡。无他,哪儿有食物的香气飘出,哪儿就有他的身影。当然他也不会计较这食物是烧鸡、熏鱼、清蒸鸭子还是猪肉丸子,一律公平对待,想起常有人说多芳贪好东西呷,他觉得实在冤枉,至少他对正在做的酒就不感兴趣。
在郴州这块土地上,做蒸馏酒的器具较为普及,家境好的人家都有全套的酿酒设备,需要时可以借亲朋邻居使用。在长塘,范家和郑家就各有一套这样的器具,其核心部件就是一个铅制的盆子。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取出部分粮食,先通过加酵母发酵做出发酵酒,然后通过控制温度,蒸馏出浓度适宜的白酒,用以招待来访的亲朋好友。对家境好的人家而言,多酿些不影响正常生活,家境差一点的就只好少吃点儿粮食。俗称“呷酒不呷饭”。当地有种说法“拜年拜到初七八,有酒冒肉呷”,也可以间接让人了解郴州人过年时酒的消耗程度。头一年多芳试着品尝了一口大人们甘之如饴的美酒,呛得半天喘不过气来,可恨的是周遭的亲朋好友并没因为自己是‘小才子’而控制住爆笑的冲动。从此,多芳是闻酒色变。
虽然是年三十,满桌子的菜肴令人眼花缭乱,但在长塘郑家有些规矩可得遵守:饭前要祭拜祖先,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过除夕。饭后要守夜。还有平时节日里必须要做的事,郑家家主佑振必留一把椅子、一杯酒、一杯茶,并随一席菜(每样菜挟一点儿),全家等一刻钟(半小时),以纪念守寡把不到一岁的自己带大的母亲。最糟糕的一条是小孩子不能上大桌子——除非家主开恩。事实上这两年郑家主都开了恩,但只是对老四,因为此时是考多芳学业的好机会,为了多吃几块肉,小家伙会搅尽脑汁对对联、作命题诗、背名家散文。今年也不例外,不过这一天郑家主考的不是旧书,考虑到多芳近来迷上了从表哥那儿借来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让他给大家讲一段最喜欢的故事情节。

多芳想了想,先问了一句:“当土匪的倒底是不是坏人哩?”
郑家主一听就知道这孩子最喜欢的应该是《水浒传》里的内容,又想起了那颗在心中有点儿淡去的‘大痣’,神色顿时不愉。想想答道:“改好了的土匪就不是土匪了,自然就不再是坏人了。”
“那咋‘替天行道’的土匪做的事好象比好人做的还好哩?”
“那是做几件好事把人看的,土匪又不种地,要是好人的话还不把自个饿死了!”
“他们可以抢坏人的钱,不会饿死的呀!”
“傻仔!坏人抢完了,他们么办,还是要抢穷人的。你莫象多华那个仔一样读书读傻了!”
多芳感觉到父亲的不开心,赶紧转移大家的注意力,讲了一段‘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全家人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郑家主似乎也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狠夹了几块熏肉放在四仔的碗里。
守夜时,哥哥弟弟们则围在多芳周围听他唾沫横飞地讲梁山好汉的故事,全无困意,直到鸡打鸣,才讪讪离去上床睡觉,免得天明时无法迎接访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