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官明。
一所西部二流文科大学的二流专业的一个普通学生,按照一般人的观点,他实在是一个放在人群里丝毫不能引起别人注意的再平常不过的人了。
但是,他自己并不这么看。他向来认为自己绝非池中之物,一定会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一天。事实上,有这种看法的人其实也并非只有他自己。一些他所谓的他看的起的人,确实也都感觉他确实是个不同寻常之人。因为他时常会从一些大家习以为常或是普遍认同的事情中提出很多离经叛道的看法,虽然咋闻感觉很突兀,但是按照他的思路细思之下却也绝非没有道理,所以有人感到了他的不同寻常。
其实他本来可以考上一所更好的大学的。但是这哥哥,该怎么说呢,用特立独行吧,或许不足以表示他的疯狂。高考的时候,第一堂考语文,作文的大致范围是论述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突出群众的基础地位。但是他却在作文中大谈英雄、精英的重要性,毫无保留地支持精英决定论。毫无疑问,他的语文成绩已经不可能高了。英语考试更绝,他连英语作文题目看都没看,直接就用英语大谈中国人不应当将英语作为一种通识教育来普及,而应该将之作为专业技能来对待,并在文中有力的驳斥了“中国人现在好好学英语是为了将来让世界都来学汉语”的论调。自然,他的英语成绩也仅仅是刚及格罢了。但是,即使是这样,但是还是给他给上了一本线。虽然这样,但他已经不对将来的大学教育抱有幻想,于是就在填志愿时草草填了一个学校了事。按照他的说法,现在上大学只是为了体验大学生活的过程。后来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现在的大学。
大学,仅仅是西部的一所二流大学罢了,所以这所学校里的学生素质自然也高不到那去。(当然,高考分数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比如上官明。但是,作为一项相对公平的参考来说,高考分数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数次向同学吐露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独特看法而受到嬉笑后,他终于放弃了。转而向一些他认为比较开放的老师和学者请教,终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这也就是他之所以在一般人眼中普通而在一部分人眼中不一般的原因了。受此刺激,在面对同学时,他更加封闭,更加沉默了。自然的,他也就不可能有太多的朋友。
大家都知道,文科大学一般来讲是很轻松、很“好玩”的,有很多的空闲时间供自己支配。由于没有太多的朋友,所以他的社交活动很少。因此,看书就成了他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
在各中类型的书里,他最喜欢看的就是文史类的书籍了。他向来赞成“读史使人明智”的看法。在他看来,读文,尤其是古文,常能使人心旷神怡,心境受到熏陶,人文修养得到提高;而读史,则能延长人的寿命!他认为,一般人的一辈子,少不过数十载,多不过百余年;而喜欢读史的人,把一套中华文明史读下来,就相当于活了五千岁。很多人对他的这种看法嗤之以鼻,认为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就靠读几本历史书,就敢说活了五千岁?每当这时,他都笑笑罢了。事实上,他有自己的理解:一个三十岁的人,在他三十年的人生经历中,又有几件事能记得清清楚楚呢?既然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一辈子的经历记得清清楚楚,那么,说喜欢历史的人相当于五千岁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毕竟,五千年来的大事已经耳熟能详了。

这不,今晚上他们班一同学过生日,他们宿舍其余的人都去了。只剩下上官明一个人独守空房(呵呵,好想有点...)了。于是他就照例地拿起一本最近才开始看的唐浩明版的《曾国藩传》看了起来。
翻着翻着,不觉已看到三部中的最后一部《黑雨》了。正好看到“借韦俊之头强行撤军”这一节,看着看着,不由哀上心头,胸口堵闷,竟然不能再看下去了。
不由又回忆起韦俊的一生:自金田首义就和二哥北王韦昌辉一道跟随天王洪秀全开始为了创建理想中的天国而南征北战。战永安、围长沙、克武汉、下南京,屡立战功。一步步积功受封国宗爷,赏穿黄袍,赐爵“定天义”。成为太平军中一位威名赫赫的大将,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平息了人们因其靠二哥北王韦昌辉裙带关系而身居高位的议论。太平军三下武昌,其中有两次的总指挥便是他。咸丰六年,他在武昌城头亲自指挥打死了湘军悍将罗泽南,威名大震,简直成了太平军中威望仅次于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以外的偶像人物。此时的韦俊,正处于其人生的最。然而,一切都随着公元1856年的天京内乱而改变了。先是东王杨秀清威逼天王洪秀全封其为万岁;后来天王洪秀全又密召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回师诛杀了东王杨秀清;接着洪秀全又联合翼王石达开诛杀了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而自此,韦俊便因身为北王韦昌辉的族弟而倍遭猜疑,幸亏他与翼王石达开很要好,翼王后来入京主持朝政,在天王面前竭力称赞韦俊能征惯战,功劳赫赫,又暗地叫韦俊上一道奏章给天王,表示坚决拥护天王诛杀韦昌辉,誓死效忠天王,又将三岁的儿子送到天京作人质。这样才取得天王的信任,不再株连到他的头上。后来,洪秀全又另组太平军领导核心,韦俊被任命为左军主将。但是,天王洪秀全终究没有打消对他的猜忌,当太平军后期主要将领纷纷封王时韦俊仍为定天义。并且洪秀全屡次借故消减洪韦俊兵权,并最终打发韦俊驻守池州——一个无关紧要的地方州府。所部也仅余八千子弟兵。此时的韦俊,其实权不但不如其他几名主将,甚至不如此时备受洪秀全崇信的李秀成、陈玉成等人的一名部将,其心中的尴尬愤懑可想而知。终于,他选择了投降湘军,然而,毕竟他心中还是割舍不下为之奋斗数载的太平天国,在此后的作战中,他早已丧失了昔年锐意进取的锐气,再也不能鼓足勇气去依靠屠杀自己昔日的战友而加官进爵。因此,他没有取得曾国藩的信任,而且曾国藩也没有忘记韦俊昔年在武昌城下击杀良师、益友、爱将罗泽南的仇恨。终于在太平军被平定之后韦俊不但没得到封赏,反而被曾国藩借故诛杀。其部一万人马也全部未能幸免。韦俊从此走完了其波澜起伏的一生。
想到此处,不由感叹:可怜了韦俊好一个将才,进退维谷终于不得善终,时兮,命也?可怜了汉族复兴的好一个机会,太平天国运动终于还是失败了,天也,人欤?
想着想着,竟至渐渐进入了梦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