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资本运营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秋节过后,李志华一个人坐在大会议室的地图面前沉思,两天了,李志华一句话也不说,就那样坐在那里像个石雕泥塑一般,两眼发愣二目无神谁也不见。大华的经理层都诚惶诚恐,不知道李志华心里在想什么。纷纷向吕天定打探李志华的动静。
“老吕啊,董事长到底在干什么?他给你说什么了吗?”
“哎呀,没有啊,董事长谁也不让进去,我也不清楚。”
“老吕同志,你觉得李总心里是什么想的,他就没有和透漏一点消息。”
“真的没有。我也不清楚董事长在想什么。”
“老吕,有什么消息你可不能瞒着我们。”
“这董事长谁也不见,字也不签,这工作怎么进行。”
吕天定轻轻的推开会议室的门,看着李志华的脸色,小心的说:“李总,您就和大家说句话儿,见个面儿吧,这两天,大家都吓坏了。大家都不晓得您在琢磨什么。”
“我能琢磨什么,我也是一个人,我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难道我就没有权力发发呆楞个神儿。他们慌什么,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拍鬼敲门。”
“哎咬,您是董事长,一厂之主,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没有您的指示我们不知道工作的方向啊,不是。”
“哎,好吧,通知大家开会。”
大华的高管分列两厢西服笔挺,李志华坐在首席微闭着眼睛。
这就是一个成功的领导人达到的最高境界,永远不能让下属琢磨透自己的心思,永远像一个谜团让人琢磨不透,这样权柄才会有蒙上神秘色彩,才会不怒而威,对下属造成一种天然的震慑力,就像一只卧在草丛中猛虎,你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发动攻击,袭击那只羔羊。
“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没有什么议题,主要是和大家谈谈心,我们大华事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国家产业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水泥钢铁等高能耗高排放企业采取逐步限制政策,银行提高了贷款的的条件,国家金融不再支持民营资本在高能耗领域重复建设,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我们东进西扩战略宣告彻底的失败,我们中国的商人是政府的商人,外国的政府是商人的政府,这是中国经济的特色,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所以我们应该研究国家政策,看国家政策哪些不是明令禁止的就立马动手赶紧做,一旦大家都觉醒了就没有什么利润了。
对下一步,我们大华的发展我一直很迷茫,幸亏在国家政策关门以前我们争取了两个项目,一个是日产4000吨旋窑熟料项目,但是眼下没有经济实力开工建设,令一个是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这个眼下我们可以做,资本,资本,只要涉足商海就永远渴求资本。要发展没有资本不行,企业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眼下我们已经没有退路,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只有干下去,没有停下的理由,作为一个老板,下一步我的主要职能将要发生改变,在工作中将突出战略决策和资本运作。所以下一步我需要一个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大家都不是科班出身,都是土专家,这样不行,我决定逐步提高大家的知识水平,已经联系了北大的BA培训班,贾道思第一个进行为期一年的脱产学习,然后所有的高管逐步参加培训。”
大家纷纷松了一口气,原来李志华在琢磨这个,大家用各种眼光看着贾道思,有的祝贺,有的幸灾乐祸。
贾道思回到办公室,敲桌子砸板凳,最近自己的想法和李志华相去越来越远,这是李志华在排挤自己,也怪自己在下面弄权,我贾道思在下面那是一呼百应,功高盖主,功高盖主啊。
随后贾道思不情愿的去了北大。随后李志华对生产来了一个大手术,所有的生产厂长统统升任生产经理直接归自己直接管辖,生产技术部部长林劲东升任技术部经理,白兰出任检验检测部经理,一直赋闲的董欣燕顶替了白兰的位置,降级为化验室主任。李志华定期召开质量对接会,将所有政权牢牢的收归自己所有。
随后为每位经理配备一辆菲亚特作为专车使用,林劲东终于有自己的第一辆轿车。
这一年李志华跻身胡润百富榜,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李志华的财富惊动央视媒体,中央记者专门为李志华做了一期节目,谈李志华的资本运作和管理经验。
电视上李志华西装革履,形容潇洒,侃侃而谈。

主持人:“在短短的时间里,李总白手起家创办了大华集团,目前名列民营水泥企业全国首位,从一个庄稼人蜕变成一个知名的企业家,您在资本运营方面一定有您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您能不能结合实例给我们观众谈一谈。”
李志华:“可以,现在的大华贷款不到一亿,负债率不到18%,资金结构是比较合理而健康的。在我们大华所有的原料和备件库存量,不超过15天的生产用量,一切按照生产计划采购,水泥更是零库存,快速的物流带动了快速的资金流,20-30天,资金就周转一圈,而一般同类的企业需要2-3个月资金才能周转一圈。因为我没有债务,我们的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所有的客户到大华办理业务都是预付款,后提货。”
“大华的成绩的确令人瞩目,您在资本运作上有什么心的体会可以具体的和我们观众谈谈吗?”
“好的,就以1994年建设的那一条8.8万吨的生产线作为一个例子吧,这条生产线是94年3月动工建设的,工期计划是一年的时间,实际只用了11个月,预算投资2000万,实际利用资金1300万。从资本运营的角度来看,建设项目提前完成,工程建设时间短于计划,投资少于预算是这个项目成功的两大标志,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一,我们巧抓投入和产出的时机,让钱多变资产。94年3月,当时的水泥市场已经变冷,市场疲软,建筑材料和设备明显低于正常价格,几乎就是保本在卖,其他企业都缩减产量规避风险,而我们则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庆祝式投资,并对土建工程和设备购进实行招标。土建项目中有19个仓储,市场热时,一个仓的造价结实20万元,这是降到17万元就可以了,一搞招标又压缩到元,19个仓储就比平时节省资金元。所有的土建项目冷时建设加上中标,工支付工程费用600万元,比市场热时节省300万元。所需设备86台冷时采购加上招标,也比平时市场热时节省资金200万元。到95年2月生产线投产后,恰好迎来水泥市场的一个“爆发”,因为大家都开工不足,市场紧缺了嘛,一吨水泥多挣20多元,每月又多赚18多万元。所以把握市场冷热交替规律。市场冷时投入,热时产出,使资本大幅度增值、重叠增值。这是其一。其二,让智力资本催生金钱。施工前,我们考察了10多家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同类生产线,索取了6纸,对比参照,取长补短,反复改造设计,使之更加省时、省工、增产、增效,更加合理。比如原来设计的磨机,配套3.5米的选粉机,我们通过研究图纸,改配4米的选粉机。这一改,每年能增产水泥1万多吨,可以多的效益65万元之多。别人交学费自己长见识。别人的成功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这是智力催生效益。其三,抢抓时间多生效益。除了在建设中力求抢抓工期,正常生产后想方设法缩短物流时间之外,我们把缩短投产后的试车时间作为重中之重。为此,在所有设备安装前,首先对设备一一进行了实际测试和调整。事前付出10倍的努力,避免安装后再因返工误时造成的20倍的损失。保证一次试车成功。95年2月开工后,紧紧不到半年时间就到达了设计能力,试车时间比一般企业至少缩短一个季度,在黄金时间的一个季度多产水泥3万吨,多出效益160多万元。实践证明,试车时间超长缩短,是打破投产当年不赚钱的常规的关键因素。因此我认为,资本运营是把经营建设中牵涉到的各种形态的资本统观总揽,让其有机结合起来,快速流动,相互转化,发散催生,就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那么您在企业管理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
“我的管理,是制度化管理,数字化管理,过程化管理。我现在饿管理已经摆脱了家族化管理的模式。我在建厂后的第三个年头,就让家族成员全部退出企业,家族成员没有畏惧心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下去。现在的大华管理层几乎全部都是从以一线上升起来的老员工,和我没有一点血缘关系。”
“你下一步又何打算?”
“眼下要实施信息化工程,实现办公自动化,争取走在时代的前列。”
小尧在这里推荐猫猫的《光影圆舞曲》拟洋的《海蓝巫》大耳郎的《逝水东流不复还》梧桐桐的《浮生似梦之今夕何夕》朋友的《银河湾》奇文炖假的《救世密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