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国群英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洛阳火起,对天下局势的影响是巨大的:由董卓的一枝独秀变成群雄并起。
董卓迁都长安,有利有弊。
利者。迁都可说是改朝换代的标志,董卓此举以示自己有称帝之意,测试其他人的反应;长安南有群山包围,北乃黄河支流,可攻可守。更有甚者,董卓乃陇西人,曾任河东太守,这两个地方经过董卓多年经营,无论战力、忠诚度都无可挑剔。且分处与长安西东两方,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可以经渭水快速支援。不像洛阳,没有一个董卓所属的城池保护,让人轻易直抵洛阳;战争是极度消耗钱财的,洛阳那么多达官贵人居住,不是每个都愿意迁都,不从者抄家灭族,以填充军库。袁家四代三公,桃李遍天下,也能一并杀除,免留后患,一举两得。
弊者。一则,失民心。本来董卓名声就不好,这样无故迁都更使其人气跌至历史低谷,但十分纵容军队,因此才没有出现兵变。再则,火烧洛阳虽令董卓军胜利,并把联军打退。但在外人眼中,却是董卓兵败,远逃长安,怒烧洛阳。使他们看到了机会:董卓并非不可战胜的!李儒虽知会有此影响,但他一向迷信,认为洛阳气数已尽,久留不利,两害之下取其轻,方认同贾诩的提议。
但命数,又岂是一介人类所能看清?假如天有意志,可会理会渺小的人类,正如人类,可曾关心过蝼蚁的生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洛阳火起,更预示着,三智以天下为棋盘,争夺至尊宝座的游戏开始了!
在这里稍稍改变一下话题,先要提及智囊团的渊源。智囊团据说是由那名捡到老子部分手稿的士兵创建的。他捡到后并没有立刻刻成碑文,本打算据为己有,每天都努力琢磨着内中的内容。不知经过多久的岁月,他总算领悟了:这样的乱世,需要有人引导前往和平的时代!于是把《道德经》刻成碑文,以便引来有识之士,能与他一同拯救这个悲哀的乱世。
虽然其中很大部分人不满意:他讲究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绝不能利用这个组织去成就自己。这群人都想成名,怎甘心做无名之辈!但还是有两三个认同他观念的人加入,于是便成立了智囊团,意思是为天下出谋划策。刚开始,他们这代人什么也做不到,只是这种精神能一直传承下去。后来接触到吕不韦,智囊团才总算能够影响天下大局的走势。
慢慢发展到现在,智囊团对天下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只是初衷已变,沦落为智者**天下的工具。只是那些人都对天下无多大兴趣,所以智囊团并没有因危害苍生而遇到危险。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在智囊团中,其实就只有团长与长老,团长除了持有三大奇书外,跟长老并没有区别。相对的,智囊团的外围成员势力庞大。他们有的是被智囊团团员的人格魅力折服,有的是为天下而自愿为之,有的根本是智囊团的人培养出来。他们只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实力过人的精英人才。在三智的把持下,大部分成员已成为他们手上的棋子。
现在,就是这些棋子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且说联军分裂,各自带兵回领地,而其中韩馥已被吕布所杀。袁绍见状就与公孙瓒密谋平分冀州,公孙瓒被利益蒙蔽双眼,不易有它,当即答应回去后立刻攻打冀州。
冀州,韩馥军见公孙瓒来攻,心知无帅无将,绝抵挡不了公孙军,唯有请袁绍相助。袁绍不废一兵一卒便占领冀州,公孙瓒见目的已成,就派人与袁绍商议分地一事。袁绍却说要与公孙瓒亲自商谈,相约于冀州常山。

公孙瓒见状,亦有少许担心袁绍背约,再想到对方手下有文丑、颜良这样的猛将,就带同刘备三人一齐前往。刘备知道无法推却,只好应承。
到达后,公孙瓒见并无异样,总算松了口气。然后笑问袁绍:“本初兄,分地这种小事怎还亲身大驾?”
“伯圭兄前来,总不能派兵下人相迎,可失了礼数啊。”
两人相谈甚欢,分地之事也顺利进行。
公孙瓒见一切顺利,回程时不免轻松大意。
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当你没想到的时候就会发生。刚转入山区,公孙军就遇到一阵箭雨,死伤无数,连公孙瓒之弟公孙越也死于其中。公孙瓒大怒:“胆小之徒!敢现身一战吗?”
说完,只见山上出现一名武将,“公孙瓒,放心吧。对外我们会说你是被董卓逆贼所杀的”来人正是袁绍座下第一猛将——文丑。
公孙瓒肝胆欲裂,没想到袁绍竟然背信弃义,前脚才签约,后脚就带兵来犯!一时间也没有主意。
幸好有刘备在,他知道此时应尽快突破文丑,否则等到袁绍带领颜良从后赶上,两面应敌,必败无疑!刘备大喝:“袁绍反复无常,令人不齿。诸军,随我突围!”一马当先,关张随即跟上,以护刘备周全。
公孙瓒听见后,才清醒过来,领兵出击。只是山间小路,配以上千弓兵,实在难以突破。刘备数次冲锋,除了换来满身伤痕和大量的死亡数字,无任何成果。
正当刘备心生沮丧之时,一名在山上观察已久的青年下令:“兄弟们,杀弓兵!”背后五百山贼立刻应是。
此人一骑冲出,弓兵顾着公孙军,并无留意身后情况。很多人都在不知觉的状态下死于非命,一时兵阵大乱。五百山贼已至,呼喊着:“留下买路钱!”边说边砍,弓兵已无暇杀敌,自保为上,纷纷逃跑。公孙瓒见机,即命全军前冲。
文丑知事已不可为,把怒火全发泄在破坏此次行动的将领身上,不想对方武艺不凡,数招之间,两人打得势均力敌。
文丑虽想再战,但公孙军已冲至,唯有撤退。临走前,问道:“你是何人?”得到一枪,“常山赵子龙是也!”
事后,公孙瓒得知赵云是当地的山贼头目,对此人十分用心,但赵云反应不淡不热。公孙瓒无法,而且急着赶回北平,备战袁绍,只能先走一步。
刘备可不愿继续跟着公孙瓒,随便找个说辞打发他走。然后走近赵云,准备就算死缠烂打也要把赵云骗上手!谁知刘备没说话,赵云先说:“等你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会去找你的。”说完就酷酷地离开了。
刘备虽喜,亦愁不知如何发展领土。就带着关张回平原,思考该如何发展。
不提刘备。各个地方忽现像赵云这类人,就像预知世将风起,群英并出。
曹操文得二荀、刘晔、程昱、郭嘉等,武获于禁、许褚几位,可谓文强武壮。加之之前的战争,曹操现在可说兵多将广,随时等着把董卓吞噬!
后世当中,再没有像三国时期这么多的强将谋才。到底是三国时期不正常,还是后世的不正常,无人得知。正如无人知道智囊团这一称呼所代表的意义一样。
三智在出手,贾诩也不会闲着。他若非因为手上无棋,怎会家人惨死。现在,群英出,有些是别人的棋子,另一些,就是贾诩需要争取的对象。等时机一到,三智就要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
=====================================
P.S.:感冒了,为了维持字数,状态不好请多见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