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星凌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我以上的回答,李提督并没有立即反驳。我说的那么有道理,其中涉及的一些知识,也是很令她深思的问题,皇明海军八个舰队分别负责八个战略方向,作战地域涵盖了地球上的所有海洋,俗话说百里不同天,每一个舰队都有各自的传统和习惯,这些习惯也许在别人眼里是很难理解甚至不可理喻的,可只要你进入产生这类传统的环境中去,就能感觉那些开创先河和建立传统的前辈是多么的伟大。
海军本部、八大舰队还有许许多多的海军军区和海军站加起来,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四大派系:电雷系、青岛系、广东系和闽系。
这四大派系中,闽系海军的历史最为古老,他们是延平郡王闽海舰队的一脉,拥有无比光辉的历史和荣誉,但是由于唐桂矛盾,一直被新大陆的海军部打压着,只掌握守护台湾和东洋的第七舰队。
广东系传承自国初的刘香特级海军上将,他们本来是粤海上有数的大盗,崇祯朝天子死难、胡清南犯,刘香主动归顺朝廷报效君父,他的子弟把持着第二“南洋舰队”和第九“印度舰队”(原定编号是第四舰队,但是迷信的军人不答应)。
这两个老派别均活动于大浪山(好望角)以东洋面,敌人和盟友的实力都不是很强大:波斯和莫卧尔帝国对海洋毫无兴趣,满清有野心但没有大船,日本正在锁国,欧洲国家也很少有战列舰活动,两派老海军凭借老经验办事过得很滋润,还没有意识到建立海军官校的重要性,所有的军官都是自军舰上成长起来。
电雷系是控制了海军部的大宗,当年明在新大陆立国艰难,在新大陆几乎没有舰队,让海盗多次窜入老人河骚扰,算是吃尽了苦头。而掌握作战舰队的闽系海军和粤系海军远在东洋天边,并且因为以前的一些矛盾,看着新大陆吃鳖还很有些幸灾乐祸,惹得华府大佬暴跳如雷,发誓一定要组建新海军。后来果然如此,政府为了分化闽粤两系的势力,在新大陆组建起北美舰队和第一海军官校,人员训练和作战思想全部照搬英国朴茨茅斯海校那一套,这时期英国为了拉拢明对付法国那位“太阳王”,赠送了两艘七十四门炮的丙级战列舰给明海军,两舰加入明海军后被分别命名为电影号和霜雷号,成为那时代明海军最大的军舰,当年赴朴茨茅斯接受两舰的官兵曾骄傲的说:“这才是战舰!”
海军学校的学院派教育在早期并不受英国海军的重视,反而是法国人的传统。拿破仑时代英国海军的传统是实践教育。英国中产阶级的子弟,尤其是那些不能继承家业的非长子们,当他们十二岁已经接受过一定的基础教育后,会被他们的父母利用各种关系送到海军的船上当军官候补生。他们作为最低级的军官,会被分配负责各种低级指挥工作。同时,他们在工作之余要学习各种航海的理论知识,船上的高级军官们也会为这些人授课,从六分仪的使用到精确海上定位等等。
在船上学习了几年间,他们的知识与经验都不断的增长。大概到了十八岁时,他们就有资格参加副官资格考试。这是踏入中高级军官的门槛,考题可不是什么填空选择问答,完全是面试。由几名船长组成的考试委员会向他们们提出各种与实际操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令考官满意才能过关。考试过关后他们会从最低级的副官干起,不断爬到三副、二副直至大副。在这期间,他们要想方设法地干出成绩,最好能抱上某个大人物的腿,这样才有机会升任船长。船长阶级可是高级军官,生活不是一般的滋润。只要活得长,都能当将军。
军官候补生在往上爬的过程中,找关系抱粗腿是至关重要的,而从电影和霜雷两艘军舰上出来的军官会天然的抱成团,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新大陆海军派,多少年来牢牢地把握了海军部。于是世人取“电影号”之电字,又取“霜雷号”之雷字合而为一,将新大陆海军派称为电雷系。
从那时候到现在,电雷系依然是海军最大的一派,下面有第一本土“大舰队”、第三“大洋舰队”,把手升进太平洋又控制了第八“西北舰队”。后来海军建设学院化,电雷系建设了坐落于芝加哥的第一海军官校,使用“荣誉、勇气和奉献”以及“卓越但不高傲”等格言。
青岛系是上世纪发轫的新系统,兼并花旗十三州后,朝中大佬发现电雷系尾大不掉,遂采用法国师资教学,把培养运输船长的海运学院升格为第二海军官校,第二海军官校建立在安那波利斯的的青色岛屿上,故而又名青岛官校。因为此官校留用了许多法国教员,所以连官校格言也是一句拉丁文:“exscientiatridens”,字面上来翻译的意思是“三叉戟是用知识铸造的”,三叉戟是波塞冬的武器,是海军力量的标志,因此意译就是“制海权来自于知识”。

青岛系很有些花旗裔学生,与欧洲海军的交流颇多,掌握着第五“非洲舰队”和第六“欧洲舰队”。
八个舰队人员养成独立、财政独立、后勤独立,被人称作“海军中的海军”,又有人感叹道“我们供养了八个独立国家海军”。从这一点看,在朝阳被英德撞击沉没后,我和李华梅采取的行动,都是正确的,区别就在于她被我劫持,所以她的行动被挫败了。
不过舰队间的鸿沟并不是绝对的,海军中有些名门世家在四大派系中都很有影响力,他们就是海军的弥合剂和沟通桥梁。比如说海军四大家族之一的商州李氏:李华梅的同父异母大哥李云睿上校是青岛系欧洲舰队的英雄,另外一些叔伯是电雷系成员,她这个小妹却在闽系第七舰队服役。据说这和他们的父亲,海军上将李章渝那次名震一时的金星凌日环球航行有很大关系。
故事还要从天文学说起,上世纪科学界最主要的难题之一就是测量太阳系的规模,当时的天文学家只知道绕太阳公转的六颗行星,而没有发现天王星、海王星,另外他们也只知道这些行星的相对间距。以木星为例,它与太阳的距离是它与地球之间距离的五倍,但它们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它们的绝对距离是多少,这一切在当时还是未知数。
但金星是揭开这一谜底的关键,英国的埃德蒙哈雷爵士在一七一六年便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从地球上看,金星偶尔会穿越太阳,金星就像墨黑的圆盘一样缓慢地穿过太阳黑子。哈雷推断,如果从地球上不同地方观测到金星凌日现象出现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天文学家就有可能运用视差原理计算出地球与金星的距离,然后还能测算出太阳系中剩余星体的规模。
问题是金星凌日实在罕见,每二百四十三年大约会出现四次,这种天文现象出现的规律通常是八年、一百二十一点五年、八年、一百零五点五年,以此循环。哈雷本人在有生之年就没有机会见到金星凌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曾在一七六一年计算出金星凌日的时间,但由于天气和其他因素,他们计算出的数据大多不准确。为了观测难得的金星凌日现象,明英海军组成了一支联合舰队,海军部关心天文观测也是为了自己的考虑:借此机会探索一下未知海域和陆地。
一七六六年八月十二日,英国库克船长带领奋进号从港口城市普利茅斯港起锚,向大溪地的方向驶去。九月五日,当时还是海军上校的李章渝指挥“日耀号”快速巡洋舰在加那利群岛海域与库克船长会合,他所运载的是一个二十人的明美天文学和自然科学家小组。
大溪地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屿,又名塔希提,不久前刚刚被欧洲人发现,李章渝的任务是在一七六九年前到达大溪地,在岛上建立一个小型天文台,观测金星凌日现象,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这个前所未有的庞大的金星凌日的观测项目获取的数据计算出太阳系的规模。
对于库克和李章渝而言,他们要带领奋进号和日耀号在浩瀚数千英里的广阔海洋上航行,寻找一块方圆只有二十英里的陆地,整个航行的困难程度绝不亚于未来人登陆火星。而当时他们没有现代化导航设备,甚至连块精确的手表都没有,在航行途中,危险的暴风雨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忽然出现(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些未知的生命体也在海洋深处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在一七六九年到达塔希提岛时,他和库克已经向西连续航行了八个月,所用时间相当于现代宇航员在前往火星途中所耗费的时间。在那段日子里,心情焦虑的李章渝上校平均每两天就会用鞭子抽打一次船员。
为了预防坏血病,库克船长强迫他的英国船员服用麦芽汁和德国酸泡菜,李章渝命令船员吃柑橘和柠檬。但即便是如此,当两艘船航行到合恩角的时候,已经有廿五名船员失去了生命,随后在太平洋航行的十周时间中他们没有见到一点陆地,一名绝望的日耀号水手因此跳海自杀。
由于“日耀号”和“奋进号”是与洋流成一定角度向塔希提岛航行的,因此极易受到风暴和逆流的袭击,整个航行途中危险重重。不过李章渝上校独出心裁,他用沙漏导航,用打结的绳索测算船的速度,用六分仪和年历,再通过观察南十字星估计船的位置,这既机智又充满危险。
因为李章渝上校当时已经完全预料到船上可能只有一半船员能返回国内,他也许就在其中。所以他每次进港都要留下生命的种子,巴西海岸热情迷人的土著少女和复活节岛冷漠的大妈他一个也不放过,库克船长也是一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