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我们吃还不行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阮嬷嬷,你对老和尚的怨念已经冲破东宫的屋顶了好吗?
其实也不一定就是老和尚带出去的,最有可能是太上皇要给大儿子留条后,从给郑观音问诊的太医开始,到给她接生的稳婆,八成都是有问题的。
一个征战南北,好不容易当了皇帝的人,突然被儿子夺了大权,被迫只能够当太上皇了,你说他能够开心?
他肯定是不开心的,圣人为了彰显仁义,弥补自己皇位来得不正的这点缺陷,还是十分的尊敬太上皇。
那时候,他们刚刚夺取皇位不久,太上皇身边应该还有一些隐藏的势力,要做下这等瞒天过海之事,并非难事。
毕竟当时太上皇去到那个院子里,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巧合了。
还说不定,郑观音住的那个别苑有密道呢?
亦或是,她把女人的感情看得太重了一些,崔九说得没有错,那个所谓的隐太子后人,根本就是隐太子的外室生的孩子。
郑观音说什么定情之物,只是当时为了讨隐太子欢心说的,或者是知晓他竟然在外头还有儿子,因爱生恨,觉得那珠子简直是狗屎,于是就扔给外室生的儿子了。
贺知春胡乱的想着,当年的事情,时隔太久,太上皇同孙皇后都已经作古了,想查也是很难了。
当然地道什么的,是贺知春乱想的。
郑观音生了归德县主之后,监视她的人肯定是变少了,这样她能够操作的空间就大了。
“当年郑观音生产的那些旧人,还能够找得到吗?”
阮嬷嬷脸色一变,“陆陆续续都死了。当年选的就是有经验厉害的老嬷嬷,都没有活到这个时候。”
贺知春没有问她们到底为啥都死了,这种事情,不问的好。
一直沉默的崔九突然插话道:“嬷嬷你说的那个崔夫人,是某崔家的哪位夫人?”
阮嬷嬷深深的看了崔九一眼,“是你亲祖母。”
崔九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见贺知春看过来,赶忙摆了摆手。
“我阿娘同你说过吧,我阿爹当年定的乃是郑家大房嫡长女……”
贺知春无语了,你们家结亲能够眼光放长远一点吗?
这个世上除了姓郑的,就没有别的人了吗?哦,不对,还有姓卢的,还有她这个姓李的……
这么说起来,还真是在五姓七望里自己个打转转。
这亲戚关系,简直要揪掉人一脑袋毛,才搞得清楚。
贺知春捋了捋这复杂的关系:
崔老夫人同郑家大房的老夫人,乃是亲姐妹关系,都出自范阳卢氏。
于是,双方经过几次美好的花会,一致决定,让崔老夫人继承家业的嫡子崔将军,娶郑家的嫡长女郑观音。
但是崔将军脑袋进了水,看上了楚楚可怜的小白花卢姨娘,郑观音一怒之下退了亲,后来嫁给了隐太子。
那会儿老李家还没有起兵造反,隐太子不过是普通世家子弟。
郑观音是不嫁了,但是郑家同崔家的友好关系还是要在的啊,尤其是老李家一造反,大家琢磨了一下,哎呀,我们都择了同一块木头而栖,所以还是好好的吧!
于是把郑老夫人便把郑家别的房的侄女儿,也就是崔九他亲娘嫁到了崔家。

到了崔九他娘亲这一辈,又开始想着把自己兄长的女儿郑明珠嫁给崔九……
崔老夫人还把娘家的侄孙女儿卢玉秀嫁给了崔七郎……
哦,还有房公的夫人,也是卢氏。卢氏把自己的女儿房奉珍,嫁给了郑家大房的郑仁凯……
“我觉得,你们肯定是想少出点嫁妆和聘礼,才内部解决的吧!”贺知春想着,脱口而出。
崔九和阮嬷嬷都哭笑不得,太子啊,咱们在断案啊,你的脑袋能不飘吗?
一看你那个模样,就从国境西边飘到国境东边去了啊!
贺知春甩了甩脑袋,“也是,想这些并没有什么用处。”
……
阮嬷嬷笑了笑,“殿下,不急于一时,现在已经入暮了,不若同崔九一道儿用盏羹汤,早点歇了吧。”
贺知春脸一红,歇就歇,您能够不要挤眉弄眼吗?
您的深刻内涵,我已经感受到了!
崔九也自觉有些肚子饿了,“嬷嬷说得极是。”
阮嬷嬷笑眯眯的走了下去,不一会儿就满满当当的堆了一桌子,崔九伸出头一看,简直是五味杂陈,两股战战。
贺知春也是瑟瑟发抖。
高糯才说了那蛇羹多久啊,阮嬷嬷就已经端上桌了,你看那白瓷盅里搁着的蛇炖蛋,再看那盘子里竖起的一根……
“嬷嬷,那是什么?”
贺知春指了指自己面前的酒盏,红彤彤的一片啊!
“东宫已经穷到要你们放血给我当水喝了吗?不会是蛇血吧?有毒没有……”
她是好吃,但真心不是什么都吃啊!
阮嬷嬷伸头一看,将那杯子换到了崔九跟前,“今日有鹿,这鹿血酒乃是大补之物,崔九你多喝点啊!哦,还有鹿鞭啥的,那晚猪肚包鸡,是特别为殿下做的。吃哪补哪,老祖宗的话都是有道理的。”
碰了鬼的吃哪补哪!
她想生孩子,并不是想当母猪或者是母鸡啊,你弄给母鸡藏在猪肚子里是啥意思!
……嬷嬷,东宫明日可能要换新的床榻了,真心的!
你不把我整成昏君不朝,是不会善罢甘休了吧!
贺知春端起勺子的手有些颤抖,“嬷嬷,能吃点正常的吗?”
阮嬷嬷脸上的笑容收了收,“殿下,在我大庆的某个角落,说不定还有人吃不上饭,喝不了水呢!您怎么可以如此奢靡呢?这一桌子的饭菜,您都没有尝上一口……正所谓粒粒皆辛苦!”
“捕蛇人冒着性命危险抓蛇,老农顶着烈日种稻,妇人用心血养鸡,便是小鹿,也是猎人苦苦寻觅月余,才抓到的啊……”
我吃这么一口饭,真是难为你们了……
“你阿娘还在事的时候,身着布衣,亲手养蚕,从来不剩一粒饭……”
当我不知道,孙皇后是北地人,不吃大米都吃面啊,饼子啊之类的!
崔九拍了拍贺知春的肩膀,“嬷嬷,我们吃!”
……
翌日一早,东宫的床榻没有塌,但是宋州的天要塌了。
整个长安城的人,几乎都听到了从宋州传来的急报,吴王正是竖起旗帜,反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